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朝野動盪,一意孤行

“啊!!!”

伴隨着痛苦的嚎叫聲,哈爾泰的頭皮被黃得功硬生生扯下來一大塊,當下什麼都不顧上,只是不斷在地上痛苦的打滾。

哈爾泰此時已經是進氣多出氣少,但卻仍是嘴硬的很,只見他咬牙切齒冷笑說道:“南蠻子,你若殺了我,就不怕我大清鐵騎殺進關,拿你們的那個皇帝祭旗?”

“不過事到如今,就算你不殺我,待我回到關內,也要向你報這奪辮之仇!”

哈爾泰說出第二句話,想必也是知道自己不可能再活着逃出去,在這強行嘴硬恐自己,這些黃得功自然明白。

當下,黃得功呵呵冷笑幾聲,面帶嗤笑說道:

“都到這個地步了,你還嘴硬又有什麼用?”

說着,黃得功自言自語道:“哦,也對,本鎮忘了爾等建奴最擅長的,可不就是嘴皮子上的功夫?”

“論打你打不過本鎮,想跑卻又跑不明白,哈爾泰,除了嘴硬以外,你着實也不剩下什麼了。”

可憐哈爾泰此時已經因失血過多而陷入半昏厥狀態,聽着黃得功的話,也只得是軟軟趴在在地上不斷的抽搐。

這個時候,周圍激烈的打鬥聲也開始逐漸減弱,由於黃得功安排妥當,幾乎各方面都是考慮周全,分散的建奴騎兵很少有漏網之魚,幾乎都是一網成擒。

周圍的環境依然嘈雜不堪,但這些在黃得功耳中卻好像是萬籟俱寂一般,他靜靜走到哈爾泰身前,用極度痛恨的眼神看着他,道:

“狗建奴,你要認識清楚自己的地位,將來不是你們殺進關,而是我大明要殺出關,徹徹底底、一勞永逸地殲滅你們這幫鳩佔鵲巢的韃子!”

“爾等竊占多年的土地,不久之後定要重新歸我大明,遼左地界飽受爾等摧殘百姓的賬,到時候也要一筆一筆的算!”

言罷,黃得功沒心思在和哈爾泰多說,直接手起刀落結果了哈爾泰的性命。

......

這一天,對於整個大明來說,都是一件大喜事,可每日朝會的議題內容卻是恰恰與此相反。

自從宣佈納哈達氏託婭爲柔妃以來,朝中反對之聲便是日漸強烈,這還沒完,就連素來平靜的後宮也是因此引起集體抗議。

衆人所勸阻崇禎皇帝的唯一由頭,便是所謂的皇明祖訓。

那玩意兒現在的崇禎皇帝心裡也有印象,皇明祖訓明確在其中寫了不允許和外族女子通婚之事,崇禎皇帝非要這麼做,在朝野各黨看來,實際上已經是剛愎自用和一意孤行的典型。

對於崇禎皇帝自己來說,卻是非常糟心而且不得不辦的事,在他看來,大明未來的期望,可全在這次通婚上了。

若是單獨東林黨反對,崇禎皇帝一定會毫不猶豫的下狠手鎮壓,但這次鬧得有些大,滿朝文武還有後宮之中,幾乎全都是反對之聲。

崇禎皇帝被煩的不行,直接下旨不許朝臣和妃嬪議論此事,並且爲了正法紀,當朝杖斃了八名進言的官員。

可儘管如此,廠衛每日報上來的事十有八九還是於此有關,憤怒至極的崇禎皇帝斷然下旨暫停朝會,至今,朝會已經足有十幾日沒有開過了。

大明崇禎十八年八月十二日,來自塞外朵顏地界的一行車馬,還是在百姓們興奮的議論聲中從永定門進入京師城內。

百姓們的想法和朝臣與妃嬪不盡相同,他們可不會管甚麼祖訓不祖訓的事,這次不是上回公主婚嫁,是大明朝的皇帝納妃,這可是大事。

一般來說,納妃是一個王朝處於繁榮時期的象徵,崇禎皇帝納哈達氏託婭爲皇妃,也不是打腫臉充胖子這麼簡單,自然也是有自己深層的考慮。

其一,便是哈達氏這個宗族,追根溯源,哈達氏源自突厥的一種,還有一部分喀爾喀的血統,在成吉思汗世代上也是較著名的一支家族。

在現在的朵顏三衛地界諸部之中,哈達氏掌管的兀良哈本部乃是當之無愧的老大哥,就算是整個蒙古草原上,那也是不遜色科爾沁的大族,只是在經過數次隨徵建奴的戰爭之後,力量略有不及罷了。

對於崇禎皇帝來說,雖然在去年堪堪把武裝討薪快遞員小李那波硬挺過去了,但南賊北虜的境地卻也不是那麼容易就能盡數解決的。

現如今的大明,可謂是內憂外患,除了這內憂外患以外,朝堂上的臣子們也是絲毫不讓後世穿越過來的崇禎皇帝省心。

建奴一直都不是真正的問題,若想收復遼東,第一步便是得先把大順、大西這兩個國中之國滅掉,然後才能集中精力對付多爾袞。

去年林慶業來京城,是崇禎皇帝所不知道的歷史上的點。

歷史上,林慶業這個人是前任上吊之後纔來的,但是現在卻非常順利的和崇禎皇帝接上了頭,看見這個忠於大明的朝鮮將軍,崇禎皇帝卻好像見到了歷史的漏洞一樣。

幾乎沒怎麼考慮,崇禎皇帝便立馬下旨將朝鮮的大局全盤託付給林慶業,給以證明,從而讓他回朝鮮在後面給韃子鬧事。

至於吳三桂這個人,在歷史上可謂是衆說紛紜。

有說他是爲了陳圓圓才投清,便是所謂的衝冠一怒爲紅顏,還有人說,吳三桂完全是個亂世軍閥,只是保存實力投奔新主子,所謂的“衝冠一怒”,不過是冠冕堂皇的藉口罷了。

無論崇禎皇帝怎麼看,吳三桂這個人對於穿越者來說,都是絕不能留。

但是問題來了,以現在大明的力氣還不能直接面對效忠於吳家的私軍“關寧軍”,穩住歷史上的大漢奸吳三桂,這便成了眼下的重中之重。

吳三桂這裡一旦處理不好,便有可能把去年拼命掙來的好局勢全盤崩毀。

吳三桂不得不防,卻又不能把他逼的太緊,若是他狗急跳牆和歷史上一樣投了建奴,崇禎皇帝也是回天乏術,唯有南遷一途了。

牽制和安撫便是穩住吳三桂,繼而穩住遼東局勢的關鍵。

所以這迎娶哈達氏託婭爲皇妃的其二便來了,一旦兀良哈本部和大明成了婚盟,其餘朵顏地界的諸部便會對大明趨之若鶩,收復朵顏地界,將自己的手重新伸向塞外也就是指日可待,時間問題罷了。

除此之外,吳三桂現在沒準正在和多爾袞互通有無,指望他替自己牽制韃子顯然是不可能。

崇禎皇帝思前想後,便是把大明未來的形勢完全押在這自立國以來第一次與外族婚盟之上,此消息若是傳到蒙古,料定必會引起軒然大波。

現如今崇禎皇帝所依仗牽制吳三桂和建奴的力量有三支。

其一,便是黃得功與楊御藩負責的薊鎮與三屯營,其二是不久前增設的皮島與天津水師,其三,便是如今剛剛締結婚盟的兀良哈。

從不久前馮銓傳回來的消息看,這次婚盟還算順利。

兀良哈殺了烏齊葉特的首領和在本部的監視建奴,算上和韃清那邊兒徹底決裂,自此之後,也就成了自己手下另外一支隨時可以握緊的拳頭。

當然,這支拳頭在日後可能造成什麼後果還不再如今崇禎皇帝的考慮範圍之內。

第六百一十三章:引誘 讓利 聯合第六百六十二章:意料之外,良將何來第五百零七章:克解州,陷絳州,逼臨汾第五百八十一章:血色朝陽第一百六十七章:皇家報社第七百零二章:包餃子第六百八十五章:天下熙熙,皆爲利往第四百五十四章:逼驅百姓,虎狼之心(第一更)第四十五章:東廠辦差,孝陵衛勤王第一百四十三章:解婚第一百五十三章:闖軍退了(上架求訂閱!!!)第二十章:羣臣出手了第六百七十九章:入湖廣,大反攻第五百八十五章:朝鮮王都的黨爭第三百五十二章:三屯營北上第五百八十八章:駙馬任遼第六百三十二章:上與下第五百七十三章:大壽歸明 有德亂遼第二百二十六章:朵顏大捷第七百九十章:上有變動,下無變化第二百三十二章:五省進剿第三十八章:新軍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九十八章:借崇禎之手,將高傑除之第三百三十八章:劉良佐的煩惱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五百四十章:法與情第六百四十七章:天雷助陣第八十五章:黃闖子到了第五百一十二章:議開京察第六百一十二章:各取所需第一百四十五章:守薊第四百零二章:抄家,充公第四百一十五章:皇帝心思第四百三十三章:陷重慶、下忠州(中)第三十二章:朕這是在和你們商量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四百三十五章:亂世太子朱慈烺第四百七十五章:破城第四百九十四章:黃金家族第三百一十章:羣起而攻之第六百七十一章:滅順第四百八十九章:永平陵園留守司第七百零九章:已經甦醒的東方巨龍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陳倉第三百三十一章:新鮮血液第四百七十三章:聯軍第三百八十章:惠國公第五百二十一章:意外發現第三百九十八章:遼國公之請,大明天可汗第一百四十五章:守薊第五百八十六章:第十七代朝鮮國王第六百四十二章:皇權不下鄉?第七百八十六章:朕的眼睛裡不揉一粒沙子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一百七十章:開張第四百一十一章:承讓了,馬大帥第四百八十章:對陣(求推薦)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兒島海戰第五百四十四章:韓子元第四百九十六章:背棄、妖女第六百七十一章:滅順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陳倉第六百七十二章:傳聞第五百九十四章:攻陷科倫堡第六百二十一章:陣斬賊首,告捷京師第四百九十章:留守制、隱患第五十二章:集結 誓師 出征(求收藏!)第八十六章:偏師北進,人心浮動第五百六十九章:平遼將軍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戰將啓第五百六十章:皇帝什麼都知道第一百八十五章:幹就完事兒了第六百四十六章:潼關大戰(下)第二百八十六章:兩刀第七百五十九章:侵吞莫臥兒第一百八十五章:幹就完事兒了第四百六十六章:懾服第五百七十九章:先曹氏 後滿虜第五百零九章:諡“文正”石頭的一些心裡話。第三百七十五章:不省心的皇親國戚們第五百二十五章:廣恩回援,血戰汾南第六百二十二章:整革南京,意復湖廣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第二百零五章:詔朱大典進京第五百一十五章:朕要點名收你的稅!第五百零四章:歸化會盟(下)第七百五十八章:來自大明的正義之師第七百零五章:奇兵第六百六十七章:是金子總會發光第四十四章:皇帝手下的豺狼虎豹第三百九十八章:遼國公之請,大明天可汗第七百八十六章:朕的眼睛裡不揉一粒沙子第五百七十五章:皇上教你打游擊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二百零六章:皮島 天津 登萊第二十五章:老祖宗留下來的王牌軍第三百五十章:藺養成的抉擇
第六百一十三章:引誘 讓利 聯合第六百六十二章:意料之外,良將何來第五百零七章:克解州,陷絳州,逼臨汾第五百八十一章:血色朝陽第一百六十七章:皇家報社第七百零二章:包餃子第六百八十五章:天下熙熙,皆爲利往第四百五十四章:逼驅百姓,虎狼之心(第一更)第四十五章:東廠辦差,孝陵衛勤王第一百四十三章:解婚第一百五十三章:闖軍退了(上架求訂閱!!!)第二十章:羣臣出手了第六百七十九章:入湖廣,大反攻第五百八十五章:朝鮮王都的黨爭第三百五十二章:三屯營北上第五百八十八章:駙馬任遼第六百三十二章:上與下第五百七十三章:大壽歸明 有德亂遼第二百二十六章:朵顏大捷第七百九十章:上有變動,下無變化第二百三十二章:五省進剿第三十八章:新軍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九十八章:借崇禎之手,將高傑除之第三百三十八章:劉良佐的煩惱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五百四十章:法與情第六百四十七章:天雷助陣第八十五章:黃闖子到了第五百一十二章:議開京察第六百一十二章:各取所需第一百四十五章:守薊第四百零二章:抄家,充公第四百一十五章:皇帝心思第四百三十三章:陷重慶、下忠州(中)第三十二章:朕這是在和你們商量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四百三十五章:亂世太子朱慈烺第四百七十五章:破城第四百九十四章:黃金家族第三百一十章:羣起而攻之第六百七十一章:滅順第四百八十九章:永平陵園留守司第七百零九章:已經甦醒的東方巨龍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陳倉第三百三十一章:新鮮血液第四百七十三章:聯軍第三百八十章:惠國公第五百二十一章:意外發現第三百九十八章:遼國公之請,大明天可汗第一百四十五章:守薊第五百八十六章:第十七代朝鮮國王第六百四十二章:皇權不下鄉?第七百八十六章:朕的眼睛裡不揉一粒沙子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一百七十章:開張第四百一十一章:承讓了,馬大帥第四百八十章:對陣(求推薦)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兒島海戰第五百四十四章:韓子元第四百九十六章:背棄、妖女第六百七十一章:滅順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陳倉第六百七十二章:傳聞第五百九十四章:攻陷科倫堡第六百二十一章:陣斬賊首,告捷京師第四百九十章:留守制、隱患第五十二章:集結 誓師 出征(求收藏!)第八十六章:偏師北進,人心浮動第五百六十九章:平遼將軍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戰將啓第五百六十章:皇帝什麼都知道第一百八十五章:幹就完事兒了第六百四十六章:潼關大戰(下)第二百八十六章:兩刀第七百五十九章:侵吞莫臥兒第一百八十五章:幹就完事兒了第四百六十六章:懾服第五百七十九章:先曹氏 後滿虜第五百零九章:諡“文正”石頭的一些心裡話。第三百七十五章:不省心的皇親國戚們第五百二十五章:廣恩回援,血戰汾南第六百二十二章:整革南京,意復湖廣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第六十三章:拔起蘿蔔帶出泥(爲舵主燈火闌珊處等賀!)第二百零五章:詔朱大典進京第五百一十五章:朕要點名收你的稅!第五百零四章:歸化會盟(下)第七百五十八章:來自大明的正義之師第七百零五章:奇兵第六百六十七章:是金子總會發光第四十四章:皇帝手下的豺狼虎豹第三百九十八章:遼國公之請,大明天可汗第七百八十六章:朕的眼睛裡不揉一粒沙子第五百七十五章:皇上教你打游擊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二百零六章:皮島 天津 登萊第二十五章:老祖宗留下來的王牌軍第三百五十章:藺養成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