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危懸一線,親征續命

這次東征,李自成採取了崇禎十七年在代州時軍師李巖“避實擊虛,以奪取京師爲重”的建議,避開寧武軍與西北大營的新軍,繞過明軍重兵防禦的宣大一帶,直奔太原。

以牛金星的話說,此次大順軍主要目的不是與明軍決戰,而是奪下固關,進可直趨真、保兩地,轉瞬達京師,退亦可守住山西大半,爲來年三徵做準備。

其實讓崇禎皇帝氣憤的不是太原失陷,卻是往日只知一味強取豪奪的李自成,現如今竟然也學會了穩紮穩打,留有退路。

說起來也是有些好笑,明廷內部矛盾重重,關外的韃清和陝西的大順亦是如此,崇禎皇帝所處的京師,是多爾袞和李自成爲了爭奪天下都必須拿下的地方。

這個情況,後世穿越而來的崇禎自是心知肚明。

現在的正統和大義名號是朝廷,誰第一個拿下北京,誰第一個逼自己掛上東南枝,那就是佔據了應天之名,所以李自成爲了轉移大順軍內部日益嚴重的矛盾,便開啓這所謂的第二次東征。

這種事自古多有之,每當王朝、國家內部矛盾無法調和之時,要麼是以一件影響深遠的大事達到調和的目的,要麼就是和李自成如今做法一樣,發動戰爭來轉移注意力。

李自成誓師後的頭一個月,大明五省總督陳奇瑜檄立即做出部署,檄五省明軍會同西北大營新軍於固關,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克太原,斬殺牛萬才,招降藺養成,可謂是風光一時。

然而好景不長,攻克太原之後的明軍內部很快就出現了軍將自相傾軋的老毛病。

軍將們本就是由於陳奇瑜本人的威望和崇禎皇帝如今聲威日隆纔會前來,在明面上他們都是有說有笑,但各自都是軍閥,完全只會爲了自己的利益着想,所謂一拍即散,便是如此。

真正的導火索還是宣府鎮總兵高傑與大同鎮總兵白廣恩部下發生的火拼,他們兩個和唐通都是甲申年崇禎皇帝爲了扭轉歷史大力扶持出來忠於皇室的軍將。

事實上,他們三人各有功勳,確確實實達到了扭轉歷史的目的。

只要皇帝信任,他們在大義上的決定上從不含糊,但三個人之間的各種新仇舊恨根本不是輕易就能調和的,崇禎皇帝不能用幾次召見做到,陳奇瑜縱是軍事天才,也同樣無法在短短數年之間感化。

李自成率大順軍主力進至汾州時,便是聽聞太原明軍發生火拼的事。

白廣恩和高傑之間的矛盾屬實已經達到陳奇瑜都無法調和的地步,其部下自然都是烏鴉一般黑,他們兩人還沒說什麼,宣大兩鎮兵馬卻已經在私下開始火拼。

與此同時,其餘明軍也是盡數亂起,各個軍將制止不及,再加上有些軍將暗自促成這種情況,一時間,陳奇瑜所發放的總督檄令彷如無物。

十餘萬官軍搖身一變,立即成了十惡不赦的賊軍。

他們踹開百姓房門,當街奸**女,無惡不作,城內隨之十室九空,剛剛恢復生產沒有多久的太原城再遭劫難,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

據說身在汾州城內的李自成聽聞消息,當即就是拍案大笑,連道是暴明將亡,天佑大順,即派劉宗敏領十萬大順軍先行,他自己則是在後點齊其餘兵馬穩步前進。

劉宗敏心知此乃天賜良機,自領數千老營馬隊爲先鋒,率大順軍星夜兼程趕到太原城下。

崇禎十八年十二月中旬,正當李自成率領的大順軍進至清源縣的時候,前方傳來戰報,說是汝候劉宗敏率十萬大順軍勢如破竹,一舉攻克太原重鎮。

太原此役,明軍大敗。

兩名總兵官戰死,劉宗敏生擒參將三人,大順軍斬首兩千有餘,先行進至太原的劉宗敏部老營更每三個人,就有一人的槍尖上懸掛着尚在滴血的首級。

自固關出徵號稱二十萬的明軍,如今逃回去的真實人數不足五萬,已經不成氣候。

白廣恩收攏殘部兩萬餘人馬不停蹄逃至寧武關與周遇吉所部寧武軍會合,高傑則是與山東總兵牟文綬等人保護陳奇瑜連夜逃回固關。

陳奇瑜回到固關後的第一時間便是寫了兩份奏摺,一是自述罪過,請辭問罪,二則是請求朝廷速速調派援軍,否則固關不保,京師危急。

李自成奪取太原之後,並沒有和往常一樣在太原安防兵馬防守,實際上,現如今的太原城幾經戰火,早已是荒無人煙的死域。

守之無用,棄則兩全,李自成很明智的選擇了後者,並且他沒有給陳奇瑜任何組織抵抗的機會,奪下太原之後的第五天,大順軍便即兵臨固關城下。

在常人眼中,乙酉年太原之敗,與癸未年郟縣之敗如出一轍。

郟縣之戰,孫傳庭爲總督,先是連獲勝跡,沒多久卻突如其來的在郟縣被擊潰,陳奇瑜也是一樣,自任督師以來,先後收復真保兩府,使京畿與山東一帶連成一片,緊接着拿下固關,佔據西出門戶,又在前不久奇襲太原,收復重鎮。

可是如今,卻突然毫無徵兆的被李自成在太原擊敗,明軍四散潰逃,緊接着就是固關之戰,這又與那次潼關之戰有無數的相同點。

其實很多人都明白,孫傳庭當年是敗在了身後的朝堂上,並非是敗在了李自成的手上,而陳奇瑜任督師以來,戰策沒有一條是錯誤的,崇禎皇帝放權極大,朝臣亦並無任何掣肘。

然而手握大權的陳奇瑜卻依舊敗在了李自成手上,自甲申年至今,明廷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實力似乎此戰之後又是灰飛煙滅,今後究竟會何去何從?

很多人又開始對明廷的未來不再看好,陳奇瑜帶着殘兵敗將守固關,顯然就和孫傳庭守潼關一樣,是無可奈何的掙扎之舉。

至於朝廷,歷來在這個緊要關頭都是毫無作爲的,很多人其實已經在心中自動忽略了。

......

這個消息聽在崇禎皇帝耳中就如同一道晴天霹靂,回到暖閣的時候,一衆帝黨成員就已經面面相抵的集中在這裡,雖是人滿爲患,但卻沒有人敢說出一句話。

聽完了王承恩報告的前因後果,看完了陳奇瑜遞上來的兩道摺子,崇禎皇帝面色卻是異常鎮靜,既沒有大喊大叫,也沒有任何慌亂。

“太原之敗,與陳奇瑜無關,仍命其總督河南、山西、陝西、湖廣、四川五省軍務。”崇禎皇帝說着,頓了頓繼續道:“除此之外,傳朕旨意,急調平西伯吳三桂、靖南候黃得功剋期馳援固關!”

“天津海防都督張名振、東江鎮黃蜚、登萊楊御藩等部,各自防備賊虜,不得輕舉妄動,不得擅離職守。此外,英國公何在?”

張世澤早就等着這一刻,來之前就連盔甲都已經穿戴整齊,聽到崇禎叫自己,當即站出一步,大聲吼道:

“臣在!”

“明日,朕將前往太廟祭祖,祈求大明曆代高皇帝護佑於朕,此後朕亦將御駕親征,英國公速速點齊禁軍兵馬,陪朕親征!”

第五百四十三章:廠衛鬥白蓮第二百六十一章:登萊兵亂第四百八十六章:親臨第六百四十三章:戊子殺匪令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六百九十九章:千鈞一髮第六百三十五章:民戲第三百五十章:藺養成的抉擇第四百二十章:打入冷宮第六百二十六章:錦州條約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二十九章:士林中的歪風邪氣第五百零三章:歸化會盟(中)第四百二十二章:一臉平靜的羣臣們第一百五十五章:留作業(上架求訂閱!!)第七百六十一章:哦·!我的法蘭西!四發章推第七百零六章:兵敗如山倒第八十四章:明代版的遊行示威第八十五章:黃闖子到了第六百九十章: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第一百七十一章:自有犯愁事第七百五十九章:侵吞莫臥兒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一百六十二章:演習第二百八十三章:劉宗敏的強勢第二百六十六章:馬爺的愛國情懷第六百三十七章:熊孩子第九十章:千里奔襲第八十二章:你敢威脅朕?第四百四十一章:兩廠相爭第五百六十八章:鎮江大將第七百五十章:親征巴黎去三光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六十章:吳又可治瘟第五百九十章:讓朕告訴你,誰纔是強權第三百七十八章:恩與威第三百二十九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上)第一百七十三章:真小人,僞君子第二百四十四章:宮闈之變,明暗之奏第一百二十一章:新曆第三百四十六章:先取建寧,再下廣德(下)第五百四十六章:內情第六百九十八章:薑還是老的辣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六十章:吳又可治瘟第二百八十九章:張鼐的想法第六百六十九章:最後瘋狂第五百八十二章:再援朝第五百零六章:大閱、建城第四百二十八章:激邀出川,山陝瞬危第一百八十九章:鬧大了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軍爲式第二百三十六章:收復襄陽第五百九十九章:朕即天下第七十六章:效仿正德第四百零八章:橫刀立馬懾亂軍第四百九十五章:鄂爾多斯之戰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三百三十八章:劉良佐的煩惱第五百七十六章:歷史的小偏差第三百五十五章:景陽鐘鳴,刀兵大起第三百八十六章:人在家中坐,事從天上來第三百九十九章:都給朕敞開了肚皮吃!第五百九十四章:攻陷科倫堡第三百二十六章:實心行實政之策第五百三十五章:要把各種神器都用上!第五十七章:神秘書信第一百七十三章:真小人,僞君子第二十八章:示威第七百零二章:包餃子第三百零八章:議立新君第四百六十九章:備戰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六百六十九章:最後瘋狂第一百一十九章:整肅第四百二十章:打入冷宮第一百二十一章:新曆第七百七十七章:微小控局,戰場轉折(三千字求票!)第三百八十六章:人在家中坐,事從天上來第六百七十一章:滅順第六百一十八章:幾十年前的大殺器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四百二十四章:一意孤行,還是眼高一籌?第五十二章:集結 誓師 出征(求收藏!)第六百二十八章:飛躍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七百三十五章:唾手可得的盛京城第一百六十九章:開造器之先河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六百二十七章:瓶頸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二百二十八章:北征第五十一章:罪己詔(求收藏!!)第四百三十一章:九戰九捷,勇冠全川第一百章:和韃子拼了!
第五百四十三章:廠衛鬥白蓮第二百六十一章:登萊兵亂第四百八十六章:親臨第六百四十三章:戊子殺匪令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六百九十九章:千鈞一髮第六百三十五章:民戲第三百五十章:藺養成的抉擇第四百二十章:打入冷宮第六百二十六章:錦州條約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二十九章:士林中的歪風邪氣第五百零三章:歸化會盟(中)第四百二十二章:一臉平靜的羣臣們第一百五十五章:留作業(上架求訂閱!!)第七百六十一章:哦·!我的法蘭西!四發章推第七百零六章:兵敗如山倒第八十四章:明代版的遊行示威第八十五章:黃闖子到了第六百九十章: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第一百七十一章:自有犯愁事第七百五十九章:侵吞莫臥兒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一百六十二章:演習第二百八十三章:劉宗敏的強勢第二百六十六章:馬爺的愛國情懷第六百三十七章:熊孩子第九十章:千里奔襲第八十二章:你敢威脅朕?第四百四十一章:兩廠相爭第五百六十八章:鎮江大將第七百五十章:親征巴黎去三光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六十章:吳又可治瘟第五百九十章:讓朕告訴你,誰纔是強權第三百七十八章:恩與威第三百二十九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上)第一百七十三章:真小人,僞君子第二百四十四章:宮闈之變,明暗之奏第一百二十一章:新曆第三百四十六章:先取建寧,再下廣德(下)第五百四十六章:內情第六百九十八章:薑還是老的辣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六十章:吳又可治瘟第二百八十九章:張鼐的想法第六百六十九章:最後瘋狂第五百八十二章:再援朝第五百零六章:大閱、建城第四百二十八章:激邀出川,山陝瞬危第一百八十九章:鬧大了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軍爲式第二百三十六章:收復襄陽第五百九十九章:朕即天下第七十六章:效仿正德第四百零八章:橫刀立馬懾亂軍第四百九十五章:鄂爾多斯之戰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三百三十八章:劉良佐的煩惱第五百七十六章:歷史的小偏差第三百五十五章:景陽鐘鳴,刀兵大起第三百八十六章:人在家中坐,事從天上來第三百九十九章:都給朕敞開了肚皮吃!第五百九十四章:攻陷科倫堡第三百二十六章:實心行實政之策第五百三十五章:要把各種神器都用上!第五十七章:神秘書信第一百七十三章:真小人,僞君子第二十八章:示威第七百零二章:包餃子第三百零八章:議立新君第四百六十九章:備戰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六百六十九章:最後瘋狂第一百一十九章:整肅第四百二十章:打入冷宮第一百二十一章:新曆第七百七十七章:微小控局,戰場轉折(三千字求票!)第三百八十六章:人在家中坐,事從天上來第六百七十一章:滅順第六百一十八章:幾十年前的大殺器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四百二十四章:一意孤行,還是眼高一籌?第五十二章:集結 誓師 出征(求收藏!)第六百二十八章:飛躍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七百三十五章:唾手可得的盛京城第一百六十九章:開造器之先河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六百二十七章:瓶頸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二百二十八章:北征第五十一章:罪己詔(求收藏!!)第四百三十一章:九戰九捷,勇冠全川第一百章:和韃子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