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鐵血宰相

“漢王殿下,我覺得你現在還是太老實了,思路一點沒有打開,你有着一種儒商的天真和短視,受限於商業思維,沒法站在更高的角度,來審視全局,打破既定的思維……一言以蔽之,你被侷限制了,這樣下去,伱很難創造出新的輝煌……你這輩子也就是沉溺在絲綢和放貸裡面,這是絕對不行的。我可以負責任告訴你,只要失去了朝廷庇護,大明朝有太多的商人,比你還厲害,他們更善於內卷,內卷,你懂吧?大明好比一張煎餅,內卷的意思,就是煎餅上面的餡料,捲起來之後,彼此稀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傢伙拼了命競爭,最後什麼好處都撈不到。”

徐景昌拉着朱高煦,推心置腹,侃侃而談。

過去這種事情已經發生過了,那時候徐景昌忽悠朱高煦從事商賈,如今他又鼓動朱高煦產業升級。

“你織絲綢,往外面,賺取利潤,這是什麼思路?”

朱高煦翻了翻眼皮,“有買有賣,天經地義,我怎麼知道是什麼思路?”

“錯了,你這是典型的商人思路……你要明白一件事,在大明朝,商業能夠順利運行,那是有王法,有行規,不遵守規定,是要付出代價的。可問題是離開了大明的國境,就沒有這些束縛了。尤其是到了海上,如果你手段不夠硬,人家搶了你的貨物,殺了你的水手,你連追究懲罰的能力都沒有,你懂了吧?”

朱高煦認真思忖,漸漸點頭,意味深長道:“所以必須要發展武力,要有強大的兵力!”

“這話不錯,但也不全對。”徐景昌笑着道:“你要知道一個前提,我們能派到外面的兵力終究有限,不可能大張旗鼓,幾十萬人一起勞師遠征……所以我們的兵馬需要精悍而強大。要想保證兵馬的強大,除了將士本身的能力,還要有上好的傢伙,兵器、鎧甲、火器,這些必須領先蠻夷才行。”

朱高煦骨子裡也是個好戰分子,聽到了這話,當真是動容了,“所以你才讓我去弄煤礦,冶煉鋼鐵,打造兵器??”

“沒錯!”徐景昌道:“我們必須有足夠強大的武力,保護商業秩序,才能順利從外面掙錢……我們不是要欺負別人,但我們也不能當冤大頭,是吧?我們必須有足夠的武力,保證該屬於我們的利潤,如數落到我們手裡。爲此我們必須投入相當大的財力,這一點在接下來的預算當中,也會體現。”

朱高煦認真看着徐景昌,突然笑道:“你這話是不是代表,向我泄露朝廷機密?”

徐景昌斷然搖頭,“這怎麼能是泄露呢?我只是向相關行業的重要代表,詢問看法,溝通意見……對了,你有什麼意見?”

朱高煦翻了翻白眼,“我沒有意見,只想說通政使聖明!您太聖明瞭!”

朱高煦已經明白了徐景昌的打算,既然如此,還是趕快佈局,別浪費時間了,誰也跟錢財沒仇。

一番聊天下來,徐景昌不但和朱高煦和好如初,而且還更進一步,這倆人勾肩搭背,比親兄弟還親,這份本事當真讓人汗顏心驚。

而且伴隨着徐景昌擺平了二王,接下來更重要的事情就提上了日程。

徐景昌立刻召開通政司會議,邀請各部尚書,在京重臣前來。

這事情就充滿了有趣的地方……最初徐景昌搞了通政司旬會,朱棣把衆臣弄到了武英殿,由天子負責議政會議。

按理說權柄上交,已經歸屬了朱棣。

但是伴隨着徐景昌重新出任通政使,他就開始給朱棣遞各種報告,種種評估,每一份都是洋洋灑灑,三五萬字都是少的。

動輒十萬字,有歷史沿革,有現實狀況,還有對應策略……每一份都是言之有物,非常關鍵。

只是這玩意實在是太多了,朱老四不是他爹,根本招架不住。

什麼都拿到了武英殿議論,那根本就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所以朱棣不得不悄然放手,在武英殿議事之前,先在通政司,進行一個通氣會,主要朝臣確定重點,歸納方略,然後去君前商討,最後裁決拿出最終結論……

沒錯,徐景昌又把權力拿了回來。

說是事先通氣,但是以徐景昌的強大掌控能力,完全可以主導會議,提前確定武英殿議事的調子。

“蹇天官,夏尚書,還有諸位同僚……我費盡心思,說動陛下同意出售二王的產業,可不是給大傢伙一個吃大戶的機會,更不是把這些龐大的產業,瓜分了之……而是因爲掌握在二王手裡,別人根本邁入其中的門檻都沒有。賺錢太容易,也讓人不思進取,只是靠着權柄,維持利潤。”

“而正常的商業競爭,必須是技術的比拼,價格的較量……畢竟願意爲了信仰花錢的人數量有限。如果靠着朝廷特殊,然後大發利市,那就把絲綢弄成了鹽鐵,不是大明之福。”

徐景昌侃侃而談,“接下來會分別出售,到了市面上,價高者得。拿到了產業的商人,也不能坐享其成,必須拿出真正的本事,要管得更好,織出更好的絲綢,如果做不到,買到手的產業,也會經營不下去,甚至會被其他人兼併。”

“假如若干年後,有更厲害的商賈,一統整個紡織行業,也不是不可能。”

“有同僚或許會疑問,現在是漢王壟斷,換成別人壟斷,這不是揹着抱着一樣重嗎?其實這裡面是完全不同的。漢王是得到了朝廷付出,佔了先機。而接下來要想一統紡織行業,就必須靠着真本事,靠着技術、管理,靠着商業手段,才能成功。在這個過程中,咱們大明的紡織行業就會得到長足進步,相關的行業,也會飛速發展。有關工商業的長期規劃,我已經發給諸公了,大傢伙還有什麼疑問?”

徐景昌說完,朝臣這邊,面面相覷,徐景昌講得這些道理,他們未必都明白,但是一個現實,漢王的產業確實拆分了,那些商賈也能得到好處,至於能不能經營好,那是下一步的事情,先分了再說。

而能聽懂徐景昌意思的夏原吉等人,也早就研究過了,覺得可行。

“定國公思慮周全,接下來戶部會先接管錢莊生意,然後由錢莊操持出售,可以安排漢王的人監督,確保價錢合適,大家都不吃虧。”夏原吉笑呵呵道:“定國公覺得戶部的方案如何?”

徐景昌笑道:“看起來也算嚴謹,但是我要提醒夏尚書一句,此事不光漢王盯着,陛下盯着,就連皇后娘娘也在看着,如果真的有問題,後果不堪設想。”

夏原吉就是一怔,徐皇后插手了,就憑這一條,就要把價錢提上兩成才行,那些摩拳擦掌的,必須少吃一口了。

沉吟片刻,夏原吉笑道:“請定國公放心,戶部這邊定會竭盡全力。”

徐景昌也不多言,反正他捏着錦衣衛,如果查到了疏漏,那就有樂子看了。

“這是對內的事情,接下來還有對外的部分……眼下縱觀各方,大明的外部情況如何,能不能順利給明年一個交代?”

這時候方賓就說道:“定國公,眼下針對倭國的戰事已經佈局差不多了,總體問題應該不大。除此之外,其他各方還都算太平無事……對了,還有哈烈國新國主遞上來了國書,願意和大明友好通商,不知道定國公可知道了消息?”

徐景昌怔了下,這時候黃觀道:“確實,禮部也收到了消息,這個哈烈國的老汗帖木兒據說要東征大明,結果還沒到大明,就自己先死了。然後他的兒子一改父親的做法,向大明示好,希望通商貿易。由於兩國之間還夾雜着瓦剌,禮部還在覈實情況。”

徐景昌又問了兩句,也就明白過來,這個哈烈國,多半就是帖木兒帝國……放眼周邊,也就這麼個國家有本事和大明較量了。

只不過帖木兒已經死了,自然威脅不到大明。

就像許多軍事帝國一樣,一代雄主死後,諸子內鬥,國力衰退,轉而和大明求和……

徐景昌思忖少許,笑道:“他們的國書何在?”

黃觀立刻把國書遞給了徐景昌。

徐景昌拿在手裡,看了又看,還算客氣,沒有什麼惡語相向,只是說雙方友好,通商貿易,各取所需。

徐景昌道:“這是譯文吧?”

黃觀愣了下,“沒錯,原文還在禮部,不過翻譯的不會有錯的。”

徐景昌點頭,突然提起筆,在譯文後面寫道:“吾國秉承蒙古天命,黃金家族後裔,囊括四海,征服八方……故元之地,亦爲哈烈疆土。大明國主,宜趁早納貢稱臣,免去兵戈之苦。”

寫完之後,徐景昌笑道:“諸位都看看吧!”

蹇義先接過來,眉頭皺起,思忖再三,沒說什麼話,而是遞給了夏原吉。

夏原吉拿在手裡,也是一愣,脫口而出道:“定國公,這是不是太過了?”

徐景昌笑道:“那就把後面那句刪了……只是讓哈烈自認蒙古正朔就是,諸公還有意見嗎?”

第二百九十章 朝廷責任第四十四章 不當朱標第二百七十八章 大戶落網第三百三十九章 朱棣禪讓第一百三十五章 尼山鴻儒會第一十九章 報仇不隔夜第一百五十五章 徐王廟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明律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愛打仗的朱棣第九十章 你管這叫罷官?第三百零七章 軍事演習第三百一十七章 百姓天子第一百三十七章 諸子家,各有所長第一百九十三章 徐景昌,你該成婚了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發遼東第五十四章 特殊的旬會第二百六十一章 爭當大明的好大兒第二百一十七章 名震天下第二十一章 朱棣的雷霆之怒第一十八章 秦淮聽曲第一百六十三章 徐皇后的憤怒第七十章 救命錢第二百一十七章 名震天下第二百六十四章 爲人父第一百七十九章 太子大恩大德第三十五章 不講武德第一百二十七章 太子柄國第七十章 救命錢第六十六章 抄了漢王府第七十九章 稅收最大第十章 大明朝,寸土不能少第二百三十八章 四哥真好第三百二十四章 漢王謀反第五十章 戶部還是通政司?第三百零九章 滿意度最高的通政司第二百零九章 你給我當侄媳婦吧!第三百一十三章 妖書案第二百九十四章 徐景昌的師兄第五十八章 天子駕臨天牢第四十五章 多才多藝的皇孫第三十八章 朕是孝子第一十四章 拿捏姚少師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明亂不亂,定國公說了算第二百六十八章 誰能沒有把柄!第九章 我就是吃瓜的第一百八十五章 定國公的新職務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愛打仗的朱棣第三十三章 忽有狂徒夜磨刀第三百三十八章 所謀者大第二十八章 以稅易賦,二難自解第七十六章 朱高熾,你被開除了第二百四十一章 諸王鬧洞房第六十九章 漢王仁義啊!第四十九章 咱們要有人第一百五十九章 教導朱高熾第四十二章 萬軍戶,衣食所繫第一百九十二章 震撼朝堂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明牡丹徐景昌第二百八十一章 我們是定國公的親戚第一百六十四章 欺君之罪第九十七章 苦一苦藩王,罵名我們擔第二百八十八章 真宰相,徐景昌第二百五十九章 陳平一樣的的人物第二百零六章 好岳父第一百三十一章 佛門考試第十章 大明朝,寸土不能少第三百三十二章 是,通政第二百五十二章 朱棣的酸腐愛情第四十章 朱瞻基進京第八十三章 超越朱元璋的雄心第二十六章 大幹一場第一百八十九章 錦衣衛密檔第一百七十六章 忠君報國第三百二十八章 道義制裁第二百一十四章 國公齊出第八十八章 對你表弟好點(新年快樂)第六十七章 做大做強,再創輝煌第三百零一章 太子不孝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史下地方第五十章 戶部還是通政司?第一百二十二章 永樂!永樂!第二百六十五章 南北二京第一百六十二章 徐欽中了第一百三十二章 得加錢第三十章 姑姑救命第四十七章 切冬瓜戰術第三百零九章 滿意度最高的通政司第一百七十二章 朱與徐第七十九章 稅收最大第一百九十七章 六首也歎服第一百八十三章 神劍出鞘第三百一十七章 百姓天子第二百四十三章 愚蠢的弟弟第二十三章 襲爵了第一百六十七章 尊卑易位第一百八十九章 錦衣衛密檔第三百二十二章 倒黴的六部尚書第二百六十章 給各國打分第一十五章 朝堂也是人情世故第六十八章 朕心大慰
第二百九十章 朝廷責任第四十四章 不當朱標第二百七十八章 大戶落網第三百三十九章 朱棣禪讓第一百三十五章 尼山鴻儒會第一十九章 報仇不隔夜第一百五十五章 徐王廟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明律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愛打仗的朱棣第九十章 你管這叫罷官?第三百零七章 軍事演習第三百一十七章 百姓天子第一百三十七章 諸子家,各有所長第一百九十三章 徐景昌,你該成婚了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發遼東第五十四章 特殊的旬會第二百六十一章 爭當大明的好大兒第二百一十七章 名震天下第二十一章 朱棣的雷霆之怒第一十八章 秦淮聽曲第一百六十三章 徐皇后的憤怒第七十章 救命錢第二百一十七章 名震天下第二百六十四章 爲人父第一百七十九章 太子大恩大德第三十五章 不講武德第一百二十七章 太子柄國第七十章 救命錢第六十六章 抄了漢王府第七十九章 稅收最大第十章 大明朝,寸土不能少第二百三十八章 四哥真好第三百二十四章 漢王謀反第五十章 戶部還是通政司?第三百零九章 滿意度最高的通政司第二百零九章 你給我當侄媳婦吧!第三百一十三章 妖書案第二百九十四章 徐景昌的師兄第五十八章 天子駕臨天牢第四十五章 多才多藝的皇孫第三十八章 朕是孝子第一十四章 拿捏姚少師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明亂不亂,定國公說了算第二百六十八章 誰能沒有把柄!第九章 我就是吃瓜的第一百八十五章 定國公的新職務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愛打仗的朱棣第三十三章 忽有狂徒夜磨刀第三百三十八章 所謀者大第二十八章 以稅易賦,二難自解第七十六章 朱高熾,你被開除了第二百四十一章 諸王鬧洞房第六十九章 漢王仁義啊!第四十九章 咱們要有人第一百五十九章 教導朱高熾第四十二章 萬軍戶,衣食所繫第一百九十二章 震撼朝堂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明牡丹徐景昌第二百八十一章 我們是定國公的親戚第一百六十四章 欺君之罪第九十七章 苦一苦藩王,罵名我們擔第二百八十八章 真宰相,徐景昌第二百五十九章 陳平一樣的的人物第二百零六章 好岳父第一百三十一章 佛門考試第十章 大明朝,寸土不能少第三百三十二章 是,通政第二百五十二章 朱棣的酸腐愛情第四十章 朱瞻基進京第八十三章 超越朱元璋的雄心第二十六章 大幹一場第一百八十九章 錦衣衛密檔第一百七十六章 忠君報國第三百二十八章 道義制裁第二百一十四章 國公齊出第八十八章 對你表弟好點(新年快樂)第六十七章 做大做強,再創輝煌第三百零一章 太子不孝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史下地方第五十章 戶部還是通政司?第一百二十二章 永樂!永樂!第二百六十五章 南北二京第一百六十二章 徐欽中了第一百三十二章 得加錢第三十章 姑姑救命第四十七章 切冬瓜戰術第三百零九章 滿意度最高的通政司第一百七十二章 朱與徐第七十九章 稅收最大第一百九十七章 六首也歎服第一百八十三章 神劍出鞘第三百一十七章 百姓天子第二百四十三章 愚蠢的弟弟第二十三章 襲爵了第一百六十七章 尊卑易位第一百八十九章 錦衣衛密檔第三百二十二章 倒黴的六部尚書第二百六十章 給各國打分第一十五章 朝堂也是人情世故第六十八章 朕心大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