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忠誠與背叛

蕭撻裡做夢也不會想到,自己最信任的臣子居然和趙禎聯手演了一齣戲。

事實上畢世傑在書信中詳細的說出契丹的現狀,並且直言契丹上下期望歸附大宋,從此做大宋的一方順民。

對於這件事趙禎當然是樂見其成,這是王朝與王朝之間的對話,即便不是蕭撻裡的意思,也代表了契丹大多數人的意思,否則他畢世傑不敢如此。

更爲重要的一點,現在的契丹已經沒有多少戰意,面前支撐起來的空中樓閣也會在強力面前瞬間崩塌,趙禎對此很清楚。

而畢世傑這個當朝宰相的作法便代表了契丹大多數人,文臣的智慧總是想着最大程度的保全國家,當然在面對真正的強大時,妥協也是相當不錯的選擇。

這種保守思想一直是儒家文臣的準則,能力所及時,盡最大努力輔佐君王,而若是力所不及,那就最大程度上的保全百姓,當然百姓也包括文臣自己。

殉國者之忠並非沒有,但無百代之積累不會出現,歷史上崖山之戰後陸秀夫揹着趙家最後的皇族血脈跳海殉國,十萬軍民緊隨的忠誠是大宋三百年曆史的沉澱。

是儒家思想千百年的薰陶,而契丹人呢?他們沒有這種東西,即便是有也被四周強大的求生欲給消除的不見蹤影。

何況大宋是與契丹爲敵,是連連不斷的征伐契丹,卻並沒有殘暴的征服,恐怖的壓制。

畢竟大宋和契丹都是雙方承認的正統王朝,雖然澶淵之盟留下的盟約形同虛設,但在法理上大宋和契丹之間依舊是兄弟之國,這是莫大的諷刺也是莫大的幫助。

趙禎對待耶律宗真的態度讓契丹人欽佩,雖然先帝死在了大宋皇帝的劍下,但天下人都知道這是他趙禎的無奈之舉,最少表面上是這樣。

因爲趙禎親自爲耶律宗真守靈三日,三日之間滴水未進,身如素縞,朝臣無不動容,百姓無不讚嘆,並親自作祭文送達契丹,字字悲慼,句句斷腸,如同手足而斷,世人嘆息。

爲何人們願意相信這些?一來趙禎確確實實這麼做了,二來當年燕雲之戰,趙禎與耶律宗真在戰場上以盾爲案,以將士爲舞,以器鳴爲樂,相談甚歡,耶律宗真回營後常對左右道:“恨不能與兄同朝!”

由此可見雙方之間是互相肯定的,所以契丹人對趙禎並非是充滿恨意,有佩服,也有好感,單單是大宋把種痘之術傳給契丹,便證明大宋皇帝性溫和,慈愛天下百姓。

其實他們哪裡知道,這是趙禎統計契丹人口的一個辦法,畢竟種痘的可大多是大宋派出去的醫者…………

不過這些都是契丹人所不知道的,即便是大宋朝臣也大多不知趙禎的用意。

而現在契丹歸降大宋,也在情理之中,根本就是被閉上絕路了,大宋皇帝也不應該趕盡殺絕,畢竟對於大宋來說最在乎的便是史書中的名聲。

畢世傑正是看重了這一點纔會歸降大宋,因爲他知道,大宋絕不會爲難契丹人,至於大宋用什麼辦法讓契丹人在自己的土地上老老實實的帶着,那就是大宋皇帝自己該去頭疼的事情。

在畢世傑看來,這更像是一場交易,畢世傑這個朝廷宰相與大宋皇帝之間的交易,雙方心知肚明,但卻永遠不會點破,至於蕭撻裡,她即便清楚了又如何?大勢已去。

開始的時候蕭撻裡還不疑有他,但在看到巨大的呼倫貝爾城後,大軍並未停下,而是依舊保持勻速向前而去,無論是前面的二十萬大軍,還是後面的四十萬百姓。

速度不便,沒有安營紮寨,更沒有加速衝刺,一切的一切就像是回到了自家的城池,隊伍很長,後面的百姓根本不知道情況,只是跟着前面的大軍走而已。

當蕭撻裡看到呼倫貝爾城的巨大城門緩緩打開的時候,她便停止呵斥,皇家的車廂已經被鎖住,他根本無法打開,更爲重要的是蕭仁被畢世傑抱着騎在馬上。

蕭撻裡靜靜的坐下,此時她才知道爲何畢世傑積極的配合她進行所謂的南征,她被騙了,被一直相信的臣子背叛了。

契丹人最後的尊嚴沒有保住,如同溫順的羔羊進入了大宋的呼倫貝爾城,從這一刻開始,契丹亡國了,不用大宋皇帝征伐,不用今日廝殺,大宋在最後不費一兵一卒的拿下了契丹。

忽然之間蕭撻裡無喜無悲,此時的感覺頗爲奇怪,彷彿一切和自己沒有任何關係。

一切都結束了,自從耶律宗真死後,契丹的一切都是自己來承擔,現在所有的負擔都消失,她只覺得輕快無比,眼前的城池也並沒有那麼猙獰。

而她自己也要見到那個又愛又恨的男人,蕭撻裡並不擔心蕭仁的安全,眼下他其實才是最安全的人,畢世傑不敢讓他有一點意外,而趙禎更是不用說。

這麼多年往來的密信之中,趙禎對蕭仁的關愛無微不至,送來了各種各樣的東西,尤其是對他的開蒙,更是親筆撰寫文章。

言辭之中對蕭仁的關心聚居可見。

既然結束了,那就坦然接受,眼瞧着契丹的士兵如長龍一般進入呼倫貝爾城,蕭撻裡望着車駕之中匍匐在地的圖魯道:“你也知道嗎?”

圖魯微微顫抖:“奴婢不知!”

蕭撻裡點了點頭:“本宮信你,但畢世傑必須除掉!這事你來辦,做的乾淨點,不要讓人起疑。”

圖魯驚駭的望着面色如常的蕭撻裡,沒想到現在她還打算要畢世傑的命,畢竟是契丹的宰相,畢竟給契丹免除了刀兵,但他也的確背叛了皇帝。

雖然蕭撻裡在名義上不是皇帝了,可按照禮法應該是太上皇一般的地位,也代表了皇權。

圖魯稍稍一頓便回答道:“奴婢遵旨!”

蕭撻裡卻在車駕之中的梳妝檯前坐下,看着銅鏡之中的自己,拿起眉筆畫眉,聽說他趙禎因爲親自幫後宮妃嬪畫眉而被大宋的朝臣上諫,不知他能否幫自己畫眉?

第二十四章師妹王柔第兩千三百五十八章來自邏些城的消息第三百九十四章烏骨部的叛變第兩千五百三十七章尼西亞之戰第一千九百三十一章膠着的戰事第一千零七十六章女真人的心思第兩千六百一十九章來自羅馬的使者第兩千四百四十三章“降維打擊”第五十八章鬼畜的帝國系統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何爲無道第兩千五百三十四章興慶府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西京之亂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摩擦摩擦第兩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友人第兩千二百九十六章術與道第兩千零四十章醉翁非醉第四百二十三章又見道門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五百四十九章看不見的打擊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大宋的動員第兩千四百五十九章歷史的車輪第五百九十四章彭七的陰謀第兩千五百四十八章廣告效應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宏圖第一千四百四十章被人偷了第兩千一百五十一章國法之辯第兩千一百三十三章彌勒從未降世第七百三十章偉大的蹴鞠第九百一十六章太后出嫁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大宋有錢!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新的皇權第八百二十三章皇后駕到第兩千零五十七章河湟的未來第四百三十一章大宋的未來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兩千一百六十二章融入大宋的開始第十二章無知之幕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離宮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趙禎與草原騎兵第五章初入東宮第五百九十五章大遼的旗幟又斷了……第兩千五百三十八章趙禎的誠意第三百六十四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三)第一千八百九十四章塞爾柱使者的恐懼第四百五十六章大宋軍改第二百二十五章驚現鉅款第一千零九十一章商賈禁絕第九百二十五章大宋商品甲天下第三百八十三章蔡伯俙又攤上事了第兩千三百零六章三朝老臣第五百七十一章殺機第九百六十五章駕詣郊壇行禮第六百二十八章東京城的暗流第兩千一百六十八章三方糾纏第五百二十三章趙禎多出的“兒子”第七百五十七章丁謂辭官,人才濟濟第一千八百九十六章王師驟至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吐蕃的盟約(上)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朝廷的衡量第四百二十章文治的崩塌第兩千六百二十六章趙禎的興京第六百三十九章蔡伯俙的辦法(下)第七十七章楊府小衙內楊懷玉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將軍與神醫第二百二十六章醜聞,臭不可聞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侵略如火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以夷制夷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東進的惡魔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空蕩蕩的城門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使臣受辱第二百六十六章碩大的好人卡第一千二百章活地獄第六百八十六章突如其來的炮聲第一百六十章亂局第一千零六十一章黑暗中的秘密第兩千四百七十六章東方帝國的幫助第六百三十章趙允讓第四百二十九章人與法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耶律賈第兩千六百二十一章邏輯的重要性第一千二百零五章大宋出兵第兩千三百二十六章仁青東眼中的恐懼第一千九百九十六章宋軍的弱點第一千零三十一章永遠消除閉關鎖國的可能第四百四十七章神秘的大宋鐵騎第七百三十七章君王之過?第兩千零七十三章再次成爲誘餌第四百七十五章推倒重建第兩千零四十一章聖山下的奇蹟第一百四十二章殺雞儆猴第二百三十九章混亂的皇位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彭七的激將法第七百一十九章神奇的羊毛第一百章彭七與三才第一千零八十章大海的奇遇第兩千四百六十一章另類的封建時代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宴無好宴第兩千一百二十八章帝王的政治秀第兩千三百四十九章吐蕃高原的重要性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張儉之死
第二十四章師妹王柔第兩千三百五十八章來自邏些城的消息第三百九十四章烏骨部的叛變第兩千五百三十七章尼西亞之戰第一千九百三十一章膠着的戰事第一千零七十六章女真人的心思第兩千六百一十九章來自羅馬的使者第兩千四百四十三章“降維打擊”第五十八章鬼畜的帝國系統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何爲無道第兩千五百三十四章興慶府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西京之亂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摩擦摩擦第兩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友人第兩千二百九十六章術與道第兩千零四十章醉翁非醉第四百二十三章又見道門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五百四十九章看不見的打擊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大宋的動員第兩千四百五十九章歷史的車輪第五百九十四章彭七的陰謀第兩千五百四十八章廣告效應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宏圖第一千四百四十章被人偷了第兩千一百五十一章國法之辯第兩千一百三十三章彌勒從未降世第七百三十章偉大的蹴鞠第九百一十六章太后出嫁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大宋有錢!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新的皇權第八百二十三章皇后駕到第兩千零五十七章河湟的未來第四百三十一章大宋的未來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兩千一百六十二章融入大宋的開始第十二章無知之幕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離宮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趙禎與草原騎兵第五章初入東宮第五百九十五章大遼的旗幟又斷了……第兩千五百三十八章趙禎的誠意第三百六十四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三)第一千八百九十四章塞爾柱使者的恐懼第四百五十六章大宋軍改第二百二十五章驚現鉅款第一千零九十一章商賈禁絕第九百二十五章大宋商品甲天下第三百八十三章蔡伯俙又攤上事了第兩千三百零六章三朝老臣第五百七十一章殺機第九百六十五章駕詣郊壇行禮第六百二十八章東京城的暗流第兩千一百六十八章三方糾纏第五百二十三章趙禎多出的“兒子”第七百五十七章丁謂辭官,人才濟濟第一千八百九十六章王師驟至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吐蕃的盟約(上)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朝廷的衡量第四百二十章文治的崩塌第兩千六百二十六章趙禎的興京第六百三十九章蔡伯俙的辦法(下)第七十七章楊府小衙內楊懷玉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將軍與神醫第二百二十六章醜聞,臭不可聞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侵略如火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以夷制夷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東進的惡魔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空蕩蕩的城門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使臣受辱第二百六十六章碩大的好人卡第一千二百章活地獄第六百八十六章突如其來的炮聲第一百六十章亂局第一千零六十一章黑暗中的秘密第兩千四百七十六章東方帝國的幫助第六百三十章趙允讓第四百二十九章人與法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耶律賈第兩千六百二十一章邏輯的重要性第一千二百零五章大宋出兵第兩千三百二十六章仁青東眼中的恐懼第一千九百九十六章宋軍的弱點第一千零三十一章永遠消除閉關鎖國的可能第四百四十七章神秘的大宋鐵騎第七百三十七章君王之過?第兩千零七十三章再次成爲誘餌第四百七十五章推倒重建第兩千零四十一章聖山下的奇蹟第一百四十二章殺雞儆猴第二百三十九章混亂的皇位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彭七的激將法第七百一十九章神奇的羊毛第一百章彭七與三才第一千零八十章大海的奇遇第兩千四百六十一章另類的封建時代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宴無好宴第兩千一百二十八章帝王的政治秀第兩千三百四十九章吐蕃高原的重要性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張儉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