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2)

前工業化時代的工業品,並不像我們想象中那麼粗糙。這是王書輝拿到工業委員會,防禦武器小組的最新成果,一把光亮精緻的左輪手槍時的感受。

用現代社會生產的,近代水平的車牀和模具,製造手工業時代的火槍,實在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幾十根鑄鐵槍管的公差,在這個時代可以說是不存在的。現代社會鄉鎮機械廠製造的,專用的拉膛車牀,很輕鬆的就爲這些槍管內部,拉出了標準精確的膛線。

使用製作精良標準的鋼製模具,爲火槍製造各個細節性的,技術含量很高的擊發部件,也不是什麼很困難的事情。

火帽的製作也不怎麼難。王書輝在現代社會,專門組織和建立了專業化的工業建設顧問小組。他們爲王書輝提供了一份延安時代的雷酸汞製作工藝。王書輝手把手的教,按步驟的領。在一個多星期之後,工業委員會下屬的化工小組,就領着三十多個從瀏陽買斷而來的爆竹匠,製作出近現代水平的雷酸汞硬紙殼火帽。

在工業委員會下屬的火藥小組,使用標準化流程和現代化的器械,批量化的製造出顆粒黑火藥之後。製作使用紙火帽的,擊發發射,帶有線膛,使用米尼鉛彈和定裝火藥的轉輪手槍,就變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王書輝沒有理會工業委員會的三個人,以及防禦武器小組成員們眼中的躍躍欲試的表功表情。他仔細的檢查着這個被打磨的光滑發亮,加裝了銀製手柄,看起來給人一種藝術品感覺的手槍。

王書輝知道,其實這就是已經定型的,成熟階段的,在美國南北戰爭中被大量使用的柯爾特M1851轉輪手槍的複製品。

用現代社會製造的近代化的工業機械,和簡化的近代化工業製作流程,生產這種工業化初期時代的落後武器,實際上確實給王書輝一種非常蛋疼的感覺。

可是王書輝也沒什麼辦法。除了他會給特種部隊配備完全來自現代社會武器之外。他沒辦法給現在和今後的正規部隊,配備19世紀六七十年代才發展成熟的,使用定裝金屬子彈的近代步槍。

沒有數量充足的訓練有素的工人,和工業化的採礦以及冶金企業,即使生產出使用金屬定裝子彈的伯丹步槍,他也沒辦法提供充足的子彈。不說工業水平的問題,單是一個金屬銅材料,他就完全沒辦法解決。因爲中國不怎麼產銅。

王書輝連續朝五十米外的靶子上開了六槍,黑火藥產生的煙氣,把他薰得夠嗆。之後他走到靶子前仔細的檢查射擊效果。在五十米的距離上,十釐米厚的木板上只有兩個米尼彈的痕跡。很明顯,在這個距離上,有四槍脫靶了。

看來,左輪手槍的有效射程不超過三十米是個基本定律了。

不過,手槍射程短也是正常現象。他又不指望使用手槍作爲制式武器。左輪手槍不過是發給大家防身使用的。他命令工業委員會立即將對左輪手槍的生產進行協調和規範,抽調人手,組織專門的生產線。

因爲已經有了建立和運營水泥廠和磚瓦廠的經驗,工業委員會的工業委員,已經對流程規範的問題,有了直觀和明確的認識了。他們和教導營的學員們都知道,王師尊對於流程規範有種特別的執着。無論是做什麼事情,他都要求大家要實踐和總結流程規範,在各種工作中推行手冊制度。

王書輝放下左輪手槍,望向桌子上的另外三把槍。

這三把槍能夠被製作出來,說實話,是完全出乎王書輝的預料之外的。這三把槍,全部都是工業委員會下屬的工作組們,根據王書輝從現代社會帶回來的黑槍工坊製作的步槍,仿製出來的。

這三把步槍,實際上就是恩菲爾德M1853前裝線膛槍、德萊賽M1841後裝針發槍和夏塞波步槍。

這三把步槍中,恩菲爾德M1853步槍,是前裝線膛彈藥分離式的步槍。德萊賽M1841步槍和夏塞波步槍則是後裝的,使用紙殼彈的彈藥一體式的步槍。

王書輝是看過工業委員會的書記組(兩名教導員學員)提供的生產記錄的。德萊賽M1841步槍和夏塞波步槍複雜的槍機部件,全部是匠師營的幾個鐵匠匠師,靠比照着原型,一點一點的手工打造的。而德萊賽M1841步槍和夏塞波步槍使用的紙殼定裝子彈,也是匠師營的幾個爆竹匠按照原型製作的。

王書輝腦袋裡其實一直有一種對手工業時代的匠人的鄙視。他認爲他們就是傳說中的“小集體”。在東北老工業基地長大的王書輝,有種奇怪的觀點。他認爲,凡是“小集體”出產的產品,可能都是粗製濫造的三流產品。

在東北老工業基地生活的人都知道,一般來說,當地有三種類型的企業。分別是國企,大集體和小集體。國企是什麼大家都知道的。所謂大集體,指的是由國企創辦的下屬企業。大集體主要是爲了安置多餘的人員而創辦的。由於他的企業性質判定不明,所以,大集體企業在原材料和工人素質上就要差一些。而小集體企業則是更低級別的企業了,一般的街道建立的企業,工廠家屬組成的企業,都屬於小集體企業。

小集體企業基本上是由完全沒受過什麼專業培訓的普通人組成的。它在原材料的供應上,比大集體企業還不如。加上小集體企業的工人素質普遍低下,所以就導致了,小集體企業無論是企業的管理,還是生產的產品,都呈現出一種瞎對付和不合格的粗製濫造狀態。

在王書輝的成長經歷中,他經常聽到東北的國企工人們對於小集體企業的鄙視性的看法。比如,他在街坊家吃飯時就時常聽到,家庭主婦一旦買了質量不好的生活用品,男主人就會問她是不是買了小集體的東西。再比如,一個東北的國企工人,在電視上看到一個很差勁的演員或者主持人的時候就會說,“這小子/這丫頭,從小集體出來的吧。”

在王書輝的認識裡,古代社會的工匠,實際上就是那種專門生產粗製濫造的不合格產品的小集體工人。

現在這些“小集體”的工人,利用先進的工具和車牀,居然生產出了劃時代的,後裝的,使用一體式彈藥的,19世紀中後期的步槍,王書輝確實是相當驚訝的。

不過他沒有把這種情緒表現出來。他先拿起那杆作爲米尼步槍的代表作的,恩菲爾德M1853前裝線膛槍,在仔細的觀察了整杆步槍的所有細節之後,他按照尼米步槍的使用步驟,先豎起步槍。然後,拿起一個用油紙包好的小包,把它咬開。將小包中的定裝黑色顆粒火藥和一顆米尼彈裝進槍管。

用推杆把米尼彈推進槍管,也沒有王書輝想象的那麼困難。確實是有一點阻礙感,但是因爲米尼彈口徑實際比槍管要小一些,所以用推杆很輕鬆的就把子彈推了進去。

在這之後,王書輝把步槍拿起來,掰開槍機,在擊砧上加裝了一個紙火帽,瞄準五百米外的靶子,扣動扳機。

因爲使用的是顆粒化的黑火藥,所以這個恩菲爾德M1853的仿製品,沒有什麼太大的後座問題。只不過黑火藥冒出的黑煙,讓王書輝相當的不適應。五百米外的標靶被輕鬆的射中。在後面對被錘擊過的棉襖和鐵板的射擊實驗上看,效果也相當不錯。

在對德萊賽M1841步槍和夏塞波步槍的仿製品進行試射之後,王書輝認識到,使用這兩款步槍列裝部隊相當的不現實。一方面是製作的困難。兩款步槍的擊發裝置實在是太複雜了。想要能夠批量化的製造這兩款步槍,肯定需要鋼鐵工業和金屬加工工業的建設全面發展起來之後。另一方面,在使用和保養上,讓這個時代的古人使用和保養,問題也是多多。

王書輝在射擊實驗結束後,召開了工業工作全體會議。

他在會議上發佈了三個命令:

第一,對參見四款火槍的製作人員,全部給予獎勵。參加製作的主要匠師,按照新出臺的《定級手冊》,全部評爲四級匠師。每人獎勵現金二十兩(二十個銀元)。

第二,教導營協助工業組,立即開始對四種火槍的製作工藝和流程,進行嚴密的規範性記錄。在形成文字材料之後,送交大營檔案科歸檔。

第三,馬上對“復興一式”步槍(恩菲爾德M1853前裝線膛槍)的生產流程,進行規範定型。命令工業委員會按照生產流程,做出步槍工廠建設的規劃方案。

王書輝在這次會議上提出了組建工業規劃組的方案。工業規劃組的成員以大營教導營學員爲主。工業規劃組的主要工作,就是詳細記錄工業委員會一切產品的生產過程,並根據相關數據和材料,對這些生產過程進行規範整理,以保障該產品能夠實現生產線生產。

王書輝一向認爲,生產出一種產品並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工業化的力量不能夠在單個產品上體現。工業化之所以具有巨大的力量,完全是因爲工業化能夠批量化無差別的生產出同樣的產品。所以,在王書輝看來,他寧可自己手下這批半瓶子的技術人員和工人,用工業化的流程生產出大批低端的產品,也不希望他們只能生產出少量的高端產品。

從對步槍的選擇上,不難看出王書輝的這種理念。

第247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1)第98章 王書輝下鄉記2第192章 武昌起義(2)第389章 光復遼南4第173章 審判(1)第194章 武昌起義(4)第195章 武昌起義(5)第408章 黃臺吉之死第69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3)第423章 魏老三的心路歷程第408章 黃臺吉之死第46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2第441章 完蛋的太突然了第25章 開始(1)第261章 學員張兆歡(1)第174章 審判(2)第372章 在山東(7)第412章 後金內訌第348章 炮擊金州衛(1)第189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5)第492章 孫大聖棒打倭國第498章 因複雜的生產過剩第136章 教學相長1第344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5)第491章 覲見大皇帝第34章 理念(2)第379章 魯東土地革命(4)第468章 郵政局裡的兩個人第351章 炮擊金州衛(4)第301章 朱舜水訪武昌(6)第144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2第257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5)第194章 武昌起義(4)第146章 簡單邏輯2第242章 肖文龍的覺醒(2)第251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5)第128章 “怎麼做”和“爲什麼”1第127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8第139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1第226章 四省攻鄂(3)第88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3)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68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2)第422章 機械和教條第467章 週會計的家事第332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1)第236章 張知府的崛起(3)第494章 軍事行動面具下的經濟目的第330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5)第65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1)第490章 雲仙國王徐天草第326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1)第425章 當家方知家難當第116章 第一次反圍剿9第308章 終結者5第108章 第一次反圍剿1第359章 建設新湖北(2)第426章 王書輝犯了聖母病第14章 立足(2)第352章 炮擊金州衛(5)第236章 張知府的崛起(3)第450章 亂世中的一家人第107章 不可抗拒的力量第209章 保民軍第一戰2第196章 武昌起義(6)第122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3第336章 制度這個事兒(1)第44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4)第31章 日常(3)第115章 第一次反圍剿8第206章 連鎖反應7第183章 陳保生進城(3)第184章 陳保生進城(4)第294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1)第462章 必須進步必須改造第49章 馬縣丞的末日(1)第101章 王書輝下鄉記5第62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2)第226章 四省攻鄂(3)第100章 王書輝下鄉記4第483章 中倭新關係3第108章 第一次反圍剿1第276章 魏忠賢的疑惑(2)第80章 大練兵(4)第164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4)第283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3)第275章 魏忠賢的疑惑(1)第351章 炮擊金州衛(4)第373章 在山東(8)第134章 入學風波3第40章 妖僧(4)第220章 馬祥麟的轉變(3)第405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8第489章 進入倒計時的南明第190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6第74章 骨幹的產生(2)第327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2)第390章 光復遼南5第449章 錯誤的理解錯誤的應對第352章 炮擊金州衛(5)
第247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1)第98章 王書輝下鄉記2第192章 武昌起義(2)第389章 光復遼南4第173章 審判(1)第194章 武昌起義(4)第195章 武昌起義(5)第408章 黃臺吉之死第69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3)第423章 魏老三的心路歷程第408章 黃臺吉之死第46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2第441章 完蛋的太突然了第25章 開始(1)第261章 學員張兆歡(1)第174章 審判(2)第372章 在山東(7)第412章 後金內訌第348章 炮擊金州衛(1)第189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5)第492章 孫大聖棒打倭國第498章 因複雜的生產過剩第136章 教學相長1第344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5)第491章 覲見大皇帝第34章 理念(2)第379章 魯東土地革命(4)第468章 郵政局裡的兩個人第351章 炮擊金州衛(4)第301章 朱舜水訪武昌(6)第144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2第257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5)第194章 武昌起義(4)第146章 簡單邏輯2第242章 肖文龍的覺醒(2)第251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5)第128章 “怎麼做”和“爲什麼”1第127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8第139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1第226章 四省攻鄂(3)第88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3)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68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2)第422章 機械和教條第467章 週會計的家事第332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1)第236章 張知府的崛起(3)第494章 軍事行動面具下的經濟目的第330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5)第65章 有水分的工業黨人(1)第490章 雲仙國王徐天草第326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1)第425章 當家方知家難當第116章 第一次反圍剿9第308章 終結者5第108章 第一次反圍剿1第359章 建設新湖北(2)第426章 王書輝犯了聖母病第14章 立足(2)第352章 炮擊金州衛(5)第236章 張知府的崛起(3)第450章 亂世中的一家人第107章 不可抗拒的力量第209章 保民軍第一戰2第196章 武昌起義(6)第122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3第336章 制度這個事兒(1)第44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4)第31章 日常(3)第115章 第一次反圍剿8第206章 連鎖反應7第183章 陳保生進城(3)第184章 陳保生進城(4)第294章 明朝的經濟危機(1)第462章 必須進步必須改造第49章 馬縣丞的末日(1)第101章 王書輝下鄉記5第62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2)第226章 四省攻鄂(3)第100章 王書輝下鄉記4第483章 中倭新關係3第108章 第一次反圍剿1第276章 魏忠賢的疑惑(2)第80章 大練兵(4)第164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4)第283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3)第275章 魏忠賢的疑惑(1)第351章 炮擊金州衛(4)第373章 在山東(8)第134章 入學風波3第40章 妖僧(4)第220章 馬祥麟的轉變(3)第405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8第489章 進入倒計時的南明第190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6第74章 骨幹的產生(2)第327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2)第390章 光復遼南5第449章 錯誤的理解錯誤的應對第352章 炮擊金州衛(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