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大動作

黃觀惡狠狠瞪了徐景昌一眼,“不許胡說!”

徐景昌翻了翻白眼,索性不說了。

黃觀倒是揹着手,來回踱步,思前想後,突然一拍巴掌,嚇得徐景昌一個激靈。黃觀不管他責怪的目光,而是自顧自道:“你說得對,我明白了,我當真是明白了。咱們這麼大個朝廷,赫赫揚揚的大明朝,需要有些不一樣的東西,高雅的東西,不同尋常的東西,能載入史冊,提起來就讓人豎起大拇指的東西。”

“這東西絕對不能是秦淮河!絕對不行!”

黃觀語氣越發沉重,斬釘截鐵,不容置喙。

而且他的眼神越發明亮,態度堅決,彷彿下了很大的決心。

徐景昌心咯噔一聲,他本能憂心道:“您老人家不會有什麼石破天驚的舉動吧?能不能先跟我說說,我怕有點承受不了。”

黃觀笑吟吟看着徐景昌,“你有什麼承受不了的,都是小事情。我只是一時沒想好,回頭再說。”

說完之後,黃觀直接轉身離去。

眼瞧着老岳父的背影,徐景昌居然慌亂起來。

他覺得似乎要壞事。

黃觀這種人,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他這麼說,必定有非比尋常的驚人之舉。

萬一弄得朝堂人心惶惶,百官一起震怒,那事情可就麻煩了。

沒辦法,徐景昌只能找到了夫人,“我真的只是打算弄個劇場一類的東西,我可以聽曲看戲。你知道的,我這個人沒多大兒追求,只有三樣東西。”

“三樣?哪三樣?”

“第一,就是釣魚,我現在雖然不太方便去外面,但是家裡就能釣魚,還是很簡單的。第二,我想聽曲,單純的就是聽曲,沒有別的。第三,我還打算看星星,心懷宇宙,仰望蒼穹。我真的只有這三個要求,再沒有別的。”

徐景昌道:“夫人,伱最好勸勸岳父,別讓他添亂了,禮部算是所有衙門,最太平的一個了,萬一禮部也亂了,那就麻煩了。”

黃芸芳認真聽着,隨後默默道:“國公是真的打算聽曲?”

“我可以對天發誓。”

黃芸芳一笑,“我相信我爹也只是想聽曲,用不着擔心。”

剎那之間,徐景昌瞠目結舌,半晌竟然不知道說什麼好。

黃芸芳也不搭理他,而是低頭縫衣服。

小孩子長得快,沒有多久,衣服就小了,當孃的少不得要辛苦一點。

“國公,我現在是隻管家裡頭的事情,專心做你的賢內助。”

徐景昌無奈了,“夫人賢德,我是求之不得。”

堵不上黃觀的嘴,徐景昌也只能認命了,就看黃觀說什麼吧!

幾天過去,趕上了武英殿議事,朱棣原計劃是去京城的先賢祠,拜謁歷代賢臣,鼓勵朝臣盡忠職守。

還沒等朱棣開口,黃觀就站了出來

“啓奏陛下,臣思前想後,有些話不得不說,也不能不說。”

朱棣含笑,從徐景昌那裡論,這位也是自己的親戚,“黃卿家,你只管暢所欲言。”

黃觀道:“陛下,臣反覆思量數日,想要請教當朝諸公,我大明究竟要留下什麼?要讓人記住什麼?”

朱棣好奇道:“黃卿家是什麼意思?”

黃觀道:“陛下,自古以來,朝代興衰交替,沒有千年的朝廷,強漢盛唐,都不免煙消雲散。但是歷朝歷代,究竟如何,又寫在史冊裡,寫在人心裡。”

“譬如強漢,攻滅匈奴,封狼居胥,勒石燕然。四百年天下,威風堂堂,留下漢人名號。再比如盛唐。大唐氣象,萬國來朝,自是華夏巔峰,傲視四夷。再說秦朝,修長城,建直道,隋朝也有大運河,宋朝的京華煙雲,富庶繁華……”

黃觀一路數下來,然後凝視着朝臣,感嘆道:“現在到了我大明書寫史冊的時候,我們要給後人留下什麼,提到了大明,要讓人有什麼樣的想法?繁榮昌盛,還是疆域遼闊?這些我都贊同。但是以我這個禮部尚書來講,我希望大明能有諸多與衆不同,能夠文治武功,冠絕宇內,能在各個方面,睥睨天下。”

黃觀說到這裡,衝着朱棣深深一躬,“啓奏陛下,臣斗膽請教,大宋朝汴京繁華,諸多名妓,才子佳人,流傳千古,這到底是好,還是壞?”

朱棣深吸口氣,看了看羣臣。

“大宋的繁華,着實是被不少人追憶。可兩宋懦弱無能,面對蠻夷鐵騎,束手無策,山河淪陷,江山易主,他們有罪!”

黃觀道:“陛下所言極是,臣以爲在京城之地,天子腳下,首善之區,卻有許多子民,不得不賣身爲生,取悅權貴。說是風雅之事,繁華之地。但也是吃人血肉,殘酷無情。臣想問諸位同僚,這是仁恕之道嗎?”

朝臣頓時一陣愕然,這時候夏原吉道:“黃尚書,官妓起自管仲,屬實不合仁恕之道。”

黃觀道:“那爲何歷代都沿襲,並沒有去掉?”

夏原吉道:“這事情也不能一概而論,官妓能增加歲入,還有些犯官家眷需要處理,也就沿襲下來。”

黃觀昂然道:“那我想問夏尚書,你說在大明的京城,有那麼一條秦淮河,兩邊皆是青樓,河上都是畫舫,到底合適不合適?不光是京城,推而廣之,整個大明朝,我聖天子治下,這樣的腌臢去處,到底合適不合適?”

夏原吉無奈笑道:“自然是不合適,但是想要輕易廢掉,也不容易。”

黃觀哂笑道:“先不說秦淮河,現在京城之中,還有不少廟宇……雖然前面朝廷已經整頓了,裁撤了許多僧尼,也不許廟宇兼併土地。但是各地寺廟依舊香火旺盛,百姓絡繹不絕。三姑六婆,行走民間,高利盤剝,拐賣兒童,坑害無辜……”

黃觀侃侃而談,說的都是廣泛存在民間的陋習,延續千百年,不曾改變。

雖說是習慣成自然,可是拿出來,放在臺面上,還是讓人臉上發燒,心中慚愧。

朱棣輕咳一聲,“黃尚書,你講這些,朕也都知道,你有什麼高見嗎?”

黃觀道:“陛下,臣也知道有許多事情,根深蒂固,難以一蹴而就。但是臣想請陛下拿出一個態度,是非對錯,黑白善惡,這是顯而易見的。並不難論斷。朝廷更要有個態度,該管的事情,必須管起來,該出手的時候,必須出手。至少擺在眼皮子底下的惡事,不能視而不見吧!”

朱棣凜然心驚,仔細想想,臉上甚至有些發燒。

“黃卿家所言極是,確實有些事情千年沿襲,不曾改變,我們也都當成了對的事情,這不行,這絕對不行!”

朱棣環顧朝臣,朗聲道:“大傢伙必須要拿出一個辦法,朕要給天下人一個交代。也給千秋青史一個交代。朕不敢說徹底剷除弊政,可是要讓後人提起來,咱們大明是最乾淨,最清白的朝廷。”

朱棣斬釘截鐵,徐景昌聽在耳朵裡,也是心知肚明。

老岳父要乾的是什麼,他也知道了。

“啓奏陛下,臣以爲黃尚書所講,乃是教化大事,但又不侷限於教化。講的是刑名法度,可也有斧正人心,砥礪正氣的意思。總而言之,天下間還有許多陳規陋習。譬如說逼良爲娼,拐賣人口,溺斃女嬰,吃絕戶,欺凌寡婦,崇道佞佛……種種不堪的事情,難以一概而論。”

徐景昌擡起頭,笑道:“如果臣沒有猜錯,黃尚書的意思,就是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都有受到懲辦,見一個處理一個,絕對不能視而不見,甚至放縱,從中漁利。”

“沒錯,定國公講得極好。那你有什麼建議?”

徐景昌道:“陛下要讓臣,臣斗膽諫言,此事並非一個部可以處置,也不是幾道政令就能解決的。陛下需要拿出十足的決心才行。”

朱棣思忖一陣,終於點了點頭,“朕明白了。”

議事結束,朱棣又把黃觀、徐景昌、蹇義和夏原吉留了下來。

“黃尚書的諫言振聾發聵,朕身爲天子,自然要砥礪正氣,勵精圖治,那些不合時宜的弊端,都要一掃而光。朕有意將此事交給黃卿家負責,但是該以什麼名義來處理,你們有沒有主意?”

朱棣把目光放在蹇義身上,“蹇尚書,你看有什麼位置,能凌駕尚書之上?”

這下子把蹇義弄得不會了。

“陛下,高於尚書,那就只能是宰相,放在現在的大明,就是通政使了。”

難道要讓徐景昌負責?

“陛下,臣有個想法,其實不光是這事,還有軍務,吏治,財稅,刑名……這都是國之大事。需要涉及到幾個部聯手,才能順利落實。不如這樣,將內閣和六部合一。凡是負責一項主要政務的尚書,加從一品銜,掛名大學士,督辦政務,和通政使一起,直接向陛下奏事。”

朱棣思忖了一下,果斷道:“既然這樣,禮部尚書黃觀,加太子太師銜,文華殿大學士,總領教化事宜。”

黃觀連忙施禮,拜謝天恩。

朱棣隨即又道:“吏部尚書蹇義,加少傅銜,謹身殿大學士,總領官風吏治,銓選監察。”

蹇義慌忙道:“臣叩謝天恩。”

“戶部尚書夏原吉,加少保銜,華蓋殿大學士,總領財稅戶籍,通商貿易,國庫鈔幣。”

夏原吉也是戰戰兢兢,跪在了地上,“吾皇聖恩,臣必定鞠躬盡瘁!”

第五十五章 都別出來了第三百章 千秋大業第七十三章 朕的好孫兒第二百九十三章 大明羣相第二百二十七章 準備遷都第一百二十六章 減肥成功的朱高熾第三百三十八章 所謀者大第一百八十一章 山東之患第五十五章 都別出來了第二百三十章 藍玉的女婿第一十九章 報仇不隔夜第一百九十二章 震撼朝堂第二百九十一章 樂子人找樂子第五十三章 大牢齊聚第三十四章 怎如徐景昌所教相似?第七十四章 刺客一擊第四十五章 多才多藝的皇孫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明律第三百三十章 再無靖難第一百三十章 朱棣的大禮包第二百零六章 好岳父第八十一章 園藝假警告第四十四章 不當朱標第二百零八章 徐皇后要長命歲哦第三十五章 不講武德第二百九十五章 舉朝之士,盡數被坑第二十八章 以稅易賦,二難自解第二百二十二章 朕的好兒子第六十一章 風光出天牢第三百零八章 恐怖的徐景昌第一十五章 朝堂也是人情世故第二百三十一章 不養廢物第一百二十二章 永樂!永樂!第二百二十三章 諸葛丞相的治國方法第二十七章 我怕得罪人嗎?第九十四章 憤怒的朱棣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明律第三百一十章 觀天第一百五十八章 朱棣曰善第三十八章 朕是孝子第三十二章 陛下的神劍番外篇:真宰相第三百零八章 恐怖的徐景昌第二百八十五章 太子悟道第一百五十章 還真有個鴻儒會第二百章 宴請黃家第一百五十章 還真有個鴻儒會第一百一十一章 朝臣中的內鬼第二十章 茹尚書的小愛好第二百六十章 給各國打分第七十五章 大明良心,入主東宮第三百一十四章 小白鼠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子無心第三百零八章 恐怖的徐景昌第三百三十二章 是,通政第一百零五章 不甘心做趙宋第一百一十九章 方孝孺門人第一百三十章 朱棣的大禮包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明律第一百二十四章 絞刑第三百三十七章 速速請姚少師第一百一十八章 全都來了第二百六十八章 誰能沒有把柄!第一百零二章 興奮的朱棣第四十八章 優美的中國話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明牡丹徐景昌第二百三十二章 藩王要學習第三百零六章 鐵血宰相第二百七十六章 厲害的農場第五十七章 年夜飯第一百七十二章 朱與徐第一百六十八章 新科進士的去向第二百六十五章 南北二京第三百三十六章 徐皇后病重第三十章 姑姑救命第一百三十六章 你是孔孟門徒,你全家都是!第一百零三章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第一百七十八章 孔氏進京第九十六章 朱棣的削藩策第八十二章 徐景昌的小技巧第二百三十章 藍玉的女婿第一百四十三章 比肩夫子第二百五十一章 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第一百一十九章 方孝孺門人第一百七十六章 忠君報國第二百零二章 罪臣管不住手啊第二百二十六章 俺又回來了第三百零八章 恐怖的徐景昌第一百三十一章 佛門考試第八十四章 請客斬首第八十五章 大戶們的改稻爲桑第二百三十章 藍玉的女婿第五章 大九卿第二百四十九章 人死爲大第三百零八章 恐怖的徐景昌第一百一十一章 朝臣中的內鬼第一章 請你善良第三百二十五章 躁動不安的朱棣第一百三十六章 你是孔孟門徒,你全家都是!第二章 姑姑
第五十五章 都別出來了第三百章 千秋大業第七十三章 朕的好孫兒第二百九十三章 大明羣相第二百二十七章 準備遷都第一百二十六章 減肥成功的朱高熾第三百三十八章 所謀者大第一百八十一章 山東之患第五十五章 都別出來了第二百三十章 藍玉的女婿第一十九章 報仇不隔夜第一百九十二章 震撼朝堂第二百九十一章 樂子人找樂子第五十三章 大牢齊聚第三十四章 怎如徐景昌所教相似?第七十四章 刺客一擊第四十五章 多才多藝的皇孫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明律第三百三十章 再無靖難第一百三十章 朱棣的大禮包第二百零六章 好岳父第八十一章 園藝假警告第四十四章 不當朱標第二百零八章 徐皇后要長命歲哦第三十五章 不講武德第二百九十五章 舉朝之士,盡數被坑第二十八章 以稅易賦,二難自解第二百二十二章 朕的好兒子第六十一章 風光出天牢第三百零八章 恐怖的徐景昌第一十五章 朝堂也是人情世故第二百三十一章 不養廢物第一百二十二章 永樂!永樂!第二百二十三章 諸葛丞相的治國方法第二十七章 我怕得罪人嗎?第九十四章 憤怒的朱棣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明律第三百一十章 觀天第一百五十八章 朱棣曰善第三十八章 朕是孝子第三十二章 陛下的神劍番外篇:真宰相第三百零八章 恐怖的徐景昌第二百八十五章 太子悟道第一百五十章 還真有個鴻儒會第二百章 宴請黃家第一百五十章 還真有個鴻儒會第一百一十一章 朝臣中的內鬼第二十章 茹尚書的小愛好第二百六十章 給各國打分第七十五章 大明良心,入主東宮第三百一十四章 小白鼠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子無心第三百零八章 恐怖的徐景昌第三百三十二章 是,通政第一百零五章 不甘心做趙宋第一百一十九章 方孝孺門人第一百三十章 朱棣的大禮包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明律第一百二十四章 絞刑第三百三十七章 速速請姚少師第一百一十八章 全都來了第二百六十八章 誰能沒有把柄!第一百零二章 興奮的朱棣第四十八章 優美的中國話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明牡丹徐景昌第二百三十二章 藩王要學習第三百零六章 鐵血宰相第二百七十六章 厲害的農場第五十七章 年夜飯第一百七十二章 朱與徐第一百六十八章 新科進士的去向第二百六十五章 南北二京第三百三十六章 徐皇后病重第三十章 姑姑救命第一百三十六章 你是孔孟門徒,你全家都是!第一百零三章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第一百七十八章 孔氏進京第九十六章 朱棣的削藩策第八十二章 徐景昌的小技巧第二百三十章 藍玉的女婿第一百四十三章 比肩夫子第二百五十一章 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第一百一十九章 方孝孺門人第一百七十六章 忠君報國第二百零二章 罪臣管不住手啊第二百二十六章 俺又回來了第三百零八章 恐怖的徐景昌第一百三十一章 佛門考試第八十四章 請客斬首第八十五章 大戶們的改稻爲桑第二百三十章 藍玉的女婿第五章 大九卿第二百四十九章 人死爲大第三百零八章 恐怖的徐景昌第一百一十一章 朝臣中的內鬼第一章 請你善良第三百二十五章 躁動不安的朱棣第一百三十六章 你是孔孟門徒,你全家都是!第二章 姑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