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時窗外還籠着層薄紗似的霧,蘇挽棠掀開茜紗帳,便見妝臺上擺着盞溫着的蜜棗羹。
青瓷盅邊沿凝着細水珠,旁邊壓着張字條,是蕭承煜清俊的小楷:“張太醫說藥要配甜湯,涼了我讓廚房再煨。“
她端起盅來,甜香裹着藥氣漫入鼻尖,忽聽得廊下有腳步聲。
擡眼望去,蕭承煜正倚着朱漆廊柱,玄色家常袍外罩着件月白氅衣,手裡提着個紅漆食盒——正是昨兒蘇挽棠提過的護國寺糖畫攤子。
“醒了?“他走近時帶起一陣風,吹得案上箋紙簌簌響,“昨兒你說要吃鳳凰糖畫,我天沒亮就去排了隊。“
說着打開食盒,琥珀色的糖畫在晨光裡泛着暖光,鳳凰尾羽纖毫畢現,連翅膀上的鱗紋都清晰可見。
蘇挽棠接過糖畫,指尖觸到微涼的糖殼,忽覺眼尾發燙。
三年前那個雨夜,她蹲在屋檐下躲雨,發間沾着雨珠,也是這樣仰頭看他。
那時他說:“阿挽,等我將來有本事了,天天給你買糖畫。“
“發什麼呆?“蕭承煜伸手替她理了理被風掀起的鬢髮,指腹擦過耳後薄紅的肌膚,“今日要去繡坊看喜服,你昨兒不是說要繡並蒂蓮?“
蘇挽棠這才驚覺腕間還戴着昨夜他替系的銀鈴鐺,叮咚聲隨着她的動作輕響:“嗯...繡娘說並蒂蓮要用金線盤,我怕...“
“不急。“蕭承煜將她手裡的糖畫收進食盒,“繡壞了讓繡娘重繡,大不了我讓人把金線全換成你愛的月白。“他低頭吻了吻她發頂,“只要你喜歡,怎樣都好。“
出了門,日頭已爬上東牆。
慕容月的朱漆馬車正停在巷口,車簾掀起半角,露出她藕荷色裙裾。
蘇挽棠剛要喚,卻見慕容月從車裡探出身,手裡舉着個青緞匣子:“可算等到你了!昨兒太后娘娘差人送了《心經》拓本,說是要等你成親時掛在房裡。“
匣子打開,明黃的灑金箋上墨跡未乾,太后親筆寫着:“願以此功德,迴向於汝,願汝平安喜樂,得償所願。“
蘇挽棠指尖撫過字跡,忽覺眼眶發熱——三年前她剛進京時,在破廟裡凍得發抖,是慕容月塞給她半塊烤紅薯,說:“阿姊,日後有我在。“
“發什麼呆?“慕容月接過她手裡的蜜棗羹,“蕭公子在前面等你呢,說要帶你去看新置的喜房。“
喜房設在城南的別院裡,原是蕭承煜生母留下的舊宅。
推開門時,滿院的桂香撲面而來——原來他早讓人在庭院裡栽了幾株金桂,此時正綴着星星點點的小黃花。
“你瞧這窗櫺。“蕭承煜引着她繞到廊下,“我讓人照着你房裡的花樣改的,說是要雕並蒂蓮。“他推開雕花窗,陽光漏進來,照在窗紙上影影綽綽,“牀帳我選了月白的杭綢,繡的是纏枝蓮,你昨兒在繡坊看的那對鴛鴦枕...“
“夠了夠了。“蘇挽棠捂着嘴笑,“你再這樣說,我今日就不走了。“
她轉身時,腰間的錦囊輕輕晃動——那是母親留下的並蒂蓮錦囊,裡面裝着父親的遺書,還有蕭承煜昨日補上的平安符。
蕭承煜望着她耳後的步搖,喉結動了動:“昨日福王世子招供的事,張太醫都跟我說了。“
他從袖中取出塊玉牌,正是那虎符的仿製品,“陛下說要將福王餘黨一網打盡,我讓暗衛盯着應天府的動靜,你放心。“
蘇挽棠接過玉牌,觸手生涼:“我知道你心裡有數。“
她踮腳替他理了理被風吹皺的衣襟,“只是...你別總一個人扛着。“
“我若不扛着,誰來護着你?“蕭承煜低頭吻了吻她的額頭,“昨日夫人那句話,我記了一夜。“
午後的陽光斜斜照進廳裡,蘇挽棠坐在妝臺前,看着繡娘穿針引線。
並蒂蓮的金線在月白緞面上流轉,針腳細密得幾乎看不見。
慕容月倚在窗邊剝菱角,蘇若瑤舉着木劍跑進來,發間的步搖晃得人眼暈:“阿姊!蕭哥哥教我練劍呢,他說等我及笄,要送我把真劍!“
“胡鬧。“蕭承煜的聲音從門外傳來,他手裡端着碗藥,“先把這碗蜜棗羹喝了,藥要涼了。“
他走到蘇挽棠身邊,替她撥了撥鬢邊的碎髮,“張太醫說,喝完這副藥,身子就能大好了。“
蘇挽棠接過碗,蜜棗的甜混着藥汁的苦在舌尖化開。
她望着窗外的桂樹,風過處,細碎的花香裹着銀鈴鐺的響聲,像極了三年前那個雨夜,他揹着她在巷子裡跑,說:“阿挽,別怕,我在。“
暮色漸起時,蘇府送來了喜帖。
蘇大人親自寫了請柬,字跡蒼勁有力:“謹定於下月初八,爲小女挽棠與蕭郎承煜完婚,敬備薄宴,恭候光臨。“
老嬤嬤捧着帖子掉眼淚:“當年夫人把你交給我時,說'挽棠要像棵小槐樹,根扎得深,才能長得穩'。如今看你有了歸宿,夫人泉下也安心了。“
蕭承煜接過帖子,小心收進袖中:“明日我讓人去鑄喜秤,要純金的,刻上'生死與共'四個字。“
“又說傻話。“蘇挽棠笑着捶他肩膀,“哪有喜秤刻這個的。“
“怎麼沒有?“蕭承煜握住她的手,“我要讓全京城都知道,我蕭承煜娶親,是要和她過一輩子的。“
窗外起了風,吹得桂香更濃。
蘇挽棠望着案上的糖畫,鳳凰的尾羽在燭火下泛着暖光。
她轉頭看向蕭承煜,他正望着她笑,眼底的溫柔像春水漫過。
所謂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在前面擋着風雨,有人在身邊遞着熱湯,有人把最珍貴的承諾,藏在每一個平凡的日子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