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拜訪曹豹

第2章 拜訪曹豹

爲首的僕役朝着劉封行禮道:“公子,中郎將得知您今日要來,早已經在後堂備下宴席,恭候多時了。”

曹豹此時的官職是陶謙爲他所表的中郎將,統帥徐州丹陽兵兩萬餘衆。

“多有打擾,中郎將如此恩待,小子受寵若驚。”

“小人曹羊,爲公子引路。”

客套過後,劉封跟在曹羊後面進了曹府。

拐了幾個彎,來到後院,遠遠就看見建威中郎將曹豹正站在堂前迎候。

劉封嘴角劃過一絲淺笑,一瞬即逝,顯然曹豹能夠迎候在堂前,是一個非常良好的信號。

他可從來沒有奢望過曹豹會等在曹府門口,他畢竟只是劉備的兒子,而不是劉備本人。

曹豹這會兒也在遠遠的打量劉封。

他之所以會堂前迎候,除了對方是劉備的兒子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劉封的美名已經自北地諸州傳到了徐州。

據傳聞,劉封不但是一個頗有孝名的大孝子,更是一個名揚青州的神童。

對於東漢,最吃神童這一套了。

《東觀漢記》說到張堪“年六歲”,“才美而高,京師號曰‘聖童’”。

《華陽國志·先賢士女總贊論》對揚雄的誇讚中,這樣說道“雄子神童烏,七歲預雄《玄》文。”

《藝文類聚》寫愛書至鑿壁藏書的杜安,也說他號曰“神童”。

東漢的神童層出不窮,幾乎成了一個時代的標誌。

歷朝歷代,追捧神童的無過於兩漢。

曹豹對劉備的這個神童兒子已經有所耳聞,又恰逢對方來訪,不由得他不好奇。

“小子劉封,拜見建威中郎將。”

劉封腳下加快幾步,來到曹豹跟前大禮參拜。

曹豹臉上閃過驚異,趕緊上前攙扶:“公子何須如此,在下既爲玄德公部屬,自然也是公子的部屬,如此大禮,讓豹何以自居。”

劉封順勢被曹豹拉了起來,客氣道:“正是因爲建威中郎將乃是徐州重臣,我父棟樑之才,小子敢不以禮相待?”

曹豹愣了愣,心裡咀嚼了一下棟樑之才四個字,不禁目放精光。

曹豹可不是普通的老兵頭子,他也是士族出身,門第之後。

要不然陶謙憑啥會將手裡最爲精銳重要的武力丹陽軍交到他的手裡?

對於劉封之名,曹豹之前也已略有耳聞,只是不敢確信。

畢竟劉封年紀還小,哪怕個頭長的已經有十三四歲少年大小,可他真實的年齒卻僅有十歲。

如果再考慮到曹豹聽說的那些傳聞是發生在前些年,那豈不是說劉封六、七歲的時候就做下那些美事了不成?

因此曹豹一直都將信將疑。

也正因此,當他接到劉封想要登門拜訪的時候,卻又做出了鄭重回應,並親候在後堂院門處相迎。

現在兩人乍一見面,劉封隨口四字,竟然就如此精煉韻味,這讓曹豹對傳聞不由的深信了幾分。

“公子,請入堂一敘。”

“中郎將請。”

兩人脫去鞋履,走進堂中分主賓坐下。

潘璋則捧匣按劍,跪坐於劉封身後。

等到侍女奉上茶湯之後,曹豹笑着問道:“不知公子此來,有何見教?”

劉封悄悄吸了口氣,挺起身體,正色作揖道:“小子此來,正爲中郎將之身家性命。”

啪!

曹豹正巧剛端起茶碗,聽到這話,竟將手裡的茶碗跌落,撞碎在地上。

不過曹豹這時候哪裡還顧得上茶碗,只是眉頭一皺,神情不悅的望向劉封,聲音登時冷了下來:“公子這是何意?”

對於曹豹的反應,劉封早有預料。

自古說客,必做大言。

如果不先把對方嚇一大跳,對方憑啥會認真聽你說話?

劉封神色自然,彷彿完全看不見曹豹的不快,反而還請求道:“聖賢雲法不傳六耳,懇請中郎將屏退左右。”

隨後,不等曹豹反應,就轉頭對潘璋道:“文珪,將匣子放在我身邊,你也先退下吧。”

潘璋應了一聲,將木盒放下,率先起身離開。

曹豹原本還疑心輕彪勇健的潘璋會有不軌,沒想到劉封直接讓他離開了。

眼看着劉封一個十歲的孩子,就算個頭大了些,怎麼也不可能對自己有什麼威脅。

曹豹沉思片刻,想到劉封的神童之名,心中一動,也揮了揮手,將堂上的侍女和門外的甲士統統屏退。

劉封見堂上只剩下了自己和曹豹,也沒繼續賣關子,徑自道:“小子不才,試爲中郎將簡述一番時局。”

“徐州自古乃四戰之地,除東面臨海之外,南、西、北三面受敵,地形一馬平川,易攻難守。北邊孔北海雖與徐州交好,可他卻對青州黃巾毫無作爲,只是枯守北海,此爲無源之水,無根之木,能夠自保就已是邀天之幸。”

“況且青州刺史田楷已經進退失據,屢屢爲袁冀州之子袁譚所敗,連青州第一大郡平原都已丟了。料想不出一年時間,田楷必被袁軍逐出青州。”

曹豹初始不以爲意,可聽着聽着卻是上了心。

他雖然也算是徐州高層,可眼界和情報又如何能與後人相提並論?

劉封這時候說出的信息,是曹豹怎麼都不可能收集完整的情報。

“徐州之西,便是兗、豫,曹操兩伐徐州,燒殺擄掠,屠城坑塞,泗水爲之斷流。將軍乃徐州重將,與曹軍血戰多場,早已結下死仇,且中郎將還是曹操殺父仇人陶公的心腹。倘若曹操得勢,佔據徐州,恐無葬身之地啊。”

劉封接下來的這番話,讓曹豹聞之色變。

雖然曹豹想要說服自己,這只是劉封故意誇大之詞。

可仔細想想,劉封說的這些,又有哪一句不是事實呢?

況且這些事情,曹豹也早有所思,雖然沒有劉封說的這麼透徹,但他也不是一無所知。可即便如此,曹豹也一直都是苦思無解。

現在被劉封這麼一說,頓時勾起了日夜所思的鬱結,也就不難理解他會掉進劉封的節奏裡去了。

“徐州五郡,廣陵爲最,可此郡自太守趙昱身死之後,便早就被袁術侵吞,還表舉了陳留張邈之弟張超爲廣陵太守。袁術此人,量小性狷,用人只看家世,不重才能,更喜任人唯親,阿諛奉承之輩環繞左右,身居高位,而忠臣良將卻不得立錐之地。”

“況且他自領揚州事,又兼稱徐州伯,做事如此狂妄自大,四面開釁。將軍自己覺得,你若是跟隨袁術,會是一個什麼結果?”

劉封一邊說着,一邊觀察着曹豹的神情。

本書主角劉封,乃是歷史上的真實人物,是劉備在老家的時候,由正妻生下的兒子,後來在徐州戰亂中走丟,最後在漢中找回。

恰好這個兒子的名字也叫劉封。

這個兒子並不是劉備後來在荊州收的乾兒子寇封。

第134章 周泰獻策第292章 芍陂計劃第555章 巨利厲兵第559章 棄城而逃第614章 攻打成都第462章 龐氏兵變第127章 買一送一第202章 寧可罪袁不罪曹第416章 百越戰略第407章 擴軍計劃第117章 郭辛夜談第482章 荊州戰畢第407章 擴軍計劃第520章 兩樁聯姻第406章 集思廣益第310章 兵臨曲阿第565章 季玉問策第432章 劉表出兵第350章 隱秘利刃第102章 大破昌豨第90章 二愣移木第324章 呂岱嚴畯第263章 琴音惹塵緣第307章 徐州二畜第274章 倉已降劉第24章 獅子大開口第301章 厲陽開城第68章 心熱如火(明日萬字大爆發!)第281章 壽春虛實第190章 密謀造反第34章 真實華佗第126章 太史子義邀是儀第482章 荊州戰畢第556章 初陣小勝第15章 潘璋歸心第586章 大敗米賊第442章 黃祖求援第197章 勃勃生機第567章 司馬說魯第43章 非蠢即壞第549章 公孫南來第314章 局勢變化第217章 玄德低頭第295章 投身劉表第416章 百越戰略第203章 張邈割愛第18章 委以重任第160章 外厲內荏第298章 劉備抵壽春(加更來了)第362章 上虞吳範第607章 蜀地民心第410章 幕府初成第148章 三劉聯盟第463章 江陵易幟第316章 進抵無錫第105章 大捷回傳第317章 陽羨周氏第280章 逼降孫香(加更求月票!)第34章 真實華佗第25章 意料之外第108章 開陽開城第41章 糜家父女(四更求支持!)第149章 劉表所欲第392章 曹操定策第356章 評議定功第346章 大戰開啓第458章 捷報頻傳第342章 吳姓俯首第450章 荊軍後手第191章 朐城夜變第49章 魯肅舉才第79章 玄德教子第146章 三代忠良第580章 僰道危急第255章 劉備的隱患第23章 徐州的爛攤子第57章 元龍薦長文第560章 多路進展第471章 郗慮使濟第565章 季玉問策第315章 吳南亂局第314章 局勢變化第297章 荊州衆議第423章 議定諸事第117章 郭辛夜談第576章 司馬建功第139章 太史來援第212章 河東遇天子第156章 諸葛南下第139章 太史來援第255章 劉備的隱患第317章 陽羨周氏第155章 廣陵推演第466章 驚聞噩耗第366章 本初廷議第147章 孫策謀江東第508章 司馬建言第157章 抄襲郭貢第532章 兵發上庸第395章 曹操覆掌
第134章 周泰獻策第292章 芍陂計劃第555章 巨利厲兵第559章 棄城而逃第614章 攻打成都第462章 龐氏兵變第127章 買一送一第202章 寧可罪袁不罪曹第416章 百越戰略第407章 擴軍計劃第117章 郭辛夜談第482章 荊州戰畢第407章 擴軍計劃第520章 兩樁聯姻第406章 集思廣益第310章 兵臨曲阿第565章 季玉問策第432章 劉表出兵第350章 隱秘利刃第102章 大破昌豨第90章 二愣移木第324章 呂岱嚴畯第263章 琴音惹塵緣第307章 徐州二畜第274章 倉已降劉第24章 獅子大開口第301章 厲陽開城第68章 心熱如火(明日萬字大爆發!)第281章 壽春虛實第190章 密謀造反第34章 真實華佗第126章 太史子義邀是儀第482章 荊州戰畢第556章 初陣小勝第15章 潘璋歸心第586章 大敗米賊第442章 黃祖求援第197章 勃勃生機第567章 司馬說魯第43章 非蠢即壞第549章 公孫南來第314章 局勢變化第217章 玄德低頭第295章 投身劉表第416章 百越戰略第203章 張邈割愛第18章 委以重任第160章 外厲內荏第298章 劉備抵壽春(加更來了)第362章 上虞吳範第607章 蜀地民心第410章 幕府初成第148章 三劉聯盟第463章 江陵易幟第316章 進抵無錫第105章 大捷回傳第317章 陽羨周氏第280章 逼降孫香(加更求月票!)第34章 真實華佗第25章 意料之外第108章 開陽開城第41章 糜家父女(四更求支持!)第149章 劉表所欲第392章 曹操定策第356章 評議定功第346章 大戰開啓第458章 捷報頻傳第342章 吳姓俯首第450章 荊軍後手第191章 朐城夜變第49章 魯肅舉才第79章 玄德教子第146章 三代忠良第580章 僰道危急第255章 劉備的隱患第23章 徐州的爛攤子第57章 元龍薦長文第560章 多路進展第471章 郗慮使濟第565章 季玉問策第315章 吳南亂局第314章 局勢變化第297章 荊州衆議第423章 議定諸事第117章 郭辛夜談第576章 司馬建功第139章 太史來援第212章 河東遇天子第156章 諸葛南下第139章 太史來援第255章 劉備的隱患第317章 陽羨周氏第155章 廣陵推演第466章 驚聞噩耗第366章 本初廷議第147章 孫策謀江東第508章 司馬建言第157章 抄襲郭貢第532章 兵發上庸第395章 曹操覆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