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你們都是天子門生

蹇義絲毫沒有給徐景昌添麻煩,甚至可以說是全力配合,一下子就批了十幾個新科進士,全都是在各部歷事的佼佼者。

派遣他們下去充當知縣,處理山東的事情。

名單遞到了朱棣那裡,上午送去的,下午就御筆硃批,不但同意了,而且還讓名單上的所有人,進宮赴宴。

這道旨意下來,可把大傢伙都驚到了。

按理說區區十幾個知縣,芝麻綠豆大的官兒,也值得天子如此恩遇?

莫不是搞錯了吧?

事實證明,朱棣不但宴請,而且規格極高。

美酒美食,甚至讓太子和定國公徐景昌作陪。

朱棣眼光掃了一圈,發現所有知縣當中,排在最前面的竟然是狀元左雨田。

朱棣笑了,“狀元郎,你不在翰林院享清福,怎麼也要外放?”

左雨田急忙起身,回答道:“陛下,臣是小吏出身,僥倖通過恩科,得到狀元。但是臣文墨有限,實在是沒法升任翰林修書的事情,與其留在京城浪費國帑民財,不如外放知縣,爲老百姓做點事情,也是報答君恩。”

朱棣看了眼徐景昌,“定國公,你怎麼說?”

徐景昌笑道:“陛下,過去翰林修史治學,也頗有儒家尊師重道的意思在裡面。故此科舉排名靠前,能入選翰林院的,就是精華中的精華,頗受重視。但是如今陛下用人方略改變,科舉考試方向不同,人才評定的標準也不一樣,臣以爲能真正替百姓做事,爲社稷分憂的臣子,理當得到重用。”

朱棣笑着點頭,“聽你這麼說,狀元公去當知縣,也不是屈才了?”

徐景昌笑道:“若是朝廷不當回事,陛下又豈會賜宴?”

朱棣忍不住撫掌大笑,“還是定國公知道朕的心思。說得好啊,知縣不是小官,是真正的百里侯,是一縣的皇帝!”

聽到皇帝二字,所有新科進士都站起身,戰戰兢兢,悚然而立,不知道天子要說什麼。

朱棣笑道:“不用緊張,

朕就是跟伱們隨便聊聊……都說天高皇帝遠,朕在京城,能照看到的也就是六部九卿,外面的事情,朕有心也是無力。你們此去地方,主管一縣,很多時候,都是憑着你們自己的良心和才情去做事。用心善良,便能造福一方百姓,用心歹毒,只知道中飽私囊,便會爲禍一方。”

朱棣哼道:“有些話你們也要記住,朕雖然沒法時刻盯着地方,但只要有人做了辜恩負義的事情,就不可能一直瞞着朕。朕能處置孔家,也能處置你們,所以你們要好自爲之,不要把自己陷進去,懂嗎?”

“臣等明白!”衆人紛紛答應。

朱棣又道:“還是說回知縣,別看只有七品,官位不高,但是老百姓管你們叫什麼?青天大老爺!父母官!你們就是老百姓的天,就是老百姓的父母。百姓眼中的朝廷,就是你們這些人,你們都是朕在民間的化身。”

朱棣半點沒有誇張,徐景昌也很清楚,他在朝中辦事,處處講究規矩……因爲朝堂有完備的流程,各個衙門互相監督,彼此制衡。

你可以折騰,但是不能由着性子胡來,一定要弄清楚規矩,不能有嚴重的疏漏,讓人抓住小辮子。

但是到了地方上就不同了,尤其是知縣一級,他是大權在握,什麼都管。

錢糧、刑名、教育、剿匪……凡是能數得着的,都歸知縣說了算。

而且還沒有人從旁制約。

一個縣令,有心爲善,絕對可以造福一方。

當然了,想要貪墨作惡,積累幾萬兩家產,把人逼得家破人亡,也只是在一念之間。

“回陛下的話,臣等承蒙天恩,才能通過科舉,獲得功名。如今入朝爲官,外放知縣……全賴天恩浩蕩,臣等無論如何,也不敢辜負天恩,請陛下放心就是。”

左雨田又帶頭說道。

朱棣聽了這些話,十分滿意,“雖說科舉出來的,都是天子門生,但你們這些從恩科出來,又通過殿試,爲永樂朝第一批進士,在朕的心中,纔是真正的天子門生。朕今天賜宴,不光是給朕的臣子,也是給俺的學生,朕希望你們都做個好學生。”

說着朱棣舉起了酒杯,徐景昌跟朱高熾也都舉杯,陪着喝酒。

在飲酒的剎那,徐景昌掃了一眼這些新科進士,發現有些人的眼圈發紅,當真是感動壞了。

天子高高在上,就是半個神仙,能得到天子推心置腹,以誠相待,那些老油條都受不了,更遑論這些新科進士了。

雖說他們多數都在地方做過師爺書吏,經歷了太多,但畢竟沒有伺候過天子,沒有享受過天子門生的待遇。

所以對他們來說,前半生完全是虛度了,從中進士那一刻開始,纔是他們嶄新的人生。

毫不誇張講,朱棣開啓了他們第二次生命。

“臣等謹記陛下教誨,必定不負聖恩。”

朱棣含笑,又道:“此去山東,可不光是做官,還有許多事情要做,太子,你從山東回來,都說說吧。”

朱高熾忙道:“是,眼下山東,還有許多流民沒有順利返鄉,大片良田荒蕪,匪盜橫行,殺人越貨,時有發生。地方官吏,需要招撫百姓,開墾荒地,興修水利,勵精圖治,恢復民生。又要掃清匪患,打壓豪強,保護生民……凡此種種,比起其他地方的官吏擔子重了許多。”

這麼多事,在場衆人稍微一怔,心不由得懸了起來。

朱棣頷首,又看了眼徐景昌。

徐景昌笑道:“你們也不要害怕,陛下讓你們去地方上做事,肯定會安排人員,妥當保護你們。另外要恢復民生,興修水利,朝廷還能安排一些錢款,協助恢復。再有最近會有一批糧食,從安南起運,可以撥出三十萬石,運到山東……總而言之,朝廷不會讓你們孤軍奮戰的。”

聽到了這裡,左雨田等人稍微鬆了口氣。

有人庇護他們,就不用擔心人身安全,又能拿到錢款,還有糧食支持。

如果再做不好,那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陛下,過去臣等都是在下面做事,這一次能主政一方,正好一展抱負,爲君父分憂,替百姓解難。”

朱棣欣然點頭,“你們能這麼想最好,但也別大意了,地方上還有不少豪強,他們手段百出,有人鋌而走險,喪心病狂,也有人慣會使用錢財美色,引誘爾等。你們可要好生把握,切莫自誤誤國!”

新科進士們再度答應,每個人也多了幾分思量,天子告訴的話,他們萬萬不敢大意。

酒宴還在繼續,又是兩杯入肚,朱棣心思大好,就主動道:“狀元郎,你建議將津貼和百官作爲放在一起,朕已經降旨,從這個月開始,盡忠職守津貼,只按一半官員發放。你的建議替朝廷節約了一大筆開支。”

一半?

左雨田還有些遲疑,因爲在他想來,盡忠職守,必是那些做得好的,忠於國事的。一百個官員裡面,能有十個得到,就算是天恩浩蕩了。

怎麼按照一半官吏發放,還能省錢,這是什麼道理?

這件事徐景昌一清二楚,主要的問題就在於對盡忠職守的定義……吏部那邊認爲,只要不出事,就算是盡忠職守。

誰幹得好,這很難說,誰幹不好,還是很明白的,只要去刑部和大理寺查一查,扣除那些因爲案子,被斬首罷黜的官吏,其餘每個人都是盡忠職守,都該得一份津貼。

完美詮釋了只要不出錯,就是最大的功勞。

因此朱棣纔要求最多隻能給一半的人,發放這個盡忠職守獎……按照常理,僅此一項,就能節約二十萬兩以上,但是實際上只節省了十多萬兩。

道理徐景昌也知道,就是吏部那邊,順手提高了應天津貼的份額。

所以說想要從官老爺的嘴裡,擠出點油水,實在是堪比登天。

但不管怎麼說,還是節省了,沒有增加數額,已經算是朱棣好本事了。

“來,把朕的禮物取來。”

說話之間,侯顯捧上來一個盤子,裡面放着一柄很精巧的寶劍,長度不足二尺,但造型很美觀,還有鏨金的紋飾。

朱棣接過來,在手裡看了看,就遞給了左雨田,“你瞧瞧吧。”

左雨田誠惶誠恐,接在了手裡,只見劍柄上面,有四個字:天子門生!

他渾身震撼,不敢置信地擡起頭,傻傻看着朱棣。

這時候徐景昌笑道:“狀元公,正如陛下前面所說,天子門生雖然多,但你們纔是陛下真正承認的,這柄御賜佩劍,就是最好證明。”

左雨田聽到這裡, 已經是渾身顫抖,情不自禁跪在了地上,雙手高高捧起寶劍,激動道:“吾皇天恩,臣肝腦塗地,難以報答。”

朱棣笑道:“用不着,你只要記着爲國爲民,問心無愧就好。”

說話之間,又是一擺手,後續太監捧上來十幾柄寶劍,每人一柄。

“別說朕小氣,人人都有份。”

當然了,這個人人不包括朱高熾和徐景昌。

“表弟,我都有點羨慕了。”

徐景昌翻了翻眼皮,“是嗎?我怎麼好像沒啥感覺……對了,我有一把御賜的寶刀了。”

朱高熾黑了臉,你家的御賜之物,都能成堆了,也難怪不在乎。

(本章完)

:。

第八十八章 對你表弟好點(新年快樂)第二百零二章 罪臣管不住手啊第一百七十七章 曲阜姓朱不姓孔第一百四十七章 痛快第三百一十八章 吾皇聖明第一百四十五章 你能曲解,我也能第一十八章 秦淮聽曲第六十七章 做大做強,再創輝煌第一百四十八章 死亡名單第三十五章 不講武德第二百九十一章 樂子人找樂子第一百七十六章 忠君報國第一百一十五章 罪加二等第三百一十六章 勸世良言第一十五章 朝堂也是人情世故第二百四十三章 愚蠢的弟弟第三十九章 大恩大德第一百七十五章 半部論語能治天下嗎?第一百八十四章 徐景昌,你可爲相第八十三章 超越朱元璋的雄心第七十九章 稅收最大第二百一十九章 把北平交給定國公第三百三十二章 是,通政第五十二章 從戶部下手第一百三十八章 大明至上第二百三十六章 朕要吃席第二百七十五章 能歌善舞第六十三章 熱鬧的通政司第六十六章 抄了漢王府第一百二十六章 減肥成功的朱高熾第三百三十二章 是,通政第七章 徐增壽的遺澤第一百二十九章 誰是朱棣親兒子?第三百二十二章 倒黴的六部尚書第八十八章 對你表弟好點(新年快樂)第一百三十二章 得加錢第四十六章 聰明的朱高煦第一百零一章 叩謝天恩第三百四十二章 新君登基(正文完)第二百四十三章 愚蠢的弟弟第三百零二章 因地制宜第三百一十八章 吾皇聖明第一百九十四章 遍地是岳父第八十七章 準備致仕的徐景昌第三十二章 陛下的神劍第二百一十五章 烽火燃起第八十四章 請客斬首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要懷疑朱棣的戰鬥力第九十九章 三句話讓朱棣給我花三十萬第三百零八章 恐怖的徐景昌第六章 今晚的月色真美第一百四十九章 呼之欲出的東廠第二十四章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第一百二十一章 去奉天門第七十章 救命錢第六十一章 風光出天牢第六十一章 風光出天牢第二百二十九章 北平發展計劃第一百五十一章 第一結黨之家第一百五十章 還真有個鴻儒會第一百八十一章 山東之患第三十六章 太祖庇護第二十五章 記得要寫感想第五十九章 朕把自己關進去第二百零六章 好岳父第九十一章 新任通政使第五十六章 徐景昌的牢獄之災第二十七章 我怕得罪人嗎?第一百一十章 朱棣是個好皇帝第六十四章 漢王與民爭利第一百零八章 朕是要做明太宗的第一百七十六章 忠君報國第二百七十章 八大稅區第一百四十六章 必也正名乎第二百八十章 砍向地主第二百零一章 勃然大怒的朱棣第一百一十二章 通政使的崛起第七十四章 刺客一擊第一十一章 天子雄心第二十七章 我怕得罪人嗎?番外篇:我爹徐景昌第二百七十四章 朱棣就是個撒手沒第九十章 你管這叫罷官?第三百一十九章 朱瞻基創業第一百七十七章 曲阜姓朱不姓孔第一十一章 天子雄心第二百七十章 八大稅區第八十七章 準備致仕的徐景昌第二百五十七章 快去請景昌佛祖第五十三章 大牢齊聚第一百四十三章 比肩夫子第一百八十三章 神劍出鞘第一百九十章 夏尚書,謝謝啊!第二百六十七章 活閻王回來了第一百四十九章 呼之欲出的東廠第一百七十二章 朱與徐第一百三十九章 南宗第一百六十四章 欺君之罪第二百六十三章 朱高熾發達了
第八十八章 對你表弟好點(新年快樂)第二百零二章 罪臣管不住手啊第一百七十七章 曲阜姓朱不姓孔第一百四十七章 痛快第三百一十八章 吾皇聖明第一百四十五章 你能曲解,我也能第一十八章 秦淮聽曲第六十七章 做大做強,再創輝煌第一百四十八章 死亡名單第三十五章 不講武德第二百九十一章 樂子人找樂子第一百七十六章 忠君報國第一百一十五章 罪加二等第三百一十六章 勸世良言第一十五章 朝堂也是人情世故第二百四十三章 愚蠢的弟弟第三十九章 大恩大德第一百七十五章 半部論語能治天下嗎?第一百八十四章 徐景昌,你可爲相第八十三章 超越朱元璋的雄心第七十九章 稅收最大第二百一十九章 把北平交給定國公第三百三十二章 是,通政第五十二章 從戶部下手第一百三十八章 大明至上第二百三十六章 朕要吃席第二百七十五章 能歌善舞第六十三章 熱鬧的通政司第六十六章 抄了漢王府第一百二十六章 減肥成功的朱高熾第三百三十二章 是,通政第七章 徐增壽的遺澤第一百二十九章 誰是朱棣親兒子?第三百二十二章 倒黴的六部尚書第八十八章 對你表弟好點(新年快樂)第一百三十二章 得加錢第四十六章 聰明的朱高煦第一百零一章 叩謝天恩第三百四十二章 新君登基(正文完)第二百四十三章 愚蠢的弟弟第三百零二章 因地制宜第三百一十八章 吾皇聖明第一百九十四章 遍地是岳父第八十七章 準備致仕的徐景昌第三十二章 陛下的神劍第二百一十五章 烽火燃起第八十四章 請客斬首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要懷疑朱棣的戰鬥力第九十九章 三句話讓朱棣給我花三十萬第三百零八章 恐怖的徐景昌第六章 今晚的月色真美第一百四十九章 呼之欲出的東廠第二十四章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第一百二十一章 去奉天門第七十章 救命錢第六十一章 風光出天牢第六十一章 風光出天牢第二百二十九章 北平發展計劃第一百五十一章 第一結黨之家第一百五十章 還真有個鴻儒會第一百八十一章 山東之患第三十六章 太祖庇護第二十五章 記得要寫感想第五十九章 朕把自己關進去第二百零六章 好岳父第九十一章 新任通政使第五十六章 徐景昌的牢獄之災第二十七章 我怕得罪人嗎?第一百一十章 朱棣是個好皇帝第六十四章 漢王與民爭利第一百零八章 朕是要做明太宗的第一百七十六章 忠君報國第二百七十章 八大稅區第一百四十六章 必也正名乎第二百八十章 砍向地主第二百零一章 勃然大怒的朱棣第一百一十二章 通政使的崛起第七十四章 刺客一擊第一十一章 天子雄心第二十七章 我怕得罪人嗎?番外篇:我爹徐景昌第二百七十四章 朱棣就是個撒手沒第九十章 你管這叫罷官?第三百一十九章 朱瞻基創業第一百七十七章 曲阜姓朱不姓孔第一十一章 天子雄心第二百七十章 八大稅區第八十七章 準備致仕的徐景昌第二百五十七章 快去請景昌佛祖第五十三章 大牢齊聚第一百四十三章 比肩夫子第一百八十三章 神劍出鞘第一百九十章 夏尚書,謝謝啊!第二百六十七章 活閻王回來了第一百四十九章 呼之欲出的東廠第一百七十二章 朱與徐第一百三十九章 南宗第一百六十四章 欺君之罪第二百六十三章 朱高熾發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