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土寨攻防

滾石檑木都沒法阻止漢軍,龍奔此刻已經有些黔驢技窮了。

可形勢逼人,漢軍如今氣勢洶洶的撲了上來,這時候再想要投降,那自己這一方可就成了案板上的魚肉了。

眼看着漢軍已經衝到了寨牆下,使用木墩開始撞擊寨門,同時利用簡易梯子開始攀登寨牆,龍奔的額頭不斷滲出冷汗,趕忙下令讓躲在後面避讓弓弩的披甲青壯登牆抵抗。

可這些青壯但凡在寨牆上一冒頭,立刻就會被弓弩點名。

區區披甲,在弓弩的殺傷力下根本就宛如紙糊,一個個非死即傷,以至於後來龍奔再怎麼催促,也沒有人敢再冒頭了。

到了這個地步,其實這些青壯還敢不敢上寨牆已經變得不重要了。

寨子的大門在毫無遮掩的情況下被木樁連續多次重擊,開始變得殘破起來,就是傻子也知道支撐不了多久了。

不過更快的還是攀爬的甲士,雖然身披鐵甲,但寨牆上的抵抗實在太過虛弱,就連滾石、檑木,熱油,甚至是箭矢都沒有。

到了牆頭,也不見推杆和長矛,竟然就這麼輕而易舉的讓第一批勇士登上了寨牆。

陸遜麾下的精銳中,有半數以上都是山越人,自從進入陸遜麾下之後,上面又有劉封民族融合的大方針,山越士卒的待遇往往與漢人一視同仁。

久而久之,這些山越士卒在心態上已經更接近於漢人。

此刻看見西南土司兵如此軟弱無能,這些山越兵表現的比漢人還要兇狠,三五結陣,互相掩護,留下小部分人手接應後續人馬後,一個個如狼似虎的朝着寨牆下撲去,目標赫然正是寨門。

“給我擋住,一定要擋住,殺一個漢兒賞羊一頭,殺一個漢兒軍官賞牛一頭!”

龍奔呲目欲裂,歇斯底里的大聲咆哮起來,更拿出了重賞。

牛羊在西南可謂是硬通貨,和布帛一樣,甚至比黃金五銖都要更受歡迎。尤其是水牛,不但可以幫助勞作耕地,還能出租,皮革可以製作武器衣服,牛筋是弓弦和繩索的上好材料,肉可以吃,骨頭可以製作農具和工具,還能作爲裝飾品、容器和藥材,就連牛糞在曬乾了之後都能用來當做燃料,幾乎一身是寶。

龍家是方圓百里的第一大部族,攏共也不過三百多頭牛,可見牛的珍貴。能把牛都拿出來懸賞,可見龍奔已經豁出血本了,而這動員的效果也是極佳。

原本搖搖欲墜的士氣瞬間得到了提升,在看見衝下寨牆的甲士不過十五人後,不少青壯在頭人的帶領下集結了起來,朝着對方圍攏了過去,發動了攻擊。

下一刻,震驚百越人的事情發生了。

當他們的長矛刺在漢軍甲士們的鐵甲上時,最多隻是爆出一聲金鐵聲,隨即要麼矛頭折斷,要麼乾脆滑了了開去,竟然完全沒法刺穿對方的防護。

反倒是漢軍甲士,趁着百越愣神的時候,以五人一陣衝殺了過來,手中鋼刀連劈帶砍,僅僅一個照面,就砍死砍傷了對面七八個人。

這下子百越人轟的一下炸開了鍋,一線的想要後退,可後面的人卻堵住了前人後退的路,一時之間,竟亂做了一團。

幾個頭人在中間高呼不要亂,卻被漢軍甲士盯上。

這十五人登時分成三組,衝着三個頭人殺了過去,直殺的百越人哭爹喊娘,根本沒法阻擋。

三個頭人猝不及防,連同身邊的護衛當場被陣斬八人,砍傷十三人。

百越青壯們的武器根本破不了對方的防禦,尤其棘手的是,西南大山之中極少有鐵甲,因此百越人基本沒有針對甲冑的破甲兵器,就算想要更換兵器都做不到。

面對鐵烏龜一樣的鐵甲具裝武士,百越青壯們毫無辦法可想,可對方手中的鋼刀卻能輕而易舉的割開自己身上的皮甲。

重賞帶來的勇氣終究抵不過死亡的威脅,百越青壯再也扛不住這絕望的戰況,紛紛潰逃起來。

這一崩潰,大門頓時失守。

鐵甲士們根本沒去追逐那些潰散的百越青壯,而是直接將寨門打開。

漢軍一擁而入,短短半個時辰,就拿下了整個龍峽口大寨。

龍奔直接爲鮮于丹所擒,而龍況在逃跑的時候,正巧一頭撞上後面潛入的李異所部。

等到陸遜進入龍峽口大寨的時候,龍家父子已經被一網打盡,押送到了他的面前。

先前囂張跋扈的龍家父子,此刻已是面色煞白,顫顫巍巍的跪在地上。

甫一看見陸遜,兩人就連連叩頭,口中高呼誤會。

“將軍饒命,將軍饒命啊!”

龍況、龍奔父子倆大聲呼喊道:“我等願降,我等願爲大漢效力。”

陸遜卻是沒做理會,只是看了龍家父子一眼,朝着身邊一個文弱書生模樣的校官道:“允和,此處就先交給你了,儘快將文書呈報於我。”

“卑職明白。”

應聲之人,乃是陸遜四大心腹愛將之一的徐平。

同鮮于丹、李異、謝旌這些衝鋒陷陣的,斬將奪旗的猛將不同,徐平頗爲瘦弱,完全不似勇將,而事實上,他在陸遜麾下,主要負責的就是偏向於指揮、內務、文書等工作。

此時,陸遜所要的文書便是龍家的詳細情況。而情報來源,自然是眼前這對龍家父子了。

接下來,大軍入駐寨中,開始救助傷者,收編俘虜,照料牲畜,休整部隊,封存府庫,清點物資。

很快,僅僅只是一刻多鐘的時間,徐平就帶着文書前來尋找陸遜。

“將軍,統計已出。”

徐平走到陸遜身邊,將手裡的文書悉數遞給對方,一邊介紹道:“龍家是附近百里內頭號豪強,有大小寨子六個,人口四千多,耕牛三百八十七頭,田產六萬七千八百餘畝,不過其中水田很少,只佔了大約四分之一,一萬六千畝左右,另外還有兩萬五千多畝水澆地,剩下的就都是旱地了。”

水田是依靠自然降雨和灌溉水來保持田面長期處於淹水狀態,有完善的田埂、溝渠等水利設施,能有效蓄水和控制水位,如南方的水稻田,在整個生長季節都需要大量的水來維持其生長環境。

唯有水田,纔是種植水稻的最好田地。

與水田比起來,水澆地就差了許多,需要通過人工灌溉系統,如水泵、水渠、噴灌、滴灌等設施,將水從水源輸送到田間進行灌溉。灌溉的頻率和水量根據作物的需求以及氣候、土壤等條件進行調整,不一定需要長期保持土壤溼潤。

水田和水澆地都可以耕作水稻,但前者比較穩定,產量也高,而後者則有一定風險,哪怕是小規模的乾旱,降低了河流的水位,也會影響到水澆地的收成。

故此,水田的價值要高於水澆地,一般水澆地不會種植水稻,而是會選擇小麥、粟米等糧食進行種植。

一般而言,在同等肥沃程度下,水田的產量是最高的,西南地區的水田水稻種植,已經出現了一年兩熟制。

在東漢,水利條件較好的地區,灌溉成本比較低,五畝水田的價值,差不多相當於八到十二畝水澆地。

這個差值主要是看灌溉成本,就好比眼下這種羣山峻嶺之中,灌溉系統不但成本昂貴,而且修繕也十分麻煩,水田的價值甚至能是水澆地的三倍以上,最誇張地區甚至能達到十倍。

主要原因就是因爲灌溉的成本和水利條件。

如果水利條件優越,灌溉成本就會很低,同時,得到充足水源的水澆地,糧食產量甚至不遜色於水田,價格自然就很靠近了。

與之相反,水利條件越差,灌溉成本越高,水田和水澆地之間的價差就越大。

至於旱地,那就更便宜了,一般五年左右的產出就能買上一畝,也就比荒地貴上一些。

聽到龍家只有一萬六千畝水田,加上水澆地都不過四萬,陸遜先前的好心情還是受到了一些打擊。此處地處險要,而且距離律高縣也不遠,又有溫水連通,這裡的產出可以有效的補充前線,運輸成本極低。

可以說這裡產出一石糧食,抵得上後方交州運送兩到三石糧食。

以現在的糧食產量來大致估算的話,這六萬七千多畝田地,一年可以產出大約十一萬石左右的糧食。

按照東漢人的消耗,成年男子每年需要20石糧食,成年女子則略少,但也需要15石糧食。至於老人和孩童,大約是10石。

但這是最好的情況,絕大部分地區是達不到這個標準的。

別的不說,冬季以及農閒時的消耗就絕對達不到這個數字,很可能只有一半左右,再加上一些野菜之類的食物就對付過去了。

真正可能達到這個數字的,也就只有農忙時了。畢竟農忙是體力活,沒有力氣折損的可是來年的收成。即便是土司豪強也會算清楚這筆賬。

按照平均每人一個月一石糧食來計算,再加上農忙時五個月的開銷,成年男女一年二十石,老弱孩童大約十石。

五千人規模的人口,按照一個老人,兩個壯年勞動力以及兩個孩童的人口成分來計算的話,每年最少僅僅只需要七十石糧食就能養活一個五口之家。

五千人每年的消耗至少得要七萬石糧食,否則很可能會餓死老弱孩童,或者壯年勞力吃不飽,影響了來年的收成。

因此,在除掉成本之後,龍家每年最多也就能節約下來不過四萬石左右的糧食,而且這些糧食還需要應對各種突發情況,真正的盈餘恐怕還要多多少少打上一個折扣。

“如今糧倉中存糧不過十八萬石,倒是黃金財貨存了不少。”

徐平接着補充道:“將軍,這十八萬石可是包括了剛剛收穫的秋糧,裡面就有七萬石是這五千人的口糧。”

陸遜剛剛聽到十八萬石存糧的時候,還有些高興。

可緊接着徐平就把這數字給砍了一半。

陸遜被徐平一提醒,也想起了西南的情況頗爲不同。

東漢末年,門閥雖然已經開始萌芽,但也僅僅只是萌芽。中原大地上絕大部分的百姓還是自耕農和佃戶。

自耕農不必去提,就是佃戶在收成了之後,屬於自己的糧食也是會由自己保管分配的,吃多吃少都是自己家做主。

可這西南卻是不同,這裡的部族體系其實就是半農奴制度。

龍家的青壯根本分不到糧食,只能每旬日間,自龍家糧倉領取口糧。

算上了龍家寨子中五千人的口糧,龍家糧庫裡才積累下了十八萬石糧食,除開口糧外,其實真正富裕下來的存糧不過十一萬石,這個數字還是歷年積累下來的。

一般而言,像龍家這樣的大土司,大豪強,都會存上一年半載的富裕糧食,以備天災人禍。

不過也僅此而已,再多的話,就會選擇出售了。

畢竟糧食是會變質的,而貨幣、食鹽等硬通貨無疑會更堅挺一些。也就是龍家沒來得及處理富裕的糧食,否則看見的糧食只會更少。

原本陸遜是想要將龍家滿門誅絕,既殺雞儆猴,又能將龍家的田產勢力收爲己用的。

不過現在看來,恐怕還得再斟酌一下。

貿然處置了龍家的話,萬一引得周圍的土司、豪強、酋長們兔死狐悲物傷其類,抱成一團來對抗交州軍,那可就弄巧成拙了。

況且龍家這些田產也需要有妥善的安排,否則不但收不上來糧食,龍家那四千多近五千張嘴可就反倒成了大累贅了。

“將軍,情況已經問清楚了,龍家是否……”

徐平一邊問,一邊做了個斬首的手勢。

陸遜看見之後,卻是搖了搖頭:“且先放放,派人前往四周寨子,讓那些土司豪強派人來龍峽口議事。”

徐平愣了一下,隨即有些醒覺了過來,意識到陸續有可能改了主意,於是回答道:“喏!將軍放心,平已經令人前往了。”

陸遜滿意的點了點頭:“告訴鮮于丹、李異他們,不可濫殺無辜,謹遵軍法,否則可別怪我行軍法了。”

“喏!”

第147章 孫策謀江東第369章 豫章意外第259章 安撫曹豹第559章 棄城而逃第210章 雙向奔赴第385章 三度入雒第351章 僵持不下第78章 戰役計劃第332章 南下援陰第588章 戰略調動第436章 四蔡中計第501章 交州現狀第210章 雙向奔赴第273章 東風漸起第604章 聯軍破營第422章 徵辟名士第484章 各有去處第323章 兩處堅守第554章 拔取俞元第135章 程仲德不辱使命第2章 拜訪曹豹第300章 江淮一體(繼續堅持加更!)第36章 問對徐州第575章 再克朱提第257章 譙縣許氏第119章 天賜良港第80章 父慈子孝第457章 興霸探營(祝大大們蛇年快樂!新年快樂!)第564章 順水推舟第476章 蔡郗會見第253章 大肆採購第202章 寧可罪袁不罪曹第38章 劉公妙計丟徐州第257章 譙縣許氏第403章 二寇獻寶第134章 周泰獻策第390章 欲加之罪第54章 自由來去第183章 禮遇袁使第79章 玄德教子第327章 荊州來使第537章 利縣大敗第421章 荊州應對第374章 賞罰分明第150章 不過如此第143章 廣傳四方第115章 追加投資第175章 拜訪魯肅第260章 兩種投石機第442章 黃祖求援第600章 放手爭益第495章 洪流改道第117章 郭辛夜談第391章 二策取其一第69章 子當與父同平亂世(加更來了!驚喜嗎?)第56章 釜底抽糧第203章 張邈割愛第260章 兩種投石機第551章 貿易爭端第284章 抵達壽春第205章 賈氏祖孫第95章 曹宏末路(第五更求首訂!56)第302章 劉繇兩難(加更,加更!)第222章 破產版江東第492章 收攬蒯越第561章 各有斬獲第150章 不過如此第195章 勾連徐州第485章 安排妥當第431章 邀功請賞第362章 上虞吳範第404章 劉馥來投第505章 子修三求第107章 鐵營與郡守第29章 元龍,備給你看一件寶貝第294章 廬江劉勳第577章 東州士沮第350章 隱秘利刃第533章 擒獲二申第28章 遷府之議第193章 善後朐縣第129章 太史截胡第159章 伯符定策第14章 獻策屯田第292章 芍陂計劃第71章 互惠互利 【25求追讀!】第284章 抵達壽春第617章 李典進言第467章 景升吐血第456章 遊說桓階第14章 獻策屯田第337章 目標錢塘第48章 魯肅應闢(祝我母親生日快樂!)第16章 曲轅犁第294章 廬江劉勳第46章 青州三士(三更求支持)第176章 籌錢鍊鐵第298章 劉備抵壽春(加更來了)第111章 徐璆行縣
第147章 孫策謀江東第369章 豫章意外第259章 安撫曹豹第559章 棄城而逃第210章 雙向奔赴第385章 三度入雒第351章 僵持不下第78章 戰役計劃第332章 南下援陰第588章 戰略調動第436章 四蔡中計第501章 交州現狀第210章 雙向奔赴第273章 東風漸起第604章 聯軍破營第422章 徵辟名士第484章 各有去處第323章 兩處堅守第554章 拔取俞元第135章 程仲德不辱使命第2章 拜訪曹豹第300章 江淮一體(繼續堅持加更!)第36章 問對徐州第575章 再克朱提第257章 譙縣許氏第119章 天賜良港第80章 父慈子孝第457章 興霸探營(祝大大們蛇年快樂!新年快樂!)第564章 順水推舟第476章 蔡郗會見第253章 大肆採購第202章 寧可罪袁不罪曹第38章 劉公妙計丟徐州第257章 譙縣許氏第403章 二寇獻寶第134章 周泰獻策第390章 欲加之罪第54章 自由來去第183章 禮遇袁使第79章 玄德教子第327章 荊州來使第537章 利縣大敗第421章 荊州應對第374章 賞罰分明第150章 不過如此第143章 廣傳四方第115章 追加投資第175章 拜訪魯肅第260章 兩種投石機第442章 黃祖求援第600章 放手爭益第495章 洪流改道第117章 郭辛夜談第391章 二策取其一第69章 子當與父同平亂世(加更來了!驚喜嗎?)第56章 釜底抽糧第203章 張邈割愛第260章 兩種投石機第551章 貿易爭端第284章 抵達壽春第205章 賈氏祖孫第95章 曹宏末路(第五更求首訂!56)第302章 劉繇兩難(加更,加更!)第222章 破產版江東第492章 收攬蒯越第561章 各有斬獲第150章 不過如此第195章 勾連徐州第485章 安排妥當第431章 邀功請賞第362章 上虞吳範第404章 劉馥來投第505章 子修三求第107章 鐵營與郡守第29章 元龍,備給你看一件寶貝第294章 廬江劉勳第577章 東州士沮第350章 隱秘利刃第533章 擒獲二申第28章 遷府之議第193章 善後朐縣第129章 太史截胡第159章 伯符定策第14章 獻策屯田第292章 芍陂計劃第71章 互惠互利 【25求追讀!】第284章 抵達壽春第617章 李典進言第467章 景升吐血第456章 遊說桓階第14章 獻策屯田第337章 目標錢塘第48章 魯肅應闢(祝我母親生日快樂!)第16章 曲轅犁第294章 廬江劉勳第46章 青州三士(三更求支持)第176章 籌錢鍊鐵第298章 劉備抵壽春(加更來了)第111章 徐璆行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