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北征

大明崇禎十八年乙酉,九月二十一日,西北大營。

自去年朝廷議定增設西北大營至今已經過去了半年,自崇禎皇帝乾綱獨斷復任陳奇瑜爲五省總督,總轄西北大營軍務,至今又過去了數月。

在這數月的時間裡,朝廷在西北地區的戰事,的的確確因爲西北大營的設立而變得好轉,但從大勢上來說,朝廷官軍依然處於絕對的劣勢。

官軍總量雖多,然則地域分散,各自爲戰,將官畏闖如虎,避敵不戰,再加上朝廷常年拖欠軍餉與軍械,使得原本就萎靡不振的衛所軍更加不堪,已經是毫無戰力。

對比之下,大順軍雖然在去年接連遭遇失敗,但卻依舊佔有絕對的力量,除南路軍以外,其餘各營的老營兵並未損失多少,再加上陝西、陝西一帶極長的戰略縱深,使得李自成完全可以從容不迫的伺機再來一次北征。

今年初,陳奇瑜與京師城防軍總督董琦固關大破劉芳亮,擒斬賊首,官軍聲威大振,從而浩蕩而下,轉瞬之間便收復了真定、保定二府之境,這不得不說是個偉大的勝利。

陳奇瑜戰略上的第一個目標已經達到,劉芳亮南路軍全軍覆滅之後,要地固關重新被朝廷握在手裡,固關以內的真、保府境,直至山東、鳳陽、南直隸被連成一片,阻斷了大順軍對京師的合圍之勢。

然而實際上,陳奇瑜也明白,形勢依舊不容樂觀,重兵防禦固關只是免除了京師的後顧之憂,山西除大同鎮之外,還有整個陝西地界,依舊是大順軍的天下。

朝廷與大順軍之間的戰鬥,依舊是圍繞着周遇吉防守之下的寧武關。

潼關、太原、開封等重鎮盡數落在李自成之手,周遇吉雖身爲山西總兵,然而所轄之境不過寧武關一地,自大順軍南撤之後,寧武軍也是一直固守在寧武關,出不得出,入不得入,形勢依舊不甚明朗。

令人意外的是,這次朝廷上似乎吸取了秦軍在潼關覆滅的教訓,縱然有此大捷,也還是沒有倉促之間催逼周遇吉出關決戰,再加上去年崇禎皇帝對寧武軍下達那道直轄於兵部的旨意,更是如今寧武軍巍然不動的關鍵所在。

由於山西如今形勢使然,西北大營的總營盤經過反覆榷定,最終被安置在大同鎮城以南,小石口以北,渾源州以西的朔州城外五十里處。

“報!兵部加備急件!”

五省總督陳奇瑜正與西北大營諸將商議兵事,忽然從帳外跑來一名標兵,看着這標兵臉上的神情,陳奇瑜也便擺手制止帳內衆人的議論之聲,親自接過急件。

“經閣臣議定、陛下準肯,朝廷決議詔天下兵馬征討朵顏。”陳奇瑜越看越心驚,放下急件之後,卻仍是滿臉的鎮靜,不再吭聲。

“征討朵顏?”大同總兵白廣恩聞言‘噌’地一聲從位子上坐起來,“督師,兵部還說什麼了,怎麼會突然興起征討朵顏的心思?”

高傑也是沒想明白,“是啊,塞外那種鳥不拉屎的卵地方,就算打下來能有什麼用?”

“......”

陳奇瑜沉吟半晌,看向白廣恩、高傑二人,說道:“兵部此次急件,是詔你宣、大兵馬到京師會合,軍情緊急,刻不容緩,你們二人便各自回了鎮城準備一番,就此出發吧。”

聞言,二人對視一眼,自然知曉軍情如火,片刻耽擱不得,待抱拳行禮之後,也是二話沒說轉頭出帳,翻身上馬,揚鞭奮蹄,各自直奔鎮城而去。

高傑和白廣恩離去之後,這大帳之內,實際上也就只剩下大貓小貓兩三隻了,其餘幾個總兵都是雜號,剩下的無非是一些遊擊與參將。

“這次徵朵顏,李闖那邊得到消息以後恐生事端,督師要儘早決定,以備不測。”大同左路參將王輔臣說道。

陳奇瑜看了他一眼,點頭說道:“你說的不錯,抽掉了大同和宣府的兵馬,西北大營薄弱,先派人通知寧武軍周將軍,將這個消息告知與他。”

按去年朝廷上的意思,周遇吉和麾下寧武軍是歸兵部直轄,就連陳奇瑜這個五省總督都對其只有管轄之名,毫無統御之權,所以陳奇瑜說話的時候,也只是用“告知”這個字眼。

“督師,末將聽聞一件事,不知當講不當講。”這時,大同右路參將楊振威低聲說道,看樣子,倒是有些欲言又止的模樣。

“講。”陳奇瑜點了點頭。

“遵命,末將聽說前一陣子京師出現了變動,幾百名大臣被株連,永樂年的瓜蔓抄再現,就連兵部的張部堂都給換了,不知督師可曾聽過此事?”

“本督聽過,據說是換成了南京的朱大典爲兵部尚書,怎麼,難道你看出什麼了?”陳奇瑜有些納悶。

“不不不,督師都沒看出來,末將怎麼敢。”楊振威失笑幾聲,連連擺手,過會兒還是悄聲說道:“可是督師,這常言道新官上任三把火,他朱大典剛上任就對您來了釜底抽薪這麼一出,不得不防啊。”

“哼,朱大典雖爲浙黨,但卻並無結黨營私之事。陛下任人惟賢,自然是有他的道理,再說了,本督身正不怕影子斜,瞎猜忌個什麼?”

“有那功夫,還不如想一想如何將你大同東路的土匪、山賊都剿乾淨,也好給本督減些憂煩,爲陛下分憂。”

“末將罪過,回去便嚴加約束屬下,定在今年之內,將東路的山賊、土匪一網打盡。”楊振威反應倒快,直接抱拳請罪退了回去。

商議一陣,其餘衆將也沒什麼好建議,陳奇瑜起身說道:

“此番朝廷徵塞外,乃是國朝多年未有之盛舉,傳本督軍令:

其一,檄鳳陽、山東,命劉良佐、牟文綬、邱磊等部剋期北援,固關不容有失;其二,檄武昌左良玉部,若李賊有所異動,立即率部阻截;其三,闖賊必不會善罷甘休,諸將需得嚴密封鎖消息,死守關隘,沒有本督軍令,禁止擅自出城迎戰。違者,以軍法論處!”

“謹遵督師軍令!”王輔臣、楊振威等人連忙起身,抱拳齊聲喊道。

陳奇瑜點點頭,待諸將下去之後,卻好像渾身氣力都在一瞬間消散殆盡一般。

這次北征幾乎將大同、宣鎮還有薊鎮與京畿兵馬抽調個一乾二淨,李闖接機發難是必然之舉,少了高傑和白廣恩這兩員與李闖有生死之仇的悍將,能不能防住流賊的下一次攻勢還是兩說。

真不知道陛下是怎麼想的,關內賊軍還沒有剿滅乾淨,怎麼會突然打起朵顏地界的主意?

第五十七章:神秘書信第六百一十二章:各取所需第一百三十二章:王師第十二章:踹門而入第三百五十三章:人非完人,一招失算第五百一十八章:就辦你個賣國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國夕陽第四百三十章:總督四川,滿門忠烈第六章:御馬監 錦衣衛第五百四十章:法與情第四百七十五章:破城第五百三十二章:有聖旨到第五百四十二章:白蓮出水第六百六十七章:高一功的報復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謀收重慶,曾李逆戰震川東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軍爲式第八十五章:黃闖子到了第六百一十八章:幾十年前的大殺器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萬歲第二百二十一章:虎山出塞,奇襲破敵第六百六十九章:最後瘋狂第六百零四章:多爾袞與他心愛的大玉兒第十三章:周遇吉誓決李闖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國夕陽第五百四十三章:廠衛鬥白蓮第四百九十四章:黃金家族第三百三十五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下)第三十八章:新軍第五百二十五章:廣恩回援,血戰汾南第五百零七章:克解州,陷絳州,逼臨汾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三百九十三章:諸藩禍國鬧劇平,各方反應不盡然第五百零三章:歸化會盟(中)第三百二十六章:實心行實政之策第三百四十九章:清軍壓境第一百四十六章:鬧劇第三十五章:整篩第七百一十四章:不比不知道第五百五十六章:環環相扣 將計就計第一百四十九章:甲子營立功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一百一十一章:聯合執法第三百二十七章:文武狀元,帝王心思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宮第一百六十七章:皇家報社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六百八十三章:攻心第三百三十五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下)第一百三十三章:跑路第六百四十六章:潼關大戰(下)第七百六十三章:崇禎親征勝利碑第四百二十七章:王世忠歸心武昌,李自成議政西安第九十六章:各有心思第二百六十九章:長江後浪推前浪第七百章:他真就只是個弟弟第四十九章:驚變大同(上)第三百四十八章:五鎮聯軍第四百七十五章:破城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第六百二十五章:喋血土地廟第六百零四章:多爾袞與他心愛的大玉兒第五百三十章:各處兵馬,悉聽朕旨意行事第三百一十五章:鎖拿入京第七百三十章:滿萬不可敵的八旗要不行了?第八章:好了你不用再說了(求收藏!!)第三百八十二章:兵圍孔府(中)第二十章:羣臣出手了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營之戰(下)第一百零一章:爲弟兄們在忠烈祠搏一個名位第六百一十八章:幾十年前的大殺器第三百五十五章:景陽鐘鳴,刀兵大起第五百九十三章:級別就不一樣第二百二十一章:虎山出塞,奇襲破敵第五百三十二章:有聖旨到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第七百八十五章:讓一個文明終止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一百五十七章:蹊蹺第一百二十二章:爭議第七百零九章:已經甦醒的東方巨龍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國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三百四十一章:三王亂國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一百零五章:晉馮銓爲工部尚書第一百零五章:晉馮銓爲工部尚書第四百三十二章:陷重慶、下忠州(上)第五百七十章:在遼東下一盤大棋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五百七十一章:這棋越下越大了第四百五十八章:爲公,也爲私第四百六十四章:胡國柱的抉擇第三百七十一章:遵東奇捷(下)第二百八十四章:決戰第二十一章:撕破臉皮(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一章:新曆第六百八十四章:名將謝幕,新督定策第三百一十四章:大明朝的皇親第五百四十四章:韓子元第一百八十二章:奉旨會談
第五十七章:神秘書信第六百一十二章:各取所需第一百三十二章:王師第十二章:踹門而入第三百五十三章:人非完人,一招失算第五百一十八章:就辦你個賣國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國夕陽第四百三十章:總督四川,滿門忠烈第六章:御馬監 錦衣衛第五百四十章:法與情第四百七十五章:破城第五百三十二章:有聖旨到第五百四十二章:白蓮出水第六百六十七章:高一功的報復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謀收重慶,曾李逆戰震川東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軍爲式第八十五章:黃闖子到了第六百一十八章:幾十年前的大殺器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萬歲第二百二十一章:虎山出塞,奇襲破敵第六百六十九章:最後瘋狂第六百零四章:多爾袞與他心愛的大玉兒第十三章:周遇吉誓決李闖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國夕陽第五百四十三章:廠衛鬥白蓮第四百九十四章:黃金家族第三百三十五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下)第三十八章:新軍第五百二十五章:廣恩回援,血戰汾南第五百零七章:克解州,陷絳州,逼臨汾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三百九十三章:諸藩禍國鬧劇平,各方反應不盡然第五百零三章:歸化會盟(中)第三百二十六章:實心行實政之策第三百四十九章:清軍壓境第一百四十六章:鬧劇第三十五章:整篩第七百一十四章:不比不知道第五百五十六章:環環相扣 將計就計第一百四十九章:甲子營立功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壞’的大捷第一百一十一章:聯合執法第三百二十七章:文武狀元,帝王心思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宮第一百六十七章:皇家報社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六百八十三章:攻心第三百三十五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下)第一百三十三章:跑路第六百四十六章:潼關大戰(下)第七百六十三章:崇禎親征勝利碑第四百二十七章:王世忠歸心武昌,李自成議政西安第九十六章:各有心思第二百六十九章:長江後浪推前浪第七百章:他真就只是個弟弟第四十九章:驚變大同(上)第三百四十八章:五鎮聯軍第四百七十五章:破城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第六百二十五章:喋血土地廟第六百零四章:多爾袞與他心愛的大玉兒第五百三十章:各處兵馬,悉聽朕旨意行事第三百一十五章:鎖拿入京第七百三十章:滿萬不可敵的八旗要不行了?第八章:好了你不用再說了(求收藏!!)第三百八十二章:兵圍孔府(中)第二十章:羣臣出手了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營之戰(下)第一百零一章:爲弟兄們在忠烈祠搏一個名位第六百一十八章:幾十年前的大殺器第三百五十五章:景陽鐘鳴,刀兵大起第五百九十三章:級別就不一樣第二百二十一章:虎山出塞,奇襲破敵第五百三十二章:有聖旨到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第七百八十五章:讓一個文明終止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一百五十七章:蹊蹺第一百二十二章:爭議第七百零九章:已經甦醒的東方巨龍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國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三百四十一章:三王亂國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一百零五章:晉馮銓爲工部尚書第一百零五章:晉馮銓爲工部尚書第四百三十二章:陷重慶、下忠州(上)第五百七十章:在遼東下一盤大棋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五百七十一章:這棋越下越大了第四百五十八章:爲公,也爲私第四百六十四章:胡國柱的抉擇第三百七十一章:遵東奇捷(下)第二百八十四章:決戰第二十一章:撕破臉皮(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一章:新曆第六百八十四章:名將謝幕,新督定策第三百一十四章:大明朝的皇親第五百四十四章:韓子元第一百八十二章:奉旨會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