第162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2)

“什麼人站在勞苦大衆方面,他就是革命派。什麼人站在封建地主階級方面,他就是反動派。”

“什麼人只是口頭上站在勞苦大衆方面,而在行動上則另是一樣,他就是一個口頭革命派,”

“如果不但在口頭上而且在行動上也站在勞苦大衆方面,他就是一個完全的革命派。”

“我們復興會所有的會員,必須要做一個完全的革命派!”

“我們復興會的使命,就是要領導勞苦大衆,徹底的打倒反動派!”

——1622年.王書輝.《復興會的土地政策就是土地革命》

公元1622年的鬆滋縣城,看着破敗不堪。

倒不是說鬆滋縣的城牆如何的斑駁破敗了。外面看着,鬆滋縣的城牆狀況還算是良好。可是,空無一人的街道,把守在城門口的,無精打采,瘦弱不堪,穿著破破爛爛的號衣的守城兵丁,卻給顧君恩這樣一種感覺。

兩個像條癩皮狗一樣的兵丁,還想要湊到馬車旁邊來弄些外快呢。可是,他們很快就被一個復興軍戰士用刺刀逼到一旁,腦袋上也捱了兩槍托。

復興軍的戰士們,已經有了非常強烈的軍人榮譽感了。這和他們長期的訓練,不停的學習,不間斷的幫助羣衆,樹立起人民子弟兵的觀念,有着直接的關係。

他們已經把自己看的非常的重要,認爲自己是救亡天下窮苦百姓的重要力量了。幾次接觸過大明朝的兵丁之後。復興會的戰士們對於一切大明朝的兵丁都非常的鄙夷。認爲他們根本就不配被稱爲士兵。復興會的戰士們普遍認爲,他們的存在。是對軍人這一崇高身份的侮辱。

顧君恩看到車外的這一幕輕輕的搖了搖頭。作爲一個大明朝的讀書人,顧君恩對於王書輝大搞先軍政治,對一切復興會的成員都進行軍事化訓練和管理的做法,必然的有着一些不贊同。

可是,在復興軍裡,就是最低級別的列兵,也熟知歷史。他們能寫能算,愛學習。愛讀書。這讓顧君恩又很難說出復興軍是一羣粗鄙武夫的話來。

在顧君恩心裡,他是把王書輝看成是實行秦政的人物的。

王書輝爲了讓顧君恩能夠更好的接受到深刻的教育,爲了讓士紳們對於顧君恩能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專門的安排了顧君恩的排場。精緻的四輪馬車,一個排軍容整齊的士兵,就是顧君恩的排場了。

整個鬆滋縣的街道上,現在一個行人也看不到了。因爲所有跑到縣城避難的災民都被複興會吸納。所以。鬆滋縣城裡倒是一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一個總人口不過三四萬的小縣城,超過一半的人都離開了。在災年裡,縣城必然是這樣一幅蕭條的景象的。

原本這個情景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可是,身處復興會,眼看着復興會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裡,就建成了一座新城。建起了五個大農場,把近兩萬的災民安排的井井有條。再看到代表着大明朝對鬆滋縣的統治的鬆滋縣城一片蕭條。顧君恩心裡也不自覺的產生了“天命不在大明”的感覺。

廢了半天的力氣,問了好幾個人,顧君恩一行纔打探清楚伍家府邸的位置。把王書輝的帖子遞給一個倨傲的門房之後,顧君恩一行就開始了漫長的等待。

顧君恩對於自己將要受到的冷遇。是有心理準備的。他現在並沒有把自己放到王書輝的幕僚的位置上,而是把自己當成了一個初秋戰國時代的說客。實際上。在他心底深處,他是強烈的希望能夠幫助鬆滋縣的地主士紳們,免除一場滅門之災。把他們引導到用土地換資金設備,發展工商業的正確道路上去的。

在復興會不過呆了不到一年的時間。顧君恩就已經習慣了復興會的快節奏生活了。

在復興會裡,無論是什麼問題,無論是什麼事情。只要一句話說到了,這事情是怎麼回事,立即就會有相應的人來回答。這個問題怎麼辦,立即就有相應的人來解決。不管這個人回答的對與不對,這件事情解決的好與不好,復興會的幹部們,至少工作起來的速度,是非常的快速的。

顧君恩最初還有些不習慣復興會的這種工業化的快節奏。可是,在復興會呆了這麼不到一年的時間之後,顧君恩對於地主士紳們的這種晾人、給下馬威的虛架子和慢節奏,就變得相當的不耐煩起來了。

在顧君恩心裡,他覺得自己是來救這些地主士紳們的命的。這些地主士紳還真夠沒有眼力價的。

看了一下馬車裡的時鐘(目前復興會的工業最高成就,就是這款每天的誤差都有十分鐘以上的,有現代掛鐘那麼大的機械時鐘。別看誤差驚人,可畢竟是批量生產的啊。),自己已經白白的等了有一個鐘頭半個時辰的時間了。伍家的大門還是關的死死的,紋絲不動。

就在顧君恩准備再次和那個倨傲的門房交涉的時候,伍家大門旁邊的一個小偏門打開了。一個青衣小帽,鼻孔朝天的小廝大步的走了過來,對顧君恩說道:“我家老爺說了,看在顧先生同是斯文一脈的份上,請顧先生入府一見。這些粗漢就在外面候着吧。”

聽了這話,顧君恩看了看那一排在馬車邊站着整齊隊列的復興軍戰士。他發現,大家對這個奴僕的侮辱毫無反應。

其實,一方面是這些戰士聽不太懂這個小廝說些什麼。另一方面,在這些戰士心裡,是真心的瞧不起這路地主的狗腿子的。復興軍的戰士,基本上都參加過“清繳流匪。清除地主,建立基地村”任務。對於這路狗腿子。基本上人人都殺過幾個。他們被羣衆送上絞刑架時的醜態,戰士們已經見過太多了。

顧君恩走進伍家大宅的時候就知道,伍家絕對是那種當下大明朝裡最爲典型的,被複興會稱爲最反動的”官僚地主”的家庭。

顧君恩記得,王書輝在復興會裡曾經說過,“這些官僚地主長了一個石頭腦袋,他們堅定的認爲,天底下最大的利益就是自家的利益。天底下最大的道理就是他們的道理。一切有利於人民,有利於國家,甚至就是有利於大明朝的事情,只要和他們的利益相違背,他們就會毫不猶豫的跳上來像瘋狗一樣撕咬。”

所以,看到雕樑畫棟,體制森嚴的伍府建築的時候。顧君恩就對此行的結果感到非常的不樂觀了。

果然,剛到了正廳,還沒等雙方互相問候呢,一個身材肥胖,穿着一身綢緞衣服的老頭就用嘲弄的口吻問道:“怎麼,那位王大貴人堅持不下去了麼。呵呵。我就知道,那個冤大頭是不好做的。哈哈哈!”

顧君恩聽了這話,都不知道該怎麼回答纔好了。他是覺得王書輝已經把屠刀架到這些士紳的脖子上了。他是前來救他們的命的。而這個老匹夫卻覺得是王書輝堅持不下去了,派了自己來向他們低頭服軟的。雙方的認識差距實在是天差地別。

看到顧君恩驚訝的表情,伍朝宗心裡是非常的快慰的。這一個月來。他可是命令自家的家丁和縣城的衙役們。把所有跑到縣城來避災的災民,全都趕到王書輝哪裡去了。他可是一心的等着王書輝前來討饒。準備好好的利用災年,在王書輝這個大頭鬼頭上好好的賺一筆高價糧食的錢的!

“伍先生怕是誤會在下了。在下非是爲了王大人而來,而是爲了鬆滋縣士紳的身家性命而來。”

顧君恩沒有理會伍朝宗的失禮,直接在一張椅子上坐下,之後從容的對伍朝宗說道。

“哈哈,王書輝果然是個不牢靠的黃口小兒,派了你這麼個毛都沒褪盡的書生,跑到老夫這裡做說客了麼!你還真以爲你是張儀蘇秦不成。”伍朝宗繼承了祖宗的家業,卻沒繼承祖宗的智商。他祖父伍文定能文能武,他沒繼承伍文定的文采學問,卻把他祖父帶兵的丘八脾氣繼承的淋漓盡致。

顧君恩在心裡嘆了口氣,對於伍朝宗感到絕望了。他決定不和這個粗鄙的土棍做些徒勞的口舌之爭。顧君恩對伍朝宗說道:“伍先生大災之年躲在城裡。恐怕不知道城外伍家的土地,已經全部都王大人佔了吧?”

“你說什麼!”伍朝宗和一切的地主一樣,一聽到自己的地被奪了,第一反應就像命根子被人猛踹了一腳的感覺。那可是一種“雞飛蛋打”的蛋疼感。

顧君恩看到伍朝宗的反應之後,認真的對他說道:“王大人手下現在有三千精兵。對於王大人手下兵丁之精銳,伍先生是感受最深的吧。畢竟當初王大人在收攏難民的時候,伍先生已經派出家丁和王大人的兵丁交過手了。”

說起來,伍朝宗對於復興軍的精銳還真的有很直觀的感受。他可是在城牆上,親眼目睹了自己和七家地主組織的四百多精壯家丁,是怎樣在一個匪夷所思的遠距離上,就被四五十個復興軍打出的排槍,給徹底的打崩潰了的。

但是,顧君恩的話,不僅沒讓伍朝宗認識到自己處境的危險,反而倒是激起了他作爲兵部尚書嫡孫,鬆滋武力第一大地主的惱羞成怒。畢竟,他家的家丁在那場衝突中的表現,深深的讓他在鬆滋士紳面前丟了個史無前例的大臉。

土地被佔的憤怒和被人侮辱的羞惱,嚴重的降低了伍朝宗本來就不高的智商。他立即就吩咐左右,把正在滔滔不絕的向他介紹着土地換資金,土地換設備,大搞工商賺錢策略的顧君恩,立即用亂棍趕出門去。

坐在馬車上,望着一大羣伍府的精壯家丁,被複興軍的一排戰士用步槍指着逃進府去。顧君恩心裡充滿了挫敗感。

他不知道是要爲自己的口才感到失敗,還是對天底下所有士紳的命運感到絕望。因爲他知道,至少在鬆滋這塊土地上,士紳們是馬上就要被滅絕了的。

第454章 從席日勾力格到黃立格第125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6第77章 大練兵(1)第461章 搭板樓比紫禁城更美麗第331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6)第68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2)第102章 王書輝下鄉記6第123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4第339章 制度這個事兒(4)第108章 第一次反圍剿1第187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3)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105章 反對本本主義1第106章 反對本本主義2第188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4)第480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8第306章 終結者3第146章 簡單邏輯2第400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3第222章 馬祥麟的轉變(5)第302章 朱舜水訪武昌(7)第102章 王書輝下鄉記6第389章 光復遼南4第484章 中倭新關係4第140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2第18章 起步(2)第8章 準備(4)第452章 先死容易後死難第278章 魏忠賢的疑惑(4)第387章 光復遼南2第359章 建設新湖北(2)第349章 炮擊金州衛(2)第43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3)第111章 第一次反圍剿4第348章 炮擊金州衛(1)第141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3第380章 魯東土地革命5第118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1第444章 北伐第一戰第8章 準備(4)第349章 炮擊金州衛(2)第479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7第427章 這次的整風不一樣第183章 陳保生進城(3)第66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2)第334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3)第76章 大豐收(2)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182章 陳保生進城(2)第385章 東改編4第22章 起步(6)第83章 奇葩的錦衣衛(1)第181章 陳保生進城(1)第7章 準備(3)第233章 四省攻鄂(10)第184章 陳保生進城(4)第489章 進入倒計時的南明第190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6第369章 在山東(4)第463章 遵紀守法的蒙古人第418章 簡單粗暴和物質刺激第156章 紅旗漫卷出枝6第268章 承天事變(2)第312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1第482章 中倭新關係2第327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2)第307章 終結者4第251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5)第42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2)第46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2第369章 在山東(4)第33章 理念(1)第250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4)第427章 這次的整風不一樣第311章 終結者8第43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3)第94章 鍊鋼和鍋駝機第26章 開始(2)第409章 無奈的朱由檢第316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5第14章 立足(2)第361章 建設新湖北(4)第299章 朱舜水訪武昌(4)第148章 簡單邏輯4第136章 教學相長1第172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4)第341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2)第410章 曾德昭的皈依第72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2第304章 終結者(1)第457章 金盃白刃下的自治第402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5第38章 妖僧(2)第363章 建設新湖北(6)第103章 王書輝下鄉記7第498章 因複雜的生產過剩第402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5第332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1)第444章 北伐第一戰第261章 學員張兆歡(1)
第454章 從席日勾力格到黃立格第125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6第77章 大練兵(1)第461章 搭板樓比紫禁城更美麗第331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6)第68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2)第102章 王書輝下鄉記6第123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4第339章 制度這個事兒(4)第108章 第一次反圍剿1第187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3)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105章 反對本本主義1第106章 反對本本主義2第188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4)第480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8第306章 終結者3第146章 簡單邏輯2第400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3第222章 馬祥麟的轉變(5)第302章 朱舜水訪武昌(7)第102章 王書輝下鄉記6第389章 光復遼南4第484章 中倭新關係4第140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2第18章 起步(2)第8章 準備(4)第452章 先死容易後死難第278章 魏忠賢的疑惑(4)第387章 光復遼南2第359章 建設新湖北(2)第349章 炮擊金州衛(2)第43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3)第111章 第一次反圍剿4第348章 炮擊金州衛(1)第141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3第380章 魯東土地革命5第118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1第444章 北伐第一戰第8章 準備(4)第349章 炮擊金州衛(2)第479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7第427章 這次的整風不一樣第183章 陳保生進城(3)第66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2)第334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3)第76章 大豐收(2)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182章 陳保生進城(2)第385章 東改編4第22章 起步(6)第83章 奇葩的錦衣衛(1)第181章 陳保生進城(1)第7章 準備(3)第233章 四省攻鄂(10)第184章 陳保生進城(4)第489章 進入倒計時的南明第190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6第369章 在山東(4)第463章 遵紀守法的蒙古人第418章 簡單粗暴和物質刺激第156章 紅旗漫卷出枝6第268章 承天事變(2)第312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1第482章 中倭新關係2第327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2)第307章 終結者4第251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5)第42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2)第46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2第369章 在山東(4)第33章 理念(1)第250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4)第427章 這次的整風不一樣第311章 終結者8第43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3)第94章 鍊鋼和鍋駝機第26章 開始(2)第409章 無奈的朱由檢第316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5第14章 立足(2)第361章 建設新湖北(4)第299章 朱舜水訪武昌(4)第148章 簡單邏輯4第136章 教學相長1第172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4)第341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2)第410章 曾德昭的皈依第72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2第304章 終結者(1)第457章 金盃白刃下的自治第402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5第38章 妖僧(2)第363章 建設新湖北(6)第103章 王書輝下鄉記7第498章 因複雜的生產過剩第402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5第332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1)第444章 北伐第一戰第261章 學員張兆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