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第66章 德輶如羽,衆擎易舉

第66章 德輶如羽,衆擎易舉

十一月十日。

近晌午。

朱翊鈞結束了經筵,回了西苑。

漫無目的地在西苑走走看看。

這片熟悉又陌生的西苑,他已經太久沒有見過了。

遺憾的是,如今的地貌景物,與後世大不相同。

朱翊鈞隨手捻了一片樹葉,無意識地將其在手中扯得七零八落,任由大腦放空。

朝中現在定然是不平靜的,畢竟才發生了牽扯三族的大案,各種御史求情、給事中陳說利弊。

但朱翊鈞將政務盡數扔給內閣,又搬來了西苑後,這些聲音也不怎麼會入耳了。

他在西苑漫步了約莫半個時辰,差不多到午膳的時候了。

時候到了,自然要回去用膳,一行人便迴轉萬壽宮。

半途中,又撞上了迎面趕上來的李進。

朱翊鈞一看就知道這是李太后有事找他——自從慈慶宮起火之後,朱翊鈞就將張宏留給了陳太后,李進送到李太后那裡去,吩咐他們,將兩位太后身邊人,全數清理一遍之後,再回萬壽宮。

李進走到近前,開口道:“陛下,國丈來西苑了,太后請您一塊過去用膳。”

朱翊鈞聞言,無所謂地擺擺手,表示知道了。

以武清伯的段位,他應付起來也不算費腦子,就當是休息了。

他問起正事:“遣散宮女太監的事如何了?”

李進恭謹地跟在了身後。

聞言回話道:“陛下,女官六宮,尚食局與尚寢局的女官,多數遣散出宮了,只留了心腹。”

“其餘四局,將想離宮的、來歷不夠清楚的、受了外朝恩的,全數遣離了。”

朱翊鈞點了點頭。

尚食局與尚寢局關乎身家性命,做得謹慎一點,其餘四局則一一盤查,也算合理。

當然,這只是第一輪,往後還得再篩幾遍。

朱翊鈞嗯了一聲,等他繼續說。

李進又說起太監來:“陛下,太監不似宮女那般,可以給些銀兩就遣散出宮。”

“目前是,將來歷不好的,打發去守陵,將受了外朝恩的,遣送到了南直隸養老。”

“此外大多數,則放到神宮監這些不打緊的地方,不讓踏足西苑。”

朱翊鈞補充道:“趁這個機會,再清查一下各監各局人數,吃空餉都退了。”

“十年以內,太監退下去五個,只進三個。”

內廷員額實在太多了,嘉靖十年,僅僅是清查內廷的工匠,就清查出了老弱殘疾、有名無人者15167名,實留12255名。

員額多,就意味吃空餉,也意味着有空子鑽。

這些有名無人者,就是別有居心之輩安插人手的絕佳途徑。

別看紫禁城是皇城,實則就是個四處漏風的篩子。

得虧趁着這個機會查了個底朝天,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如今外人若是想進紫禁城,那可有的是路子。

太監們竟然明目張膽賣門票!

得虧這次慈慶宮着火,讓他藉機搬來了西苑,不然以後出點什麼事端,就悔之晚矣。

李進躬身應是。

朱翊鈞卻看着李進,冷不丁來了一句:“人員清退,員額的餉,可以留給你們再吃半年。”

“但要是這事不配合,就別怪朕無情了。”

李進眼皮一跳,連忙道:“奴婢……”

朱翊鈞打斷了他:“就這樣吧,朕會讓張宏和蔣克謙,一起做這事,半年的餉,朕許給你們,跟下面的人都分分,把這事做好。”

虧空了這麼久,也不差這半年。

反而是正當再讓半年出去,給這些太監分一分——畢竟才經歷了清宮的動盪,總要安撫一番纔是。

李進心悅誠服。

……

幸虧了世宗在西苑大肆興建殿閣,如今西苑殿閣衆多——安置太后和幾名公主,自然還是綽綽有餘的。

其中陳太后挑了幹光殿住下,李太后則選了元熙延年殿住下。

當朱翊鈞來到元熙延年殿外的時候,就聽到裡面一大票人的聲音。

有小孩,有女眷,也有中年的聲音。

皇帝一行,人數衆多,裡面似乎也聽到了外邊的動靜,各種聲音戛然而止。

朱翊鈞搓了搓臉,露出溫和地神情,緩緩走了進去。

“陛下。”

“拜見大兄皇帝陛下”

“聖上。”

衆人紛紛行禮。

朱翊鈞粗略一掃,李偉一家子來了不少,長子李文全、嫁到平江伯府上的次女李彩雲、孫子李誠銘。

此外還有自家的一母同胞的弟弟妹妹,壽陽公主朱堯娥、永寧公主朱堯媖、瑞安公主朱堯媛,以及弟弟朱翊鏐。

他伸手讓衆人起身:“都是一家人,何必這麼見怪。”

李彩雲忍不住看了這侄子一眼。

她來之前,夫家一再囑咐她,皇帝心狠手辣,萬萬不要恃寵而驕,惡了聖心,否則就萬劫不復。

可她現在看起來,卻沒什麼感覺。

分明就是個十一歲的小孩子,還能心狠手辣到哪裡去?

朱翊鈞拉着妹妹朱堯媖的小手,走到李太后面前,笑道:“母親族人進宮,孃親也不知會孩兒一聲。”

說罷,又給李太后請安。

李太后白了皇帝一眼:“上次我阿父進宮要見你,伱當時還說沒空。”

朱翊鈞自動略過了責怪的言語,朝李偉道:“哦?國丈上次進宮尋朕,所爲何事?”

李偉見皇帝不是一兩次了,也沒有原先的拘謹。

他有些不好意思道:“陛下,上次您說海運的事,臣遣人去看了,確實不乏爲生財之道。”

李太后有些奇怪地看了兩人一眼。

好奇道:“什麼海運?我怎麼不知道?”

朱翊鈞將朱堯媖牽給李太后,開口解釋道:“孃親,是這樣的。”

“您知道海瑞嗎?”

李太后點了點頭,海瑞這人的名聲,她還是知道的。

命婦們沒少跟她說起此人,什麼一根筋,跟大臣們過不去之類的。

朱翊鈞繼續說道:“六月的時候,爲了趕走高拱,被迫應下了讓海瑞回京之事。”

“但孩兒一想到此人太過兇蠻,不懂與人爲善,就生怕重演包拯之事,這纔想爲國丈尋條正經財路。”

話音剛落,李偉還毫無所覺,長子李文全,跟長孫李誠銘對視一眼,都覺得不妙。

果然,李太后多少也能把握一些自家兒子的脈絡。

懷疑地看向皇帝:“包拯之事?正經財路?”

言外之意是有什麼不正經的財路吧!?

朱翊鈞點了點頭,給朱堯媖打結的頭髮順了順,不經意開口道:“孩兒曾聽聞,宋仁宗時期,有個皇親,叫做趙青。”

“此人作奸犯科,落在了包拯手裡,竟然被明正典刑了。”

“孩兒不知道宋仁宗如何作想,反正孩兒是不想國丈步了後塵的。”

李偉兀自還沒反應過來。

李文全跟李誠銘立刻下拜:“臣等有罪!”

見拽着李偉拉扯不動,父子兩人更是氣急。 朱翊鈞連忙將人扶起,寬慰道:“朕不能無視國法,姑息國丈,是朕本事不夠,怎麼還能讓國舅請罪。”

李彩雲終於也意識到什麼,連忙跪下,一同請罪。

李太后臉色一冷,看了看一臉誠摯的兒子,又看了完全狀況外的父親。

沒好氣朝皇帝道:“別拐彎抹角了,阿父這資質,就得直接呵斥才行!說罷,究竟犯了什麼事?”

李偉這才猛然回過神,原來是皇帝在問罪!

他連忙下拜。

朱翊鈞一把扶住了他,懇切道:“孃親,今日咱們一家人吃飯,不必這樣的。”

“也不是什麼大事。”

“當初高拱暗害了馮保,孩兒想着馮大伴沒有子嗣,不如將府上財資充公,爲他辦個葬禮。”

“結果,讓順天府孫一正抄家,二十萬兩,就報了二萬兩上來,其餘的,都被分了個乾乾淨淨。”

“錦衣衛說,孫一正喪心病狂,故意給國丈送了不少,想拖國丈下水。”

他神色溫和地說完始末,將幾位家人一一扶起。

眼見李太后就要呵斥李偉,他連忙打圓場道:“孃親,也不必對國丈太嚴苛了。”

“孩兒早先便想到了,國丈府上沒有生財之道,早晚要受到外朝蠱惑。”

“如今說起這事,當真不是問罪國丈,實在是發自肺腑,想保全國丈啊。”

“孃親,你是不知道,那海瑞膽大包天,聽聞,竟然將世廟罵得流鼻血!就怕他盯上國丈,效仿包拯啊!”

李偉撲通一下再度跪倒在地:“陛下,太后,孫一正就給我送了八千兩銀子!”

“我馬上退還!馬上退還!”

朱翊鈞彷彿沒看見,隨手撥了撥朱堯媖的鼻子——這小姑娘,長得當真討喜。

李太后面色鐵青:“去!馬上去給我退了!”

對於李太后的反應,朱翊鈞早有預料。

歷史上李偉跟着張四維做生意,被張居正捅破,李偉也是這樣趕着進宮,捱了自家女兒一通訓斥。

李偉被訓,就要起身離去,一頓午膳也不敢留。

朱翊鈞連忙拉住他,向李太后求情:“孃親,這只是小事,不要傷了和氣。”

“況且,這只是治標,若是孃親要讓國丈,過海瑞那等日子,孩兒也於心不忍。”

他將李偉留了下來,親切道:“國丈不急,回去再退還,咱們先用膳,還要說說海運的事呢。”

李太后順坡下驢,嗯了一聲,算是揭過了這事。

畢竟是阿父,好容易進宮一趟,也不想不歡而散。

她看了一眼李進,吩咐道:“上午膳吧。”

朱翊鈞插話道:“孃親,讓李大伴也一塊用膳吧,算是家宴。”

李太后遲疑了一下,還是點了點頭。

李進一時手足無措。

還是李誠銘將他拉着入了席,才渾身不自在地坐了下來。

衆人先後坐下,李彩雲默默低下頭,不敢去看皇帝——她這才明白,爲何夫家這麼形容皇帝!果然是面紅心黑!

朱翊鈞坐下後,看向李誠銘:“向直還沒有官身吧?”

向直是李誠銘的字,突然被點到,連忙回話:“陛下,學生蔭了個國子監監生。”

朱翊鈞哦了一聲。

看向李偉:“國丈,這樣,孫一正的錢,你也別退還了,面上不好看。”

“就讓向直把錢,送去新學府,給山長馬自強說,是國丈仁義捐贈,藉此去新學府討個職來。”

“新學府往後也要開列官階,說不得向直有天份。”

不等李偉答話,李誠銘當即起身謝恩。

朱翊鈞有些喜歡上這個有些機靈的表兄了。

他又朝李偉問道:“國丈,海運的事,有什麼眉目了?”

國舅李文全小心拱手,示意這事他在負責。

朱翊鈞朝他看去,頷首示意他發言。

李文全斟酌話語,有些侷促回道:“陛下,六月時,臣查了不少案卷,也問了不少有交情的漕商。”

“這才得知,海運,沒有牙兵是行不通的,這才找了平江伯府上搭夥。”

這時候李彩雲微微欠身,示意就是她的夫家。

朱翊鈞自然知道,不然也不會讓勳貴出馬了。

海面上倭寇什麼成分不清楚,但要是這種生面孔商會,必然是要遇到的。

沒有兵丁,必然要被吃幹抹淨。

他點了點頭,示意李文全繼續說。

李文全又指着李誠銘:“隨後,便派了犬子,會同平江伯府上,一同前往廣州港、福建月港、浙江寧波港等處細細研查。”

“靠着平江伯府上的關係,在南直隸、廣東布政司,併購了幾家破落的海商。”

這就是外戚的短板了,驟然得勢,差點底蘊,也只能依靠老牌勳貴。

李文全簡短地說了一下當地見聞,海商運行的情況,以及掌櫃們的籌算等等。

而後遲疑了一下,想了想還是實話說道:“陛下,海運賺錢歸賺錢。”

“但……海運地方,走私嚴重,排斥外人,勾連豪強,還有市舶提舉司暗中支持,我等恐怕不好擠進去。”

強龍難壓地頭蛇,就是這個道理。

朱翊鈞點了點頭,他自然是有所預料的。

開海這件事,阻力不比動南直隸小。

浙江廣東福建這些地方,就靠着這個吃飯呢。

當初世宗皇帝想在這上面動動土,結果可是打了個好樣。

朱紈作爲世宗的核心班底之一,世宗託付他提督浙江、福建海防軍務,抵禦倭寇,允他“便宜行事”。

其人討伐溫、盤、南麂諸賊,先後獲寧波雙嶼大捷、平處州礦亂、得福建詔安大捷。

而後……就是鋪天蓋地的彈劾。

至於彈劾的理由也很簡單。

此人一到地方,不止倭寇、什麼海商、海賊、豪強,全部犁了一遍。

所謂目無王法,擅自殺戮是也。

至於殺的人,到底是倭寇,還是百姓,或者是外表倭寇的百姓,就說不清楚了。

朱紈在被彈劾後說——我又意氣自負,不願對簿公堂。縱使皇帝不想殺我,福建、浙江人一定會殺我。我死,自己解決,不須他人。

親寫墓誌,作絕命詞,飲藥而死。

朱紈有一句話,至今流傳在東南百姓口中——除去外國的強盜易,除去大明的強盜難,除去瀕海的強盜易,除去朝中的衣冠強盜難。

正是因爲不想再來一個朱紈,朱翊鈞纔不得不把勳貴們放出去開海。

朱翊鈞沒有回李全文這話,反而看向李偉:“聽聞國丈跟張四維關係不錯?”

“不妨問問張四維有沒有興趣合資?”

李偉經歷過方纔的一遭,已然有些手足無措,求助地看向兒子。

李文全立馬心領神會。

想了想,卻搖頭道:“陛下,晉商多經營邊軍茶、馬、礦,不太會插手海運。”

朱翊鈞點了點頭,解釋道:“朕知道,朕的意思是,不妨組個大點的局,國舅可以再拉拉別的勳貴入夥。”

“就像大長公主一家,許從誠一家,英國公、泰寧侯也可以問問嘛。”

“禮部尚書張四維,不妨多給些乾股,坐地分銀就是。”

“他若是有意,就考慮下,上奏復福建市舶司,以及……讓兵部,復了俞大猷右都督的職,鎮守福建。”

他看向李文全,眼神真摯懇切,直讓這位國舅下意識打了個寒顫。

些許困了,明日再彙報成績⑧

67.第67章 廣開言路,豎眉瞋目第244章 伺風開洋,作作有芒第37章 疾風勁草,穩中向好127.第126章 蒲鞭示辱,脫胎換骨138.第137章 鄉音雅言,破矩爲圓68.成績彙報暨更新說明第217章 改土歸流,用夏變夷第23章 哀哀君父,洶洶子民104.第103章 宴無好宴,尋瘢索綻第202章 今亡亦死,死國可乎66.第66章 德輶如羽,衆擎易舉110.第109章 鼉鳴鱉應,大義滅親第245章 此消彼長,起起伏伏第41章 粉墨登場,豁然開朗163.第162章 宮禁邃嚴,密邇天顏103.第102章 兔死狐悲,涉艱履危第218章 敕始毖終,牽馬墜蹬123.第122章 吟詩作賦,褰裳躩步第241章 陳師鞠旅,民胞物與第232章 春風又綠,明月再照第15章 虛空造牌,改往修來183.第181章 相濡以沫,河傾月落178.第176章 善騎者墮,運籌帷幄167.第166章 紅袖添香,論道經邦119.第118章 斠然一概,意料之外第21章 積弊成病,勉從勸進第217章 改土歸流,用夏變夷142.第141章 一波方平,一波再起第224章 鄉野遺賢,根株牽連76.第75章 誅心奪志,揆情審勢第231章 膏脣岐舌,公無渡河第23章 哀哀君父,洶洶子民110.第109章 鼉鳴鱉應,大義滅親70.第69章 風饕雪虐,搖山振嶽142.第141章 一波方平,一波再起110.第109章 鼉鳴鱉應,大義滅親74.第73章 量才器使,山東再起第240章 拳腳相加,不悱不發第204章 取精用弘,置筆從戎177.第175章 黼黻皇猷,未雨綢繆170.第169章 高屋建瓴,函幽育明第150章 如錐畫沙,踔厲駿發第239章 天於人樂,去時秋社120.第119章 急轉直下,心狠手辣第56章 炊金爨玉,殫精竭慮182.第180章 爭奇鬥豔,眼花繚亂第207章 克勤小物,文昭武穆第28章 根據槃互,大戲序幕第27章 蛛絲馬跡,風雨將至第147章 磨礱淬勵,文武相濟95.第94章 風雨飄搖,鬼哭神嚎193.第190章 四不兩直,克盡厥職96.第95章 陰風晦冥,惡貫禍盈第49章 黯然失色,運籌畫策第236章 荒洲古漵,斷梗疏萍138.第137章 鄉音雅言,破矩爲圓87.第86章 四季輪轉,任重致遠第238章 賞同罰異,遭時定製第41章 粉墨登場,豁然開朗96.第95章 陰風晦冥,惡貫禍盈135.第134章 移忠作孝,誣良爲盜189.第186章 爰以茲辰,敬祈洪造94.第93章 瞶禍翫災,火燒欽差177.第175章 黼黻皇猷,未雨綢繆第49章 黯然失色,運籌畫策202.第197章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第17章 軟刀割心,墮溷飄茵第16章 別宮星霜,外柔內剛104.第103章 宴無好宴,尋瘢索綻69.第68章 聲東擊西,陶犬瓦雞第234章 啞子做夢,引蛇出洞第235章 敬終慎始,紀綱就理第246章 廣客蛇影,殷師牛鬥第55章 有條不紊,心服首肯205.第200章 交口稱讚,犯上作亂第37章 疾風勁草,穩中向好169.第168章 反躬自問,蓋棺定論民亂故事其二:絲絹案後續183.第181章 相濡以沫,河傾月落117.第116章 承上啓下163.第162章 宮禁邃嚴,密邇天顏201.第196章 紛紛茫茫,道阻且長139.第138章 水土不服,矯世變俗第216章 乘風破浪,名飛雲上94.第93章 瞶禍翫災,火燒欽差153.第152章 畢雨箕風,度地分工75.第74章 榮辱與共,大局爲重191.第188章 星懸紫極,亂中求治民變故事其一178.第176章 善騎者墮,運籌帷幄第224章 鄉野遺賢,根株牽連60.第60章 稔惡盈貫,記錄在案第204章 取精用弘,置筆從戎163.第162章 宮禁邃嚴,密邇天顏第11章 蚍蜉戴盆,語出驚人136.第135章 抽絲剝繭,豬卑狗險132.第131章 瀉水置地,南北自流第24章 如夢方醒,金盃共飲
67.第67章 廣開言路,豎眉瞋目第244章 伺風開洋,作作有芒第37章 疾風勁草,穩中向好127.第126章 蒲鞭示辱,脫胎換骨138.第137章 鄉音雅言,破矩爲圓68.成績彙報暨更新說明第217章 改土歸流,用夏變夷第23章 哀哀君父,洶洶子民104.第103章 宴無好宴,尋瘢索綻第202章 今亡亦死,死國可乎66.第66章 德輶如羽,衆擎易舉110.第109章 鼉鳴鱉應,大義滅親第245章 此消彼長,起起伏伏第41章 粉墨登場,豁然開朗163.第162章 宮禁邃嚴,密邇天顏103.第102章 兔死狐悲,涉艱履危第218章 敕始毖終,牽馬墜蹬123.第122章 吟詩作賦,褰裳躩步第241章 陳師鞠旅,民胞物與第232章 春風又綠,明月再照第15章 虛空造牌,改往修來183.第181章 相濡以沫,河傾月落178.第176章 善騎者墮,運籌帷幄167.第166章 紅袖添香,論道經邦119.第118章 斠然一概,意料之外第21章 積弊成病,勉從勸進第217章 改土歸流,用夏變夷142.第141章 一波方平,一波再起第224章 鄉野遺賢,根株牽連76.第75章 誅心奪志,揆情審勢第231章 膏脣岐舌,公無渡河第23章 哀哀君父,洶洶子民110.第109章 鼉鳴鱉應,大義滅親70.第69章 風饕雪虐,搖山振嶽142.第141章 一波方平,一波再起110.第109章 鼉鳴鱉應,大義滅親74.第73章 量才器使,山東再起第240章 拳腳相加,不悱不發第204章 取精用弘,置筆從戎177.第175章 黼黻皇猷,未雨綢繆170.第169章 高屋建瓴,函幽育明第150章 如錐畫沙,踔厲駿發第239章 天於人樂,去時秋社120.第119章 急轉直下,心狠手辣第56章 炊金爨玉,殫精竭慮182.第180章 爭奇鬥豔,眼花繚亂第207章 克勤小物,文昭武穆第28章 根據槃互,大戲序幕第27章 蛛絲馬跡,風雨將至第147章 磨礱淬勵,文武相濟95.第94章 風雨飄搖,鬼哭神嚎193.第190章 四不兩直,克盡厥職96.第95章 陰風晦冥,惡貫禍盈第49章 黯然失色,運籌畫策第236章 荒洲古漵,斷梗疏萍138.第137章 鄉音雅言,破矩爲圓87.第86章 四季輪轉,任重致遠第238章 賞同罰異,遭時定製第41章 粉墨登場,豁然開朗96.第95章 陰風晦冥,惡貫禍盈135.第134章 移忠作孝,誣良爲盜189.第186章 爰以茲辰,敬祈洪造94.第93章 瞶禍翫災,火燒欽差177.第175章 黼黻皇猷,未雨綢繆第49章 黯然失色,運籌畫策202.第197章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第17章 軟刀割心,墮溷飄茵第16章 別宮星霜,外柔內剛104.第103章 宴無好宴,尋瘢索綻69.第68章 聲東擊西,陶犬瓦雞第234章 啞子做夢,引蛇出洞第235章 敬終慎始,紀綱就理第246章 廣客蛇影,殷師牛鬥第55章 有條不紊,心服首肯205.第200章 交口稱讚,犯上作亂第37章 疾風勁草,穩中向好169.第168章 反躬自問,蓋棺定論民亂故事其二:絲絹案後續183.第181章 相濡以沫,河傾月落117.第116章 承上啓下163.第162章 宮禁邃嚴,密邇天顏201.第196章 紛紛茫茫,道阻且長139.第138章 水土不服,矯世變俗第216章 乘風破浪,名飛雲上94.第93章 瞶禍翫災,火燒欽差153.第152章 畢雨箕風,度地分工75.第74章 榮辱與共,大局爲重191.第188章 星懸紫極,亂中求治民變故事其一178.第176章 善騎者墮,運籌帷幄第224章 鄉野遺賢,根株牽連60.第60章 稔惡盈貫,記錄在案第204章 取精用弘,置筆從戎163.第162章 宮禁邃嚴,密邇天顏第11章 蚍蜉戴盆,語出驚人136.第135章 抽絲剝繭,豬卑狗險132.第131章 瀉水置地,南北自流第24章 如夢方醒,金盃共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