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大耳哥你聽我說

第10章 大耳哥你聽我說

“父親,沒有人和兒子說陳功曹的讒言,兒子對陳功曹也毫無間隙。

只是兒子覺得當下時局艱難,牽一髮而動全身。

你我父子置身於旋渦中心,一旦行差踏錯,恐會有不忍言之禍事。”

劉備漸漸的冷靜了下來。

自從接任徐州牧後,他就把自己的家眷全部接了過來。

現在的他共有三子二女,可真正讓他滿意,最爲寵愛關心的,唯有這個已經揚名北地的嫡長子。

想到自己兒子的早慧,以及夢中遇仙的秘密,劉備的怒意漸漸消退。

過了一會兒,他盤腿坐下,目視劉封:“好,爲父倒要聽聽你的高論,你就好好告訴爲父,那禍事是什麼。”

“父親,您真的覺得我們是徐州之主了嗎?”

劉封的第一句話,就險些讓劉備又炸毛了。

這逆子是什麼意思,嘲諷老子是傀儡嗎?

所幸劉備的度量還是很大的,他耐着性子繼續聽了下去。

“兒試爲父親分析局勢。”

劉封起身從案几上取來幾卷竹簡、帛書,分別置放在地面上,隨後指着竹簡道:“徐州內部,大致有四股勢力。父親可爲州牧派,執掌州牧之名,助力爲二叔、三叔、子龍叔叔、國讓叔叔等。

然父親元從勢微,人才匱乏。

父親初來乍到,兵不滿千,將只四人,即便得到了陶公四千丹陽兵之助,也僅僅是有了自保之力。

父親,您既沒有族人的輔助,也沒有門生故吏,雖然貴爲州牧,可州事卻並不在伱手裡啊。”

陳家與糜家爲首的徐州本土士族,在推舉劉備接任徐州牧後,自然而然的便將州事大權攬入了手中,其情況,比之兗州士族對曹操還要強勢上許多。

曹操好歹有曹家、夏侯、衛家等宗族鼎力支持,族中不乏人才,可以掌握一些關鍵職位。

可劉備呢?

他除了簡雍、田豫、關張趙外,甚至連識字的手下都找不出幾個,更別說士族文士了。

要不然一年之後,袁術起兵來犯,劉備帶着關羽前去抵擋的時候,也不至於窘困到要張飛留守掌總了。

對於這個問題,劉備當然也知道,可他也冥思苦想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唯一覺得能做的就是加大拉攏陳登、糜竺的力度,全力依靠對方,儘量和對方捆綁在一起。

這個策略沒法說對錯,因爲從邏輯上說,這是徹頭徹尾的昏聵,這不但是放棄了作爲主官高高在上,居中調和的優勢,還直接下場參與政鬥,甚至還給陳登、糜竺架空劉備提供了最大的方便。

但從結果上來說,也恰恰是因爲劉備的這個策略,在他被呂布偷家之後,還能得到陳登和糜竺源源不斷的支持,給人給錢給糧食,一度擁兵萬人之衆,差點就鹹魚翻身了的主要原因。

而當時相對的贏家呂布是個什麼情況?

他攻打擁兵萬人的劉備,僅僅只能派出三四千人,當時他總兵力竟然不過萬。

雖然都是百戰精兵,但也可以看見呂布有多窘迫了。

一個新任的徐州之主,居然沒有敗光家業,重頭再來的劉備兵馬多。

劉封現在要幫大耳哥守住徐州基業,如果從這個角度出發,那劉備的所作所爲,就極其愚蠢了。

“父親,這第二股勢力,便是徐州士族豪強。

這些人可一分爲二。

以陳家和糜家爲首的,親近父親,相對忠誠,但州權也全在他們手裡,這是既需要安撫,也需要分化的力量。

此外,另外一派如王家、諸葛家等士族,對父親毫無瞭解,缺乏信任,寧可外出避難,也不爲父親效力,這是可以安撫,同時又可以爭取的力量。”

劉備聽着劉封的敘說,眼底深藏的怒火漸漸退散,取而代之的則是深思。

劉封現在所說的這些,劉備其實也早有察覺,只是苦無對策。

此時此刻,他忍不住對劉封產生了一種期待,希望對方能夠拿出一個切實可行的辦法來。

“第三股勢力,則是以建威中郎將爲首的丹陽外來派了。

他們本來是陶公從家鄉帶來的心腹,忠於陶公,同時也與徐州本地士族結怨甚深,彼此敵視。這股勢力對父親既靠攏,又疏離,既有投靠之心,又不乏警惕懷疑。

可他們與陳功曹所在的徐州士人派,卻是嫌隙已久,雙方矛盾尖銳。現在父親就任州牧,必須要在其中調和安撫,至少要能讓這兩派共存。

否則,不但會讓這兩股勢力忙於內鬥而無心正事,更容易引起派系失衡,從而爲外敵所侵。”

劉備突然開口:“外敵,我兒所說的外敵,究竟是何人?”

劉封說的東西,劉備之前雖然看不了這麼透徹,但憑藉着天賦卓越,隱隱約約總能感知到一部分。

只是一直以來他都是被陳登和糜竺親附,劉備端水的水平又不高,因此,他很快就因爲和前者的過往密切,而被丹陽派疏離。

劉備其實並沒有消滅丹陽派的心思,但很多事情,自然而然就要更偏向陳登、糜竺一方。

劉備心裡也有過盤算,丹陽派作爲外來派系,在本地並沒有根基,雖有兵權,可錢糧都得靠本地士人支持。

劉備一旦聯手陳登,丹陽派幾乎毫無勝算。

在這種情況下,劉備甚至產生了可以藉着本地士人派針對丹陽派的壓力,慢慢吞併消化掉丹陽派的想法。

這想法具體行不行,當然還得看劉備後續的操作和手腕。

可這一切的前提,是得有一個封閉的圈子。

因爲圈子封閉,那丹陽派就找不到外援。

沒有了其他力量加入,丹陽派最後就只能在被消滅和投靠劉備中二選一了。

劉備和他們又沒深仇大恨,丹陽派大佬們瘋了纔會選擇第一個,這樣一來,劉備不就有機會吞併消化丹陽派了嗎?

之前劉備覺得問題不大,他在繼任州牧的時候,就和袁紹通過氣了。

陳登的《遣詣袁紹告迎劉備爲徐州牧》,讓袁紹選擇了與劉備和解。而神奇的是,劉備雖然和袁紹和解了,卻並沒有同公孫瓚撕破臉,順帶還使得袁紹的盟友曹操失去了再次進攻徐州的名義。

第403章 二寇獻寶第354章 淩統勸降第394章 天子說客第208章 勾心鬥角第262章 孫策憂心第44章 韓循該死第431章 邀功請賞第464章 中期調度第84章 魯肅來信第265章 大戰在即第61章 陳羣家書第135章 程仲德不辱使命第397章 曹劉叔侄對第500章 以巴爲銅第49章 魯肅舉才第48章 魯肅應闢(祝我母親生日快樂!)第136章 廣陵戰起第315章 吳南亂局第466章 驚聞噩耗第200章 劉呂比鬥第137章 廣陵城變第5章 願求將軍之女爲側室第158章 謀奪任城祝讀者大大們除夕快樂!第141章 平分秋色第43章 非蠢即壞第270章 曹府夜宴第154章 落荒而逃第317章 陽羨周氏第4章 曹豹的困境第39章 雙管齊下克臧霸第120章 朐縣鹽豪第119章 天賜良港第36章 問對徐州第79章 玄德教子第476章 蔡郗會見第378章 得棲鳳雛第41章 糜家父女(四更求支持!)第343章 輕鬆入城第65章 禮送賣家第74章 白色的金子【第五更求追讀!】第482章 荊州戰畢第330章 山陰城破(七千字大章!)第420章 巡視產業第450章 荊軍後手第118章 周 蔣來投第331章 賀齊求援第445章 進取沙羨第367章 籠劉聯荊第235章 父子開府第312章 吳景的應對第62章 鼓動曹豹第42章 韓循獻策第441章 甘寧拔塞第190章 密謀造反第59章 否決張飛第349章 分割與聚攏第190章 密謀造反第85章 周瑜的猶豫第305章 杯酒釋兵權第511章 行縣江東第314章 局勢變化第270章 曹府夜宴第229章 解縣奇聞第318章 小試牛刀第371章 策問顧雍第103章 人工魚水情第176章 籌錢鍊鐵第204章 貴賓臨門第339章 自投羅網第301章 厲陽開城第46章 青州三士(三更求支持)第421章 荊州應對第164章 射陽水匪第288章 奇貨可居第248章 司州之爭第171章 參觀紙坊第354章 淩統勸降第10章 大耳哥你聽我說第465章 攻佔竟陵第361章 仲謀來投第262章 孫策憂心第514章 騎兵三寶第366章 本初廷議第381章 元龍募資第238章 直驅陽翟第24章 獅子大開口第463章 江陵易幟第212章 河東遇天子第410章 幕府初成第80章 父慈子孝第18章 委以重任第179章 鹽糖易糧第370章 紫氣東來第213章 裂土東萊第296章 劉表所計(加更又來了!)第426章 荊北軍議第42章 韓循獻策第236章 萇奴授首第437章 望城大捷
第403章 二寇獻寶第354章 淩統勸降第394章 天子說客第208章 勾心鬥角第262章 孫策憂心第44章 韓循該死第431章 邀功請賞第464章 中期調度第84章 魯肅來信第265章 大戰在即第61章 陳羣家書第135章 程仲德不辱使命第397章 曹劉叔侄對第500章 以巴爲銅第49章 魯肅舉才第48章 魯肅應闢(祝我母親生日快樂!)第136章 廣陵戰起第315章 吳南亂局第466章 驚聞噩耗第200章 劉呂比鬥第137章 廣陵城變第5章 願求將軍之女爲側室第158章 謀奪任城祝讀者大大們除夕快樂!第141章 平分秋色第43章 非蠢即壞第270章 曹府夜宴第154章 落荒而逃第317章 陽羨周氏第4章 曹豹的困境第39章 雙管齊下克臧霸第120章 朐縣鹽豪第119章 天賜良港第36章 問對徐州第79章 玄德教子第476章 蔡郗會見第378章 得棲鳳雛第41章 糜家父女(四更求支持!)第343章 輕鬆入城第65章 禮送賣家第74章 白色的金子【第五更求追讀!】第482章 荊州戰畢第330章 山陰城破(七千字大章!)第420章 巡視產業第450章 荊軍後手第118章 周 蔣來投第331章 賀齊求援第445章 進取沙羨第367章 籠劉聯荊第235章 父子開府第312章 吳景的應對第62章 鼓動曹豹第42章 韓循獻策第441章 甘寧拔塞第190章 密謀造反第59章 否決張飛第349章 分割與聚攏第190章 密謀造反第85章 周瑜的猶豫第305章 杯酒釋兵權第511章 行縣江東第314章 局勢變化第270章 曹府夜宴第229章 解縣奇聞第318章 小試牛刀第371章 策問顧雍第103章 人工魚水情第176章 籌錢鍊鐵第204章 貴賓臨門第339章 自投羅網第301章 厲陽開城第46章 青州三士(三更求支持)第421章 荊州應對第164章 射陽水匪第288章 奇貨可居第248章 司州之爭第171章 參觀紙坊第354章 淩統勸降第10章 大耳哥你聽我說第465章 攻佔竟陵第361章 仲謀來投第262章 孫策憂心第514章 騎兵三寶第366章 本初廷議第381章 元龍募資第238章 直驅陽翟第24章 獅子大開口第463章 江陵易幟第212章 河東遇天子第410章 幕府初成第80章 父慈子孝第18章 委以重任第179章 鹽糖易糧第370章 紫氣東來第213章 裂土東萊第296章 劉表所計(加更又來了!)第426章 荊北軍議第42章 韓循獻策第236章 萇奴授首第437章 望城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