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章天子出征

三才縱馬飛馳一路急追可還是慢了一步,大軍開拔的號角聲已經響起,此時萬萬沒有上前攔駕的道理,三才大急,大軍從封丘新門而出,此時他從舊門而入,也算是尾銜在後。

三才匆忙拿了宮中令牌上前:“內廷都都知三才,奉中宮之諭,速速放行!”

見是內廷宦官帶着中宮娘娘的鈞旨而來,守門班直自然不敢多問,畢竟誰也不想平白的得罪中宮皇后,而且瞧見三才急吼吼的模樣,定然是有什麼大事發生。

三才身上的宮服早就散亂無章,馬鞍廝磨的他大腿滲血,此時急急趕上瞧見官家的車駕剛剛啓動,哪還顧得了自己,匆忙上前翻身下馬的打了個驢打滾:“官家!官家!”

趙禎剛剛在馬車上感受一下車輛平穩與否裝載幾何,就聽見外面三才傳來的鬼哭狼嚎,我去……這麼快就追來了?

三才的到來在趙禎的意料之內,這貨得了自己的聖旨遺詔定然是去了中宮急報。

當時真該把聖旨遺詔交給老陳琳的,要不是這老貨不買賬,不願再入宮闈也不會有如今這一幕出現,都怪當初自己一時心軟,留下遺詔給三才報奏王語嫣,本以爲自己到時已經率軍出征,誰知還是慢上一步……

佯裝生氣的上前呵斥道:“大軍出征,朕雖爲帝王亦不可返,你知道其中原因便更不該來!”

三才第一次感覺到官家身上的凜凜之氣,但依然咬牙說道:“啓奏官家,皇后娘娘命三才急追,陛下皇駕未起還請暫緩,待中宮送行再走不遲!”

不用趙禎說話,一旁的狄青立刻變色:“大軍開拔,陛下即便貴爲天子也當依軍伍之律,豈有讓衆軍等候之理?”

三才不滿的望了一眼狄青,這狄青現在是當將軍當暈了腦袋,皇后的鈞旨在前也敢說什麼軍伍之話?難道皇后送行陛下有什麼不妥嗎?!

趙禎擺了擺手道:“大軍軍演,將士皆無人相送,朕豈能例外,口信和旨意朕以留下,此時不可怠慢大軍開拔,你速回宮,傳朕之語與後宮:朕親巡軍演不日則歸,無需掛念。”

最後趙禎又接了一句:“你是知道朕的規矩,萬事以國事爲重!等朕走了以後你方可回宮。”

官家把話都到這種地步,三才自然不敢多言,但後宮那幾位怕是趕不上了……

既然皇后等人無法相送,三才便只能代勞,自古以來無論是誰出征都有人相送,丈夫出征妻妾相送,兒子出征父母相送,此次官家出征雖名爲親巡軍演,然實爲御駕親征揮師北伐,故留下聖旨遺詔以安後事!

此處乃是趙禎的皇駕,周圍也都是侍衛親軍司的老兵,三才也沒什麼顧及,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支撐在地上,然後將頭叩首到地,稽留一會,手在膝前,頭在手後。

這是最高禮節的稽首拜禮,三才禮畢口中輕呼:“陛下萬乘之尊,揮兵北伐,興我大宋,完華夏之金甌,攜雷霆之勢,敵寇莫可擋焉!望陛下保重龍體,天下慶之,幸之!”

趙禎點頭:“大軍開拔朕亦往之!”說完便翻身上馬,龍駒嘶鳴車駕開動向大軍趕去,只留下三才在封丘門長跪不起……

說實話趙禎是不知該如何與王語嫣作別,他乃是天子,御駕親征牽連甚廣,連朝中的官員都不知道,只有兩府相公心知肚明,一旦與王語嫣這位皇后相別,有心人難免會猜度起來,留下甚至遺詔已經算是完全之策,豈能再度節外生枝?

更重要的一點是趙禎不知該和王語嫣幾女說什麼,這次北伐他策劃已久,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一旦王語嫣等人追來,趙禎真的怕自己一時心軟,微微苦笑,說到底還是自己沒有一顆鐵石心腸罷了,父皇教導自己不可爲獨夫,王旦如是說,寇準如是說,可現在看來有的時候還是要做一個能狠下心來的人啊!

這是趙禎第一次除了射獵之外騎馬奔馳,還有那十萬精兵強將相隨,一時間豪氣滿懷發出長嘯,這也算是他擺脫大慶殿御座的束縛在大宋的萬里江山上馳騁了。

親軍見官家如此快意豪放,無不大聲附和,一時間十萬大軍聲浪如潮虎視何雄哉!

這纔是出征的氣勢,這纔是皇帝的威儀,狄青和楊懷玉相識一眼哈哈大笑,看來他們之前的擔心是多餘的,官家御駕親征非但不會成爲大軍的拖累,反而成了大軍的興奮劑。

王語嫣的鳳駕一路趕到封丘軍營,此時的軍營早已是人去樓空,只留下少許兵丁守備,大大的校場之上只有三才跪地不起!

王語嫣幾人此時也顧不得往日威儀,環佩叮噹的上前嬌喝道:“官家人呢?!”

三才跪地道:“皇后娘娘,官家御駕親征揮師北伐了!”

“爲何不留住官家!”

三才哭訴道:“大軍開拔,狀若雷霆,天子出征,龍騰虎躍!何人敢阻……”

王語嫣一時呆立,望着遠去的大軍默默不語。見她身型微晃,楊采薇上前扶住她道:“既然官家決心已定,那是誰都阻攔不了的事情,朝政自有兩府相公們操勞,咱們只要護好皇嗣,靜候官家凱旋即可!”

都到了這個時候,王語嫣也明白不能強留趙禎,心中雖然擔心,但也要維護好天家威儀,待官家御駕親征之事大白於天下之時,維繫好大宋的日常秩序!

“本宮明白了,三才起身,擺駕回宮!”

三才低頭道:“尊娘娘鳳旨,擺駕回宮!”

連楊采薇都沒想到王語嫣的轉變如此之大,剛剛還是一副悽惶的模樣,現在卻一下變得成熟許多,她哪裡知道,王語嫣現在已經把心提到了嗓子眼,一旦官家御駕親征的事情暴露,宗族中還不知會是什麼模樣,她現在要做的就是穩住陣腳,即便趙氏宗族出了什麼幺蛾子,她也能鎮得住!

皇帝出征最大的威脅不一定來自外敵,國家內部的威脅也很大,趙禎的旨意很明確的對王語嫣交代了大宋國內的兇險,並希望她能擔當得起母儀天下的職責,內鎮宵小!

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帝國的力量,馬木留克騎兵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五百一十四章帝王氣魄第一千一百零五章戰爭已經開始第一千七百九十章以法限權第八百二十一章不敵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成善皇后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論西藏的重要性第五百一十五章御駕親征第八百二十七章王師來援第二百一十三章夜,登高守靈第兩千四百零七章人爲什麼而活第一千二百零三章耶律洪基的憤怒第一百九十三章西京洛陽第兩千兩百一十六章利益最大化第兩千六百一十七章三教的淵源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石元孫的佈局第八十三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第二百三十一章大宋啓示錄第兩千零九章高原之上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石元孫的作用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天水趙氏的家風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皇帝的枷鎖第兩千四百三十九章來自“螻蟻”的威脅第兩千一百四十一章彌勒教的背後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大宋全面戰爭第一百一十二章商場如戰場第一千八百八十五章劍指塞爾柱第二百一十三章夜,登高守靈第九百三十一章皇位需要大多數的支持第兩千兩百一十四章李代桃僵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一千九百十五章宋人的信仰第兩千六百三十二章父慈子孝第九百六十五章駕詣郊壇行禮第一百九十章一石三鳥第兩千一百八十二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一千零一十九章藤原氏第一百六十六章兩老者辯天第三百八十一章遼人的噩耗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七百九十三章落入圈套不自知第七百零三章遼朝亂局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身在遼營的快樂第八百七十三章大軍壓境第一千八百七十三章改弦更張第四百二十三章又見道門第三百零三章火藥的戰場處女秀第兩千一百一十七章彌勒教的前世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王蒙正的後手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忠誠與背叛第二百三十三章吐血的韓億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御駕親征的意義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被“掏空”的亞歷克斯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該走的還是走了第五百四十七章自取其辱第四百一十五章一觸即發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兩千三百九十三章不可小覷的委積軍第一千六百八十章臨橫府是個好地方第二百八十七章四民論,強國論第一千零八十四章大朝會第兩千六百二十章萬民宮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蕭撻裡的大遼第兩千一百二十九章誰撐到最後第一百六十五章人間地獄第六百四十二章對奏第一千八百零一章比敵人更瞭解敵人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朕是怎樣的皇帝?第五百五十六章祥瑞天降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吐蕃人的精神壁壘第一千三百零三章現世報來了第八百一十七章君王的藝術第一千七百零二章“出賣”大宋第七十七章楊府小衙內楊懷玉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商賈之分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中京道的意義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名存實亡的自治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蕭撻裡的目標九百六十二章歐陽修的惡第一千七百零七章知府事曾鞏第九百七十一章求助於宋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大宋的“給予”“索取”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草原上的屠戮第四十一章丁謂的邀請第兩千四百零九章邏些城之圍(上)第一百四十八章東京城中的新潮第兩千一百一十三章“釣魚”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商人舌辯第兩千二百四十四章蔡伯俙進京第一千零三十八章在沉默中爆發的敦良第一千七百九十章以法限權第一千一百零六章開國伯與長城第兩千四百五十七章舊漕新運第兩千零六章恍然大悟第二百章真相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朕是怎樣的皇帝?第兩千四百四十二章“老天爺”從不公平第一千九百八十章好大的一個放射球!
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帝國的力量,馬木留克騎兵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五百一十四章帝王氣魄第一千一百零五章戰爭已經開始第一千七百九十章以法限權第八百二十一章不敵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成善皇后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論西藏的重要性第五百一十五章御駕親征第八百二十七章王師來援第二百一十三章夜,登高守靈第兩千四百零七章人爲什麼而活第一千二百零三章耶律洪基的憤怒第一百九十三章西京洛陽第兩千兩百一十六章利益最大化第兩千六百一十七章三教的淵源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石元孫的佈局第八十三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第二百三十一章大宋啓示錄第兩千零九章高原之上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石元孫的作用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天水趙氏的家風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皇帝的枷鎖第兩千四百三十九章來自“螻蟻”的威脅第兩千一百四十一章彌勒教的背後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大宋全面戰爭第一百一十二章商場如戰場第一千八百八十五章劍指塞爾柱第二百一十三章夜,登高守靈第九百三十一章皇位需要大多數的支持第兩千兩百一十四章李代桃僵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一千九百十五章宋人的信仰第兩千六百三十二章父慈子孝第九百六十五章駕詣郊壇行禮第一百九十章一石三鳥第兩千一百八十二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一千零一十九章藤原氏第一百六十六章兩老者辯天第三百八十一章遼人的噩耗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七百九十三章落入圈套不自知第七百零三章遼朝亂局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身在遼營的快樂第八百七十三章大軍壓境第一千八百七十三章改弦更張第四百二十三章又見道門第三百零三章火藥的戰場處女秀第兩千一百一十七章彌勒教的前世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王蒙正的後手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忠誠與背叛第二百三十三章吐血的韓億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御駕親征的意義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被“掏空”的亞歷克斯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該走的還是走了第五百四十七章自取其辱第四百一十五章一觸即發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兩千三百九十三章不可小覷的委積軍第一千六百八十章臨橫府是個好地方第二百八十七章四民論,強國論第一千零八十四章大朝會第兩千六百二十章萬民宮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蕭撻裡的大遼第兩千一百二十九章誰撐到最後第一百六十五章人間地獄第六百四十二章對奏第一千八百零一章比敵人更瞭解敵人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朕是怎樣的皇帝?第五百五十六章祥瑞天降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吐蕃人的精神壁壘第一千三百零三章現世報來了第八百一十七章君王的藝術第一千七百零二章“出賣”大宋第七十七章楊府小衙內楊懷玉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商賈之分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中京道的意義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名存實亡的自治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蕭撻裡的目標九百六十二章歐陽修的惡第一千七百零七章知府事曾鞏第九百七十一章求助於宋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大宋的“給予”“索取”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草原上的屠戮第四十一章丁謂的邀請第兩千四百零九章邏些城之圍(上)第一百四十八章東京城中的新潮第兩千一百一十三章“釣魚”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商人舌辯第兩千二百四十四章蔡伯俙進京第一千零三十八章在沉默中爆發的敦良第一千七百九十章以法限權第一千一百零六章開國伯與長城第兩千四百五十七章舊漕新運第兩千零六章恍然大悟第二百章真相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朕是怎樣的皇帝?第兩千四百四十二章“老天爺”從不公平第一千九百八十章好大的一個放射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