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

“lonhondotroobaihuidor,”濃濃烈烈的奶酒啊,

“nomhanharairhilbaina。”蜷在瓶裡的小綿羊。

“noyantadaabairhuidor,”兄弟朋友們痛飲吧,

“dogxinhararhilbaina。”灌進肚裡的大老虎。

“ayasmandaasain(hui)。”我們的歌聲美,嘿。

“uilestandaasain。”乾了這一杯,嘿。

“ailtgajbariyaa(hoi)。”千萬別喝醉。

“burhendotroobaihuidor,”情真意切的歌聲啊,

“buleenharairhilbaina。”喚來美麗的吉祥鳥。

“bugdtandaabarhuidor,”喝下美酒七杯後,

“dogxinhararzlbaina。”暢想未來樂淘淘。

“ayasmandaasain(hui)。”我們的歌聲美,嘿。

“uilestandaansain。”乾了這一杯,嘿。

“ailtgajbariyaa(hoi)。”幸福裝滿杯。

在剛剛全線貫通不久的張庫公路,也就是被大部分已經迴歸的和還沒有迴歸正在爲此努力着的中華民族大家庭的蒙古羣衆稱爲“天可汗大道”的那條公路上,膠木唱片那種帶着些別樣的,讓人感到沉醉的失真感的歌聲,正在從一輛兩個車廂的大型柴油機卡車的車廂裡飄揚出來。

正好趕上正午時分,兩個敞篷的卡車車廂裡坐着的北高原第七鐵路生產建設兵團的戰士們,正說說笑笑的吃着由饅頭、速食蔬菜湯、肉類和水果罐頭以及高度白酒組成的午餐。

鐵路生產建設兵團裡的蒙古戰士們都是能個善舞的好手,而復興黨的部隊從來都是非常喜歡唱歌的多年來受到了大量的藝術薰陶的戰士們組成的。

所以當坐在這輛卡車上的一名教導長同志打開了唱片機之後,聽着唱片裡播出的蒙古語和漢語的草原民歌,正在吃着午飯,享受着白酒帶來的熏熏然,在周圍一片風和日麗一望無際的草原美景的感召下,無論是蒙古戰士還是漢族戰士,都開始興致盎然的合着唱片的曲調聲,唱起中央廣播電臺第九唱片廠創作的這首在蒙古草原上非常風行的《酒歌》來。

1635年三月,當喀爾喀蒙古各部和多爾袞女真部落以及代善女真部,落聯合了蒙古科爾沁部,在科爾沁草原上發起的號稱是“對漢人的最後反抗”的東北大會戰結束的時候,東北軍區的兩萬多名戰士,輕鬆的將總人數將近四十萬,實際出場人數十萬左右的蒙古和後金聯軍,全面擊潰了。

在東北軍區的三個騎兵旅和兩個裝甲馬車旅的配合下,在東北地區大量的回到中華民族大家庭的鄂溫克、鄂倫春等等各族羣衆的主動支持下,特別是因爲在幾年來已經成熟了的復興軍騎兵戰術的全面應用下,整個東北地區西部和蒙古草原東部最後的針對中華帝國的反動力量,在這場大會戰中煙消雲散了。

因爲復興黨在林丹汗名下的察哈爾部幾年間積累下來的革命經驗,大量精通蒙古語的政工幹部對喀爾喀蒙古和科爾沁蒙古的各部羣衆開展了卓有成效的革命工作。

不僅後金女真最後的兩個首腦人物和貴族集團在這次運動中,在本部落羣衆的揭發和批鬥中被清掃一空,作爲東蒙古地區最後的蒙古反動勢力,喀爾喀蒙古和科爾沁蒙古的所有奴隸主性質的蒙古貴族和上層人物,也被清掃一空。

經過三萬多復興黨政工幹部的努力,夾在察哈爾地區和東北地區的喀爾喀和科爾沁蒙古各部,最終迴歸了中華民族大家庭溫暖和寬廣的懷抱。

這兩個部落的羣衆們和察哈爾部的蒙古羣衆一樣,在復興黨的領導下,開始過上文明和先進的現代生活。

當然了,復興黨在這次大會戰以及這次大會戰後一年多的政治工作結束之後,除了收穫了三十多個使用現代化農牧業技術進行生產的大型先進國營牧場之外,復興黨還收穫了三十萬人左右的,以蒙古族羣衆爲主體的生產建設兵戰士,以及十萬人左右的騎術優異的騎兵戰士。

最主要的是,這些蒙古族羣衆從1636年就開始全面接受復興黨的工業化和文明化的改造了。

與此同時,在被劃分爲西興安嶺地區的原喀爾喀和科爾沁地區的所有十八歲歲以下的少年兒童,都被複興黨集中、收養和教育起來。

從復興黨的少年軍體系這麼多年來的實踐成效來看,復興黨中央有理由相信,只要再過十年左右的時間,這些作爲中華民族大家庭一員的少年兒童,就會和中華帝國其他各地區的少年兒童一樣,變成講漢語,寫漢字,具有系統而全面的科學文化知識的中華民族的先進人才了。

不論是後世的研究者還是本時空的復興黨研究部門,他們都必須承認一個問題,那就是在工業文明不斷髮展的過程中,作爲比封建制農耕文明還要落後的奴隸制遊牧文明的蒙古人,實際上是一直處於一種不斷沒落的狀態的。

曾經在13世紀稱霸整個歐亞大陸,讓世界各國和各民族在自己的鐵蹄下瑟瑟發抖的蒙古人到了十七世紀,已經沒落成了誰都能欺負欺負的衰落民族了。

即使有人把滿清僞造的歷史中,那個爲了襯托小麻子滿清皇帝的文治武功的準噶爾的部落首領葛爾丹拿出來說事兒,但是事實則是,小麻子滿清皇帝打敗的那個所謂的蒙古人的大英雄葛爾丹,其實是個在沙皇俄國支持下的蒙古傀儡而已。

愚昧落後的滿清帝國能夠通過繼承大明王朝前工業時代的熱武器戰術,擊敗蒙古人組成的準噶爾部落(實際上準噶爾部徹底老實下來還是乾隆時代的事情),而同樣非常愚昧落後,可以被稱爲歐洲的農村人,在世界歷史上非常的野蠻和反動,和滿清王朝一樣一直有着奴隸制特色,直到到王朝滅亡的時候還維持着農奴制度的沙皇俄國,也是用火器化了的由著名的破落戶,曾經被北歐武裝和波蘭騎兵虐的跟孫子一樣的哥薩克人,輕鬆的就把沒落的蒙古人打的抱頭鼠竄。

所以說,充分借鑑和使用了蘇俄時代的騎兵戰術,在先進的武器和思想武裝下的中華帝國武裝部隊,能夠把蒙古各部以及比蒙古各部水平高一點有限,已經徹底的退化成了遊牧民族的後金部落一起,輕鬆加愉快的虐成狗,那就要多正常有多正常了。

從傳統意義上說,到1636年,整個蒙古地區包括現在的外蒙古到貝加爾湖的所有地區,已經成爲了中華帝國版圖的一部分。

要知道在1637年的時候,一直和沙俄侵略者進行着戰爭的布里亞特蒙古各部,甚至也不遠萬里的向中華帝國表示臣服,已經開始頻繁的到達復興黨在庫倫地區設置的大型商站和兵站,與中華帝國展開全面的糧食物資和軍事物資貿易了。

如果再考慮到包括察哈爾蒙古、喀爾喀蒙古和科爾沁蒙古的上百萬蒙古族人民,已經開始全面的在復興黨的領導下接受工業化的改造和教育,逐步的真正意義上的迴歸到中華民族的懷抱裡的話,中華帝國已經比所有的封建王朝都更加實在的控制了整個內蒙古到西伯利亞之間的土地和人口了。

不過,復興黨是個最少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水平的工業化組織,他們當然不可能認爲,這樣簡單和膚淺的迴歸和統一就是真正意義上的開疆擴土。

對於他們來說,沒有對當地進行全面系統的工業化開發;沒有在當地展開全面系統的工業化建設;沒有完成對當地羣衆的工業化改造;沒有在當地建立起成體系的以五小工業爲主導的工業中心,和與之配套的專業化、專門化、機械化的工業化農業生產體系的話,這樣的地方,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

所以從1637年年初開始,鋼鐵產量超過六百萬噸的復興黨中國,就開始籌劃建設貫通整個蒙古草原,直達貝加爾湖沿岸的“張庫鐵路”(察哈爾地區的中心張恆到蒙古草原地區的中心庫倫)。

爲了修建這條鐵路,以及建設和充實整個鐵路沿線地區,復興黨政府總共動員和調派和組建了總數近百萬的正規軍和新老生產建設兵團。

當然了,作爲張庫鐵路建設的先期準備工作,在百萬級別的新老生產建設兵團戰士的努力下,使用砂石混凝土修建的張庫公路已經在1637年年末就全線貫通了。

這條公路剛剛開通,大批的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生產的解放牌大馬力柴油動力兩廂和三廂的貨運大卡車,就開始絡繹不絕的行駛在這條公路上。

華北地區各大農場和工廠生產的各種農業產品和工業產品,隨着公路的開通大量的涌入整個蒙古地區。蒙古地區的大量牛羊肉,礦產和各種地方特產如羊毛和牛皮等物資,也隨着這條公路的開通,開始大批量的涌入華北地區,然後被生產和加工成各種產品。

更主要的是,中華帝國和布里亞特蒙古各部落的貿易規模,也隨着這條公路的開通開始成幾何級數增長。

隨着復興黨設置在庫倫地區的基地的全面建成,目前還沒有功夫搭理沙俄侵略者那三頭兩頭爛蒜的復興黨,大力的扶持着正在和沙俄侵略者作戰的布里亞特蒙古各部。

這些分散在整個鮮卑利亞地區的蒙古反侵略力量,在得到了復興黨在糧食物資和先進的武器的扶持之後,也正在逐漸的開始轉變他們的劣勢狀況,開始在戰場上取得了越來越多的勝利。

復興黨對歐洲癟三沙皇俄國的侵略會視而不見嗎?這當然是不可能的。

對於復興黨來說,剛剛開始有點人樣的沙皇俄國可是比任何被複興黨打成豬頭的南洋地區的歐洲殖民者更加垃圾更加落後的對手。

在蘇聯成立以前,稱霸歐洲的英國可以把沙皇俄國吊着隨便的鞭打,而被尊稱爲灰色畜生的沙俄軍隊,在龍蝦兵和他的小弟面前也是完全沒有脾氣的。

無論是工業實力還是軍事實力,中華帝國都要比那個時代的英國強大的多。而與此同時,無論是工業實力還是軍事實力都要比那個時代落後和垃圾的多的沙皇俄國,當然不可能是中華帝國的對手。

不過即使已經具備了環球航行能力的中華帝國,現在也人仍就必須正視一個問題,那就是中華帝國和沙皇俄國之間實實在在的存在着一個“距離的暴虐”的問題。

要知道,即使在現代社會,廣闊的鮮卑利亞地區,仍舊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對於俄羅斯來說非常偏遠的地區。那麼在這個時代裡,統治中心和人口都集中在歐洲地區的沙皇俄國和中華帝國之間的鮮卑利亞,仍舊是沒有什麼太大意義的蠻荒地區。

就是復興黨現在把鮮卑利亞地區的沙俄據點以及據點裡的軍隊和人口全部都消滅了,也沒有可能讓根本就不會傷筋動骨的沙皇俄國向中華帝國屈服。

所以說,從目前的技術手段上來說仍舊比較缺乏開發價值的鮮卑利亞地區,復興黨準備採取扶持布里亞特蒙古各部的方式,限制沙皇俄國對這個地區的騷擾。

等到復興黨修通了張庫鐵路,完成了對整個鐵路沿線的人口填充和工業佈置之後,有了在後勤上的充分支持,復興黨就會一次性的解決整個鮮卑利亞地區的沙俄問題。

二十世紀初期,人口一億七千多萬,鋼鐵總產量維持在四百萬噸上下的沙皇俄國,動用了他的一小部分力量,用了從1891年到1916年總共二十六年的時間,才完成了從莫斯科到海參崴的全長九千二百八十八公里的西伯利亞大鐵路的建設工作。

必須要承認,作爲三流工業國,長期處於內耗和外戰狀態,經濟、政治和軍事一團糟,總體工程水平很差的沙皇俄國能夠完成這條鐵路,確實是挺不容易的。雖然這條鐵路建設完成後沙皇俄國就滅亡了。

不過也完全沒有必要覺得這條鐵路真的就那麼了不起。畢竟在這條鐵路之前,美國人在1863年到1869年,用了七年左右的時間,就在中國工人屍體的基礎上,完成了三千多公里的美國太平洋鐵路的建設工作。

而就在二十多年後,後世美國忠誠的小bitch加拿大,也在1881年到1885年間,用了總共五年的時間,同樣在中國工人的屍體的基礎上,完成了五千多公里的加拿大太平洋鐵路的建設工作。

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講,和美國太平洋鐵路每年四百三十公里的鐵路建設速度,以及加拿大太平洋鐵路每年一千公里的鐵路建設速度比較起來,明明在人家後面很多年纔開始興建的西伯利亞鐵路每年勉強達到三百六十公里的鐵路建設速度,實在是太渣了一點兒。

щшш ▪tt kan ▪c○

有了這樣一個對比,那麼在本時空裡,對於總人口兩億左右,工業化水平至少是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先進水平,鋼鐵年產量在1638年能夠突破八百萬噸的中華帝國來說,總里程不會超過兩千公里的張庫鐵路,用一年多,最多兩年的時間就肯定能修建完成。

到了那個時候,沙皇俄國就肯定要對鮮卑利亞絕望的說上一句:“пpowaemcrhaвceгдa”(永別)了。

第425章 當家方知家難當第311章 終結者8第106章 反對本本主義2第350章 炮擊金州衛(3)第330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5)第97章 王書輝下鄉記1第118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1第406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9第92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7)第165章 鬆滋大開復興會花(1)第69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3)第45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1)第130章 工業化的浪第338章 制度這個事兒(3)第87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2)第464章 作死的朝鮮第8章 準備(4)第369章 在山東(4)第229章 四省攻鄂(6)第423章 魏老三的心路歷程第141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3第460章 國家級吉祥物的鬱悶第80章 大練兵(4)第446章 “瘋狂”的張永濤第97章 王書輝下鄉記1第494章 軍事行動面具下的經濟目的第106章 反對本本主義2第468章 郵政局裡的兩個人第318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7第227章 四省攻鄂(4)第6章 準備(2)第147章 簡單邏輯3第206章 連鎖反應7第273章 承天事變(7)第116章 第一次反圍剿9第376章 魯東土地革命(1)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第3章 穿越(3)第496章 長子王青柏第63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3)第62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2)第429章 敲響喪鐘的人第374章 在山東(9)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162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2)第176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2)第213章 保民軍第一戰6第452章 先死容易後死難第477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5第187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3)第398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第133章 入學風波2第2章 穿越(2)第226章 四省攻鄂(3)第187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3)第124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5第66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2)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479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7第57章 工業的獠牙(1)第476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4第163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3)第193章 武昌起義(3)第393章 光復遼南8第10章 婚事(2)第462章 必須進步必須改造第292章 沒用的和有用的(1)第390章 光復遼南5第141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3第156章 紅旗漫卷出枝6第387章 光復遼南2第143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1第159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3)第276章 魏忠賢的疑惑(2)第99章 王書輝下鄉記3第50章 馬縣丞的末日(2)第173章 審判(1)第308章 終結者5第468章 郵政局裡的兩個人第495章 王書輝的家庭生活第291章 地方工作(4)第68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2)第427章 這次的整風不一樣第160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4)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415章 漢川農場第134章 入學風波3第31章 日常(3)第264章 學員張兆歡(4)第181章 陳保生進城(1)第305章 終結者(2)第453章 頻繁出現的突發情況第468章 郵政局裡的兩個人第426章 王書輝犯了聖母病第139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1第269章 承天事變(3)第32章 日常(4)第436章 妻賢夫禍少第266章 學員張兆歡(6)第366章 在山東(1)
第425章 當家方知家難當第311章 終結者8第106章 反對本本主義2第350章 炮擊金州衛(3)第330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5)第97章 王書輝下鄉記1第118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1第406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9第92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7)第165章 鬆滋大開復興會花(1)第69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3)第45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1)第130章 工業化的浪第338章 制度這個事兒(3)第87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2)第464章 作死的朝鮮第8章 準備(4)第369章 在山東(4)第229章 四省攻鄂(6)第423章 魏老三的心路歷程第141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3第460章 國家級吉祥物的鬱悶第80章 大練兵(4)第446章 “瘋狂”的張永濤第97章 王書輝下鄉記1第494章 軍事行動面具下的經濟目的第106章 反對本本主義2第468章 郵政局裡的兩個人第318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7第227章 四省攻鄂(4)第6章 準備(2)第147章 簡單邏輯3第206章 連鎖反應7第273章 承天事變(7)第116章 第一次反圍剿9第376章 魯東土地革命(1)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第3章 穿越(3)第496章 長子王青柏第63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3)第62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2)第429章 敲響喪鐘的人第374章 在山東(9)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162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2)第176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2)第213章 保民軍第一戰6第452章 先死容易後死難第477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5第187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3)第398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第133章 入學風波2第2章 穿越(2)第226章 四省攻鄂(3)第187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3)第124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5第66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2)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479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7第57章 工業的獠牙(1)第476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4第163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3)第193章 武昌起義(3)第393章 光復遼南8第10章 婚事(2)第462章 必須進步必須改造第292章 沒用的和有用的(1)第390章 光復遼南5第141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3第156章 紅旗漫卷出枝6第387章 光復遼南2第143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1第159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3)第276章 魏忠賢的疑惑(2)第99章 王書輝下鄉記3第50章 馬縣丞的末日(2)第173章 審判(1)第308章 終結者5第468章 郵政局裡的兩個人第495章 王書輝的家庭生活第291章 地方工作(4)第68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2)第427章 這次的整風不一樣第160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4)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415章 漢川農場第134章 入學風波3第31章 日常(3)第264章 學員張兆歡(4)第181章 陳保生進城(1)第305章 終結者(2)第453章 頻繁出現的突發情況第468章 郵政局裡的兩個人第426章 王書輝犯了聖母病第139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1第269章 承天事變(3)第32章 日常(4)第436章 妻賢夫禍少第266章 學員張兆歡(6)第366章 在山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