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夜會孝直

兩人卻是青年俊才,擅長軍略,尤其是法正,更有奇謀。不多時,法正先一步擡起了頭,眼中滿是震驚之色。顯然,法正已經猜到了幾分劉封的整體戰略。

兵法有云,欲取先予,以退爲進,唯有是想要將聯軍聚殲於成都平原,纔會放過如此良機,坐視成都而不入。

與法正相比,孟達就遜色了不少,在看見法正的反應之後,猶過了片刻才醒覺過來,兩人之間的差距卻是相當明顯。

法正忍不住感慨道:“不意明公之思,竟有鯨吞蜀地之慾也。”

劉封哈哈大笑了起來:“大將軍不惜遠赴千里,入蜀來與我爭奪益州,我怎忍心讓他白跑一趟?”

法正、孟達瞳孔微縮,如果先前還是猜測,那現在劉封這話算是肯定了他們的想法。

不過片刻之後,法正開口道:“明公,大將軍立足中原四戰之地,其麾下必不乏精兵強將,此番入蜀,顧忌到明公聲望,必全力以赴。”

說到這裡,法正頓了一下,似乎在觀察劉封的表情。他這話明顯有些潑冷水,自然會有些擔心劉封的反應。

一旁的孟達卻是面色微微變了兩次。

第一次是震驚於法正竟然敢進言直諫,第二次卻是震驚於法正都會看人臉色說話了。

孟達與法正交好多年,入蜀以來堪爲至交,對法正的脾氣性格自然是再瞭解不過了。

法正的脾氣剛強不說,那張嘴是最能得罪人的。

說的好聽叫直言不諱,說的難聽點可不就是口無遮攔嗎?

東州士人對法正那麼排擠可不是完全沒有原因的。

畢竟要論家世和名聲,法正的爺爺是關中大儒,父親又是三公徵辟的親信,可要比自家老爹走的閹宦門路可好聽多了。

就在孟達想着該如何出言緩和一下的時候,卻聽到劉封開口了。

“孝直若有什麼想法,自然可以暢所欲言。”

法正一聽這話,哪裡還忍得住,當即滔滔不絕起來:“明公,大將軍困於中原之地,難伸手足,如今益州生變,張魯乞降,實爲天賜良機。故此,正以爲其不入蜀也就罷了,入蜀必全力以赴,明公切不可輕慢待之。”

劉封面帶笑容,緩緩頷首,給了法正很大的鼓勵。

其當即接着又說道:“趙韙舉兵,三蜀震動,漢中窺得良機,破白水關,下葭萌城,過天雄關,入梓潼、涪城,一路勢如破竹,聲勢浩大,可見張公祺窺蜀之意甚堅,所用之力甚足。如今張公祺俯首稱臣,大將軍所部自漢中入蜀,必能得張公祺全力相助。”

“如此一來,大將軍的糧道恐怕並沒有明公所想的那麼漫長。更且廣漢亦是三蜀之一,物產豐饒,土地肥沃,年貢數十萬石糧草。如今雖爲趙賊禍害,仍不可小覷。”

說到激情處,法正竟起身離席,站在堂上拱手作揖道:“明公若有鯨吞巴蜀之意,以正之見,當從速行之,若是任由大將軍主力入蜀,恐生變數。”

劉封起身還禮:“久聞孝直卓爾不羣,才幹出衆,今日得聞孝直高見,方知世人不欺我也。君之肺腑之言,封必用心思量。”

隨即,劉封設宴款待法正、孟達,並讓顧邵、徐庶、孫權、孫翊等隨行文武作陪。

一時之間,主賓盡歡。

只是當孟達回房休息的時候,法正卻被悄悄請走。

當侍從推開艙門,請法正入內時,其擡頭便看見劉封正端着一盞燭燈,站在一副精美地圖之前。

“孝直來了?”

劉封聽到身後的動靜,回頭看見法正,笑着擺手招呼道:“且近前來。”

法正既有些震驚,又有些竊喜。如此局面,以法正的智略不難猜到劉封這是對自己青眼有加,要單獨面見自己。

法正當即從命,走到了劉封身邊,不卑不亢道:“夜深風寒,明公雖操心國事,也要保重身體啊。”

劉封其實是相當欣賞法正的。

在整個益州中,劉封欣賞的人並不多,恐怕兩隻巴掌都數不滿。

可其中排名前三的,便是黃權、法正和張鬆。

如果說黃權是完全因爲才能和品行,那張鬆便是兩世投效劉家的恩情,而法正則是兩者皆有,還得加上性情投契。

曹劉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是真的非常相像,很多人只知道曹操對關羽十分喜愛,上馬贈金下馬封侯,極盡寵愛,也有很多人知道曹操對郭嘉很是縱容,而曹操對荀彧的敬重自然也是家喻戶曉。

可曹操心裡排名第一的外姓屬下,其實是姓劉,名備,字玄德。

劉備的豫州牧是曹操表舉的,左將軍是曹操表舉的,更是曹操麾下第一個擔任方面大員領兵出征的將領,別說外姓將領了,就是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這些宗室將領都沒這殊榮。

曹仁算是曹操麾下最能獨當一面的了,但往往也只是擔任偏師出戰。其獨當一面的資歷要到赤壁之戰後,被曹操留在荊州擔任荊襄戰區的最高軍事長官。

可劉備在曹操麾下,早在官渡之戰前就已經當上豫州戰區的最高軍事長官了,而且還是文武一把抓。

歸根到底,曹操是在劉備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對劉備的喜愛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對投射了自己的志向的喜愛。

劉備之所以能有此殊榮,也是因爲他太像曹操了。

兩個人年輕時都以報效國家爲志向,以匡扶漢室爲己任,就連兩人的喜好都十分相似。

不提喜美食,好華服,奔走犬馬這些了。以人才來看,諸葛亮之比荀彧,法正之比郭嘉,龐統之比劉曄,徐庶之比荀攸(P1),幾乎都像是分身一般。

劉封在這點上,確實是和劉備一模一樣,對法正、徐庶等人很是喜愛。

至於孟達,雖有才幹,但過於趨利避害。

劉封相信在自己麾下,孟達很可能不敢有易主叛變之舉,可對於孟達這種朝三暮四,朝秦暮楚的性格,又如何能喜歡的起來?

又如何能放心將心中的謀劃告知對方?

故此,纔有了今晚單獨之見。

劉封笑着謝過法正的關心,隨即將燭燈舉高道:“孝直,此圖乃我珍藏,君可一觀。”

法正心中震動,不想劉封竟以左將軍之尊爲自己掌燈,這等事情要是傳揚出去,必能讓天下士人爲之側目,心嚮往之。 若是換了個其他人,就算劉封固請,也會推辭一二。可法正就不是其他人,他當即從善如流,竟真的就着劉封手中的燭火觀看起那張地圖來。

這不看也就罷了,一看之下,饒是以法正的城府都大爲震驚。

這不僅僅是因爲這張地圖製作極爲精美,遠比他見過的任何地圖都要精美,更因爲在這張地圖上,還標記上了左幕軍的分佈態勢,以及對曹軍、袁軍的佈防情報和猜測。

這些情報可是機密中的機密,一旦泄露,對於左幕軍絕對是一個巨大的損失,甚至會導致災難性的結果。

可劉封竟然直接擺開,還親自掌燈照給法正看了。

“明、明公……”

饒是法正再怎麼能言善辯,此時也有些說不出話了。

劉封的態度卻是相當親和,笑着發問道:“孝直,以君之遠見,可曾看出些什麼?”

聽到這話,法正趕忙收拾起內心的雜亂想法,全身心的投入到觀途中去了。

法正很清楚的認識到,一會的回答有很大程度會決定劉封對自己的看法,而他的至交好友孟子度卻早在白日的第一輪就已經被淘汰了。

“明、明公……?”

法正看着地圖,臉色越看越不對勁,以法孝直的膽大妄爲,聲音都帶上了顫音。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法正看出了一個天大的謀局。

劉封笑眯眯道:“孝直,你看出來了?”

劉封這話其實也是從側面證實了法正的猜測,以法正的膽略,依然忍不住連着吞嚥了幾口唾沫。

法正本以爲劉封想要的是鯨吞益州,卻沒想到,這在自己眼中已經是有些冒險的計劃,竟只是劉封全局謀劃中的一個引子。

“明公竟有如此雄心壯志,正自愧不如。”

法正心中彷彿有一團烈火在熊熊燃燒,而點燃這團烈火的便是他和劉封面前的這張地圖。

以法正的謀略,不難看出大將軍的戰略態勢是最差的,甚至是非常危險的。

曹操名義上似乎不錯,領有司隸、兗州、豫州、荊州四州之地,光看名頭,絲毫不弱於袁紹、劉備父子。

如今更是又拿下了漢中和廣漢,又多出了益州兩個郡,甚至名義上還反超了袁紹四州之地。

可雙方在裡子上卻還是差了許多,曹操在豫州不過一個郡多一點,分別是潁川郡的大部分以及加上陳國的稅收權所折算的影響力。

司隸七個郡國中真正如臂指使的,只有河南尹、弘農郡、京兆尹三個郡,河東、河內、左馮翊、右扶風都不在他手裡。

河東、河內兩個郡國還好一些,至少名義上服從曹操,也能徵到一些錢糧。

左馮翊、右扶風可就不一樣了,韓遂、馬騰佔着這兩個地方,別說錢糧了,就連名義上的臣服都很勉強,而且這兩個涼州軍閥一旦想要擴張,主要矛頭就必然是京兆尹和河東地,而這兩處都是曹操的地盤。

荊州就更不提了,只有一個衰敗了的南陽郡。

昔日雖是天下第一,有一郡抵一州的美名,可經過數十年的戰亂之後,縱然劉表竭力恢復民生經濟,此時也不過有往日的兩三分元氣罷了。

唯一勉強算全部據有的兗州,其實也缺了一個任城國。可別小看任城國,這地方雖然不大,卻極爲險要,是中原之地的關鍵戰略要地。

曹操其實一直都想要收回此地,不僅僅是因爲此地戰略上的重要性,更因爲他作爲兗州之主,身上是有天然要全兗州之地的責任。

收不回任城國,他在兗州的威望和就像是留了個傷口,一直在慢性失血。

只是劉封如何肯讓?

除非曹操拿出足夠的利益籌碼來交換,可對於曹操來說,能拿的出來的好處根本打動不了劉封,可能打動劉封的好處他卻根本沒法捨棄。

因此,任城國這個問題也就一直僵在那裡,消耗着曹劉之間的情分。

最大的問題是,曹操的這些地盤,幾乎全在劉封的刀斧之下。

劉封在豫州的摧鋒軍、挽瀾軍,幾乎頂着曹操的腰眼,一旦開戰,兩軍自豫州北上,以陳國、樑國爲前進據點,曹操麾下司隸與兗州的聯繫隨時都有被切斷的危險,而司隸洛陽也會暴露在左幕軍的兵鋒之下。

南陽盆地易守難攻,可襄陽卻在劉封手中。自襄陽北上,南陽核心盆地一馬平川,無險可守,只能退保方城。

北面的袁紹也是一般,其對河內的威脅如泰山壓頂,隨時都能鯨吞河內乃至河東。

曹操唯一的生機便是入蜀。

蜀中不似涼州,人口稀少,經濟落後,糧食所出就連本地百姓都養活不起,除了能夠得到更多的兵員以及戰馬外,幾乎沒有什麼其他優勢了,反而缺陷一大堆。

與涼州相比,蜀中卻是物產豐饒,人口衆多,而且未有經歷過多少戰火,保持完好,而且從地理上來說,還易守難攻,又同漢中、關中自成一體。

一旦拿下了益州,曹操的戰略態勢將會大大改善。不但能從益州抽取大量財貨糧食、軍械牲畜等物資,更多了數百萬在冊人口。

最重要的是,屆時曹操在必要時刻,甚至有底氣能夠壯士斷腕,放棄兗州,退入關中。

昔年高祖開漢,其基本盤就是關中加上益州之地。

雖然損失了兗州如同斷臂,但對於曹操來說卻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情。

如此一來,他可大大集中兵力,縮短防線,且四面皆是易守難攻之地,可從容坐視袁、劉爭鋒,得漁翁之利。

可問題是,曹操的想法的確不錯,可他又焉知其他人會不會坐視其成功呢?

袁紹同不同意,法正不知道,但他很肯定的是,劉封不但不同意,而且還佈下了天羅地網,正張網以待,等着曹操自投羅網,好讓他一舉鯨吞曹氏。

第486章 探病蒯良第360章 簞食壺漿反劉賊第311章 正常的攻城戰第169章 元服與茂才第199章 人中呂布第324章 呂岱嚴畯第320章 奇襲高遷屯第568章 趙韙意動第543章 拒賄破寨第14章 獻策屯田第144章 利動人心第636章 涪城被圍第529章 南中方略第9章 爲父告訴你一件大好事第268章 曹袁生隙第536章 仲謀之見第37章 心腹大患第438章 周崇之死第223章 河東聞訊第259章 安撫曹豹第106章 太史欲來第205章 賈氏祖孫第538章 仲達獻策第597章 曹兵入蜀第379章 士元獻策第607章 蜀地民心第77章 臧霸的試探第254章 劉備的疑慮第539章 別有用意第245章 蕩平潁川第82章 劉曄的盤算第343章 輕鬆入城第318章 小試牛刀第465章 攻佔竟陵第594章 冰火兩重天第534章 上庸易幟第230章 河東情狀第582章 漢中異變第322章 幾處戰場第559章 棄城而逃第446章 決戰在即第84章 魯肅來信第441章 甘寧拔塞第436章 四蔡中計第176章 籌錢鍊鐵第85章 周瑜的猶豫第186章 張昭請罪第443章 荊北取捨第182章 程昱使徐第421章 荊州應對第308章 置檻捕獸(擠出了個加更)第368章 二賢拒任第518章 花落誰家第358章 兵分兩路第10章 大耳哥你聽我說第438章 周崇之死第532章 兵發上庸第447章 先陣蔣欽第380章 面見劉備第532章 兵發上庸第99章 逆擊曹豹第107章 鐵營與郡守第376章 清剿山越第479章 脣槍舌劍第452章 黃祖乞降第383章 完璧歸封第345章 大軍雲集第541章 納徵使團第41章 糜家父女(四更求支持!)第116章 三賢獻策第373章 上虞飲宴第432章 劉表出兵第351章 僵持不下第504章 曹昂來意第353章 一戰覆軍第543章 拒賄破寨第74章 白色的金子【第五更求追讀!】第543章 拒賄破寨第580章 僰道危急第17章 宴請趙田第79章 玄德教子第495章 洪流改道第584章 一觸即發第641章 周賓阻曹純第336章 施壓吳中大姓第320章 奇襲高遷屯第388章 南地烽煙第557章 大破雍闓第602章 蓉城暗流第559章 棄城而逃第493章 喜得二將第491章 公達獻策第150章 不過如此第306章 面見劉繇(還能堅持加更!)第273章 東風漸起第557章 大破雍闓第313章 吳縣暗流第328章 議定廬江第488章 潘濬請纓第543章 拒賄破寨
第486章 探病蒯良第360章 簞食壺漿反劉賊第311章 正常的攻城戰第169章 元服與茂才第199章 人中呂布第324章 呂岱嚴畯第320章 奇襲高遷屯第568章 趙韙意動第543章 拒賄破寨第14章 獻策屯田第144章 利動人心第636章 涪城被圍第529章 南中方略第9章 爲父告訴你一件大好事第268章 曹袁生隙第536章 仲謀之見第37章 心腹大患第438章 周崇之死第223章 河東聞訊第259章 安撫曹豹第106章 太史欲來第205章 賈氏祖孫第538章 仲達獻策第597章 曹兵入蜀第379章 士元獻策第607章 蜀地民心第77章 臧霸的試探第254章 劉備的疑慮第539章 別有用意第245章 蕩平潁川第82章 劉曄的盤算第343章 輕鬆入城第318章 小試牛刀第465章 攻佔竟陵第594章 冰火兩重天第534章 上庸易幟第230章 河東情狀第582章 漢中異變第322章 幾處戰場第559章 棄城而逃第446章 決戰在即第84章 魯肅來信第441章 甘寧拔塞第436章 四蔡中計第176章 籌錢鍊鐵第85章 周瑜的猶豫第186章 張昭請罪第443章 荊北取捨第182章 程昱使徐第421章 荊州應對第308章 置檻捕獸(擠出了個加更)第368章 二賢拒任第518章 花落誰家第358章 兵分兩路第10章 大耳哥你聽我說第438章 周崇之死第532章 兵發上庸第447章 先陣蔣欽第380章 面見劉備第532章 兵發上庸第99章 逆擊曹豹第107章 鐵營與郡守第376章 清剿山越第479章 脣槍舌劍第452章 黃祖乞降第383章 完璧歸封第345章 大軍雲集第541章 納徵使團第41章 糜家父女(四更求支持!)第116章 三賢獻策第373章 上虞飲宴第432章 劉表出兵第351章 僵持不下第504章 曹昂來意第353章 一戰覆軍第543章 拒賄破寨第74章 白色的金子【第五更求追讀!】第543章 拒賄破寨第580章 僰道危急第17章 宴請趙田第79章 玄德教子第495章 洪流改道第584章 一觸即發第641章 周賓阻曹純第336章 施壓吳中大姓第320章 奇襲高遷屯第388章 南地烽煙第557章 大破雍闓第602章 蓉城暗流第559章 棄城而逃第493章 喜得二將第491章 公達獻策第150章 不過如此第306章 面見劉繇(還能堅持加更!)第273章 東風漸起第557章 大破雍闓第313章 吳縣暗流第328章 議定廬江第488章 潘濬請纓第543章 拒賄破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