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第81章 坐地分銀,時詘舉贏

第81章 坐地分銀,時詘舉贏

海瑞此次南下,搜刮的現銀並沒有如朱翊鈞想象的多——一個鹽商幾十萬兩的盛況,多少有些癡人說夢了。

主要還是在於,這些鹽商只能算個手套,大頭都送上去了,很難說能留下多少。

相比之下,鹽商反而沒有那些轉運司判官、鹽課大使、副使出貨出得多。

大小鹽商,加起來,現銀、珠寶、字畫林林總總加起來,六十餘萬兩。

一應官吏,殺了近百人,卻抄出了一百三十萬兩!

聳人聽聞!

果然,什麼富甲一方的商賈,都比不上三年清知府。

這還只是見到李春芳之前的數目。

若是再加上李春芳承諾的大鹽商,以及戶部卡的部分糧稅,再加上都御史徐栻,應天府府尹朱綱、兵部侍郎冀煉、泰州知府等十餘名大員的家底,恐怕還能再湊個近三百萬兩。

合起來就是五百萬兩!

隆慶五年,國庫一年的收入也才三百萬,這就是一趟頂得上近兩年的功夫。

不止這些,還有往後每年要多出的數十萬引鹽、三成的茶課、讓出來的糧稅。

每年至少都得多出數百萬兩。

收穫如此之豐,朱翊鈞都忍不住想每年都來這麼一遭。

除了鹽政,還有馬市、市舶司、邊防、空餉、糧稅、茶課……掰着手指頭吃個十年都清不乾淨。

無論如何,有了這麼些錢,總算是能大展拳腳了!

先前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只能在政事上輾轉騰挪,往後便不同了。

只要有了這些銀兩,他就能效仿武宗皇帝,觸及軍權!

批判的武器,替代不了武器的批判。

想要玉宇澄清萬里埃,總得奮起千鈞棒才行。

顧寰久置京營,按兵不動,就是在等着錢糧。

只有將京營捏成一塊,他纔有資格去碰一碰晉黨,搖一搖東南!

……

戶部尚書王國光氣喘吁吁地來到了承光殿,額頭的大汗多少有些失儀,可見來得是真的急。

沒辦法,這可是五百萬兩現銀!

國庫如今實在各項銀,折算下來,也不過這個數目。

作爲戶部尚書要是這都不着急,基本也該離開這個位置了。

王國光在承光殿外接過太監遞過的手巾,稍微擦拭了一下汗水,又整了整衣冠,這才步入殿中。

方一進殿,就看到皇帝、首輔、司禮監掌印,各自拿着紙筆寫寫畫畫。

王國光多看了兩眼,才收斂心神,上前見禮:“陛下。”

朱翊鈞略微擡頭,頷首示意他坐。

而後暫且沒空理會王國光,只跟張居正爭辯道:“元輔,前次爲安撫各軍,內帑可是借了整整一百萬兩出來!”

“爲此,朕的母后數次數落朕,說那是朕與潞王大婚的老底,險些母子不和!”

“元輔,這錢,合當先還了內帑再分吧?”

此前,得知新帝登基,官兵們鼓譟起來,向朝廷要拖欠的糧餉。

爲了平息這次的事端,太倉庫出了三十萬兩,太僕寺庫抽了三十萬兩,節慎庫出了二十萬兩,而內帑,則是出了一百萬。

這事,自然是現在分錢的籌碼。

張居正恭敬道:“陛下,此事內廷出了一百萬,外朝出了八十萬,合當還內帑二十萬。”

朱翊鈞語重心長:“元輔,不是這麼算的,官兵鼓譟起來,那是因爲欠餉,都是往年舊賬,這可跟內帑關係不大。”

張居正恍然,附和道:“也是,舊賬確實不應該算在內帑,不過……”

他看向王國光:“王尚書,我記得此前穆廟問戶部借了好幾次,戶部還有舊賬嗎?”

朱翊鈞一噎。

見王國光就要答話,他連忙打斷。

他擺擺手:“好了,宮中府中,俱爲一體,說這些就見外了。”

“那還是按規矩分吧,錦衣衛抄出來的歸內帑,府衙抄出來的歸外朝,倒是多出來的糧稅,大家平均分分。”

這話稀奇,這次抄家,還沒見錦衣衛之外的人,插手過抄家。

張居正搖搖頭:“陛下,這些雖說是家財,實則都是貪墨的鹽稅。”

“臣的意思,不妨按照鹽稅入京,七成歸入戶部,其他的太僕寺庫跟內帑均分。”

兩人連番拉扯,僵持不下。

王國光看了半晌,忍不住插話道:“陛下,元輔,國事爲重,不妨先把需要銀錢的地方平了,再論其他?”

照這個扯皮方式,就別想爭出個結果了。

王國光當即拿出靠譜的說法。

二人聽了王國光這話,停下了爭論。

而後沉吟片刻,雙雙勉強點頭。

朱翊鈞率先開口:“以考覈爲準,把各級官員欠的俸祿,先補發一部分吧。”

“如今兩京一省欠的先發了,別處各省的,也得先留出來。”

“今年該發的績效,得留給內帑。”

“算下來,約莫一共九十萬兩。”

澄清吏治,不花錢也不行,畢竟沒錢會把人逼成鬼。

發了錢,纔好配合雷霆手段。

張居正直接同意:“聖明無過陛下。”

倒不是二人分贓不均,只是對銀兩的用途,各有看法,不過用在考成法身上,卻沒什麼分歧。

只不過這嘴巴一張,就是九十萬兩扔出去了。

張宏在旁邊提起筆,寫下俸祿二字,旁邊注着五百萬,扣除九十萬,餘四百一十萬。

張居正繼續說道:“陛下,再試點兩季,到了八月,就滿一年了。”

“臣請在湖廣、山東、河南、陝西等省,試行考成法。”

朱翊鈞看了張居正一眼,知道這是想盡快開始度田。

他想了想,緩緩點頭:“朕不通政事,卿跟內閣、廷臣商議就好。”

“不過……屆時還是要將不足、缺陷,都好生梳理一遍,拿個完善些的章程出來纔是。”

涉及到這種具體的事物,他是不會干涉的。

只把握大方向就好。

張居正躬身應是。

二人說罷,王國光急不可耐開口道:“陛下,漕運衙門的漕糧入京了,共二百七十一萬零一千五百零一石一斗。”

“比往年少了四十萬石,比照應入倉場,也少了二十九萬石。”

“能否開恩,在京城周邊百姓手裡購入部分?”

這部分缺失,有漕運沉船導致的,也有王宗沐抽了一部分拿去跑海運。

這都是邊鎮的糧餉,反正這部分得補平。

周邊百姓,其實就是周邊大戶,畢竟京城這邊免稅的人,實在太多了。

朱翊鈞跟張居正對視了一眼。

這個賬自然得認下,不能有好處拿,有虧損不認。

Www ●тTk дn ●CΟ

朱翊鈞想了想,朝王國光道:“按市價八成吧,賬還是得從戶部走一圈。”

戶部要入庫的,都是雜糧,帶殼的稻混雜小麥。

具體一石雜糧食多少錢是沒有定數的,有時候二錢,有時候一兩二。

但如今只有小災小難,還不算太貴,京邊是七錢一石。

按八成的價買,就是十六萬兩。

張宏在旁邊拿起筆寫下糧銀二字,又估了一下,再用四百一十萬,扣除十六萬,也就還剩三百九十四萬。

王國光自然沒有二話,連忙謝恩。

但他卻沒有立刻退下,反而又開口道:“陛下,今年的宗藩祿糧,又漲了一大截,內帑要的銀兩又多了十餘萬……”

用錢的地方太多了,只能把名目列出來,要多少是多少。

但朱翊鈞這可不能依他。

他一口回絕道:“王尚書自己先前說過,將急用錢的地方平賬,宗藩祿糧自有成例,哪裡放在現在說。”

雖然朱翊鈞知道王國光說得有道理,內帑以此拿走的銀錢逐年增多,都是以宗藩祿糧增加的名頭。

皇室開支數百萬,但真用於內廷的數目,跟宗藩祿糧比起來,那就是三七開。

吞金獸!

可知道歸知道,他如今也沒辦法,剛登基不久,動宗室實在不是時候。

他語氣堅定,不給王國光商量的餘地。

王國光見狀,只能閉上嘴。

接着,張居正又接過話頭:“陛下,兩廣、寧夏、宣大的軍費,還有七十萬兩的缺口,已經上奏催兵部好幾次了。”

邊鎮所需,自然是如今最急的名目。 朱翊鈞搖搖頭:“兩廣和寧夏的朕知道,不過宣大……”

他實在不想再讓宣大吸血。

話到嘴邊又頓住了。

畢竟他還真不知道,這些人是巧立名目,還是真缺錢。

萬一是後者呢?

朱翊鈞想了想,還是擺擺手妥協:“那就如此罷,三地一共七十萬。”

張宏在紙面上,又寫下邊鎮二字,三百九十四萬,扣除七十萬,也就只剩三百二十四萬。

朱翊鈞沒心情計算這些。

他如今的直觀感受就是,宣大實在太能要錢了!

昨天是“馬匹料草,除正支外,每歲馬加給一個月,以資𫗪養”。

今天就要“宣府鎮客兵銀。”

明天則是“修築邊堡城墩工竣”。

每次三萬八萬的,多是不多,但實在太頻繁了。

隆慶五年邊鎮用銀四百二十萬九千一百九十二兩六錢二分,宣大就佔三成!

反倒是過糧九十四萬六千九百八十六石五斗七升,只佔一成半。

不知道的,還以爲不吃糧食只吃銀兩。

想到這裡,朱翊鈞開口問道:“王崇古怎麼還不進京?”

去年給他升爲兵部尚書,他以韃靼逡巡犯邊爲由,請求暫緩入京。

中樞自然是好言相勸,讓他年後務必入京赴職。

這都二月十七了,還沒緩完?

四百里走出了三千里的感覺。

張居正見皇帝有些動怒,不由勸道:“應當是快了,前日楊閣老已經疏請致仕了。”

楊博如今的內閣之位,是給張四維佔的。

皇帝和首輔明着說不願意見到晉黨佔據內閣、兵部、禮部三個席位了。

王崇古要進京,楊博就得致仕。

反過來說,楊博既然請了,那麼王崇古也該入京了。

朱翊鈞還是悶悶道:“佈置後手佈置了半年,一副朕要給他騙進京殺了的樣子。”

張居正古怪地看了皇帝一眼,沒好意思反駁。

倒是提起另一事:“陛下,宣大總督,倒是該有人接任了。”

朱翊鈞看向張居正:“元輔可有舉薦?”

跟他利益一致的事情,他都會尊重內閣推上來的人。

宣大的事,自然也信得過張居正。

張居正沉吟片刻:“復起,前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協理京營戎政,譚綸如何?”

朱翊鈞沉吟不語。

此人倒是在他的意料之中。

進士出身,卻是久經實戰的將才。

論起文臣統帥之能,戚繼光、劉顯、俞大猷都在他麾下受過指揮,不同程度被此人舉薦提拔。

論起武將實戰之績,則有巡撫福建時的平海衛大捷,斬敵過萬,平息了福建倭患。

論起大臣履歷之資,有巡撫四川、總督兩廣、薊遼總督,南北中樞,幾乎都任過職。

所謂“歷兵間三十年,計首功二萬一千五百有奇,亦一時干城矣”,實打實的戰績在前,乃是當世數一數二的將星能臣。

不過,能人是能人,就是身體不太好啊。

朱翊鈞關切道:“朕聽聞譚二華身體有固疾?”

不知道爲何,這個時代肺病尤其多。

張居正父親、朱希忠、譚綸,都是如此。

當初譚綸肺病犯了,上朝時屢屢咳嗽有痰,被言官彈劾失儀,這才告老還鄉。

如今還讓人去宣大,就怕病故了。

張居正斟酌道:“只是用其聲望震懾宣大與韃靼,應當不會短兵相接。”

朱翊鈞想想還是認可了此事。

末了,囑咐一句:“先問問吧,若是身體實在吃不消,也彆強求,都是國士,應該有個好結果。”

張居正默然,拱手稱是。

朱翊鈞稍微坐起身子,看向張居正:“元輔,兩廣、寧夏、宣大三地補了七十萬,朕無話可說,但是……”

“京營的餉銀也得發!”

張居正頓了頓,解釋道:“此事,恐怕還得問過兵部。”

有些營衛不發餉銀是沒錢,但有些營衛不發,就是故意而爲之了。

並不是所有官吏,都希望皇帝有一支直屬自己的強軍。

朱翊鈞自然明白此事。

正因爲明白,他纔在叫回顧寰之後,一直沒有動作。

此時發得出餉,纔敢將這事提上日程。

他誠懇道:“兵部的那邊,等王崇古進京再說,現在,朕要一百五十萬兩餉銀!”

張居正沒什麼反應,倒是一旁的王國光跟張宏,都不禁心頭一跳。

兩廣、寧夏、宣大三地纔要了七十萬走,一個京營竟然就要一百五十萬兩。

別是,想擴軍吧!?

朱翊鈞自然知道幾人想在什麼。

不等張居正開口,他開口解釋道:“除了軍餉之外,也有工匠、火器、賞銀之用,並非是信口開河。”

張居正面無表情,思慮了片刻,開口道:“陛下,攏共就五百萬,一百五十萬有些多了。”

“其他的光祿寺庫、太僕寺庫、節慎庫等,都還差着帳。”

“尤其是工部的節慎庫,這半年來,又是陵寢,又是黃河,陛下此前還讓朱尚書造船。”

“陛下……體諒一下。”

他知道皇帝是想整備京營,工匠火器什麼的,他也不計較詳細。

但銀錢就這麼多,還是要體諒一下沒上桌的禮部、戶部的。

王國光也開口道:“陛下,去歲寧夏、陝西地龍翻身,賑濟銀是從地方府庫調的,也還差着。”

朱翊鈞無奈,缺錢的地方怎麼這麼多呢。

造船這事,確實也不該省,太僕寺差着馬價銀和客兵銀他也知道。

賑災就更沒什麼好說的了。

朱翊鈞嘆了口氣:“一百二十萬罷,真不能再少了,元輔。”

見皇帝讓步,張居正下拜請罪。

朱翊鈞隨手招了招,示意無妨。

張宏則在旁邊默默記下了京營二字,三百二十四萬,扣除一百二十萬,還剩二百零四萬。

末了,見皇帝與戶部沒有再提別的名目,便由記了一筆“餘二百零四萬,內帑、太倉庫、光祿寺庫、太僕寺庫、節慎庫等,待廷議議定如何分配”。

張居正看着有些委屈的皇帝,忍不住勸道:“陛下,這纔剛剛改元,就平了鹽政,往後每年多出百萬兩,就不會這般窘迫了。”

“陛下萬壽無疆,不必急於一時。”

這是說,你還小,好日子還在後頭。

朱翊鈞點了點頭,算是聽進去了。

但他想了想,又着重強調了一句:“不過這銀兩,不能再越過總督,擅自分發了。”

此前彰武伯是個廢的,有時候京營發完餉了,都還得下屬告訴才知道。

如今他換了顧寰上位,這個口子卻是不能再開了。

對於士兵而言,誰發餉銀,誰說話就算數。

越過京營總督發餉,這種,實在有些太過了。

張居正點了點頭,應下了此事。

見皇帝還是有些不放心,不由看向皇帝,認真道:“陛下,若是心有疑慮,不妨……親自閱兵!”

第23章 哀哀君父,洶洶子民第40章 撲朔蹊蹺,作浪興濤75.第74章 榮辱與共,大局爲重200.第195章 見微知著,渾身解數119.第118章 斠然一概,意料之外110.第109章 鼉鳴鱉應,大義滅親第244章 伺風開洋,作作有芒63.第63章 以退爲進,任情恣性第213章 變法無罪,翻案有理第38章 銖稱寸量,分廷相抗第235章 敬終慎始,紀綱就理119.第118章 斠然一概,意料之外108.第107章 死生淘氣,屍橫遍地193.第190章 四不兩直,克盡厥職第228章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第242章 妄下雌黃,南北大防第242章 妄下雌黃,南北大防111.第110章 一箭雙鵰,鞘裡藏刀121.第120章 層接遞卸,虛實相參第245章 此消彼長,起起伏伏124.第123章 撥亂反正,黜昏啓聖65.第65章 潛光隱耀,另起爐竈157.第156章 河清社鳴,羣龍見形第226章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第2章 母慈子孝,機心蕃茂123.第122章 吟詩作賦,褰裳躩步112.第111章 濫觴所出,生棟覆屋第209章 四海同音,酌古御今159.第158章 普而遍之,研精緻思203.第198章 帶雪煎茶,和冰釀酒第29章 日升月恆,居中平衡第220章 雪霽風溫,霜消日暖135.第134章 移忠作孝,誣良爲盜第202章 今亡亦死,死國可乎第15章 虛空造牌,改往修來204.第199章 各抒意見,清洌可鑑90.第89章 間構嫌隙,宥坐之器153.第152章 畢雨箕風,度地分工203.第198章 帶雪煎茶,和冰釀酒第17章 軟刀割心,墮溷飄茵第232章 春風又綠,明月再照134.第133章 犯顏直諫,讀書百遍第227章 地脈方興,天荒欲破第22章 事核言直,他山之石69.第68章 聲東擊西,陶犬瓦雞165.第164章 復餗之憂,積羽沉舟第149章 枕戈待旦,兵荒馬亂第24章 如夢方醒,金盃共飲155.第154章 少歷年所,圍爐共火第57章 投石問路,疑團滿腹189.第186章 爰以茲辰,敬祈洪造第44章 金石之交,分道揚鑣第9章 拿腔做勢,篋書潛遞181.第179章 走南闖北,登山涉水第216章 乘風破浪,名飛雲上第211章 水流雲出,亂點駝酥171.說個事情76.第75章 誅心奪志,揆情審勢185.第182章 暑往寒來,蜂蠆起懷135.第134章 移忠作孝,誣良爲盜第12章 天下大弊,攘爭名器第39章 當軸處中,各顯神通126.第125章 後繼之人,連昬接晨第48章 赦賞天下,雲行雨洽130.第129章 原委始末,陰差陽錯第51章 三江感言ampampampamp下週三上架168.第167章 犀角燭怪,嚴陣以待第27章 蛛絲馬跡,風雨將至197.第192章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第35章 獻替可否,無中生有第213章 變法無罪,翻案有理60.第60章 稔惡盈貫,記錄在案第149章 枕戈待旦,兵荒馬亂第148章 勤勞匪懈,完粹淳龐172.第170章 宗羅百代,徹裡至外69.第68章 聲東擊西,陶犬瓦雞83.第82章 破屋朽樑,博採衆長203.第198章 帶雪煎茶,和冰釀酒第204章 取精用弘,置筆從戎第214章 正本清源,再和池南第149章 枕戈待旦,兵荒馬亂92.第91章 故家喬木,退讓賢路140.第139章 懸石程書,事必有初第37章 疾風勁草,穩中向好193.第190章 四不兩直,克盡厥職第6章 暗流涌動第13章 各有謀算,飛蛾赴焰第31章 關於更新和追讀111.第110章 一箭雙鵰,鞘裡藏刀91.第90章 席珍待聘,循序漸進第147章 磨礱淬勵,文武相濟126.第125章 後繼之人,連昬接晨第12章 天下大弊,攘爭名器民變故事其一179.第177章 追亡逐北,懸河注水第145章 紛繁複雜,悃愊無華第11章 蚍蜉戴盆,語出驚人61.第61章 居京不易,螳螂亮臂第150章 如錐畫沙,踔厲駿發102.第101章 如期而至,小黠大癡
第23章 哀哀君父,洶洶子民第40章 撲朔蹊蹺,作浪興濤75.第74章 榮辱與共,大局爲重200.第195章 見微知著,渾身解數119.第118章 斠然一概,意料之外110.第109章 鼉鳴鱉應,大義滅親第244章 伺風開洋,作作有芒63.第63章 以退爲進,任情恣性第213章 變法無罪,翻案有理第38章 銖稱寸量,分廷相抗第235章 敬終慎始,紀綱就理119.第118章 斠然一概,意料之外108.第107章 死生淘氣,屍橫遍地193.第190章 四不兩直,克盡厥職第228章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第242章 妄下雌黃,南北大防第242章 妄下雌黃,南北大防111.第110章 一箭雙鵰,鞘裡藏刀121.第120章 層接遞卸,虛實相參第245章 此消彼長,起起伏伏124.第123章 撥亂反正,黜昏啓聖65.第65章 潛光隱耀,另起爐竈157.第156章 河清社鳴,羣龍見形第226章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第2章 母慈子孝,機心蕃茂123.第122章 吟詩作賦,褰裳躩步112.第111章 濫觴所出,生棟覆屋第209章 四海同音,酌古御今159.第158章 普而遍之,研精緻思203.第198章 帶雪煎茶,和冰釀酒第29章 日升月恆,居中平衡第220章 雪霽風溫,霜消日暖135.第134章 移忠作孝,誣良爲盜第202章 今亡亦死,死國可乎第15章 虛空造牌,改往修來204.第199章 各抒意見,清洌可鑑90.第89章 間構嫌隙,宥坐之器153.第152章 畢雨箕風,度地分工203.第198章 帶雪煎茶,和冰釀酒第17章 軟刀割心,墮溷飄茵第232章 春風又綠,明月再照134.第133章 犯顏直諫,讀書百遍第227章 地脈方興,天荒欲破第22章 事核言直,他山之石69.第68章 聲東擊西,陶犬瓦雞165.第164章 復餗之憂,積羽沉舟第149章 枕戈待旦,兵荒馬亂第24章 如夢方醒,金盃共飲155.第154章 少歷年所,圍爐共火第57章 投石問路,疑團滿腹189.第186章 爰以茲辰,敬祈洪造第44章 金石之交,分道揚鑣第9章 拿腔做勢,篋書潛遞181.第179章 走南闖北,登山涉水第216章 乘風破浪,名飛雲上第211章 水流雲出,亂點駝酥171.說個事情76.第75章 誅心奪志,揆情審勢185.第182章 暑往寒來,蜂蠆起懷135.第134章 移忠作孝,誣良爲盜第12章 天下大弊,攘爭名器第39章 當軸處中,各顯神通126.第125章 後繼之人,連昬接晨第48章 赦賞天下,雲行雨洽130.第129章 原委始末,陰差陽錯第51章 三江感言ampampampamp下週三上架168.第167章 犀角燭怪,嚴陣以待第27章 蛛絲馬跡,風雨將至197.第192章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第35章 獻替可否,無中生有第213章 變法無罪,翻案有理60.第60章 稔惡盈貫,記錄在案第149章 枕戈待旦,兵荒馬亂第148章 勤勞匪懈,完粹淳龐172.第170章 宗羅百代,徹裡至外69.第68章 聲東擊西,陶犬瓦雞83.第82章 破屋朽樑,博採衆長203.第198章 帶雪煎茶,和冰釀酒第204章 取精用弘,置筆從戎第214章 正本清源,再和池南第149章 枕戈待旦,兵荒馬亂92.第91章 故家喬木,退讓賢路140.第139章 懸石程書,事必有初第37章 疾風勁草,穩中向好193.第190章 四不兩直,克盡厥職第6章 暗流涌動第13章 各有謀算,飛蛾赴焰第31章 關於更新和追讀111.第110章 一箭雙鵰,鞘裡藏刀91.第90章 席珍待聘,循序漸進第147章 磨礱淬勵,文武相濟126.第125章 後繼之人,連昬接晨第12章 天下大弊,攘爭名器民變故事其一179.第177章 追亡逐北,懸河注水第145章 紛繁複雜,悃愊無華第11章 蚍蜉戴盆,語出驚人61.第61章 居京不易,螳螂亮臂第150章 如錐畫沙,踔厲駿發102.第101章 如期而至,小黠大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