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交州現狀

果然,正如劉封所想的那樣,劉巴不但沒有嫌棄任務繁重,反而因爲身受重託而對劉封感恩戴德。

劉巴對於律法和經濟的天賦,是極其出衆的,日後劉封那位老爹把蜀中經濟搞的一塌糊塗,出來收拾局面的人就是劉巴。

隨後,劉巴又作爲諸葛亮的重要副手,幫助其制定《蜀科》。

《蜀科》雖然僅僅是蜀漢的律法,卻十分全面,尤其體現了諸葛亮和劉巴等人的法治哲學,其思想來源主要是先秦的法家商鞅和韓非,以及前漢的新儒家董仲舒。

其最爲優秀的一點便是將行法與教化合而爲一,既強調以法爲體,着重公平客觀原則,又注重以德爲用,着重教化爲本,這種將法家思想與儒家思想相結合的法治理念,在當時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和進步性,對後世的法律思想和實踐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劉封最欣賞的便是這一點,因此在和劉巴的交流中,着重提醒對方要注意,劉封的目的並非是重農抑商,他的態度是農商並舉。

因此,希望劉巴在制定律法中,首要注重律法的公正、公平、公開,其次則是強調要配套合理、合規、合適的賦稅徵收體系。

所謂無農不穩,無商不富。

爲何會有這八個字?

歸根到底,還是因爲農業稅好徵收,而商業稅難以徵收,行政成本過高。

中國古代推崇德行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反而是爲了利益。

聽起來很矛盾,可實際上掰開就明白了,因爲德治的成本最低。

大家都是有德的人了,那自然不能偷稅漏稅了,都是有德的人了,那自然不能作奸犯科了。

這可不就降低了行政成本了嗎?

而且不同於西方,中國的德治還真在某種程度上達到了目的。

西方中世紀,乃至於羅馬帝國時期爲什麼實行包稅制?

還不是因爲西方國家的收稅成本太高了,甚至比國家徵收到的稅款還高,纔不得已實行包稅制。

可東方這麼大一個王朝,卻能夠將統治觸鬚延伸到縣級,再靠着豪強宗族間接衍生到鄉村,這個德字雖然不是決定性因素,卻也是功不可沒的。

“子初兄,國家如人,農業便是骨頭,而商業便是血脈。空有骨架,無有血肉滋潤,其人焉能獨活?”

劉備和劉巴一番討論,發現對方果然對經濟很有研究,並不排斥商業之舉,頓時大爲欣喜。

最後,劉巴拍着胸脯給劉封擔保,必定竭盡全力,編撰一部適合當下,並推動商貿發展,以及配套稅收體系的律法。

劉巴雖然清高自傲,卻是個聰明人,之所以會被劉封如此輕易折服,劉封的誠意也是很大的原因。

劉封不但直接給批了二十萬錢、兩千石糧食,五百匹絹帛的公費,更給劉巴表奏了一個商律從事的幕府職位,此位爲比一千石,位尊同長史,極爲清議。

除此以外,劉封還給了劉巴兩個六百石,四個三百石,十二個百石官吏的名額,任由劉巴自己表奏,但有所舉,劉封無一不應。

如此大手筆,可見劉封對商貿律法的重視,受到重用了的劉巴,又如何還會不滿足?

送走了劉巴之後,許褚突然走了進來。

在劉封疑惑的眼神中,拱手稟報道:“主公,虞仲翔和步子山到了。”

“他們怎會來的如此之快?”

劉封驚訝開口,虞仲翔還好,就在隔壁贛郡中出任太守,可步子山理應在吳縣,怎麼來的也是如此之快?

劉封壓下心中的好奇,親自來到二院。

此時,虞翻和步騭已經恭候在二院門口,其實以他們的身份,是應該能登堂入室,坐着等待劉封接見的。

只是虞翻和步騭態度卻是十分謙恭,早早的就侯在二院外,看着許褚進去通傳都沒有離開。

虞翻也好,步騭也罷,在孫權手底下那可都是直臣,一個個能噴善剛,懟的孫十萬都受不了了,可在自己面前,卻乖順如貓,爭相競順,即便是劉封也不免心頭升起了些許自得之色。

“仲翔,子山,來何速也。”

劉封上前,一手一個,將看見自己就大禮下拜參見的虞翻和步騭給拉了起來。

“你我名爲君臣,實爲良友,我引二君爲心腹,自當禮遇,二君何必如此拘禮。”

劉封笑着挽住兩人,此時他的身材已經長到了一米七三左右,妥妥的七尺以上了,

即便矮了虞翻一頭,卻也和步騭差不多高了,因此,即便劉封挽着兩人,也不用擔心會有稚童之相了。

虞翻、步騭心中火熱,尤其是前者,雖然在郡中聞名遐邇,才學能力皆是上層,可他卻始終難以突破郡國門檻。

可投靠了劉封以來,不過年餘時間,就已經被表奏爲了贛郡太守,雖然是從豫章郡中分割而出,卻也是實打實的兩千石太守正職,成爲了家族有史以來官位最高之人。

後世人是無法理解虞翻心中的狂喜,以及對劉封的感激之情的。

劉封這等於是幫助虞翻以及整個虞家鯉魚躍了龍門,自此以後,虞家也算是成了兩千石之家,後世子孫就有了成例,再想官居兩千石可就容易的多了,更別說家門提升之後,能夠聯姻的對象也擴大到了兩千石以上,這可是真正意義上的階級躍遷。

步騭雖然不如虞翻,但在劉家體系中履歷極爲豐富,從縣丞開始做起,又經歷了兩任縣長,隨後又參與了揚州江北兩郡的抗旱水利工程,可謂功勞卓著。

在這樣的情況下,被調來劉封身邊,顯然是一件大大的好事。

果然,甫一見面,兩人就得到了劉封的青眼禮遇,心頭更是火熱難耐,只欲爲劉封效死力。

等到進了書房,分席坐下之後,劉封詢問了虞翻、步騭的近況,並未立刻轉入正題。

很快,許褚又帶着幾人一起進來。

這幾人分別是桓階、劉巴、劉蟠、區景、潘仁、蔣昕、蔣琬父子以及劉敏等人。

虞翻和步騭與對方不識,劉封當即一一介紹,同是劉封心腹愛將,即便是以劉巴這般清高自傲,此時也不禁放下了身段,場上氣氛相當融洽。

等到衆人的敘話告一段落,劉封這纔將話題引入正題。

“諸君,我受天子、朝廷所拜,蒙大將軍器重,委以揚、荊、交三州諸事。如今揚、荊二州已然平定,百姓安居樂業,唯有交州,大亂頻出,政情混亂,士太守連番奏表,朝廷、天子、大將軍和我都極爲關切。”

割讓了南陽郡後,劉封從曹操手中拿到了荊州的權柄,只要劉封奏表的荊州諸事,對方也不會給他設卡。

故此,劉封眼下可是名正言順朝廷委任的三州之主。

荊州、揚州安定了,那剩下的交州自然也就變成了迫在眉睫的問題。

雖然交州地遠偏僻,但架不住他物產豐富啊,而且現在要人口也有人口,糧食產出更是高的嚇人,有了海路控制權的劉封也不擔心運不出來,自然是越早整理越好了。

只是談到交州,就不能不提到士家,提到士家,就不能不提到士燮。

士燮是交州蒼梧郡郡府廣信人,士家在當地也是名門望族,而士燮這樣的名門子弟,自然從小就有了不小的名氣。

只是士燮的名氣僅僅侷限於交州,真正改變士燮命運的,是他在年輕時候毅然離開故鄉,前往洛陽求學。

在洛陽求學的歲月裡,他憑藉士家的門第,個人的才華和努力,以及他那個在漢桓帝時期當上日南太守的老爹士賜的名頭,得以拜在漢室宗親,潁川潁陰劉家的劉陶門下。

這個劉陶可不是簡單的人物,他是正宗的漢室宗親,濟北貞王劉勃之後,他本人是當時有名的文學家,經學家,他的發小是荀彧的爺爺、朋友是鍾繇的老爹,同僚是陳羣的爺爺。

靈帝時期,還曾入朝爲官,歷任侍御史、尚書令、京兆尹、諫議大夫等顯宦要職。

士燮正是得到了劉陶的青睞,得以出任交趾太守。

原本,按照漢代家法,太守是不能長期擔任的,可偏偏士燮趕上了好時候,他上任後不久,僅僅只是兩年之後,董卓就進了洛陽,天下大亂。

交趾天遠地偏,更是幾乎失聯,至今爲止,士燮已經在交趾郡當了整整十三年太守了。

這還並非是最爲恐怖的事情,更爲嚇人的是,士家本族在蒼梧郡繁衍了六代兩百年,已是蒼梧士族豪強中的魁首。

交州七郡,兩個已經是士家的基本盤了。

可這還沒完,更讓人窒息的是,去年交州大亂,朱符身死之後,士燮居然直接上奏朝廷,表舉了自家二弟士壹爲合浦郡太守,三弟士爲九真郡太守、四弟士武爲南海郡太守。

好傢伙,交州總共七個郡國,他們士家老巢一個,兄弟四人每人一個,一口氣拿下了整整五個。

可最詭異的是,士家都已經膨脹成這樣子了,士燮本人居然對大漢還挺忠心的,來的幾任刺史,州牧,他都好好伺候,明面上這些刺史、州牧的死,都和他掛不上邊際。

更老實的是,都到這等地步了,朝廷都打算咬牙直接讓士燮當交州牧了,結果士燮居然守着三互法不肯就任,最後還是朝廷想出了個盤外招,進士燮爲綏南中郎將,總督交州七郡,兼任交趾太守如舊。

這其實完全就是把交州牧給換了個名字,然後交給士燮。

當時執政的人是曹操,這自然是他的意思。他之所以會如此舉措,歸根到底還是因爲劉表對交州的侵襲。

對於曹操而言,寧可把交州送給士燮,也不想讓劉表繼續擴大實力了。

而劉封就不一樣了,對於劉封而言,現在的交州可是我的,士燮要是肯老老實實做個交州道主人,那劉封也不會吝嗇厚賞。要是士燮想的多了,那劉封可完全不介意用一下孫權故法,把整個士家給夷爲平地。

在場諸人除了劉封屬意前往交州的虞翻、步騭外,剩餘的多是荊南,尤其是零陵人。

劉巴、潘仁、蔣昕、蔣琬父子,劉敏、以及還沒到的費禕叔父等人,皆是零陵一等一的士族豪強。

零陵緊挨着交州蒼梧郡,而蒼梧郡則是交州州府所在之郡。蒼梧郡的廣信縣,不但是蒼梧郡守,同時也是交州州府所在。

零陵郡和蒼梧郡雖然多山,但交通卻很通暢,除了有道路相聯,還有灕水溝通,雙方聯繫頗爲緊密。

故此,零陵郡和蒼梧郡的士族豪強,也多有聯繫,互相知曉,結交爲友的更是不計其數。

劉封要的就是零陵士人出力,幫他安定蒼梧。

如今的蒼梧郡太守名爲史璜,體弱多病,已經命不久矣。

歷史上在朱符死後,張津接任,但好景不長,因爲張津自曹操處領命,頻繁北伐荊州,以牽制劉表的擴張,雙方的交戰使得交州豪強反叛,弒殺了張津。

張津死後,劉表順理成章的在叛亂豪強們的接應下,將影響力深入了交州,表舉賴恭爲交州刺史,表舉吳巨爲蒼梧郡守。

而史璜,就是在這個時間點死去的,很難說不是受到戰亂的驚嚇而加重了病情,又或是乾脆遭到了劉表、吳巨等人的毒手。

因此,劉封目前比較適合的抓手,其實是蒼梧郡,其次是南海郡和合浦郡。

正因爲如此,劉封纔沒有想過拉攏士燮,因爲雙方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除非士燮卷旗來降,否則劉封根本就不會考慮去迎合對方。反倒是該想着如何把南海太守、合浦太守的位置給搶到自己手裡。

劉封的一番介紹,聽的堂上衆人心驚肉跳。尤其是劉巴等零陵人,他們更是瞠目結舌,心中戰慄。

劉巴等人都是聰明人,故而劉封一開口,他們就多少能猜到點東西,知道劉封很可能是需要他們出力來向交州擴張。

別的不說,有零陵在後面撐腰,就足以能維持一支萬人大軍進入蒼梧。一個有着朝廷詔令的萬人王師,交州人野心不大,很難想象他們會武裝反抗。

如此一來,劉封的第一顆棋子,必然能在蒼梧站穩腳跟。

第48章 魯肅應闢(祝我母親生日快樂!)第535章 申家遺患第307章 徐州二畜第54章 自由來去第151章 大敗橋蕤第279章 長途奔襲第338章 華家定策第59章 否決張飛第110章 震驚四方第43章 非蠢即壞第296章 劉表所計(加更又來了!)第537章 利縣大敗第149章 劉表所欲第328章 議定廬江第133章 琅琊諸葛第390章 欲加之罪第276章 各有稻粱謀第4章 曹豹的困境第602章 蓉城暗流第410章 幕府初成第127章 買一送一第223章 河東聞訊第326章 盛憲的號召力第448章 狼煙破敵第370章 紫氣東來第593章 左幕下場第305章 杯酒釋兵權第566章 仲達使漢第418章 曹府提親第449章 陣斬陳就第373章 上虞飲宴第560章 多路進展第515章 封葛對奏第231章 戰馬交易第317章 陽羨周氏第186章 張昭請罪第281章 壽春虛實第613章 大幕開局第194章 荊州之議第237章 籌謀潁川第182章 程昱使徐第563章 龔揚請援第324章 呂岱嚴畯第207章 以徐制揚第58章 毛遂自薦第281章 壽春虛實第226章 奪控安邑第294章 廬江劉勳第47章 郭嘉荀攸第99章 逆擊曹豹第578章 黃權獻計第333章 裡應外合第274章 倉已降劉第138章 孫策破門第432章 劉表出兵第122章 步騭衛旌第324章 呂岱嚴畯第601章 劉璋意曹第176章 籌錢鍊鐵第387章 各方後手第99章 逆擊曹豹第466章 驚聞噩耗第466章 驚聞噩耗第322章 幾處戰場第194章 荊州之議第1章 我叫劉封,我是劉備的親兒子第86章 劉繇的憂愁第584章 一觸即發第240章 攻城略地第188章 曹豹請罪第141章 平分秋色第167章 返回郯城第599章 問策賀齊第77章 臧霸的試探第481章 盟定交成第188章 曹豹請罪第396章 楊修求援第171章 參觀紙坊第166章 終見武侯第173章 陳登拜父第550章 公孫來意第503章 巡行荊南第215章 天子求援第69章 子當與父同平亂世(加更來了!驚喜嗎?)第4章 曹豹的困境第8章 晨昏定省第501章 交州現狀第215章 天子求援第377章 龐統來訪第206章 評請伐徐第407章 擴軍計劃第567章 司馬說魯第413章 再見二喬第188章 曹豹請罪第124章 劉封恩求太史慈第447章 先陣蔣欽第89章 立木懸金第547章 突來變化第305章 杯酒釋兵權
第48章 魯肅應闢(祝我母親生日快樂!)第535章 申家遺患第307章 徐州二畜第54章 自由來去第151章 大敗橋蕤第279章 長途奔襲第338章 華家定策第59章 否決張飛第110章 震驚四方第43章 非蠢即壞第296章 劉表所計(加更又來了!)第537章 利縣大敗第149章 劉表所欲第328章 議定廬江第133章 琅琊諸葛第390章 欲加之罪第276章 各有稻粱謀第4章 曹豹的困境第602章 蓉城暗流第410章 幕府初成第127章 買一送一第223章 河東聞訊第326章 盛憲的號召力第448章 狼煙破敵第370章 紫氣東來第593章 左幕下場第305章 杯酒釋兵權第566章 仲達使漢第418章 曹府提親第449章 陣斬陳就第373章 上虞飲宴第560章 多路進展第515章 封葛對奏第231章 戰馬交易第317章 陽羨周氏第186章 張昭請罪第281章 壽春虛實第613章 大幕開局第194章 荊州之議第237章 籌謀潁川第182章 程昱使徐第563章 龔揚請援第324章 呂岱嚴畯第207章 以徐制揚第58章 毛遂自薦第281章 壽春虛實第226章 奪控安邑第294章 廬江劉勳第47章 郭嘉荀攸第99章 逆擊曹豹第578章 黃權獻計第333章 裡應外合第274章 倉已降劉第138章 孫策破門第432章 劉表出兵第122章 步騭衛旌第324章 呂岱嚴畯第601章 劉璋意曹第176章 籌錢鍊鐵第387章 各方後手第99章 逆擊曹豹第466章 驚聞噩耗第466章 驚聞噩耗第322章 幾處戰場第194章 荊州之議第1章 我叫劉封,我是劉備的親兒子第86章 劉繇的憂愁第584章 一觸即發第240章 攻城略地第188章 曹豹請罪第141章 平分秋色第167章 返回郯城第599章 問策賀齊第77章 臧霸的試探第481章 盟定交成第188章 曹豹請罪第396章 楊修求援第171章 參觀紙坊第166章 終見武侯第173章 陳登拜父第550章 公孫來意第503章 巡行荊南第215章 天子求援第69章 子當與父同平亂世(加更來了!驚喜嗎?)第4章 曹豹的困境第8章 晨昏定省第501章 交州現狀第215章 天子求援第377章 龐統來訪第206章 評請伐徐第407章 擴軍計劃第567章 司馬說魯第413章 再見二喬第188章 曹豹請罪第124章 劉封恩求太史慈第447章 先陣蔣欽第89章 立木懸金第547章 突來變化第305章 杯酒釋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