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篇:痛陳利害

“老和尚,你怎麼連鴿子都不養了,我還是聽犬子說的……難道你當真等着去西天極樂了?”

能這麼肆無忌憚和姚廣孝說話的,也就是徐景昌了。

老和尚鬍鬚和眉毛都雪白老長,只是一雙眸子,還十分明亮,不像是要立刻圓寂的意思。

“老衲見其生,不忍見其死……所以早早放了,讓鴿子也重獲自由,算是功德一件。”

徐景昌連連點頭,“我懂,這個叫放生,屬實是功德無量啊!你這邊放生,那邊就有人抓,沒用晚上,我就吃到了正宗的烤鴿子,香,真香!”

“徐景昌!”

姚廣孝氣得眉頭立起,拳頭緊握,恨不得一拳捶死這小子。

可惜的是他太老了,八十好幾的人,真是有心無力。

徐景昌看在眼裡,開懷大笑,“老賊禿,伱忘了?當年你一巴掌把棋盤都砸碎了,逼着我出山,去趟朝廷的渾水,我那是替你背鍋啊!事到如今,你再拍一個給我瞧瞧!”

徐景昌得意洋洋,看着老和尚。

姚廣孝也盯着他,半晌搖頭苦笑,點指着徐景昌,“老衲算是看出來了,你小子真是小心眼,小肚雞腸,就連這點事情都不忘!”

徐景昌一笑,“我本來也不是什麼君子,你選我怕是走錯了佛堂,拜錯了菩薩嘍!”

姚廣孝沉吟片刻,哈哈大笑,“沒錯,半點都沒錯。你比老衲深沉多了,好人坐不了那個位置,壞人也不行……只有你這個混蛋,纔是最合適的。老衲還要點臉,所以不如你。”

這個評價太低了,徐景昌很憤怒,但又無可奈何,畢竟他不能真的動手打老和尚。

不過徐景昌真不是好東西,他眼珠抓了抓,“姚少師,你說你圓寂之後,我請幾個道士給你念經如何?”

姚廣孝的老臉肉眼可見黑了,兔崽子,你真不是個東西!

老和尚沉吟了少許,竟然笑道:“好啊,老衲兼修三教,不管你送老衲去哪裡,我都無所謂。倒是你定國公,可要小心些,畢竟誰也逃不過這一天,老衲無非先去給你佔個位置而已。”

徐景昌略沉吟,也就搖頭了,兩個人一見面就鬥嘴,其實挺無聊的。

“老和尚,還是說點有用的事。眼下時機也差不多了,準備的也妥當了。大明朝真正的變革就要來了,咱們之前鼓搗的那些,不過是開胃菜,現在要擺上正餐了,在你老人家圓寂之前,能看到這件事,想必您老也能含笑九泉。”

姚廣孝漸漸面色凝重起來,“這事情也沒有那麼容易……從永樂初年,咱們在通政司下棋的時候,就開始佈局了。到了這麼多年,人才也培養了不少,原有的格局也打破了,財稅改革,科舉改革,什麼都做了,放眼天下,縱橫古今,到底還差在哪裡,老衲也說不準。你定國公當真知道嗎?”

徐景昌長嘆一聲,“我也不敢說自己全都清楚,但自從改變天命之說,到太上皇召集各地百姓,昭示治國業績……咱們大明就走在了一條新路上面。這條新路就是從虛無縹緲的天命轉到民生經濟,轉到百姓心聲。你要非讓我講,我希望陛下能夠說出爲民執政,能調整官制,真正傾聽百姓呼聲,以此治國。”

徐景昌又道:“只要到了這一步,有了這個改變,不管最終會發展到什麼程度,我們都可以告慰後人了。”

姚廣孝默默聽着,而後挺直腰桿,沉思良久,這才道:“唐太宗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把百姓視作國本,這自然是極好的。只是大唐官制依舊承襲前代,三省六部,所有官吏,都是仰頭視君,沒誰能俯身視民……老衲也不知道應該怎麼辦。畢竟光靠着天子心性,也不好說。太上皇英明睿智,當今天子仁政寬宏,太子殿下也有聖君氣象,可三代之後,會是如何,老衲也不知道啊!”

兩個人聊了一陣,姚廣孝突然道:“你選定了那個太學生,他真的行嗎?就憑着一首詩,倒是能看出膽氣心胸,但他的手段如何?到底能不能擔當大任?”

徐景昌微微一笑,他挑上了于謙,自然不只是一首詩。

“姚少師,這麼大的事情,也不是一個人能扛起來的,需要大傢伙一起用心。”

姚廣孝眨了眨三角眼,似笑非笑道:“你家那個小崽子,就是幹這件事的吧?”

徐景昌也不遮掩,只是笑道:“他們倆能湊到一起,也是僥倖,我可沒有推波助瀾的意思。”

姚廣孝只是給了他一個白眼,我信你的就是傻子。

兩個人在這裡聊着,此時發生在太子東宮,一場前所未有的經筵,正在舉行。

狀元陳循給朱瞻基侃侃而談,講的自然是商法約書的內容……他給朱瞻基舉了個例子,有一位晉商,他和另一個商人借了錢,數年之後,到了還款的時候,那個商人已經破產,就連當年的借據也丟了。

但是這位晉商見到人之後,就把欠的錢還了,因爲他向人家借錢,不能因爲沒有借據,就不認這事。

又過了幾天,一個人來了他的鋪子,並且拿出了一張借據。

晉商雖然不認識對方,可這個借據是他寫的,人家來要賬,他就要償還。

一份債,還了兩次。

晉商幾乎傾家蕩產,可此事傳出去之後,其他商賈都認爲此人誠實可靠,都願意和他做生意,數年之後,家業暴漲十倍不止。

“殿下,經商以誠,訂立約書不過是表面上的東西,更爲緊要的是心中的約書。我華夏大地,儒商傳承,世代綿延,越發興旺,其中的奧妙,盡在於此。臣以爲治國之道,也在其中。”

陳循講到了這裡,突然發現,在朱瞻基旁邊的一個小子,正在那裡摳腳!

這下子差點把陳循氣死,經筵這麼重要的事情,你也太無禮了。

“武陽侯,不知道你有什麼高見?”

徐顯忠笑了笑,把腳丫子放下,“高見談不上,只是你講的那個晉商故事,我聽了不下八個版本。”

陳循一皺眉頭,“武陽侯,你是說我講的是假的?”

徐顯忠笑道:“我可沒有這個意思,只是你的話讓我想起了昔日舉孝廉的一些笑話……比如兄長就會故意欺負弟弟,好彰顯弟弟的孝道,幫着弟弟成爲孝廉。雖說這兩件事風馬牛不相及,可聽了你的高論,總是讓我無端聯想啊!”

徐顯忠看了眼朱瞻基,笑嘻嘻道:“殿下,如果按照狀元公的意思,是不是朝廷先吃點虧,讓商賈佔到了便宜,接下來就有更多的商賈願意和朝廷做生意,然後朝廷就能發大財,賺大錢,充盈國庫了?”

陳循聽到這話,頓時臉色驟變,“武陽侯,你,你這是胡言亂語,胡說八道。”

徐顯忠把兩手一攤,無奈道:“殿下,人家狀元公這麼講了,我才疏學淺,可不敢廢話了。”

朱瞻基頓了頓,又扭頭看了看其他參與經筵的宗室子弟,衆人都是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朱瞻基最後看了眼于謙,低聲道:“你在太學很會讀書,也會寫文章,那你可能給此事一個評斷?”

于謙在這一羣人裡,地位最低,學歷也算是最差的,但是他毫不怯場,起身之後,先是行禮,而後道:“狀元公高論,黃鐘大呂,武陽侯機敏,也是直指核心。”

朱瞻基皺眉道:“在這種事情上,你兩不得罪,怕是不妥吧?”

于謙道:“殿下,草民不敢隨便胡說,更不會和稀泥……草民的意思,狀元公雖然高論,卻不適合用在朝堂上,治國更是無稽之談。”

“你這麼說又是爲什麼?”

“因爲他講的還是德行教化,這東西只能拿來修身……如果天下皆是君子,以此法治國,也不能說是錯的。可自古以來,君子小人,雜居世上,從來分不清楚,既然分不清楚,如何能把所有人都當成君子?”

于謙頓了頓,說道:“殿下,百姓可以講吃虧是福,可落在朝堂上,吃了虧,那就是瀆職啊!明知吃虧,卻不及時阻止,挽回損失,反而尸位素餐,無動於衷……這就是犯了大罪,不可輕易放過!”

朱瞻基深吸口氣,不由得連連點頭,“果然是明鏡啊!”

他扭頭看了看陳循,發現這位滿頭熱汗,渾身顫慄,瑟瑟發抖。

朱瞻基淡淡道:“狀元公,你家的花園需要打理嗎?”

(本章完)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第二百六十一章 爭當大明的好大兒第九十一章 新任通政使第一百六十五章 陛下做主第三百三十六章 徐皇后病重第二十九章 父慈子孝一家人第二百九十七章 朱棣不聽話第三十八章 朕是孝子番外篇:真宰相第一百六十三章 徐皇后的憤怒第二百七十五章 能歌善舞第四十一章 請誅奸臣第三百三十三章 這一死,比活了一輩子都重要第二百二十一章 漢王頗類陛下第三百三十六章 徐皇后病重第六十三章 熱鬧的通政司第二百二十八章 朱棣也討好第一百七十一章 恐怖的徐家兄弟第四章 皇后駕到第二百七十六章 厲害的農場第二百九十二章 大動作第二百六十八章 誰能沒有把柄!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孝子朱棣第二百二十五章 得償所願的朱棣第二百五十章 朕的好大兒第五十六章 徐景昌的牢獄之災第三百零五章 徐大忽悠第三百二十二章 倒黴的六部尚書第三百三十七章 速速請姚少師第二百九十八章 犬父虎子第二百七十四章 朱棣就是個撒手沒第五十六章 徐景昌的牢獄之災第三十三章 忽有狂徒夜磨刀第二百九十四章 徐景昌的師兄第一百章 定國公不會拋棄卑職的第一百三十九章 南宗第二百二十三章 諸葛丞相的治國方法第三十二章 陛下的神劍第七十四章 刺客一擊第五十五章 都別出來了第二百一十一章 朕要殺人第一百零七章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第二百九十二章 大動作第三十七章 讓人暖心第二百九十七章 朱棣不聽話第一百七十五章 半部論語能治天下嗎?第六十九章 漢王仁義啊!第九十七章 苦一苦藩王,罵名我們擔第一百九十九章 徐景昌的憤怒第七章 徐增壽的遺澤第二百八十三章 太子駕臨江西第九十二章 你甚至不願意叫我一聲大都督第二百四十二章 放去了一羣妖魔第二百七十章 八大稅區第九十四章 憤怒的朱棣第四十四章 不當朱標第九十六章 朱棣的削藩策第一百四十章 忠孝第一家第三百零六章 鐵血宰相第九十七章 苦一苦藩王,罵名我們擔第一百四十六章 必也正名乎第一百四十一章 上了賊船的南孔第二十五章 記得要寫感想第六十章 徐景昌就是個混蛋第五十三章 大牢齊聚第三百零五章 徐大忽悠第二百八十九章 處置工部第三十三章 忽有狂徒夜磨刀第二章 姑姑第一百零七章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第八十五章 大戶們的改稻爲桑第一百三十八章 大明至上第二百六十五章 南北二京第二十二章 自己人第二十四章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第二百九十七章 朱棣不聽話第二百九十九章 勳貴之首第一百七十八章 孔氏進京第三十六章 太祖庇護第四十一章 請誅奸臣第一百六十八章 新科進士的去向第二十三章 襲爵了第五十四章 特殊的旬會第一百三十八章 大明至上第三十二章 陛下的神劍第二百八十六章 絕妙一招第二十五章 記得要寫感想第一百七十四章 朱棣的變臉絕技第一百五十章 還真有個鴻儒會第三百二十三章 嚴懲地方官吏第一百四十三章 比肩夫子第一百五十六章 徐達成神了第二百七十九章 太子妃都覺得好第四十八章 優美的中國話第一百三十五章 尼山鴻儒會第三百零八章 恐怖的徐景昌第一百一十八章 全都來了第六十章 徐景昌就是個混蛋第一百八十二章 你們都是天子門生第二百九十二章 大動作第一百八十章 王命旗牌
第二百六十一章 爭當大明的好大兒第九十一章 新任通政使第一百六十五章 陛下做主第三百三十六章 徐皇后病重第二十九章 父慈子孝一家人第二百九十七章 朱棣不聽話第三十八章 朕是孝子番外篇:真宰相第一百六十三章 徐皇后的憤怒第二百七十五章 能歌善舞第四十一章 請誅奸臣第三百三十三章 這一死,比活了一輩子都重要第二百二十一章 漢王頗類陛下第三百三十六章 徐皇后病重第六十三章 熱鬧的通政司第二百二十八章 朱棣也討好第一百七十一章 恐怖的徐家兄弟第四章 皇后駕到第二百七十六章 厲害的農場第二百九十二章 大動作第二百六十八章 誰能沒有把柄!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孝子朱棣第二百二十五章 得償所願的朱棣第二百五十章 朕的好大兒第五十六章 徐景昌的牢獄之災第三百零五章 徐大忽悠第三百二十二章 倒黴的六部尚書第三百三十七章 速速請姚少師第二百九十八章 犬父虎子第二百七十四章 朱棣就是個撒手沒第五十六章 徐景昌的牢獄之災第三十三章 忽有狂徒夜磨刀第二百九十四章 徐景昌的師兄第一百章 定國公不會拋棄卑職的第一百三十九章 南宗第二百二十三章 諸葛丞相的治國方法第三十二章 陛下的神劍第七十四章 刺客一擊第五十五章 都別出來了第二百一十一章 朕要殺人第一百零七章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第二百九十二章 大動作第三十七章 讓人暖心第二百九十七章 朱棣不聽話第一百七十五章 半部論語能治天下嗎?第六十九章 漢王仁義啊!第九十七章 苦一苦藩王,罵名我們擔第一百九十九章 徐景昌的憤怒第七章 徐增壽的遺澤第二百八十三章 太子駕臨江西第九十二章 你甚至不願意叫我一聲大都督第二百四十二章 放去了一羣妖魔第二百七十章 八大稅區第九十四章 憤怒的朱棣第四十四章 不當朱標第九十六章 朱棣的削藩策第一百四十章 忠孝第一家第三百零六章 鐵血宰相第九十七章 苦一苦藩王,罵名我們擔第一百四十六章 必也正名乎第一百四十一章 上了賊船的南孔第二十五章 記得要寫感想第六十章 徐景昌就是個混蛋第五十三章 大牢齊聚第三百零五章 徐大忽悠第二百八十九章 處置工部第三十三章 忽有狂徒夜磨刀第二章 姑姑第一百零七章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第八十五章 大戶們的改稻爲桑第一百三十八章 大明至上第二百六十五章 南北二京第二十二章 自己人第二十四章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第二百九十七章 朱棣不聽話第二百九十九章 勳貴之首第一百七十八章 孔氏進京第三十六章 太祖庇護第四十一章 請誅奸臣第一百六十八章 新科進士的去向第二十三章 襲爵了第五十四章 特殊的旬會第一百三十八章 大明至上第三十二章 陛下的神劍第二百八十六章 絕妙一招第二十五章 記得要寫感想第一百七十四章 朱棣的變臉絕技第一百五十章 還真有個鴻儒會第三百二十三章 嚴懲地方官吏第一百四十三章 比肩夫子第一百五十六章 徐達成神了第二百七十九章 太子妃都覺得好第四十八章 優美的中國話第一百三十五章 尼山鴻儒會第三百零八章 恐怖的徐景昌第一百一十八章 全都來了第六十章 徐景昌就是個混蛋第一百八十二章 你們都是天子門生第二百九十二章 大動作第一百八十章 王命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