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承天事變(3)

我們都知道,中國的封建制度和別人的封建制度不一樣。通俗的說,別人的封建制度搞的是地盤分封,也就是歐洲的那些封建貴族。給你一個封號,然後你就有了一塊和你這個封號相匹配的地盤,再然後你就可以在你的那塊地盤上爲所欲爲了。什麼初夜權之類的,就是從這裡來的。

中國這種分封地盤的封建制度,從秦王朝建立之後就不見了。建立起大一統中央王朝的中國採取的權力分封的制度。也就是說,皇帝把權力分封給各級的官員,然後這些官員通過從皇帝處得來的權力,到各個地區去行使權力。

也就是說,底盤這種東西並不意味着權力,而管理地盤的官職纔有着巨大的來自於皇帝的權力。這纔有了“破家的縣令,滅門的府尹”的說法。法理上,只有皇帝纔有這樣的權力,而通過權力分封的手段,各級官員們也獲得了這樣的權力。

從生產力發展水平上說,封建中國之所以能夠持續兩千年,根本原因就在於這種權力分封的模式,基本上適合古代中國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對於這種制度,除非到了社會矛盾激烈到改朝換代的時候,不然的話,因爲生產力的限制,身處封建社會的個人或者團體是很難和運行平穩的封建王朝相抗爭的。

但是,生產力發展水平的落後,也造成了這種權力分封有着嚴重的漏洞。舉個簡單的例子,據說明代的雷州半島就出現過這樣的事情。一個外地進士到雷州半島上的一個縣城上任,結果在遙遠的路程中,這個官員被強盜殺死了。這倒沒什麼,可是這個強盜發現了自己殺掉的人是即將上任的縣令之後,居然換上了他的官服,拿着他的印信跑到這個倒黴鬼的任地去上任去了。

據說這個強盜縣令乾的居然還不錯,幾年間當地平安無事,最後還是機緣巧合之下他才被別人發現了真實身份。

這種在現代人眼裡有些匪夷所思讓人無法相信的事情在封建農業社會裡是充滿了合理性的。大家想想看,在古代一沒有手機傳真二沒有電話電報,能夠證明人身份的,除了幾張紙以外什麼都沒有。至於這個人長得什麼樣,說話什麼口音之類的問題,誰也不知道。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強盜冒充縣令幾年的可能是完全存在的。

一個搶劫並殺死上任途中的官員的強盜都可以冒充縣令,那麼有着幾萬人近代化武裝,體系完整組織嚴密的復興會可以做到什麼程度就完全可想而知了。

原本王書輝當上湖廣總兵之後,還想和湖廣巡撫姚宗文虛與委蛇一段時間。在他看來,知道自己以及枝江王府和天啓皇帝以及魏忠賢的關係之後,這個靠溜鬚舔腚上來的官僚應該還是比較好打交道的。反正復興會每月每年通過銷售工業製成品所獲得的利潤就可以輕鬆的承攬整個湖廣地區的稅收了。所以這個傢伙應該會比較老實。

可是讓王書輝想不到的是,這個在魏忠賢面前靠着諂媚奉承上位,完全沒有任何節操的狗東西,居然在自己面前裝起大瓣兒蒜來了。他這個人人不恥的閹黨,居然在自己面前擺出了文官大員的架子,動不動的就要搞出些什麼事情來。

更主要的是,王書輝發現,自己和這個拿着個文官架子的狗東西之間完全無法交流。這個什麼都不懂的棒槌經常干涉和干擾總兵衙門的事情。而且他還妄圖染指負責武昌府治安和安全復興軍的職權。巡撫衙門那一千多個樣子貨的親兵,在他的授意下,對於武昌府的秩序進行了大量的破壞。

最終,在姚宗文指使他們把手伸向了武昌碼頭的工業區之後,王書輝下了決心,直接命令復興軍駐武昌府的部隊在槍斃了幾十個違法亂紀的巡撫親兵之後,將所有的姚宗文手下的人全部都解除了武裝,抓往復興會勞改總隊進行勞動改造。

隨後,王書輝命令各地黨委立即抓捕所在地區的各級官員和家眷,將他們押進復興會新成立的集中營進行管理。在王書輝的命令下達之後,除了湖廣佈政使張宏得以倖免之外,湖廣地區的在復興會控制下的各個州縣的官員及其家眷全部都無一倖免,成了集中營中的一個普通勞動力。

當然了,湖廣巡撫姚宗文也沒有獲得什麼特殊待遇。他目前正在大冶縣的一個礦山中進行着繁重的勞動,每天爲三個玉米麪的窩窩頭而努力工作呢。

那麼說,這些文官們被逮捕送進復興會的集中營之後,是不是復興會就成了一個造反者造反勢力了呢。

這種事情得這麼看。對於朝廷來說,他們實際上並不在乎地方上的官員乾的怎麼樣,只要每年的皇糧國稅他們能夠按時交上來,地方上到底是民不聊生了還是百姓安居樂業了,上面是一律不管的。復興會把自己根本就用不上的真金白銀作爲皇糧國稅上繳朝廷(復興會使用的是以工業製成品爲保障的信用貨幣),朝廷就認爲湖廣地面上太平安靜。

至於湖北以外的湖南地區的官員方面,自然有復興會控制的湖廣佈政使張宏進行管理。而且,即使湖北各地沒有了這些官員,可是這些官員身邊的幕僚和師爺們也全部都被複興會掌握住了。明面上無論是發往地方的公文還是上報朝廷的公文,都加蓋着大印正常的進行着。

在武昌府,顧君恩、宋獻策和牛金星領銜的一個公文處理中心,正在處理着整個湖廣行省的各種公文和文書。就在這樣的不知不覺之中,復興會就已經全面的接管了長江以北湖廣地區的全部權力。

當然,從另一個方面講,關押着湖北地區各府州縣的官員及其家眷子女附庸等的集中營的規模也因爲復興會開始展開的農場建設源源不斷的補充着大量的地主及其家眷子女。

即使這樣,鋼鐵生產已經步入正軌,設計鋼鐵產量十五萬噸的,位於大冶縣的復興會第九鋼鐵廠仍舊存在着嚴重的勞動力不足的問題。

穆楠發往湖廣巡撫衙門的文書在第一時間裡就被武昌公文處理中心的幹部送到王書輝的桌子上。王書輝不明白這個承天府的鎮守太監爲什麼找自己的麻煩。不過他並沒把這件事情當成什麼大事兒。 時空之門1619

———————————————————————————————

第57章 工業的獠牙(1)第284章 新的開始(1)第18章 起步(2)第178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4)第379章 魯東土地革命(4)第5章 準備(1)第345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6)第361章 建設新湖北(4)第462章 必須進步必須改造第389章 光復遼南4第80章 大練兵(4)第37章 妖僧(1)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378章 魯東土地革命(3)第260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8)第315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4第264章 學員張兆歡(4)第9章 婚事(1)第478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6第322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1)第157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1第351章 炮擊金州衛(4)第26章 開始(2)第106章 反對本本主義2第367章 在山東(2)第190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6第436章 妻賢夫禍少第481章 中倭新關係1第153章 紅旗漫卷出枝3第159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3)第464章 作死的朝鮮第450章 亂世中的一家人第402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5第90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5)第294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1)第17章 起步(1)第352章 炮擊金州衛(5)第70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4)第383章 東改編2第366章 在山東(1)第289章 地方工作(2)第465章 朝鮮滅國和反面教材第29章 日常(1)第243章 肖文龍的覺醒(3)第187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3)第6章 準備(2)第163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3)第457章 金盃白刃下的自治第347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8)第344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5)第498章 範·德佩爾生病了第192章 武昌起義(2)第308章 終結者5第428章 即將改變歷史的事件第26章 開始(2)第115章 第一次反圍剿8第305章 終結者(2)第39章 妖僧(3)第416章 人民陪審制度第498章 範·德佩爾生病了第200章 連鎖反應1第348章 炮擊金州衛(1)第143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1第371章 在山東(6)第365章 建設新湖北(8)第339章 制度這個事兒(4)第497章 老丈人朱術圳第401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4第247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1)第469章 後悔的陳新民第214章 草民的政治觀1第144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2第22章 起步(6)第381章 魯東土地革命6第142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4第484章 中倭新關係4第296章 朱舜水訪武昌(1)第432章 從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第420章 小攤老闆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343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4)第210章 保民軍第一戰3第385章 東改編4第286章 新的開始(3)第438章 王書輝從沒想過當皇帝第75章 大豐收(1)第190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6第439章 人心真的散了第386章 光復遼南1第148章 簡單邏輯4第491章 覲見大皇帝第209章 保民軍第一戰2第315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4第349章 炮擊金州衛(2)第77章 大練兵(1)第116章 第一次反圍剿9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第259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7)第312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1第289章 地方工作(2)
第57章 工業的獠牙(1)第284章 新的開始(1)第18章 起步(2)第178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4)第379章 魯東土地革命(4)第5章 準備(1)第345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6)第361章 建設新湖北(4)第462章 必須進步必須改造第389章 光復遼南4第80章 大練兵(4)第37章 妖僧(1)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378章 魯東土地革命(3)第260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8)第315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4第264章 學員張兆歡(4)第9章 婚事(1)第478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6第322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1)第157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1第351章 炮擊金州衛(4)第26章 開始(2)第106章 反對本本主義2第367章 在山東(2)第190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6第436章 妻賢夫禍少第481章 中倭新關係1第153章 紅旗漫卷出枝3第159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3)第464章 作死的朝鮮第450章 亂世中的一家人第402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5第90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5)第294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1)第17章 起步(1)第352章 炮擊金州衛(5)第70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4)第383章 東改編2第366章 在山東(1)第289章 地方工作(2)第465章 朝鮮滅國和反面教材第29章 日常(1)第243章 肖文龍的覺醒(3)第187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3)第6章 準備(2)第163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3)第457章 金盃白刃下的自治第347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8)第344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5)第498章 範·德佩爾生病了第192章 武昌起義(2)第308章 終結者5第428章 即將改變歷史的事件第26章 開始(2)第115章 第一次反圍剿8第305章 終結者(2)第39章 妖僧(3)第416章 人民陪審制度第498章 範·德佩爾生病了第200章 連鎖反應1第348章 炮擊金州衛(1)第143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1第371章 在山東(6)第365章 建設新湖北(8)第339章 制度這個事兒(4)第497章 老丈人朱術圳第401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4第247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1)第469章 後悔的陳新民第214章 草民的政治觀1第144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2第22章 起步(6)第381章 魯東土地革命6第142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4第484章 中倭新關係4第296章 朱舜水訪武昌(1)第432章 從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第420章 小攤老闆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343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4)第210章 保民軍第一戰3第385章 東改編4第286章 新的開始(3)第438章 王書輝從沒想過當皇帝第75章 大豐收(1)第190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6第439章 人心真的散了第386章 光復遼南1第148章 簡單邏輯4第491章 覲見大皇帝第209章 保民軍第一戰2第315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4第349章 炮擊金州衛(2)第77章 大練兵(1)第116章 第一次反圍剿9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第259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7)第312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1第289章 地方工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