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風裹着最後一縷杏香鑽進雕花窗,蘇挽棠正蹲在廊下整理竹籃。
籃底鋪着新採的艾草,上面碼着青瓷罐裝的杏仁酪,用荷葉層層裹了,最上面壓着塊繡並蒂蓮的帕子——那是蘇若瑤今早天沒亮就爬起來繡的,針腳歪歪扭扭,倒比往日那些精巧的蘇繡更有生氣。
“阿姐!“
身後傳來腳步聲,蘇挽棠回頭,見蘇若瑤抱着個朱漆木盒站在廊下,藕荷色裙裾沾了點晨露,鬢邊的珍珠串隨着動作輕晃,在她發間碎成一片溫柔的光。
“不是說讓我等着麼?“蘇挽棠笑着接過木盒,掀開蓋子,裡面整整齊齊放着三柱香,是沉水香混着檀木的清冽氣味,“這是...你昨日去後山採的?“
蘇若瑤耳尖泛紅,手指絞着帕子:“前日在祠堂外聽張嬤嬤說,開元寺的香最靈。我...我去後山竹林裡砍了些香樟木,又撿了些柏樹枝,曬了半宿才製成香的。“
她頓了頓,聲音低下去,“以前我總覺得這些粗活該是下人做的,可昨日幫你揉杏仁時,看你指甲縫裡全是泥,突然覺得...能爲你做點事,比穿金戴銀痛快。“
蘇挽棠喉間微澀,伸手替她理了理被風掀起的鬢角:“阿瑤做得很好。“
姐妹二人帶着竹籃出門時,日頭剛爬上東牆。巷口的早點攤飄來豆漿香,蘇若瑤忽然停住腳步,指着街角的老婦人:“阿姐你看,那位奶奶的竹籃和你的一模一樣。“
蘇挽棠順着她的目光望去,老婦人正彎腰給小孫子擦嘴,藍布衫洗得發白,竹籃裡裝着兩個糖糕。她忽然想起昨日父親信中提到的話——“福王近日動作頻繁,你們姐妹切記莫要輕信他人“。可此刻看着蘇若瑤眼裡跳動的光,那些陰霾突然淡了幾分。
“阿姐,“蘇若瑤忽然攥住她的袖子,“你說...要是母親還在,會不會也喜歡這樣的早晨?“
蘇挽棠腳步微頓。記憶裡的母親總愛穿月白素裙,鬢邊別一支白玉簪,清晨會在庭院裡教她認花,說“每朵花都有花期,急不得“。後來王氏進了門,母親的藥罐子便再沒斷過,直到最後一刻還攥着她的手,說“要做自己的月亮“。
“會的。“蘇挽棠輕聲說,“你昨日剝杏仁時說'像小月亮',母親若在,定要誇你嘴甜。“
開元寺的紅牆在晨霧中若隱若現,朱漆山門“開元“二字被香火薰得發亮。蘇若瑤捧着香盒走在前面,裙角掃過青石板上的青苔,忽然“呀“了一聲,停在一株老海棠前。
“阿姐你看!“她踮腳去夠垂落的枝椏,海棠花落在她發間,“和咱們院兒裡的那棵一樣,可這裡的開得更盛。“
蘇挽棠望着她仰起的臉,忽然想起昨夜蕭承煜說的話。那人在書房裡翻着父親送來的密報,眉峰微蹙:“福王最近在聯絡京郊的守軍,我怕他會對蘇府動手。“可當他擡眼看見她時,又軟了聲調:“不過你放心,我讓暗衛盯緊了,絕不會讓他們傷你分毫。“
“阿姐?“蘇若瑤的聲音將她拉回現實,“你怎麼發呆了?“
“沒什麼。“蘇挽棠笑着搖頭,“我們去大雄寶殿吧,先把香上了。“
大園寶殿裡檀香繚繞,供桌上擺着新鮮的水果和素齋。
蘇若瑤將三柱香點燃,煙縷嫋嫋升起,在樑間的銅鈴下織成一片朦朧的霧。
她閉目合十,睫毛在眼下投出細碎的影子,口中輕聲念着:“願父親平安,願祖母、母親安息,願阿姐不再受委屈,願...願我能做個好人。“
最後一句話輕得像一片羽毛,卻重重砸在蘇挽棠心上。
她想起前日在祠堂外聽見的哭聲,想起蘇若瑤跪在蒲團上顫抖的肩膀,想起她第一次剝杏仁時指尖的紅印——原來這個曾經張牙舞爪的姑娘,心裡藏着這麼多未說出口的悔恨。
“阿瑤。“蘇挽棠輕聲喚她。
蘇若瑤睜開眼,眼底還浮着水光:“阿姐,我是不是很沒用?“
“怎麼會?“蘇挽棠替她擦去眼角的淚,“你能承認過錯,願意改變,已經是最好的開始了。“
兩人正說着,殿外傳來腳步聲。蘇挽棠擡頭,見蕭承煜站在門口,玄色錦袍上沾着晨露,手裡提着個食盒,眉梢還帶着笑:“我來晚了。“
“你怎麼來了?“蘇挽棠有些驚訝。蕭承煜近日忙着查福王的案子,原說今日要去城郊的莊子查看糧倉。
“昨日聽小桃說你們要去開元寺,想着你們許是沒帶吃的。“蕭承煜走近,將食盒放在供桌旁,打開蓋子,裡面是剛蒸好的桂花糕,“開元寺的素齋雖好,到底不如家裡的甜。“
蘇若瑤盯着桂花糕,喉結動了動,卻沒有伸手。蕭承煜見狀,目光微閃,轉頭對蘇挽棠說:“我剛從城門過來,父親託人帶了信,說福王的黨羽已經去了北境,暫時顧不上這邊。你們...不必太擔心。“
蘇挽棠鬆了口氣,接過他遞來的信,快速掃過內容,嘴角微揚:“我就知道父親自有安排。“
“阿姐,“蘇若瑤忽然拽她的衣袖,“我想去抄經室。昨日在《百花譜》上看到,開元寺的抄經室有宋版《金剛經》,我想...想抄一遍給母親。“
蕭承煜聞言,從袖中取出個小瓷瓶:“這是我讓藥童熬的枇杷膏,你前日咳得厲害,帶在身上。“他轉向蘇若瑤,語氣放柔,“抄經室在藏經閣後,我帶你們去。“
三人穿過迴廊時,蘇若瑤忽然停在一株老銀杏前。樹幹上刻着歪歪扭扭的“蘇“字,她伸手摸了摸,擡頭問:“阿姐,這是你刻的?“
“是母親。“蘇挽棠輕聲說,“她懷我的時候,總來寺裡祈福,說等孩子出生,要在樹上刻下姓氏。後來我出生那日,她疼得厲害,還是讓奶孃扶着來刻了字。“
蘇若瑤仰頭望着銀杏葉間漏下的光斑,忽然說:“我也想在樹上刻字。“
“刻什麼?“蕭承煜笑着問。
“刻...刻'蘇若瑤,要做自己的月亮'。“她低頭絞着帕子,“母親說真正的貴氣是從骨子裡透出來的,我想讓這棵樹替我記住。“
蕭承煜眼底泛起溫柔的笑意,伸手替她理了理被風吹亂的鬢髮:“好,我幫你刻。“
抄經室裡飄着淡淡的墨香,蘇若瑤鋪開宣紙,握筆的手卻有些發抖。蘇挽棠坐在她身旁,輕聲說:“慢慢來,就像剝杏仁那樣。“
蘇若瑤深吸一口氣,筆尖落下,第一筆有些歪斜,第二筆卻漸漸穩了。
她抄的是《金剛經》裡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筆一畫都浸着虔誠。蕭承煜倚在窗邊的銀杏樹下,望着她專注的側影,忽然想起初見她時的模樣——那時的蘇若瑤總愛揪着他的衣角要糖吃,後來卻爲了爭寵,連最狠的手段都使得出來。
可此刻再看,她眼裡的鋒芒早已褪去,只剩下洗盡鉛華的清澈。
“阿姐,“蘇若瑤寫完最後一個字,舉着宣紙給蘇挽棠看,“你看,我寫得像不像?“
蘇挽棠望着紙上工整的小楷,眼眶微熱:“比我寫得好多了。“
“那我明日再抄一遍,“蘇若瑤眼睛發亮,“抄十遍,百遍,直到...直到能刻在樹上。“
三人離開抄經室時,已近午時。寺外的茶棚飄來沸水的聲響,蕭承煜買了三碗桂花酒釀圓子,蘇若瑤捧着碗,吹了吹浮在面上的桂花,突然說:“阿姐,我想把杏仁酪的做法教給廚房的張嬸。“
“好啊。“蘇挽棠笑着點頭,“等父親回來,咱們做一大鍋,讓他也嚐嚐。“
“還有蕭公子,“蘇若瑤舀起一顆圓子,遞到蕭承煜嘴邊,“你也嚐嚐,比你上次帶的那家糖水鋪的好吃。“
蕭承煜含笑接過,目光落在她沾着糖漬的嘴角:“好。“
歸途的轎輦裡,蘇若瑤靠在軟枕上打盹,手裡還攥着抄了一半的經卷。
蘇挽棠望着她恬靜的睡顏,輕輕替她蓋上披風。蕭承煜掀開轎簾,見她望着窗外,便問:“在想什麼?“
“在想,“蘇挽棠望着遠處漸次綻放的海棠花,“這樣的日子,真好。“
“以後會更好的。“蕭承煜握住她的手,“等福王的案子了結,我帶你和阿瑤去江南。你說過的,想去看蘇堤的桃花,想坐烏篷船聽吳歌。“
蘇挽棠點頭,目光落在轎外。
風掀起車簾一角,蘇若瑤的髮梢掃過她的手背,像一片柔軟的雲。她忽然想起昨夜父親信中的最後一句話:“阿棠,你要相信,有些黑暗終會過去,春天總會來的。“
此刻,轎外的海棠正開得熱烈,風裡飄着若有若無的杏仁香。
蘇挽棠望着妹妹沉睡的臉,輕輕笑了。
她知道,這個曾經迷失在名利場裡的姑娘,終於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春天。
而她,會陪着她,一步一步,走向更明亮的遠方。
轎輦停在蘇府門前時,蘇若瑤恰好醒來。
她揉着眼睛下了轎,擡頭看見門庭前的海棠樹,枝椏間掛着一串紅綢——是王氏往年清明時掛的,如今被人重新系上了。
“阿姐,“她指着紅綢,眼睛發亮,“你看,它還在。“
蘇挽棠順着她的目光望去,紅綢在風裡輕輕搖晃,像一團跳動的火焰。
她伸手替蘇若瑤理了理鬢角,輕聲說:“嗯,它在等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