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炎宋興

張儉的回答出自文臣的心理,先把外部威脅處理掉,然後專心整頓內治,蕭惠和蕭撻裡則不這麼認爲,現在上京城還在掌控之中,並未出現多大的亂局,若是在這個時候一退再退,即便是成功處理內政,可失去的土地便不再會回來。

在他們的眼中當下大宋抗衡纔是實務!

“不可!宋人才是我大遼之患!內有憂患可治,外有強敵不可懈!”

蕭惠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在他看來眼下大宋的威脅更大一些,而且當初從大同府撤兵已經讓他吃了退讓的苦頭,望向蕭撻裡道:“大宋皇帝狡詐,若是我大遼提出議和之事,他必然層層加碼,我大遼不可承受矣!”

蕭惠說中了蕭撻裡心中的要害,的確,宋人並不可怕,議和也是可以,畢竟宋遼兩國之間尚有那一層所謂的盟約,但大宋皇帝給蕭撻裡的壓力卻太大了。

自己的一出聲東擊西,如此之快的便被他趙禎識破,並且順水推舟的攻伐中京道,這讓她覺得趙禎的眼光高的驚人,而且所思所想往往出人意料且收效甚巨。

說實話,蕭撻裡覺得自己的手段和計策已經跟不上大宋的統治者了,這是一件極爲可怕的事情,身爲女人的她,在面對強者的時候天生就會有一種無力感。

從大遼與宋之間的接觸來看,無論是財貿上,還是在外交上,兩國之間的關係總是宋壓制大遼。

“自宋皇趙禎繼位,我大遼便逐漸江河日下,先是燕雲,再是西夏,接着是遼東,現在已然是到了中京道,他趙禎的手段和伎倆爾等都見識過了,若是宋人議和,哼……我大遼必然吃虧的緊!可若是繼續消耗下去,我大遼依舊吃虧。”

蕭撻裡稍稍頓了一下,望着張檢道:“議和也不是不可以,但大遼不歲貢,不割地,只以中京大定府爲邊,南北而治!”

張儉猶豫了一下,他知道這對大宋皇帝來說幾乎是不可能應允的事情,南北而治?宋人完全有能力奪取整個中京道,既然要讓宋人退兵,那就必須要給出合適的價格。

張儉是真的害怕了,他已經和太后,蕭惠兩人綁在了一起,身爲文臣的他知道站錯對的代價,他希望的是上京城的穩定,在這個時候任何一場變動都可能讓風雨飄搖中的大遼沉沒。

看待問題的眼光不同,蕭惠和蕭撻裡並不認爲消失在清涼殿中的耶律洪基有什麼威脅,只要他出不了皇宮,即便是在上京城中對他們也不存在什麼威脅。

大部分的貴族現在已經和蕭家綁在了一起,利益相關之下,即便是耶律洪基的號令也起不到什麼作用。

正如蕭惠所說,眼下土地丟失的容易,可要想把丟掉的土地再奪回來,便實在是困難重重,一旦大宋佔據了中京大定府,大定府以南的土地遼朝再無可能奪回。

所以在蕭撻裡和蕭惠眼中,擊退宋軍的進攻纔是燃眉之急,至於在清涼殿消失的皇帝,只要他不出上京城便對蕭撻裡構不成威脅。

蕭撻裡的心態其實也在轉變,從一開始不願與兒子爭權奪利到大刀闊斧的改革軟禁皇帝,這個過程是逐漸的變化的,在她看來自己首先是大遼的太后,耶律宗真的妻子,其次纔是耶律洪基的生母。

若是連大遼都敗壞了,即便是兒子坐在皇位上還有什麼用?自己如何在百年之後面對大遼的列祖列宗?

她不是不知道蕭惠的心思,更清楚蕭家這段時間對自己的大力支持,他們不過是想依靠自己手中的權利和地位讓蕭家走上人前,成爲大遼的皇族。

但蕭撻裡絕不會做出這種事情,蕭家是後族,是大遼永遠的後族,絕不能取代耶律家成爲皇族,自己也不可能成爲蕭家手中的工具,揹負千古罵名,所以她並沒有直接廢帝,一來是手段太過激烈,二來是給蕭家有機可乘。

作爲一個女人要揹負起江山社稷和宗族之間的矛盾實在是太辛苦了有些,可她並未打算放棄,也無法放棄,這是她的責任與使命。

張儉是保守派,他希望上京城和遼朝的政治穩定,如此才能度過眼前的難關,當然他也希望保命,而蕭惠和蕭撻裡卻死活希望與大宋暫時和解以獲取喘息之機,妄圖在和大宋從正面抗衡。

在國力上的對比顯然是大宋強於遼朝,但他們卻沒有張儉那般的敏銳嗅覺,國力不單單是兩國兵力之間的較量,更是軍械,氣勢,財力,資源,甚至是百姓之間的較量。

大宋現在有多少人口?不下萬萬之數,而這過億的人口每年向朝廷繳納多少的稅收?據張儉所知大宋每年的夏秋兩稅已經減免大半,爲的是休養生息照顧農人,可即便如此大宋的賦稅依然足夠養兵六十萬!

這六十萬是大宋的精銳禁軍,還不算他趙禎後組建的十六衛,而且大宋每四年退役一部分士兵,這是在藏兵與民!

可現在的大遼有多少人口,張儉都不敢算,最多三百萬便是頂天了!

張儉最怕的便是這個,宋遼之間的實力對比已經是天壤之別,只需十年,不,三五年的功夫,大宋的財富積攢的足夠了,他趙禎一道聖旨便可從民間召集百萬乃至數百萬的大軍來!

這是正真的百萬之兵!並非是詐稱百萬!大宋的軍中已經少有那些戰力地下的勞役了,連運送糧食和需用都是軍伍護送!

想想張儉都覺得頭皮發麻,這是一股什麼樣的力量?即便是強漢盛唐怕是也不能與大宋的軍力國力相比吧?!

張儉想到了草原,大宋的強勢就在於其兵力和軍械,越是在城池密佈的州府,宋軍便越強大,但草原卻是契丹人的天下,是他們的主場,是他們最爲熟悉的地方。

身爲文臣熟讀史書,張儉知道遊牧民族爲何難以剿滅,如同青草一般一波接一波,便是茫茫的大草原可藏身。

否則以漢家王朝的實力早已不會有草原民族的存在了。

現在和宋人在中京道爭奪土地,這簡直是找死的行爲!兵力再過強盛,你能耗得過大宋?現在看來耶律洪基屠戮漢民,反倒是對宋人的一種打擊,是在削弱宋人的力量。

中京道是遼朝人口僅次於燕雲的地方,自從燕雲丟失,大量的漢民被遷徙到中京道,可以說中京道聚集了燕雲以及中京道原本的百姓,是遼朝的人口之重!

從一開始不死守中京道任由宋人北上開始,大遼便已經輸了!

張家在心中的無奈的嘆息,只要能讓宋人停下北進的腳步就好,大遼現在需要的是喘息之機,需要的是上下一心,需要的是一個強大的君權。

只有如此才能躲過覆滅的命運。

第五百八十五章皇帝也不是萬能的第一千八百七十五章柳暗花明第五百四十四章遼朝來使第九百零三章遼朝忍不住了第八百零八章智者見智第一千五百九十章陰謀家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天水趙氏的家風第一百三十三章仙術?戲法!神仙?凡人!第兩千四百零一章政治的另一種形式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提前的十字軍東征第兩千五百零六章趙禎的“野心”第二百六十七章趙禎手中的大錘第六百七十一章遼朝突變第九十二章父子協議第一百三十四章天命所歸第兩千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真正想法第一百八十一章天階夜色涼如水第八百九十七章紮營博浪沙第二百八十四章誰是大忽悠?第七百一十三章論功與行賞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兵出雄關第一百三十五章失心瘋的呂洞賓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道阻且長第兩千一百二十章帝王召見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政策引導第一千零七十四章蘇軾的交子戰爭第二白九十六章党項人的強盜邏輯第兩千三百四十章槍桿子裡的“寶物”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拍賣第兩千五百六十二章採購大宋貨物的重要性第兩千二百六十三章割“韭菜”第二百二十九章外戚必須和朕站在一起!第兩千四百零一章政治的另一種形式第七百九十章大宋中心第一千八百四十章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三百六十四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三)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去腐生肌”第三百零九章得勝,凱旋!第兩千一百零七章賈昌朝的野心第八百四十二章來自北方的狼第九百一十七章剋夫?旺夫!第一千零四章皇宮內外的努力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何爲無道第五百一十九章遺詔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第兩千三百一十二章鬆口?還不到時候!第五百八十八章皇帝的傳承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蘇軾的難題第二百八十六章和尚算不得四民!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勇者與智者第兩千零二十四章使者入關第兩千零一十七章西軍的種帥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第一顆棋子的重要第三百二十四章真定曹家第兩千零七十九章消失的巡城司第六十五章以退爲進第一千零一十八章倭國的重要性第七百三十六章禍不單行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運將至第一千八百七十七章援軍抵達第一千九百八十三章轉道青塘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三七分賬?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東京舊夢第二百七十七章老狐狸的手段第六百三十一章計換太子第四百九十三章駙馬府中的猛士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平衡之道在何處?第一百六十四章覆堅甲,劍出鞘,弩上弦第二百七十六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上)第兩千二百五十五章張柏的不安第一千零六十七章蘇子瞻哪裡走?!第四百六十七章天堂與地獄的距離第一千七百零二章“出賣”大宋第六百八十三章天子之所第兩千二百四十八章帝國資本的大鱷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李代桃僵第兩千一百五十五章“中國”與“蠻夷”第八百九十七章紮營博浪沙第二百四十二章帝王的火氣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兵貴神速第二十四章師妹王柔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四個都護府第一百零三章葛朗臺一般的老丈人第五百四十三章太子監國第五百三十三章大宋的腳步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利國監第五百一十章孫宅的夜,靜悄悄第兩千兩百一十六章利益最大化第一百七十章文臣,皇后,是非多!第兩千五百七十九章“下棋”與“觀棋”的人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荒謬的邏輯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以退爲進第兩千四百一十六章無恥小人第一千零四十九章皇帝也會無賴第兩千兩百零九章奇蠢無比第一千四百零三章塞上的江南第兩千四百四十四章被耽誤的“化學家”第八百一十九章窮途末路
第五百八十五章皇帝也不是萬能的第一千八百七十五章柳暗花明第五百四十四章遼朝來使第九百零三章遼朝忍不住了第八百零八章智者見智第一千五百九十章陰謀家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天水趙氏的家風第一百三十三章仙術?戲法!神仙?凡人!第兩千四百零一章政治的另一種形式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提前的十字軍東征第兩千五百零六章趙禎的“野心”第二百六十七章趙禎手中的大錘第六百七十一章遼朝突變第九十二章父子協議第一百三十四章天命所歸第兩千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真正想法第一百八十一章天階夜色涼如水第八百九十七章紮營博浪沙第二百八十四章誰是大忽悠?第七百一十三章論功與行賞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兵出雄關第一百三十五章失心瘋的呂洞賓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道阻且長第兩千一百二十章帝王召見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政策引導第一千零七十四章蘇軾的交子戰爭第二白九十六章党項人的強盜邏輯第兩千三百四十章槍桿子裡的“寶物”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拍賣第兩千五百六十二章採購大宋貨物的重要性第兩千二百六十三章割“韭菜”第二百二十九章外戚必須和朕站在一起!第兩千四百零一章政治的另一種形式第七百九十章大宋中心第一千八百四十章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三百六十四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三)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去腐生肌”第三百零九章得勝,凱旋!第兩千一百零七章賈昌朝的野心第八百四十二章來自北方的狼第九百一十七章剋夫?旺夫!第一千零四章皇宮內外的努力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何爲無道第五百一十九章遺詔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第兩千三百一十二章鬆口?還不到時候!第五百八十八章皇帝的傳承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蘇軾的難題第二百八十六章和尚算不得四民!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勇者與智者第兩千零二十四章使者入關第兩千零一十七章西軍的種帥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第一顆棋子的重要第三百二十四章真定曹家第兩千零七十九章消失的巡城司第六十五章以退爲進第一千零一十八章倭國的重要性第七百三十六章禍不單行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運將至第一千八百七十七章援軍抵達第一千九百八十三章轉道青塘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三七分賬?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東京舊夢第二百七十七章老狐狸的手段第六百三十一章計換太子第四百九十三章駙馬府中的猛士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平衡之道在何處?第一百六十四章覆堅甲,劍出鞘,弩上弦第二百七十六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上)第兩千二百五十五章張柏的不安第一千零六十七章蘇子瞻哪裡走?!第四百六十七章天堂與地獄的距離第一千七百零二章“出賣”大宋第六百八十三章天子之所第兩千二百四十八章帝國資本的大鱷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李代桃僵第兩千一百五十五章“中國”與“蠻夷”第八百九十七章紮營博浪沙第二百四十二章帝王的火氣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兵貴神速第二十四章師妹王柔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四個都護府第一百零三章葛朗臺一般的老丈人第五百四十三章太子監國第五百三十三章大宋的腳步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利國監第五百一十章孫宅的夜,靜悄悄第兩千兩百一十六章利益最大化第一百七十章文臣,皇后,是非多!第兩千五百七十九章“下棋”與“觀棋”的人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荒謬的邏輯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以退爲進第兩千四百一十六章無恥小人第一千零四十九章皇帝也會無賴第兩千兩百零九章奇蠢無比第一千四百零三章塞上的江南第兩千四百四十四章被耽誤的“化學家”第八百一十九章窮途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