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炎宋興

張儉的回答出自文臣的心理,先把外部威脅處理掉,然後專心整頓內治,蕭惠和蕭撻裡則不這麼認爲,現在上京城還在掌控之中,並未出現多大的亂局,若是在這個時候一退再退,即便是成功處理內政,可失去的土地便不再會回來。

在他們的眼中當下大宋抗衡纔是實務!

“不可!宋人才是我大遼之患!內有憂患可治,外有強敵不可懈!”

蕭惠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在他看來眼下大宋的威脅更大一些,而且當初從大同府撤兵已經讓他吃了退讓的苦頭,望向蕭撻裡道:“大宋皇帝狡詐,若是我大遼提出議和之事,他必然層層加碼,我大遼不可承受矣!”

蕭惠說中了蕭撻裡心中的要害,的確,宋人並不可怕,議和也是可以,畢竟宋遼兩國之間尚有那一層所謂的盟約,但大宋皇帝給蕭撻裡的壓力卻太大了。

自己的一出聲東擊西,如此之快的便被他趙禎識破,並且順水推舟的攻伐中京道,這讓她覺得趙禎的眼光高的驚人,而且所思所想往往出人意料且收效甚巨。

說實話,蕭撻裡覺得自己的手段和計策已經跟不上大宋的統治者了,這是一件極爲可怕的事情,身爲女人的她,在面對強者的時候天生就會有一種無力感。

從大遼與宋之間的接觸來看,無論是財貿上,還是在外交上,兩國之間的關係總是宋壓制大遼。

“自宋皇趙禎繼位,我大遼便逐漸江河日下,先是燕雲,再是西夏,接着是遼東,現在已然是到了中京道,他趙禎的手段和伎倆爾等都見識過了,若是宋人議和,哼……我大遼必然吃虧的緊!可若是繼續消耗下去,我大遼依舊吃虧。”

蕭撻裡稍稍頓了一下,望着張檢道:“議和也不是不可以,但大遼不歲貢,不割地,只以中京大定府爲邊,南北而治!”

張儉猶豫了一下,他知道這對大宋皇帝來說幾乎是不可能應允的事情,南北而治?宋人完全有能力奪取整個中京道,既然要讓宋人退兵,那就必須要給出合適的價格。

張儉是真的害怕了,他已經和太后,蕭惠兩人綁在了一起,身爲文臣的他知道站錯對的代價,他希望的是上京城的穩定,在這個時候任何一場變動都可能讓風雨飄搖中的大遼沉沒。

看待問題的眼光不同,蕭惠和蕭撻裡並不認爲消失在清涼殿中的耶律洪基有什麼威脅,只要他出不了皇宮,即便是在上京城中對他們也不存在什麼威脅。

大部分的貴族現在已經和蕭家綁在了一起,利益相關之下,即便是耶律洪基的號令也起不到什麼作用。

正如蕭惠所說,眼下土地丟失的容易,可要想把丟掉的土地再奪回來,便實在是困難重重,一旦大宋佔據了中京大定府,大定府以南的土地遼朝再無可能奪回。

所以在蕭撻裡和蕭惠眼中,擊退宋軍的進攻纔是燃眉之急,至於在清涼殿消失的皇帝,只要他不出上京城便對蕭撻裡構不成威脅。

蕭撻裡的心態其實也在轉變,從一開始不願與兒子爭權奪利到大刀闊斧的改革軟禁皇帝,這個過程是逐漸的變化的,在她看來自己首先是大遼的太后,耶律宗真的妻子,其次纔是耶律洪基的生母。

若是連大遼都敗壞了,即便是兒子坐在皇位上還有什麼用?自己如何在百年之後面對大遼的列祖列宗?

她不是不知道蕭惠的心思,更清楚蕭家這段時間對自己的大力支持,他們不過是想依靠自己手中的權利和地位讓蕭家走上人前,成爲大遼的皇族。

但蕭撻裡絕不會做出這種事情,蕭家是後族,是大遼永遠的後族,絕不能取代耶律家成爲皇族,自己也不可能成爲蕭家手中的工具,揹負千古罵名,所以她並沒有直接廢帝,一來是手段太過激烈,二來是給蕭家有機可乘。

作爲一個女人要揹負起江山社稷和宗族之間的矛盾實在是太辛苦了有些,可她並未打算放棄,也無法放棄,這是她的責任與使命。

張儉是保守派,他希望上京城和遼朝的政治穩定,如此才能度過眼前的難關,當然他也希望保命,而蕭惠和蕭撻裡卻死活希望與大宋暫時和解以獲取喘息之機,妄圖在和大宋從正面抗衡。

在國力上的對比顯然是大宋強於遼朝,但他們卻沒有張儉那般的敏銳嗅覺,國力不單單是兩國兵力之間的較量,更是軍械,氣勢,財力,資源,甚至是百姓之間的較量。

大宋現在有多少人口?不下萬萬之數,而這過億的人口每年向朝廷繳納多少的稅收?據張儉所知大宋每年的夏秋兩稅已經減免大半,爲的是休養生息照顧農人,可即便如此大宋的賦稅依然足夠養兵六十萬!

這六十萬是大宋的精銳禁軍,還不算他趙禎後組建的十六衛,而且大宋每四年退役一部分士兵,這是在藏兵與民!

可現在的大遼有多少人口,張儉都不敢算,最多三百萬便是頂天了!

張儉最怕的便是這個,宋遼之間的實力對比已經是天壤之別,只需十年,不,三五年的功夫,大宋的財富積攢的足夠了,他趙禎一道聖旨便可從民間召集百萬乃至數百萬的大軍來!

這是正真的百萬之兵!並非是詐稱百萬!大宋的軍中已經少有那些戰力地下的勞役了,連運送糧食和需用都是軍伍護送!

想想張儉都覺得頭皮發麻,這是一股什麼樣的力量?即便是強漢盛唐怕是也不能與大宋的軍力國力相比吧?!

張儉想到了草原,大宋的強勢就在於其兵力和軍械,越是在城池密佈的州府,宋軍便越強大,但草原卻是契丹人的天下,是他們的主場,是他們最爲熟悉的地方。

身爲文臣熟讀史書,張儉知道遊牧民族爲何難以剿滅,如同青草一般一波接一波,便是茫茫的大草原可藏身。

否則以漢家王朝的實力早已不會有草原民族的存在了。

現在和宋人在中京道爭奪土地,這簡直是找死的行爲!兵力再過強盛,你能耗得過大宋?現在看來耶律洪基屠戮漢民,反倒是對宋人的一種打擊,是在削弱宋人的力量。

中京道是遼朝人口僅次於燕雲的地方,自從燕雲丟失,大量的漢民被遷徙到中京道,可以說中京道聚集了燕雲以及中京道原本的百姓,是遼朝的人口之重!

從一開始不死守中京道任由宋人北上開始,大遼便已經輸了!

張家在心中的無奈的嘆息,只要能讓宋人停下北進的腳步就好,大遼現在需要的是喘息之機,需要的是上下一心,需要的是一個強大的君權。

只有如此才能躲過覆滅的命運。

第兩千四百三十八章夜郎自大第三百三十一章稅,國之本也第五百零四章叛徒的直覺第二百二十四章一府分三衙第二百四十一章陌刀鋒芒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大宋全面戰爭第兩千二百二十四章康巴強盜第兩千五百二十四章錢莊的“秘密”第兩千三百一十八章精明的康巴人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戰爭前的第一個犧牲品第八百一十五章合圍西夏第兩千零一十三章宗哥城內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蔡伯俙與韓琦第一百一十八章大宋的國力第二百七十六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上)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君王的代價第兩千二百二十六章敵人還是朋友?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文帝之舉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死人與活人第九百七十四章“貪婪”的大宋皇帝第九百二十六章盛市大同第二百七十二章蒙了!都蒙了!第兩千二百三十五章帝國資本第兩千一百一十五章多智近妖的官家第兩千三百六十六章拔地而起的城池第五百一十一章價值幾何第七十六章太子的秋收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華夏的智慧第兩千零七章君臣對奏第五百三十一章天子劍出,展赫赫天威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蔡伯俙和老包第一百五十七章太子的迷茫第三百二十一章駭人聽聞的貪腐第二百三十九章名臣一鍋端第兩千四百三十九章來自“螻蟻”的威脅第九百二十八章冬日隆隆帝王歸第兩千一百二十九章誰撐到最後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惡魔來襲三百七十九章蕭惠的恐懼第兩千三百零五章仁青東“求學”第兩千四百三十章時代的靈魂第三百一十五章摳門的官家第五百三十五章大戰前夕第三百一十三章惡客北方來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該來的早晚會來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換一條路第二百四十二章帝王的火氣第兩千零二十章妖孽來了第一千零三十章皇宮之夜第九十九章周公恐懼流言日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該上路了第兩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種子第九十一章君臣父子話隋唐第兩千零六十七章國朝之患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宋人愛簪花第四百七十章隱藏的戰火第一百零六章輕紗罩,玉體橫陳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商賈之分第一百三十六章獨夫與天道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恆邏斯城外第四百七十四章劍指南海第一千零二十三章大宋故人來第一千九百二十一章大宋的壁壘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資本的力量(下)第五百八十二章城牆上的博弈第兩千零三十章萬國鹹通第一千三百零六章楊懷玉的桎梏第兩千五百零三章後宮的穩定第一千八百八十九章天竺人的反撲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利益所繫第九百三十二章大宋營造的錯覺第兩千六百二十二章新教的出現第九百五十二章駙馬府的夫妻套路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五百四十章破陣殺敵第兩千零七十一章宮牆上的老倌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愚忠的代價第一千三百章困獸之鬥第三百五十七章老天的派遣巧遇流求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天家的守歲第七百四十章登聞鼓第九十一章君臣父子話隋唐第五百九十四章彭七的陰謀第八章太子泡妞第八十一章水調歌頭第五百七十七章陰差陽錯第九百八十四章沙門島演變史第兩千一百三十七章宗教的利弊第兩千一百四十一章彌勒教的背後第兩千三百二十二章大宋的報復“如期而至”第二百五十章皇帝的朋友第九百二十三章公主是親閨女啊!第六百第二十章顛倒黑白第兩千一百七十七章祭祀之謀第六百二十八章東京城的暗流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嚮導阿依庫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發自肺腑的“威脅”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戰爭的導火線第三百七十三章米尼彈頭第兩千二百六十四章強大的錯覺
第兩千四百三十八章夜郎自大第三百三十一章稅,國之本也第五百零四章叛徒的直覺第二百二十四章一府分三衙第二百四十一章陌刀鋒芒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大宋全面戰爭第兩千二百二十四章康巴強盜第兩千五百二十四章錢莊的“秘密”第兩千三百一十八章精明的康巴人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戰爭前的第一個犧牲品第八百一十五章合圍西夏第兩千零一十三章宗哥城內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蔡伯俙與韓琦第一百一十八章大宋的國力第二百七十六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上)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君王的代價第兩千二百二十六章敵人還是朋友?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文帝之舉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死人與活人第九百七十四章“貪婪”的大宋皇帝第九百二十六章盛市大同第二百七十二章蒙了!都蒙了!第兩千二百三十五章帝國資本第兩千一百一十五章多智近妖的官家第兩千三百六十六章拔地而起的城池第五百一十一章價值幾何第七十六章太子的秋收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華夏的智慧第兩千零七章君臣對奏第五百三十一章天子劍出,展赫赫天威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蔡伯俙和老包第一百五十七章太子的迷茫第三百二十一章駭人聽聞的貪腐第二百三十九章名臣一鍋端第兩千四百三十九章來自“螻蟻”的威脅第九百二十八章冬日隆隆帝王歸第兩千一百二十九章誰撐到最後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惡魔來襲三百七十九章蕭惠的恐懼第兩千三百零五章仁青東“求學”第兩千四百三十章時代的靈魂第三百一十五章摳門的官家第五百三十五章大戰前夕第三百一十三章惡客北方來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該來的早晚會來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換一條路第二百四十二章帝王的火氣第兩千零二十章妖孽來了第一千零三十章皇宮之夜第九十九章周公恐懼流言日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該上路了第兩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種子第九十一章君臣父子話隋唐第兩千零六十七章國朝之患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宋人愛簪花第四百七十章隱藏的戰火第一百零六章輕紗罩,玉體橫陳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商賈之分第一百三十六章獨夫與天道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恆邏斯城外第四百七十四章劍指南海第一千零二十三章大宋故人來第一千九百二十一章大宋的壁壘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資本的力量(下)第五百八十二章城牆上的博弈第兩千零三十章萬國鹹通第一千三百零六章楊懷玉的桎梏第兩千五百零三章後宮的穩定第一千八百八十九章天竺人的反撲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利益所繫第九百三十二章大宋營造的錯覺第兩千六百二十二章新教的出現第九百五十二章駙馬府的夫妻套路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五百四十章破陣殺敵第兩千零七十一章宮牆上的老倌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愚忠的代價第一千三百章困獸之鬥第三百五十七章老天的派遣巧遇流求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天家的守歲第七百四十章登聞鼓第九十一章君臣父子話隋唐第五百九十四章彭七的陰謀第八章太子泡妞第八十一章水調歌頭第五百七十七章陰差陽錯第九百八十四章沙門島演變史第兩千一百三十七章宗教的利弊第兩千一百四十一章彌勒教的背後第兩千三百二十二章大宋的報復“如期而至”第二百五十章皇帝的朋友第九百二十三章公主是親閨女啊!第六百第二十章顛倒黑白第兩千一百七十七章祭祀之謀第六百二十八章東京城的暗流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嚮導阿依庫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發自肺腑的“威脅”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戰爭的導火線第三百七十三章米尼彈頭第兩千二百六十四章強大的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