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八章復仇之軍

狄青的大軍對南路軍來說簡直是及時雨,但也不過是及時雨而已,並沒有逆天改命的本事,種世衡戰死的事實已經無法改變,一切都因爲那百餘門火炮。

它們即是大宋的破城神奇,又是大軍的重要累贅,否則十萬人早早便安營紮寨與西夏人死戰了,也不會不斷的捨棄大軍,慷慨赴死,所有的一切都是爲了保護這些火炮。

當大軍攜帶火炮的時候,所有的重點都放在了火炮的身上,這東西雖然能提供幫助,但卻也讓大軍分心,不敢主動出擊,掩殺敵人,公衆要的一點,種世衡與折惟忠兩人都沒有信心,他們擔心在西夏人三十萬大軍的圍剿下,大軍被擊潰,更擔心這些火炮落入敵手成爲敵人對付大宋的利器。

種世衡,折惟忠,甚至楊懷玉,所有人做的都是同一件事,保護火炮的安全,只有火炮安全了他們才能放手一搏,即便是付出再大的犧牲都是值得的,狄青覺得他們迂腐,甚至愚蠢,但他不知道的是,這是因爲這些人見識過火炮驚人的破壞力,任何人見識過百餘門火炮齊發後的場景都會被它們震驚的說不出來話,欲要滅國西夏,火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這就是個取捨的問題,在種世衡眼中這些火炮比南路軍將士的性命還重要,是大宋滅國西夏的利器,所以他纔會讓大軍撤退自己留下殿後,他唯一沒有想到的是,西夏調遣的三十萬大軍前來圍剿他們這十萬人。

西夏人撤退了,或者說是被狄青的重裝騎兵嚇到了,每一匹戰馬,每一個騎士身上的都是堅固的板甲,在陽光的照耀下沒有閃爍金屬的光澤卻是一層令人不舒服的黑色。

大宋的騎兵每一個都做到了人馬具甲,單單是這份豐厚的財力便不是西夏所能擁有的,但這還不是全部,在馬鞍的得勝勾上的馬槊纔是讓人垂涎三尺的東西,漢家的騎兵數量並不是很多,但他們在騎兵身上花費的心思卻是極大,單單就是這馬槊便可能看出漢家的精益求精。

有這樣強大的一支騎兵,沒藏訛龐實在想不出大宋爲什麼不向更強大的遼朝進攻,而是要滅國西夏。經過羊毛的摧毀,西夏的國力基本上枯竭,唯一能做的便是勉強度日,大宋要滅亡西夏,顯然是最好的時機,但卻也給了遼朝休養生息的時間。

西夏勢弱,而遼朝強大,若是大宋進兵遼朝之後,再轉過頭來滅亡西夏不是更好?但很顯然他不知道趙禎的想法,西夏對於大宋來說太過重要,河套之地不光是塞上江南,而且西夏擁有他最爲迫切需要的牧馬之地!

西夏這個三國之中最小的國家卻好死不死的擁有華夏,不,準確的來說是整個亞洲最大的軍馬場山丹軍馬場,它的歷史之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由西漢驃騎將軍霍去病始創!

這是屬於漢家的東西,趙禎無論如何也要拿回來,山丹軍馬場地勢平坦,水草豐茂,是馬匹繁衍、生長的理想場所,趙禎會把他劃歸軍中,由樞密院直接統轄,絕不會交由旁人插手。

大宋擁有強大的阿拉伯戰馬,一旦在面積達三百多萬畝的山丹軍馬場中繁衍起來,其數量的劇增可以一舉解決大宋的對戰馬的所有需求。

遼朝是那麼好打的?

大宋在拿下奉聖州後才堪堪有足夠的馬匹可以使用,但察哈爾平原不能夠徹底解決大宋對戰馬的需求,這個時代的陸戰之王便是騎兵,強大的騎兵是威懾一個國家最重要的力量,有了騎兵便可威懾任何一個國家,征伐任何一片土地。

單單是滅國西夏對大宋來說已經是捉襟見肘,何況是遼朝?而出現如此局面的原因也很簡單,在大宋對西夏動手的時候還要擔心遼朝,如若把西夏平定之後,大宋便可全心全意對付遼朝了。

這是一種政治上的智慧,不似沒藏訛龐那般的本能思考。

西夏人在大宋騎兵的衝擊下撤退了,尖銳的馬槊在短暫的交鋒中收割了數千人的性命,但西夏人輕裝簡從,馬兒的爆發力要比大宋的阿巴斯戰馬要強,使得他們勉強逃脫,而狄青並沒有打算追下去,大軍便緩緩撤回。

折惟忠率領的兩萬人基本已經戰死,本部親兵家將也是死傷慘重,在看到狄青大軍的時候便知道自己的性命是保全下來了,顫抖的站起身道:“火器營可否安全了?”

狄青看着眼前傷痕累累的老將點了點頭道:“火炮一門不少,完好無缺!”

折惟忠長舒一口氣問道:“種帥他……”

狄青搖了搖頭:“種帥爲國捐軀,但能在重要關頭,兩位軍帥慷慨赴死保全國之利器,狄青佩服!要不是兩位接連分散敵軍,讓西夏人的戰線拉得如此之長,楊懷玉也不會撐到現在,火器營也不會安全走脫……”

折惟忠擺了擺手:“莫要說這些,種帥纔是真英雄也!單單是他的帥旗便吸引了西夏人的十萬大軍,我不過是盡了些微薄之力而已,不值一提,老夫這樣怕是不能在上戰場了,一切交由狄帥!只希望狄帥好生待我南路軍的兒郎。”

狄青躬身道:“敢不從命!”

戰爭還在繼續,但種世衡的死對南路軍來說是一場不小的打擊,狄青照顧種家人,對種詁、種診、種諤三人官復原職,並沒有多加處罰,也沒有興師問罪,而楊懷玉手中的兩枚帥印則交由折惟忠帶回朝中。

種家的子弟們帶上白孝,南路軍的將士亦是如此,他們的種帥爲了讓他們撤走戰死了,一位如父的統帥戰死了,全軍戴孝也不是不可以,狄青索性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最少這支軍隊的戰力是驚人的。

望着不遠處的西平府,狄青轉頭對楊懷玉道:“這一戰是你們顯身手的時候,火炮還未抵達,你們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攻城拔寨,想清楚了沒有?”

楊懷玉露出冷冷的笑容:“狄帥,您知道我南路軍將士等這一刻等了多久了嗎?”

今天帶老婆去產檢,只有一章哈!

第五百三十四章宋軍突至第三百九十四章烏骨部的叛變第一千二百九十章遼朝變天第六百八十四章雲中大同第七百零七章神童被打了第三百七十章羽林衛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草原上的噩耗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看不見的恐宋心理第一千零三章無巧不成書第兩千零九十五章皇后的手段第兩千四百一十九章節利益交換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背嵬鐵騎第三百零二章撤也要撤的天塌地陷第一千三百零五章遼朝的留學生第七百六十章倭國使者的請求第四百六十六章驟起的波瀾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朕連臉皮都捨去了!第兩千五百二十三章神都大劫案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一千四百三十章不可敵第一千八百零一章比敵人更瞭解敵人第一千一百零六章宋與遼第三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上)第兩千一百五十六章各族入華夏第兩千三百九十五章角廝羅的“存人”戰術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皇帝與檄文第兩千四百七十三章文化輸出?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誘餌與犧牲品的區別第三百六十一章崩潰前夕第八百三十八章大宋的下一步棋第一千五百二十章廣州市舶司第五百六十六章商人改造析津府第九百七十八章特務頭子的首次會面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遼東之土第一百七十六章斥責朝臣(第二更奉上)第九百一十一章宋遼皇帝的心術第七百六十六章暴露的對手沒有威脅第兩千五百零六章趙禎的“野心”第一千四百七十章我還記得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平衡之道在何處?第兩千五百六十三章蔡伯俙的去處第兩千六百零五章東西方的“朋友”第兩千二百八十六章“主聖臣良”第兩千四百零九章邏些城之圍(上)第一千八百九十四章塞爾柱使者的恐懼第九百一十一章宋遼皇帝的心術第一百一十五章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密林索蹤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使者甘地第一千二百零九章噩耗驟至第八百七十八章旌旗翻覆捷報傳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蕭撻裡的計劃第兩千零四十二章怪圈第兩千六百一十四章瘋狂的信仰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雞賊的趙禎第五百三十章天有不測風雲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雙腳的抉擇第一百二十五章傳國璽的下落第一百六十八章祭禮第九百零二章瘋狂的“盛宴”第一百零四章一葉知秋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畫中走出的帝王第兩千三百一十六章華夏的傳承與帝王的傳承第兩千三百九十一章進攻與待援第六百九十四章戰場上的生意第九百七十一章求助於宋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三代蓄銳,一朝而行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掉進深淵的人第兩千零九十一章置之不理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障眼法第兩千三百二十五章王韶“練兵”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耶律賈的夢想第兩千五百零七章范仲淹的腦殼第兩千五百三十三章天資卓越的“可怕”第兩千四百三十六章山中王國第七百六十一章日本?天皇?我大宋不認!第六百四十六章開封奇案(上)第兩千零九十一章置之不理第二百六十六章碩大的好人卡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集格物之大成者第八百一十章復仇者聯盟第七百零六章天子大駕第四百九十七章皇帝的陰謀第三百零七章保家衛國者,方是大宋好男兒!第七百七十六章皇宮大內第兩千四百六十九章大宋的“指導思想”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該來的早晚會來第一百零五章與爾同食第二百七十六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上)第兩千零五十一章天才的角廝羅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四百七十章隱藏的戰火第二百七十七章老狐狸的手段第兩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種子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奇葩父子第二百八十八章不同的待遇第三百三十三章孫沔之死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蔡伯俙與畢世傑第九百二十八章冬日隆隆帝王歸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謎
第五百三十四章宋軍突至第三百九十四章烏骨部的叛變第一千二百九十章遼朝變天第六百八十四章雲中大同第七百零七章神童被打了第三百七十章羽林衛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草原上的噩耗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看不見的恐宋心理第一千零三章無巧不成書第兩千零九十五章皇后的手段第兩千四百一十九章節利益交換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背嵬鐵騎第三百零二章撤也要撤的天塌地陷第一千三百零五章遼朝的留學生第七百六十章倭國使者的請求第四百六十六章驟起的波瀾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朕連臉皮都捨去了!第兩千五百二十三章神都大劫案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一千四百三十章不可敵第一千八百零一章比敵人更瞭解敵人第一千一百零六章宋與遼第三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上)第兩千一百五十六章各族入華夏第兩千三百九十五章角廝羅的“存人”戰術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皇帝與檄文第兩千四百七十三章文化輸出?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誘餌與犧牲品的區別第三百六十一章崩潰前夕第八百三十八章大宋的下一步棋第一千五百二十章廣州市舶司第五百六十六章商人改造析津府第九百七十八章特務頭子的首次會面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遼東之土第一百七十六章斥責朝臣(第二更奉上)第九百一十一章宋遼皇帝的心術第七百六十六章暴露的對手沒有威脅第兩千五百零六章趙禎的“野心”第一千四百七十章我還記得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平衡之道在何處?第兩千五百六十三章蔡伯俙的去處第兩千六百零五章東西方的“朋友”第兩千二百八十六章“主聖臣良”第兩千四百零九章邏些城之圍(上)第一千八百九十四章塞爾柱使者的恐懼第九百一十一章宋遼皇帝的心術第一百一十五章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密林索蹤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使者甘地第一千二百零九章噩耗驟至第八百七十八章旌旗翻覆捷報傳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蕭撻裡的計劃第兩千零四十二章怪圈第兩千六百一十四章瘋狂的信仰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雞賊的趙禎第五百三十章天有不測風雲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雙腳的抉擇第一百二十五章傳國璽的下落第一百六十八章祭禮第九百零二章瘋狂的“盛宴”第一百零四章一葉知秋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畫中走出的帝王第兩千三百一十六章華夏的傳承與帝王的傳承第兩千三百九十一章進攻與待援第六百九十四章戰場上的生意第九百七十一章求助於宋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三代蓄銳,一朝而行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掉進深淵的人第兩千零九十一章置之不理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障眼法第兩千三百二十五章王韶“練兵”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耶律賈的夢想第兩千五百零七章范仲淹的腦殼第兩千五百三十三章天資卓越的“可怕”第兩千四百三十六章山中王國第七百六十一章日本?天皇?我大宋不認!第六百四十六章開封奇案(上)第兩千零九十一章置之不理第二百六十六章碩大的好人卡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集格物之大成者第八百一十章復仇者聯盟第七百零六章天子大駕第四百九十七章皇帝的陰謀第三百零七章保家衛國者,方是大宋好男兒!第七百七十六章皇宮大內第兩千四百六十九章大宋的“指導思想”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該來的早晚會來第一百零五章與爾同食第二百七十六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上)第兩千零五十一章天才的角廝羅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四百七十章隱藏的戰火第二百七十七章老狐狸的手段第兩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種子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奇葩父子第二百八十八章不同的待遇第三百三十三章孫沔之死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蔡伯俙與畢世傑第九百二十八章冬日隆隆帝王歸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