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好一個國丈!

“依張愛卿看,現如今的京營,該如何整改?”

張世澤是永樂年間靖難功臣張輔的直系,英國公一系自永樂年間開始,在勳戚中就是排在響噹噹的首位。

即便在權閹劉瑾、魏忠賢當政時期,這一家也是無人敢動。

作爲勳戚之首,張世澤自然明白現今京營權貴掛名的弊端所在,稍微想了一下,便是說道:

“啓奏陛下,京營積弊已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徹底改變,陛下方纔也說了,兵不需精,敢戰即可,臣深以爲然。”

“臣曾遣人詢問董副將,權貴雖然都被剔除,但新募兵士不願操訓,此爲歷來兵事通病。今時不我待,李賊與周總兵大戰於寧武,而吳將軍手段過於溫和,臣覺得不妥。”

說着,張世澤露出猶豫的神情,崇禎皇帝揮手示意無妨。

張世澤繼續道:“若臣提督京營,還要向陛下借二十員大漢將軍,操軍時明甲執器列於場內,不從者以酷法鞭之,從者則予銀勵之,可收奇效。”

說完之後,張世澤又覺得有所不妥,便補充道:

“陛下以臣提督京營,然臣爲勳戚,料想百官定有微詞,所以,除了臣以外,陛下還要指派一名朝堂重臣協領,以圖混淆視聽。”

崇禎皇帝斟酌半晌,覺得可行,點頭詢問道:

“愛卿心中可有人選?”

“啓奏陛下,左都御史李邦華非東林,爲人至孝,卻口無遮攔,在朝中多有交逆,最爲合適。”

又是這個李邦華,第一次朝會上,就是他振振有詞的提出讓羣臣和太子南行舊都,自己呆在北京等死的策略,崇禎皇帝直到現在還有些氣節。

可思付半晌,卻又覺得張世澤說的很對。

首先,李邦華的確不是東林黨的人,甚至他還將朝中的大臣們得罪了個精光,說他是閹黨、浙黨、楚黨的人也不盡然。

李邦華做的事,好聽點叫仗義執言,往難聽了說就是自以爲是、目中無人,作爲一個少見的無黨派‘正義’人士,這貨顯然是用來當擋箭牌的最佳人選。

“愛卿說的不錯,朕正有此意,準!”

“陛下聖明。”張世澤心下大定,將長久一直在考慮的想法趁熱打鐵說出來:

“李賊號稱百萬,人數雖不至於此,但也不會太少。周總兵率寧武軍在代州駐防,能不能抵擋得住,還是未知之數。若到了危機關頭,陛下當從速南遷,以保萬全,再作打算!”

這話說出來,就連王承恩都倒吸了一口涼氣,要知道,南遷、議和這兩個字眼在崇禎皇帝那裡就是禁忌,但凡於此相關的,都沒什麼好下場。

不過這次崇禎皇帝十分淡定,面無表情的道:

“愛卿只管整改京營,此事朕自有計較,不必再提。”

張世澤心中知道可能性不大,臉上並沒什麼意外的表情,只是嘆息一聲,揖身告退。

......

就在崇禎皇帝和幾位心腹討論接下來做法的時候,周皇后也在後宮召見國丈周奎。

起因是這樣的,周奎出了暖閣之後一直對崇禎皇帝的做法感覺不爽,覺得自己這個女婿太過不近人情。

思來想去,更覺得平白沒了一萬兩銀子無處傾訴,便去找自己女兒,也就是當朝的周皇后說道說道,想讓她替自己吹吹枕邊風。

不過就算兩人是父女,面見皇后的規矩卻也不能少了,周奎行過君臣參拜大禮後,周皇后這才施然行了父女相見之禮。

宮女太監前腳剛離開,周奎屁股還沒捱到椅子,便是迫不及待的嚷嚷道:

“乖女兒啊,這見到你一面可真是不容易,你是不知道今日爲父都經歷了什麼事!”

一提起這個,周皇后就更是覺得顏面無光,言語中帶着一些責備之意:

“今日父親來見女兒,就是想說適才皇上讓你捐銀子的事兒?”

“不然呢,乖女兒啊,什麼事兒能大得過銀子啊!”周奎哭喪個臉,捶胸頓足的嚎道:

“今日可是捐輸了整整一萬兩銀子哪,本來咱家就不剩什麼餘財,這還是爲父多年以來省吃儉用,一個銅板一個銅板節省下來的。”

周皇后聽見自己父親這些話,臉上的親切之情頓時黯淡下去不少,難道銀子比自己的女兒都重要麼?

“父親,我周家能飛黃騰達,有今日這般皇親貴胄的地位,這一切都和皇上脫不開關係。女兒從宮人口中聽說,六部尚書最少的還捐了一萬兩銀子,您可就比那魏藻德強了一星半點兒啊,怎麼能這樣做?”

周皇后說這話的時候,俏臉上已經帶了一層冰霜,言語中帶有濃濃的諷刺意味,周奎再聽不出來可就是真傻了,趕緊辯解道:

“乖女兒啊,那些大臣都是貪腐之人,爲父可是正兒八經的老實人,這你是知道的,怎麼還怪起爲父來了?”

說着,周奎心思轉的飛快,又是轉着眼睛道:

“乖女兒啊,皇上是個重感情的人,爲父捐了一萬兩是有些少,早有悔過自新的意思。但府中還有一大家子人要養,已經一貧如洗,再也拿不出銀子來了,這次來就是找你借錢再捐。”

說着,周奎似乎覺得不妥,趕緊補充道:

“乖女兒啊,你總不能看着爲父受那些人的風言風語吧?”

周皇后聞言,立時瞪大了眼睛,她怎麼都不會想到,自己的父親竟然貪財貪到了這種地步,說起話來半句不離銀子,好像自己在他眼裡,就是一個撈銀子的工具而已。

周皇后對周奎失望至極,再無一丁點僥倖之情,本來相勸的心思也就淡了下去,轉身冷淡的說道:

“本宮乏了,來人,送國丈出宮!”

‘本宮’這兩個字在自己父親面前說出來可是大有文章,周奎聽到後神情一滯,看着走進來送客的宮女們,也是破罐子破摔的大怒而去。

“唉。”

聽着自己周奎暴躁的腳步聲,周皇后心頭還是軟了一些,怎麼說這也是自己的父親啊,她皺眉半晌,旋即取出一個精美的小盒子,嘆道:

“秀梅,將這些首飾拿出宮變賣了,換成的銀子都送到國丈府裡去吧。記住,不要告訴皇上。”

宮女秀梅擰了擰了眉頭,大吃一驚,氣鼓鼓的道:

“皇后,這些可都是陛下送給您的呀,怎麼能變賣了呢!”

周皇后最後摸了摸這些首飾,又是長嘆一聲,道:

“覆巢之下無完卵,若是賊兵破了京師,本宮要這些首飾又有何用,拿去賣了吧。”

第六百七十三章:長安第六百三十九章:親征第二百二十五章:帝王之威第二百零五章:詔朱大典進京第六百九十九章:千鈞一髮第七百零九章:已經甦醒的東方巨龍第二百七十三章:貌合神離的八旗第三百九十四章:敘功大典進行時,紅人上任各方求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七百五十五章:薩摩覆滅第七百六十一章:哦·!我的法蘭西!第二百二十三章:朝野動盪,一意孤行第三百三十一章:新鮮血液第六百三十二章:上與下第五十六章:王府問計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舊怨第二百三十一章:檄令第七百六十四章:燃燒的巴黎城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六百一十五章:遭遇戰 確定形勢第九十三章:良鄉大捷第二百零九章:登萊異動第二百四十三章:小陣大戰,處變不驚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萬歲第一百一十八章:詔書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第四百五十五章:大修民營,奉旨取糧第二百零八章:文采下登萊,牟氏靖曹州第一百五十五章:留作業(上架求訂閱!!)第三百五十一章:革左十三騎第七百九十二章:朕累了第四百一十三章:轉輪打火槍第三百九十五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上)第五百八十三章:這天下的皇帝,只能是朕!第一百零二章:激斬阿巴泰第三十八章:新軍第五百五十六章:環環相扣 將計就計第七百五十九章:侵吞莫臥兒說一說今天的情況吧第一百零八章:微服私訪第二百三十四章:襄陽之役第七百零二章:包餃子第四百五十章:攤牌第三百五十五章:景陽鐘鳴,刀兵大起第一百一十三章:命運的捉弄第五百一十五章:朕要點名收你的稅!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六百三十五章:民戲第四百二十三章:東征詔第四百一十章:重修《國榷》第五十七章:神秘書信第五百一十八章:就辦你個賣國第五百五十七章:陣前卸將 人算天定第四十七章:萬事皆有皇帝帶頭第四百四十八章:朕爲天子第一百九十九章:明制澳督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五百三十三章:誰敢對你不敬,朕就殺他全家第六百一十二章:各取所需第六百一十章:天下鉅商會於京第六百六十六章:騎戰第二百零五章:詔朱大典進京第二百六十一章:登萊兵亂第七百一十二章:明知是坑也得跳第一百七十二章:月老崇禎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五百七十九章:先曹氏 後滿虜第九十六章:各有心思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七百九十二章:朕累了第五百零八章:操勞國事爲君死(三千字!)第六百零六章:魂牽夢繞的大明第七百一十六章:華夏聯盟第六百一十五章:遭遇戰 確定形勢第五百零八章:操勞國事爲君死(三千字!)第三百五十章:藺養成的抉擇第四百三十章:總督四川,滿門忠烈第四百一十五章:皇帝心思第二百八十八章:不爭功第九十二章:到底是誰的天賜良機?石頭的一些心裡話。第六百八十八章:報復第七百七十四章:年輕的時代第五百六十三章:東路受挫 老馮出招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轉敗爲勝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舊怨第五百四十六章:內情第三百零一章:風雲突變第七百三十三章:雷霆一擊第一百四十七章:下保定第三十八章:新軍第五百六十八章:鎮江大將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軍爲式第五十二章:集結 誓師 出征(求收藏!)第三十章:誅其九族第四百二十五章:執意奪關第六百九十三章:你可以戴罪立功
第六百七十三章:長安第六百三十九章:親征第二百二十五章:帝王之威第二百零五章:詔朱大典進京第六百九十九章:千鈞一髮第七百零九章:已經甦醒的東方巨龍第二百七十三章:貌合神離的八旗第三百九十四章:敘功大典進行時,紅人上任各方求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七百五十五章:薩摩覆滅第七百六十一章:哦·!我的法蘭西!第二百二十三章:朝野動盪,一意孤行第三百三十一章:新鮮血液第六百三十二章:上與下第五十六章:王府問計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舊怨第二百三十一章:檄令第七百六十四章:燃燒的巴黎城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六百一十五章:遭遇戰 確定形勢第九十三章:良鄉大捷第二百零九章:登萊異動第二百四十三章:小陣大戰,處變不驚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萬歲第一百一十八章:詔書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第四百五十五章:大修民營,奉旨取糧第二百零八章:文采下登萊,牟氏靖曹州第一百五十五章:留作業(上架求訂閱!!)第三百五十一章:革左十三騎第七百九十二章:朕累了第四百一十三章:轉輪打火槍第三百九十五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上)第五百八十三章:這天下的皇帝,只能是朕!第一百零二章:激斬阿巴泰第三十八章:新軍第五百五十六章:環環相扣 將計就計第七百五十九章:侵吞莫臥兒說一說今天的情況吧第一百零八章:微服私訪第二百三十四章:襄陽之役第七百零二章:包餃子第四百五十章:攤牌第三百五十五章:景陽鐘鳴,刀兵大起第一百一十三章:命運的捉弄第五百一十五章:朕要點名收你的稅!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六百三十五章:民戲第四百二十三章:東征詔第四百一十章:重修《國榷》第五十七章:神秘書信第五百一十八章:就辦你個賣國第五百五十七章:陣前卸將 人算天定第四十七章:萬事皆有皇帝帶頭第四百四十八章:朕爲天子第一百九十九章:明制澳督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五百三十三章:誰敢對你不敬,朕就殺他全家第六百一十二章:各取所需第六百一十章:天下鉅商會於京第六百六十六章:騎戰第二百零五章:詔朱大典進京第二百六十一章:登萊兵亂第七百一十二章:明知是坑也得跳第一百七十二章:月老崇禎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五百七十九章:先曹氏 後滿虜第九十六章:各有心思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七百九十二章:朕累了第五百零八章:操勞國事爲君死(三千字!)第六百零六章:魂牽夢繞的大明第七百一十六章:華夏聯盟第六百一十五章:遭遇戰 確定形勢第五百零八章:操勞國事爲君死(三千字!)第三百五十章:藺養成的抉擇第四百三十章:總督四川,滿門忠烈第四百一十五章:皇帝心思第二百八十八章:不爭功第九十二章:到底是誰的天賜良機?石頭的一些心裡話。第六百八十八章:報復第七百七十四章:年輕的時代第五百六十三章:東路受挫 老馮出招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轉敗爲勝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舊怨第五百四十六章:內情第三百零一章:風雲突變第七百三十三章:雷霆一擊第一百四十七章:下保定第三十八章:新軍第五百六十八章:鎮江大將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軍爲式第五十二章:集結 誓師 出征(求收藏!)第三十章:誅其九族第四百二十五章:執意奪關第六百九十三章:你可以戴罪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