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魏老三的心路歷程

用唯心主義的民族性觀點來看,中華民族,中國人,可能是世界上最講究尊嚴的民族和人了。

從孟子說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到杜月笙說的“做人就是吃三碗麪,體面,場面,情面。”就可以看得出來,尊嚴,或者說面子,對於中國人至關重要。

不過上面這些話對於復興黨人來說都是廢話。復興黨人不管是不是馬老人家的信徒,是不是毛老人家的信徒,最基本的,他們至少都是純粹的唯物主義的信奉者。

唯物主義者堅持物質決定意識的觀點。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講,中華民族、中國人即使是真有講面子重尊嚴的民族性,那也是大家的物質資料充分,可以吃飽喝足之後纔會開始重尊嚴講面子的。

對於絕大部分都出身流民和難民的復興黨員來說,在沒東西可吃,真正的字面意思上的“易子而食”的情況下,人類所謂的道德早就已經徹底的崩潰了。“人不能吃人”的人類底線都維持不住,面子那個東西,尊嚴這個東西,能吃嗎?

不過復興黨的這些唯物主義者是講究實事求是的。在物質得到滿足的情況下,大家喜歡講面子,注重尊嚴,這是一個現實存在的事實。

正是因爲這個原因,正是因爲對於這個現實的充分認識,朱湖農場黨委書記楚思衛纔會在黨委會議上說出“對要面子的人就要剝他的面子,對講排場的人就要砸他的排場,反封建必須要爭鋒相對。”這種很有針對性的話,並堅決的把遊街示衆這種侮辱性的懲罰加進懲罰條例裡的。

就在十來年前,在魏老三還是個讀過五六年私塾,家裡有二十畝好田的自耕農的時候,他還是個相當要尊嚴講面子的年輕人。

家就住在淮洲府城外魏家莊的魏老三,當時還不叫魏老三。任何一個見到這個總是穿着乾淨的衣衫,頭髮整理的一絲不苟,對大家很有禮貌的年輕人,都會笑呵呵的稱他一句魏三郎。

能寫會算,在魏大老爺家當倉房管事,家裡還有田地的魏三郎是莊子裡的女娘們追逐的對象。在魏家莊的年輕人裡,魏三郎是最有面子的。

如果土地兼併不會進一步的激烈化;如果魏大老爺真的像他宣稱的那樣是個慈善家;如果沒有倒黴的生在這個小冰河氣候全面爆發的年代;如果沒有那一場大水,如果沒有發生這上面無數的如果,魏三郎可能一直會是魏三郎。

魏三郎可能會變成魏三爺。甚至如果發生什麼匪夷所思的情況,他的孩子有幾個出挑的能夠考上功名的話,魏三郎甚至也有變成魏三太爺的可能。但是,如果的事情全都不僅僅是如果,這些如果都發生了。

就這樣,一場大水,讓原本家裡有着二十畝上好的水田,能在大地主家掙工資,娶了莊子上最漂亮的女人做老婆的魏三郎,最終變成了魏老三。

在朝廷對國家的治理能力全面衰退,土地兼併越演越烈的大環境下,在1624年發生在淮洲府地區的那場突如其來的大洪水面前,像淮安府受災的大部分地區一樣,魏家莊只有物資儲備充分,各種準備充足,房屋院牆堅固的大地主魏大老爺一家倖存了下來。

魏三郎和他的老婆孩子就這樣一起成了淮州地區的難民潮中的一員。

只剩下一條命的魏三郎一家還真是非常的幸運的。他們在隨着難民潮向南遷移的過程中遇到了復興黨的一個難民收攏小隊。幸運的魏三郎雖然在成爲難民的三四個月裡已經落魄成了魏老三,但是他的老婆和十一歲的兒子在這場災難中倖存了下來,全家人從此一起成了復興黨治下的一分子。

經歷了流民生涯,見識了真正的人間地獄,原本愛面子講體面的魏三郎成了話不多,能吃苦,對於出力氣過生活,毫無怨言的踏踏實實的魏老三。在復興黨治下接受了訓練和安排,吃過去從未吃過的苦,捱過從未捱過的累,魏老三都毫無怨言的挺了下來。說實話,他自己都很佩服自己。

然而就在魏老三準備在復興黨治下把現在雖熱苦雖然累,但是卻非常踏實的平靜日子過下去的時候,他突然發現,原本那個把自己當成天來看的大兒子,在被複興黨領走參加了少年軍唸了書之後,對他再也沒有過去的尊重和依靠了。

到了這個時候,魏老三才知道,復興黨用每個月一塊銀元的價錢把自己的兒子領到外面讀了六年的書,自己那個原本把自己當成天來崇拜和依靠的兒子,徹底的不再是自家的兒子了。這個已經十七歲的年輕人,成了一個張口閉口都是他聽不懂的詞彙,對他的態度和想法毫無尊重和認同的復興黨的兒子了。

吃着復興黨的飯,穿着復興黨的衣,住着復興黨的房,領着復興黨的錢,魏老三心裡雖然有氣憤,雖然有埋怨,但是他能怎麼做呢?他當然沒有膽量也沒有底氣去針對復興黨。可是這個時候的魏老三也真正的明白了,自己和復興黨就不是一路的人,自己和復興黨想的就不是一樣的事情。

讀過聖賢書的魏老三就是落魄了,也總是知道並堅持着“女子無才便是德”,“男主內,女主外”,“君爲臣綱,父爲子綱,夫爲妻綱”這些“大道理”和“真道理”的。畢竟當年他小時候在私塾裡讀書的時候,先生一字一句的教過他,並非常鄭重的告訴過他,這是聖人的道理。

魏老三這輩子最自傲的事情,就是認爲自己比一般的農人更高貴,因爲自己知道並且堅守聖人的道理。在復興黨治下過了六年的他雖然過得不舒服不愉快,總是和復興黨的幹部有衝突,可是他總以爲復興黨也總要認同聖人的道理。

對於生活中復興黨的幹部對他不讓老婆去讀書識字的事情指手畫腳,對於生活中復興黨的人管天管地管空氣,連自己的老婆沒到衛生院了生孩子都要說個不停,魏老三總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忍一忍就算了。

可是直到他的大兒子在外面接受了六年的教育,變成了一個他眼中徹頭徹尾的復興黨,事事要和他對抗,句句要和他頂撞之後,魏老三才下定了決心,要把自己對復興黨的不滿發泄出來。

其實他也沒做什麼太激烈的事情。他只不過把他剛參加少年軍的二兒子,從農場少年軍的軍營裡給拉回家來,不讓他繼續去少年軍軍營讀書了。復興黨的教育補助自家不要了,這總不會不行吧?

可是,魏老三根本就沒有想到,原本他以爲不過是自己家裡的事情的,自己不過是把自己的兒子領回家,不想家裡出現第二個大兒子那樣的人。這麼一件小事兒,竟然成了一個罪大惡極的事情了。

被押到木臺子上面捱了批鬥又被押着遊街的時候,魏老三的腦袋還處於一種呆滯狀態。

他怎麼也想不明白,自己不過是管管自己的兒子,這怎麼就成了違背了天理王法的大罪過了呢?

第363章 建設新湖北(6)第64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4)第37章 妖僧(1)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1)第445章 孫元化的小藥丸兒第7章 準備(3)第429章 敲響喪鐘的人第2章 穿越(2)第405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8第19章 起步(3)第384章 東改編3第26章 開始(2)第161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1)第450章 亂世中的一家人第441章 完蛋的太突然了第111章 第一次反圍剿4第118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1第439章 人心真的散了第485章 秦十四和“大皇帝崇拜”第370章 在山東(5)第234章 張知府的崛起(1)第282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2)第306章 終結者3第14章 立足(2)第452章 先死容易後死難第260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8)第45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1)第375章 在山東(10)第102章 王書輝下鄉記6第86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1)第48章 新奇的生活(2)第437章 三種“非國民”第359章 建設新湖北(2)第432章 從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第420章 小攤老闆第99章 王書輝下鄉記3第29章 日常(1)第391章 光復遼南6第234章 張知府的崛起(1)第287章 新的開始(4)第77章 大練兵(1)第243章 肖文龍的覺醒(3)第179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5)第20章 起步(4)第366章 在山東(1)第252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6)第260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8)第186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2)第327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2)第70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4)第280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2)第275章 魏忠賢的疑惑(1)第257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5)第24章 起步(8)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第474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2第379章 魯東土地革命(4)第158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2第40章 妖僧(4)第489章 進入倒計時的南明第180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6)第39章 妖僧(3)第78章 大練兵(2)第297章 朱舜水訪武昌(2)第340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1)第260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8)第444章 北伐第一戰第414章 精明通透張老爹第437章 三種“非國民”第131章 工業化的浪第454章 從席日勾力格到黃立格第126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7第179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5)第28章 開始(4)第134章 入學風波3第7章 準備(3)第427章 這次的整風不一樣第201章 連鎖反應2第472章 臨時工高迎祥第483章 中倭新關係3第109章 第一次反圍剿2第122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3第70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4)第489章 進入倒計時的南明第158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2第465章 朝鮮滅國和反面教材第145章 簡單邏輯1第204章 連鎖反應5第401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4第27章 開始(3)第206章 連鎖反應7第191章 武昌起義(1)第212章 保民軍第一戰5第383章 東改編2第135章 入學風波4第135章 入學風波4第169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1)第6章 準備(2)第156章 紅旗漫卷出枝6第9章 婚事(1)
第363章 建設新湖北(6)第64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4)第37章 妖僧(1)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1)第445章 孫元化的小藥丸兒第7章 準備(3)第429章 敲響喪鐘的人第2章 穿越(2)第405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8第19章 起步(3)第384章 東改編3第26章 開始(2)第161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1)第450章 亂世中的一家人第441章 完蛋的太突然了第111章 第一次反圍剿4第118章 不算戰鬥的戰鬥1第439章 人心真的散了第485章 秦十四和“大皇帝崇拜”第370章 在山東(5)第234章 張知府的崛起(1)第282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2)第306章 終結者3第14章 立足(2)第452章 先死容易後死難第260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8)第45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1)第375章 在山東(10)第102章 王書輝下鄉記6第86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1)第48章 新奇的生活(2)第437章 三種“非國民”第359章 建設新湖北(2)第432章 從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第420章 小攤老闆第99章 王書輝下鄉記3第29章 日常(1)第391章 光復遼南6第234章 張知府的崛起(1)第287章 新的開始(4)第77章 大練兵(1)第243章 肖文龍的覺醒(3)第179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5)第20章 起步(4)第366章 在山東(1)第252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6)第260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8)第186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2)第327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2)第70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4)第280章 天啓皇帝的表態(2)第275章 魏忠賢的疑惑(1)第257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5)第24章 起步(8)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第474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2第379章 魯東土地革命(4)第158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2第40章 妖僧(4)第489章 進入倒計時的南明第180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6)第39章 妖僧(3)第78章 大練兵(2)第297章 朱舜水訪武昌(2)第340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1)第260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8)第444章 北伐第一戰第414章 精明通透張老爹第437章 三種“非國民”第131章 工業化的浪第454章 從席日勾力格到黃立格第126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7第179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5)第28章 開始(4)第134章 入學風波3第7章 準備(3)第427章 這次的整風不一樣第201章 連鎖反應2第472章 臨時工高迎祥第483章 中倭新關係3第109章 第一次反圍剿2第122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3第70章 譚家衝來了羣年輕人(4)第489章 進入倒計時的南明第158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鬥爭2第465章 朝鮮滅國和反面教材第145章 簡單邏輯1第204章 連鎖反應5第401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4第27章 開始(3)第206章 連鎖反應7第191章 武昌起義(1)第212章 保民軍第一戰5第383章 東改編2第135章 入學風波4第135章 入學風波4第169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1)第6章 準備(2)第156章 紅旗漫卷出枝6第9章 婚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