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大明至上

“諸子百家,當真各有所長?”朱棣饒有興趣,問了一句。

解縉的額頭已經冒汗了……放在任何時候,哪怕看在徐景昌的面子,他都不能在這個問題上含混。

但是很不幸,今天他沒有這個勇氣,也不敢有!

“陛下,臣才疏學淺,言語不當之處,還望恕罪……孔夫子曾經求教老子,至少不能將儒家之外的學問,悉數貶低。”

孔子曾經求學老子,這是誰都不能否認的。

說老子不行,那不是等於欺師滅祖嗎!

朱棣點了點頭,沒有繼續爲難解縉,一個大才子,能說出這話,已經夠逆天了。回頭還不定被同僚如何鄙夷呢!

朱棣不想爲難他了,而是對着所有人道:“你們都說說,算不算孔孟門徒,儒家弟子,是否有什麼尼山鴻儒會?”

話到了這份上,誰還敢認?

朱棣見羣臣沉默不語,心情大好,又返回了龍椅,笑道:“既然這麼說,諸子百家之學,皆有可取之處,朕治理天下,又該如何是好?”

這一句話,幾乎是要動搖儒家官學的地位。

羣臣臉色凝重,如喪考妣。

一個子虛烏有的尼山鴻儒會就把他們拿住了,滿肚子的道理,全都說不出來,如果陛下心血來潮,真的改變了官學,那可是後患無窮啊!

就在這時候,依舊是吏部天官蹇義,他向前一步,突然雙膝跪倒,磕頭作響,而後將頭上樑冠取下,放在一邊。

“陛下,臣有幾句話,要冒死上奏。”

朱棣笑道:“蹇尚書,你忠心國事,朕是知道的,不必如此,你只管說吧。”

蹇義再度磕頭,“陛下,諸子之學,固然有可取之處,可有百家,就有千家萬家!大明朝有六千萬人口,就有六千萬顆心……如果放任百花齊放,到時候人心思變,天下大亂。就不可收拾了。當年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便是這個心思。彼時漢儒已經並非孔孟之儒。

傳到今日,程朱理學,乃是我大明官學。程朱理學,兼容幷蓄,收納百家,博採衆長。作爲官學,並沒有摒棄百家的問題,相反,還能收攏人心,安定天下,臣懇請陛下明察,切莫輕易撼動官學,以免自斷根基啊!”

不得不說,身爲文官之首,蹇義是合格的,而且也是高明的。

他講出了兩個問題,其一,此刻的儒家,已經不同於孔孟之時,是兼容百家之長的,所以說提倡百家爭鳴那就不合適了。

其二,如果真的百家爭鳴,人心浮動,這麼大的大明朝,人心各異,亂七八糟,就沒法收拾了。

這兩條都是從朱棣的立場出發,一下子打動了朱棣,讓天子搞事情的心,去了一半還多。

眼瞧着朱棣陷入沉思,蹇義暗暗鬆口氣,但他還不敢徹底放鬆,畢竟旁邊還有一頭惡虎呢!

“蹇天官,如果我沒理解錯……伱還是支持孔孟之道的?”徐景昌發問道。

蹇義哼道:“確實,如果定國公想說本官也是尼山鴻儒會的人,我也認了……畢竟我和定國公共事許久,也得到了令尊的推薦。說起來,你們徐家更適合成爲尼山鴻儒會的成員。”

他這番話一出,所有人都愣住了。

夏原吉慌忙向前,“沒錯,定國公年紀輕輕,每每奇思妙想,有驚人之處,莫非他真是尼山鴻儒會的人?就猶如當年的王莽?”

徐景昌猛地看向夏原吉……老匹夫,你想害我?

夏原吉卻是毫不在意,“定國公,我的意思只是這麼無端揣測,只會人人自危,誰也逃脫不了,對於朝局,沒有半分好處。真正爲了大明着想,還是儘快下嚴令,不許議論,不許隨意流傳文章邸報,看到之後,立刻銷燬,嚴懲不貸。”

老夏剛說完,立刻劉俊、鄭賜、郭資,還有其餘重臣,紛紛站出來附議。

一時間徐景昌又成了孤家寡人。

看戲看得成了主角,吃瓜吃到了自己身上……蹇義不惜把徐增壽推薦他的事情說出來,拉徐景昌下水,弄得人人皆可尼山鴻儒會。

這麼一來,局面驟然變化。

徐景昌多少也有點尷尬。

誰讓你總是挖坑,這回把自己也埋了吧!

有本事咱們互相傷害啊!

徐景昌很快恢復了鎮定,笑道:“我都說了不信什麼尼山鴻儒會,更不是尼山鴻儒會的成員,但我想請教諸公,爲什麼百姓會這麼看?流言蜚語那麼多?種種說法,不可勝數?歷朝歷代的事情,都歸結到了尼山鴻儒會上,這又是怎麼回事?”

什麼怎麼回事?

分明是你在背後搞鬼,興風作浪!

徐景昌卻是不慌不忙道:“大傢伙別看着我,百姓會相信這些事情,也跟天下士人的種種作爲分不開。朝臣彼此勾結,遇到了什麼事情,就一起反對,諸如徵收商稅,釋放奴僕,興建外城,設立學堂……如果沒人在背後唆使,又怎麼會千人一面,萬人同心?”

徐景昌的提問,又喚醒了朱棣的本能……他對尼山鴻儒會感興趣,也只因爲朝臣不停阻撓各種政務,讓人不得不懷疑,在他們背後,有着一隻看不見的手,在左右着一切。

所謂尼山鴻儒會,只是滿足了大傢伙的幻想。

“定國公,你說這些,不還是爲了前面的事情憤憤不平嗎?”蹇義道:“朝臣有顧慮,不喜歡標新立異,難道還錯了?事到如今,只怕需要你定國公反躬自省纔是。”

徐景昌哼道:“蹇天官,你這麼說了,那我倒要問問你,在你心裡,儒家更重,還是大明更重?”

徐景昌發出了類似你女朋友和母親同時掉河裡,你要救哪個的靈魂之問。

蹇義冷冷道:“我是大明臣子,受陛下洪恩,自然是一心爲國,不敢有半點不忠!”

徐景昌笑道:“既然這麼說,就是大明更重要了?”

“大明離不開儒家!”蹇義低吼道。

“這話不錯,但大明能只有儒家嗎?”徐景昌又把皮球踢了回去。

蹇義不客氣道:“說來說去,還是要講百家爭鳴的事情嗎?我已經說過來,千人千面,大明亂不得!”

徐景昌笑道:“千人千面,固然不錯……可天下讀書人要都是尊奉孔孟之道,那又至陛下於何地?”

“陛下乃是君父,是天地綱常之首!”

“可綱常是所謂聖賢定的,是儒家士人解釋的,並非陛下說了算!”

此話一出,龍椅上的朱棣,猛然睜大眼睛,若有所思。

……

徐景昌和蹇義針鋒相對,雙方都沒有客氣,這幾句話說下來,也把事情講清楚了。

漢武帝時候,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即始皇帝在疆域上天下一統之後,又從思想上,統一了天下,做到了真正的大一統。

可兩漢隋唐,一路發展下來。

此時的儒家已經和西漢的儒家不一樣了。

儒家士大夫有了自己的利益取向,他們遠遠不是漢唐的那些讀書人了。

唐代的詩人,都嚷嚷着去邊塞殺敵,提攜玉龍爲君死。

可是到了宋代,就成了送死你去,功勞歸我……士大夫們,把國和家分得很清楚。

大明如何放在一邊,要保住他們的家族勢力,纔是一切的前提。

家國國家……

到底是誰在前面,誰在後面,這是個問題!

而且還是最最核心的問題。

這個天下,誰說了算!

朱棣深深吸口氣,“退朝吧!”

朝臣剛要謝恩離去,朱棣又補充道:“吏部蹇義,戶部夏原吉,還有定國公徐景昌,你們三個留下。”

被點到名字的三個人,渾身一震,只能點頭應是。

時間也臨近了中午,朱棣還挺體貼,給三個人準備了午餐。

“別餓肚子,吃飽了再說。”

三個人裡面,也只有徐景昌胃口不錯,吃了個七分飽,其餘兩人,就是隨便應付一下,根本沒有心情多吃。

蹇義反思了好一陣,他今天說的話有着很嚴重的漏洞,但是爲了撇清楚那個尼山鴻儒會,也是沒得選擇。

不管儒家把天子捧得多高,以君父呼之,但說到底,這是儒家給皇帝的,不是皇帝自己的……

以朱棣的智慧不會聽不明白。

一頓飯後,朱棣含笑讓三個人坐下。

“蹇尚書和夏尚書是朕的左膀右臂,至於定國公,也是朕倚重的臣子……朕視你們爲股肱。”

天子把臣子當成股肱,臣子就要把天子當成腹心。

蹇義慌忙道:“陛下天恩,臣感激不盡。”

朱棣又道:“蹇尚書, 朕不能改一改嗎?”

蹇義無奈搖頭,“以臣的才學見識,斗膽懇請陛下,萬萬不可撼動儒家根基。”

夏原吉也慌忙道:“臣附議。”

朱棣一陣沉吟,徐景昌竟然也跟着道:“臣也附議!”

朱棣氣得哼道:“你湊什麼熱鬧?”

徐景昌道:“臣也以爲不可撼動儒家根基……只不過臣覺得可以讓大明多一點,儒家少一點。”

朱棣不解,“什麼意思?”

“啓奏陛下,臣的意思儒家雖然很重要,但是卻不能凌駕大明之上。”徐景昌道:“臣徐家最多是與國同休,可有一個家族,歷經幾十個朝代,屹立不搖。他們代表的東西,在一些人的心裡,遠比大明還重要,陛下豈能不防?”

第三百一十六章 勸世良言第四十七章 切冬瓜戰術第一百二十八章 建文死了第二百二十章 漢王真兄弟第二百七十章 八大稅區第三百一十八章 吾皇聖明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愛打仗的朱棣第二百二十七章 準備遷都第一百九十八章 羣賢畢至,衆正盈朝第一百零一章 叩謝天恩第七十六章 朱高熾,你被開除了第一百八十九章 錦衣衛密檔第一百七十七章 曲阜姓朱不姓孔第二百四十七章 黑了心的朱高熾第三百三十七章 速速請姚少師第一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出動第六十四章 漢王與民爭利第一百六十四章 欺君之罪第一百四十一章 上了賊船的南孔第三百零九章 滿意度最高的通政司第四十八章 優美的中國話第三百零二章 因地制宜第二百六十九章 天官的報復第一百一十二章 通政使的崛起第八十一章 園藝假警告第二百八十六章 絕妙一招第一百二十四章 絞刑第九十四章 憤怒的朱棣第一十二章 窮則懷恨在心,達則反攻倒算第二百九十六章 沒辦法了,只能對外用兵了第一百二十三章 朱棣的承諾第三十八章 朕是孝子第一章 請你善良第一百五十七章 孔家也不例外第三百三十四章 孝出強大第九十四章 憤怒的朱棣第五十四章 特殊的旬會第一百三十二章 得加錢第一百二十四章 絞刑第二百六十四章 爲人父第二百六十五章 南北二京第一百二十六章 減肥成功的朱高熾第一百五十一章 第一結黨之家第九十章 你管這叫罷官?第四十七章 切冬瓜戰術第二百五十四章 李景隆贏了第四章 皇后駕到第一百八十二章 你們都是天子門生第一百六十一章 翻身仗第一百一十二章 通政使的崛起第二十一章 朱棣的雷霆之怒第二百八十八章 真宰相,徐景昌第二十八章 以稅易賦,二難自解第一百三十二章 得加錢第九十九章 三句話讓朱棣給我花三十萬第一百五十七章 孔家也不例外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發遼東第三百零四章 親孃也不親了第二百九十五章 舉朝之士,盡數被坑第五十七章 年夜飯第五十章 戶部還是通政司?第三百零三章 養豬第三百三十二章 是,通政第九十九章 三句話讓朱棣給我花三十萬第二百四十一章 諸王鬧洞房第二百六十九章 天官的報復第二十章 茹尚書的小愛好第二百章 宴請黃家第一百六十二章 徐欽中了第六十六章 抄了漢王府第三百三十章 再無靖難第三百四十一章 徐大魔王第七十九章 稅收最大第二百二十七章 準備遷都第四十七章 切冬瓜戰術第三百一十七章 百姓天子第二百三十三章 清君側了第二百零一章 勃然大怒的朱棣第七十六章 朱高熾,你被開除了第七十七章 王叔在上,請受小侄一刀第二百二十八章 朱棣也討好第三百三十七章 速速請姚少師第二章 姑姑第一百九十二章 震撼朝堂第一百六十三章 徐皇后的憤怒第一百零七章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第一百六十四章 欺君之罪第一百六十章 徐家的機會第七十五章 大明良心,入主東宮第四十五章 多才多藝的皇孫第三十章 姑姑救命第三百三十五章 壞主意一堆第一百二十八章 建文死了第二百五十九章 陳平一樣的的人物第一百三十章 朱棣的大禮包第三十七章 讓人暖心第三百零二章 因地制宜第四十三章 皇孫的人第二百九十六章 沒辦法了,只能對外用兵了第六十九章 漢王仁義啊!
第三百一十六章 勸世良言第四十七章 切冬瓜戰術第一百二十八章 建文死了第二百二十章 漢王真兄弟第二百七十章 八大稅區第三百一十八章 吾皇聖明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愛打仗的朱棣第二百二十七章 準備遷都第一百九十八章 羣賢畢至,衆正盈朝第一百零一章 叩謝天恩第七十六章 朱高熾,你被開除了第一百八十九章 錦衣衛密檔第一百七十七章 曲阜姓朱不姓孔第二百四十七章 黑了心的朱高熾第三百三十七章 速速請姚少師第一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出動第六十四章 漢王與民爭利第一百六十四章 欺君之罪第一百四十一章 上了賊船的南孔第三百零九章 滿意度最高的通政司第四十八章 優美的中國話第三百零二章 因地制宜第二百六十九章 天官的報復第一百一十二章 通政使的崛起第八十一章 園藝假警告第二百八十六章 絕妙一招第一百二十四章 絞刑第九十四章 憤怒的朱棣第一十二章 窮則懷恨在心,達則反攻倒算第二百九十六章 沒辦法了,只能對外用兵了第一百二十三章 朱棣的承諾第三十八章 朕是孝子第一章 請你善良第一百五十七章 孔家也不例外第三百三十四章 孝出強大第九十四章 憤怒的朱棣第五十四章 特殊的旬會第一百三十二章 得加錢第一百二十四章 絞刑第二百六十四章 爲人父第二百六十五章 南北二京第一百二十六章 減肥成功的朱高熾第一百五十一章 第一結黨之家第九十章 你管這叫罷官?第四十七章 切冬瓜戰術第二百五十四章 李景隆贏了第四章 皇后駕到第一百八十二章 你們都是天子門生第一百六十一章 翻身仗第一百一十二章 通政使的崛起第二十一章 朱棣的雷霆之怒第二百八十八章 真宰相,徐景昌第二十八章 以稅易賦,二難自解第一百三十二章 得加錢第九十九章 三句話讓朱棣給我花三十萬第一百五十七章 孔家也不例外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發遼東第三百零四章 親孃也不親了第二百九十五章 舉朝之士,盡數被坑第五十七章 年夜飯第五十章 戶部還是通政司?第三百零三章 養豬第三百三十二章 是,通政第九十九章 三句話讓朱棣給我花三十萬第二百四十一章 諸王鬧洞房第二百六十九章 天官的報復第二十章 茹尚書的小愛好第二百章 宴請黃家第一百六十二章 徐欽中了第六十六章 抄了漢王府第三百三十章 再無靖難第三百四十一章 徐大魔王第七十九章 稅收最大第二百二十七章 準備遷都第四十七章 切冬瓜戰術第三百一十七章 百姓天子第二百三十三章 清君側了第二百零一章 勃然大怒的朱棣第七十六章 朱高熾,你被開除了第七十七章 王叔在上,請受小侄一刀第二百二十八章 朱棣也討好第三百三十七章 速速請姚少師第二章 姑姑第一百九十二章 震撼朝堂第一百六十三章 徐皇后的憤怒第一百零七章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第一百六十四章 欺君之罪第一百六十章 徐家的機會第七十五章 大明良心,入主東宮第四十五章 多才多藝的皇孫第三十章 姑姑救命第三百三十五章 壞主意一堆第一百二十八章 建文死了第二百五十九章 陳平一樣的的人物第一百三十章 朱棣的大禮包第三十七章 讓人暖心第三百零二章 因地制宜第四十三章 皇孫的人第二百九十六章 沒辦法了,只能對外用兵了第六十九章 漢王仁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