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幹就完事兒了

“那昏聵之君,不僅橫徵暴斂,就連陳閣老那樣忠心耿耿的朝廷重臣都被屠殺殆盡,反而讓魏藻德、馮銓那般獨擅阿諛奉承的須臾小人入閣輔政。除前閣老陳大人之外,去年之中,廠衛、閹狗又不知禍害了多少忠心耿耿的義士,如此作爲,只怕夏商桀紂亦不過如此!”

事實上,陳子龍等人的離開,並沒能讓這些自詡爲正人君子的復社才子們認識到什麼纔是真正的正義,相反,他們卻因爲僅有明理之士的離開而愈發的瘋狂起來。

聽張採說完,吳偉業點頭說道:“昏君已向我等復社士子舉起屠刀,我等既不能獨善其身,就算粉身碎骨,也要將這昏君拉下馬來!”

原本歷史上已經在北京投奔李自成的周鍾,由於崇禎造成的蝴蝶效應,在前不久剛剛辭官離京避禍返回江南,還留在復社當中。

他憤然起身,義正言辭道:“駿公說的不錯,這次我們來個狠招,也好教那昏君看看,天下間還是有我等這般爲國利益,將個人之生死榮辱置之度外的書生!”

周鍾在北京做過翰林學士,回到江南之後,便是藉機大肆宣揚京師之地廠衛如何囂張跋扈,人民如何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由於周鍾此人頗負盛名,憑他的聰明才智,竟在北京鬱郁不得志返回江南,復社諸生因此對京師一帶閹黨執政和廠衛專權之事深信不疑。

現如今,不少人都以去北京做官爲恥,覺得在北京做官的全部都是閹黨中人,在京畿的全都是昏君鷹犬。

張採聞言一驚,失色道:“介生莫不是瘋怔了?那昏君殺人如麻,豈能顧及你我士子死活,爲免東林少一大才,老夫看,此事還要從長計議纔是。”

周鍾未曾經過深思熟慮,熱血上涌,憤然擺手道:“南郭先生不必再勸,我周介生不是陳子龍和夏允彝那般貪生怕死、衣冠楚楚的小人。

某此前在京師爲官,深以爲恥,事到如今,昏君欲封復社,爲國家榮辱大計,某也該將生死置之度外,爲自己正名!”

“介生高義!”張採面上歎服不已,心中則是鬆了口氣,起身面色莊重的向周鐘行禮道:“有介生這般從第,想必鑣兄也能安枕了。”

“相比在下,族兄更爲高義,南郭先生言重了。”周鍾笑了笑,拱手推辭道。

方纔喊最激烈的吳偉業見周鍾跳出來,也是忽然靜下去不再吭聲,見到張採的眼神過來,先恭維周鍾幾句,然後纔是說道:

“介生兄欲要辦成此事,需得煽動學生一起去鬧事,我等也是如此,這江南之地不比京師,參與的生員士子一多,正所謂法不責衆,地方上的州府縣衙又全都是東林士人,大家自然相安無事。”

張採聞言,眼珠一轉,坐下來說道:“駿公此計甚秒,如此以來,我等既能成就美名,又能保復社周全,想必那馬士英也不敢輕舉妄動了。而李有成雖然是東廠千戶,實則卻是一條狗,不足爲慮。”

周鍾坐下來平復了些許心緒,說道:“不過想要成事,將那昏君一舉拉下馬來,還要錢老那邊多做準備,不然僅靠你我,在官場還是人微言輕。”

張採笑了笑,示意周鍾放心,笑着道:

“那是自然,錢老那邊自有老夫親自登門拜訪,錢老的性格大家都明白,不會坐視我等成敗不理的,他可是早就看那昏君不順眼了。”

不久之後,張採來到氣派的錢府與天下東林領袖錢謙益搭上了線。

“議立新君一事,老夫早有定策,只不過諸生意見不已,一時間,尚難以決斷哪。”錢謙益老成持穩,話說一半留一半,聽到張採與復社士子建議另立新君的事,面上卻沒有絲毫波動。

張採臉上笑容凝固,良久,強笑道:“錢老這話是什麼意思,《昏君實錄》那書是你叫我寫的,復社士子皆是爲國着想的仁人志士,覺得錢老乃是我輩魁首,這纔跟從。如今那昏君鷹犬一到,錢老這是要臨陣退縮了不成?”

“不不不,南郭啊,你誤解老夫了。”錢謙益長嘆一聲,問道:“議立新君,談何容易,你且說說看,你欲立何人爲我大明皇帝?”

聞言,張採深吸口氣,說道:

“其一,我復社士子商討良久,當朝昏君血統不純,而老福王爲神宗皇帝第三子,血統最正,福王爲神宗一系,理應第一順位;其二,現下福王身在南京城附近不遠處淮安,前來南京,順應天命,登極爲帝,理所應當;其三......”

錢謙益原本就是隨口一問,見張採居然真在興致勃勃的商討新君之事,當下也是搖搖頭打斷道:“南郭啊,你還是走吧,現在立新君,還不到時候。”

“錢老,您這是何意?”張採聞言大驚失色,連聲詢問道。

......

現在的南京鎮守府,早已被一羣新來的兵士所接管。

這些人不僅接管了鎮守府防務,還在兩天之內進駐東西兩城的軍營,從南京京營手中接過南京內城防務。

這些人便是周經武手下的神武軍兵士,這次來到南京,他們是奉了崇禎皇帝密旨,隨時準備鎮壓可能出現的叛亂。

周經武看了一眼還要再勸自己的太監盧九德、郭尚友以及馬士英等帝黨成員,卻是擺了擺手,說道:

“你們不必多說,一個晚上的時間,足夠發生太多事,最好今日就動手。”說着,周經武示意自己副將上來,問道:

“將士們都準備好了嗎?”

“回稟都督大人,全都準備好了,就等着您一聲令下!”那副將滿臉黝黑,手上還有厚繭,說話的時候聲音渾厚,一看就是練家子。

“嗯”了一聲,周經武點點頭一揮手正要離開,卻忽然被李有成拉住,頓時皺眉看回去,問道:“李千戶,還有什麼問題嗎?”

“懇請周都督三思,這一旦動手,要是鬧個滿城風雨,怎麼辦?”

聞言,周經武呵呵冷笑一聲,回頭反問道:“陛下派你我前來,爲的是什麼?”

“我手中有兵,你握着東廠番子,這時候不動手,還給他們商量解決辦法的機會不成?有事,本將擔着!”

言罷,周經武“噌”的一聲抽出刀,揮道:

“將士們,跟本將去抄了復社!”

看着嘩啦啦離去的神武軍兵士,馬士英和郭尚友等人也是面面相抵,誰能想到這位神武軍都督行事如此果斷,就連自己的建議都不聽。

轉念一想,馬士英卻又笑了出來,郭尚友見到後,疑惑問道:

“馬天官,此笑何意?”

“沒什麼,本官只是想到,周都督如此之快的行事,只怕那幫復社士子也還沒來得及商量出什麼所以然來吧?其實這樣也挺好。”

看馬士英離開的樣子,似乎是不再擔心復社之事。

郭尚友和盧九德對視一眼,也還是一臉懵逼的狀態,不知這些人心裡都打着什麼算盤。

第七百一十六章:華夏聯盟第七百四十六章:鬥沙俄,搶地盤第五百七十八章:叫你曹氏上下死絕第一百五十章:全殲第六百四十五章:潼關大戰(中)第五百七十九章:先曹氏 後滿虜第五百零九章:諡“文正”第三百四十八章:五鎮聯軍第四百零九章:斬皇親,廢六部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三百三十二章:丙戍裁官錄第五百五十三章:明運未盡,能者輩出!第三百七十四章:上了套兒的崇禎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順軍破太原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四百四十五章:忠奸第三百二十七章:文武狀元,帝王心思第七百五十一章:順手收波人心第七百八十二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三)第一百零二章:激斬阿巴泰第一百一十二章:五省總督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槍騎兵的想法第一百一十四章:復設東江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槍騎兵的想法第六百六十八章:尾聲第六百七十四章:振興石頭的一些心裡話。第八十三章:廢除耕守制第四十八章:誅殺姜襄第五百五十八章:峰迴路轉 自掘墳墓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一百八十章:封賜第六百七十三章:長安第五百七十七章:既來之,則安之第三十一章:朕又換首輔了第三百七十四章:上了套兒的崇禎第六百四十七章:天雷助陣第七百八十八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營之戰(下)第七章:太子南行舊都,你在逗我?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第六百二十章:一觸即潰,官軍虎威第四百三十章:總督四川,滿門忠烈第二百六十六章:馬爺的愛國情懷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七百七十五章:西帕希魔鬼第十五章:朝堂上就是比誰臉皮更厚第一百八十九章:鬧大了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詩般的遠征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二百零六章:皮島 天津 登萊第六百八十九章:他輸了第三百零八章:議立新君第八十章:收拾人心第五百五十七章:陣前卸將 人算天定第六百三十五章:民戲第四百章:沒有勝者第四百六十二章:戰兵、正兵、輔兵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宮第六百四十八章:找下家的時候到了第三百七十九章:真正的帝王第八十八章:請賊入甕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三百九十六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中)第三百五十五章:景陽鐘鳴,刀兵大起第一百零一章:爲弟兄們在忠烈祠搏一個名位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營之戰(下)第四百一十二章:兄弟離別,柔妃闖禍第二百二十六章:朵顏大捷第四百五十八章:爲公,也爲私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舊怨第二百八十章:戰前準備第七百六十章:強擼未必能灰飛煙滅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七百零七章:全滇一戰而定第一百九十四章:安南來使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第八十四章:明代版的遊行示威第七百五十九章:侵吞莫臥兒第四百一十七章:內宮六虎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後第六百二十七章:瓶頸第七百零二章:包餃子第一百九十四章:安南來使第三百二十八章:授參將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禎年間的“瓜蔓抄”第五百一十三章:一條鞭法第一百章:和韃子拼了!第五百九十七章:全面戰爭第六百八十六章:瓦解第四百五十二章:這怎麼玩,這根本玩不了啊!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四百零七章:仗勢欺人的皇親國戚第四百九十八章:誰是可汗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詩般的遠征第七百三十二章:一個不留第二百八十一章:禁軍陣戰六大營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
第七百一十六章:華夏聯盟第七百四十六章:鬥沙俄,搶地盤第五百七十八章:叫你曹氏上下死絕第一百五十章:全殲第六百四十五章:潼關大戰(中)第五百七十九章:先曹氏 後滿虜第五百零九章:諡“文正”第三百四十八章:五鎮聯軍第四百零九章:斬皇親,廢六部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三百三十二章:丙戍裁官錄第五百五十三章:明運未盡,能者輩出!第三百七十四章:上了套兒的崇禎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順軍破太原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四百四十五章:忠奸第三百二十七章:文武狀元,帝王心思第七百五十一章:順手收波人心第七百八十二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三)第一百零二章:激斬阿巴泰第一百一十二章:五省總督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槍騎兵的想法第一百一十四章:復設東江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槍騎兵的想法第六百六十八章:尾聲第六百七十四章:振興石頭的一些心裡話。第八十三章:廢除耕守制第四十八章:誅殺姜襄第五百五十八章:峰迴路轉 自掘墳墓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一百八十章:封賜第六百七十三章:長安第五百七十七章:既來之,則安之第三十一章:朕又換首輔了第三百七十四章:上了套兒的崇禎第六百四十七章:天雷助陣第七百八十八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營之戰(下)第七章:太子南行舊都,你在逗我?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第六百二十章:一觸即潰,官軍虎威第四百三十章:總督四川,滿門忠烈第二百六十六章:馬爺的愛國情懷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七百七十五章:西帕希魔鬼第十五章:朝堂上就是比誰臉皮更厚第一百八十九章:鬧大了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詩般的遠征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二百零六章:皮島 天津 登萊第六百八十九章:他輸了第三百零八章:議立新君第八十章:收拾人心第五百五十七章:陣前卸將 人算天定第六百三十五章:民戲第四百章:沒有勝者第四百六十二章:戰兵、正兵、輔兵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宮第六百四十八章:找下家的時候到了第三百七十九章:真正的帝王第八十八章:請賊入甕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三百九十六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中)第三百五十五章:景陽鐘鳴,刀兵大起第一百零一章:爲弟兄們在忠烈祠搏一個名位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營之戰(下)第四百一十二章:兄弟離別,柔妃闖禍第二百二十六章:朵顏大捷第四百五十八章:爲公,也爲私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舊怨第二百八十章:戰前準備第七百六十章:強擼未必能灰飛煙滅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七百零七章:全滇一戰而定第一百九十四章:安南來使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第八十四章:明代版的遊行示威第七百五十九章:侵吞莫臥兒第四百一十七章:內宮六虎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後第六百二十七章:瓶頸第七百零二章:包餃子第一百九十四章:安南來使第三百二十八章:授參將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禎年間的“瓜蔓抄”第五百一十三章:一條鞭法第一百章:和韃子拼了!第五百九十七章:全面戰爭第六百八十六章:瓦解第四百五十二章:這怎麼玩,這根本玩不了啊!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四百零七章:仗勢欺人的皇親國戚第四百九十八章:誰是可汗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詩般的遠征第七百三十二章:一個不留第二百八十一章:禁軍陣戰六大營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