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再見二喬

這十營水軍共分爲五旅,以周泰、蔣欽、董襲、甘寧、朱桓爲主將旅督,其他五校尉爲副將。

摧鋒軍在經過了摸底商議之後,也選擇了繼續擴大。

在騎兵不動的情況下,額外再補充了五個營一萬人,其中四營爲步兵主力營,另外一營爲補充兵營。

騎兵與水軍相同,兩營編爲一旅,只是步兵卻和水軍、騎兵不相雷同,獨爲三營編爲一旅,設一旅督。

第一騎兵營營正爲張遼,程普出任副將,第二騎兵營營正爲徐晃,韓當出任副將,合併爲第一騎兵旅,旅督爲張遼,副旅督爲徐晃。

剩下九營步兵,編爲三旅,旅督分別爲徐盛、周道、呂範,補充旅旅督爲於茲。

特種三營編爲一旅,旅督爲劉兒營出身,善於機械的劉茂。

摧鋒軍軍督最終還是花落太史慈。

摧鋒軍總規模兩個騎兵營,九個步兵營,一個補充營,三個特種營業,共計十五個營,三萬人。再加上水軍四萬,合計七萬。

剩下的八萬編額中,劉封打算以趙雲爲軍督,組建一支弱化的摧鋒軍,一旦財力軍械物資跟上,即可擴充爲王牌軍。

趙雲所部下轄一個騎兵營,六個步兵營,三個特種營,合計十個營兩萬人。

趙雲親督騎兵營,六個步兵營則分成兩旅,分別由潘璋和許定任旅督,特種營則是暫由軍督直轄。

剩下的六萬人,編成三個純步兵軍,每個軍下轄六個步兵營,一個補充營,三個特種營,合計三十個營六萬人。

這三個軍軍主暫時分別定爲周瑜、賈逵和高順。

如此一來,十五萬人的大軍便是編制完成,這個規模劉封暫時是不打算繼續增加了,若是有後續的財政盈餘,劉封會優先考慮把趙雲那個軍提升至王牌軍的檔次。

按照開銷來計算,摧鋒軍目前定額是每個士卒年俸祿爲一千二百錢,糧四石,年兩匹絹帛,食鹽半石。

全軍三萬人,一年士卒開支三千六百萬錢,糧十二萬石,絹帛六萬匹,食鹽一萬五千石。再加上所有士官、軍官的薪俸,全軍總開支爲年四千萬錢,糧十五萬石,絹帛六萬五千匹,食鹽一萬七千石。

除此以外,還需要額外開支戰馬開銷。

摧鋒軍僅戰馬就有八百匹一等戰馬、一千二百匹二等戰馬,兩千八百匹三等戰馬以及六百匹駑馬、馭馬和騾馬。

其中一等、二等戰馬可是需要精料餵養的,平時還好,大部分可以吃價格低廉的草料,只要輔以精飼料和雞蛋就可以養好。

可到了戰時,那完全就是精飼料爲主,草料爲輔了,因爲需要長時間的行軍,戰馬消耗極大,卻又沒有充足的時間進食草料,只能靠精飼料來給馬匹提供足夠的能量。

故此,一等戰馬的消耗大約是十倍於普通士卒,而二等戰馬則是六倍於普通士卒,三等戰馬好些,大致是四倍於普通士卒。

不過好在戰馬不用開軍餉,這些多出來的開銷幾乎全是糧食。

大約每年最多需要多支出八十萬石糧食,不過這個數字僅僅只是理論上的,是按照戰馬全年吃糧得出的。

絕大部分情況下,戰馬都沒法打滿全場,更別說是全年了。

趙雲軍開支大約是摧鋒軍的一半左右,一來人數不如摧鋒軍,只有後者的三分之二,二來也是待遇不如摧鋒軍,也差不多是摧鋒軍的三分之二。

其他步兵軍的開支就更少了,大概只有摧鋒軍的五分之二左右,而且還沒有戰馬的糧食開銷。

水軍開支倒是要比陸軍多的多,僅以俸祿來說,僅次於摧鋒軍。

全軍十五萬人,年總開支約爲一億七千萬錢,糧七十萬石,絹帛三十萬匹,食鹽八萬石。當然這僅僅只是俸祿開銷,沒算軍械、物資、糧食、戰船之類的開銷,那可也是一塊開銷大頭。

不過即便如此,劉封若是想要繼續整編還是猶有餘力的,只是一來一等戰馬爲數不多了,二來鐵質甲冑的庫存也已經告急。

軍械物質基礎不夠,那也就沒有必要強行整編,索性等待日後再說。

在商議的過程中,水軍將領的職位通過的毫無波瀾,除了少數幾個將領對水軍四萬人的編制表示了過高,對於將領人選卻是毫無質疑。

反倒是針對摧鋒軍,諸將對許定、周道、呂範三人能夠擔任旅督頗有微詞。

畢竟這幾個位置可是相當重要的,哪怕是徐盛、潘璋都寧可自降身份,出任這樣的職務。

其實說穿了,這三個職位是明降暗升,看起來似乎徐盛、潘璋他們是降低了半個級別,可實際上卻並非如此。

旅督一樣能夠都督三個營六千人,和他們之前帶的本部人馬其實是相差不大的。而明眼人都能看出摧鋒軍的價值,其中的職務顯然是要比其他部隊的軍職高上半級甚至是一級。

因此,除了賈逵、高順等少數既忠心劉封,又不好名利的人外,其他人就沒有不對許定三人眼紅嫉妒的。

不過,雖然衆人反對聲不小,可劉封卻是已經打定了主意。

誰讓這三個人都是他相當看好的呢?

許定是許褚的嫡親兄長,許褚如今是劉封的貼身護衛加親衛將領,許定如果信不過,還能信得過誰?況且提拔了許定,許褚必然也感恩戴德,一份錢賺兩份貨,何樂而不爲?

周道出身底層豪強,敢打敢拼,且忠心耿耿,對劉封可謂是感恩戴德,之前又是主動來投,於情於理,劉封都要給對方一個豐厚的回報。

同時,劉封也恰好願意豎立起一個江東本地的馬骨,其中餘杭許家的許貢、吳中大姓的朱桓、會稽的賀齊、虞翻,丹陽的張英等等,都曾入過劉封的視線。

劉封最終之所以挑選了周道,是因爲周道不論身份、地位、能力都十分適合,而其他人總有一兩項不如周道優秀。

比如虞翻、賀齊,他們的能力、聲望、出身都在周道之上,可問題就在於他們的出身太好,聲望太高了。

劉封要豎立榜樣,已經成名的虞翻、賀齊就不太合適了。

許貢就差的更遠了,他聲望、地位雖然不如虞翻、賀齊,卻相差不大,而能力卻不如周道來的優秀,最終也無奈出局。倒是全家曾被劉封考慮過,只是對方至今不曾來投效,也讓劉封有些驚異。

至於呂範,文武雙全的奇才,孫策、孫權兩代吳主的心腹重臣兼愛將,東吳第一任大司馬,才能毋庸置疑,而他也能代表孫家降卒們,因此劉封也給了對方一個機會。

最後一點就是,賈逵、徐盛、潘璋、高順等心腹愛將,還是得幫他掌握其他軍隊的,總不能把親信全部放到一軍之中,那其他軍的掌控力可就要下降了。

最終,經過諸將的商討進諫,劉封對計劃進行了微調,形成了上述的結果。

商議已定,劉封大宴諸將。

隨即諸將各回本部,按照要求揀選精銳,送往宛陵。

同時,幕府也會下發整合計劃,讓各部調整部曲,接收新兵。

其實這一波擴軍,說起來是新兵,其實都是老卒,即便是孫家軍臨時擴充的那七八萬人也都經歷了不止一場戰役的洗禮,只要能全須全尾的活下來,就是一個合格的老卒了。

諸將領命之後,各回本鎮。

潘璋在臨別之際,上門求見。

對於心腹愛將,劉封自然頗多容忍,當即接見對方。

等到了書房一看,潘璋身後赫然跟着兩個少女,還都是熟人,正是江東二喬。

“潘文珪,你把我說的話當耳旁風了嗎?”

劉封頓時勃然大怒,呵斥道:“是誰給你的膽子再去橋府騷擾橋家的?”

劉封有些訝然,之前潘璋的確是送了二喬上門,只是劉封派人一查,發現二喬居然是橋蕤的族人,論輩分,還是橋蕤的堂妹。

當時正是要安撫壽春,平定江北,消化吸收袁術集團的時候,如何能發生強搶袁術集團重臣家眷的事情,更別說當時橋蕤還在外面統領大軍了。

劉封當即教訓了潘璋一通,隨後親自帶着潘璋護送二喬返回橋府,並解釋致歉一番,隨後更拿潘璋作伐,當衆打了對方四十軍棍。

不過打軍棍這種事情,手輕手重,自然是看人下菜的。

手重的話不消十棍就能把人打殘打死,手輕的話就是七八十棍也打不出內傷來。

不過潘璋畢竟是重將,能被行軍棍,可是相當丟臉面的。

索性劉封親自出面,潘璋絲毫不敢炸刺,老老實實的捱了頓軍棍,在劉封的看顧下,給橋家奉上了賠禮。

潘璋表現的很老實,而且很講義氣,並沒有把心腹馬忠給供出來,而是獨自扛了事情。

這事情傳開之後,袁術集團的降將臣子果然立時就鬆了口氣,也不再緊繃着神經了。而駐外的大將們也紛紛開城投降,並未發生衝冠一怒爲紅顏的事情。

因此,劉封見了二喬後,第一反應就是潘璋這廝又去橋府搶人了。

“不對!”

劉封猛的又想起來,潘璋這一年來應該一直都在江東,什麼時候去的江北?

“莫非你竟敢擅離職守?”

潘璋滿臉諂笑,看見劉封臉色陰沉了下來後,趕忙搖頭解釋道:“少主可是冤枉璋了,這可是橋家的意思。”

潘璋的話讓劉封的眉頭皺了起來,不解道:“究竟發生了何事?”

看見劉封態度有所軟化,潘璋趕忙解釋起來:“啓稟少主,喬公於月前得病,身體日益不愉,唯獨對自己二女放心不下,叮囑橋將軍要爲她們找尋合適人家。橋將軍思前想後,想起了去歲所生之事。”

潘璋一邊說,一邊偷眼瞧着劉封的臉色,發現劉封的目光正落在低眉垂首的二喬身上,神情也變得緩和了下來後,悄悄的鬆了口氣。

“喬公之前也對少主極爲欣賞,每逢與橋將軍談起您來,總是交口稱譽,讚不絕口。”

潘璋繼續說道:“因此,橋將軍聯繫起了在下,想要將二喬姑娘送入少主府上,一來可安喬公之心,二來也可就近照顧少主起居。”

劉封被潘璋的話給氣樂了。

自己納了二喬進門爲妾,還能安撫重病之中的喬公之心了?

看着潘璋眉飛色舞的模樣,劉封心裡猜測喬公生病大概是真,但這潘文珪十有八九在裡面興風作浪了好一番,否則橋蕤、喬公也不會巴巴的把二喬給送了過來。

哪有父親重病,女兒卻忙着嫁人爲妾的。

橋家怎麼都是九江名族,怎麼可能做出如此失禮的事情。

劉封冷笑兩聲:“橋將軍和喬公如何會找上你潘文珪,莫非是聽說了你仗義疏財,爲人解困的好名聲不成?”

潘璋心中竊喜,劉封自己沒察覺,可潘璋卻是看的清楚,別看表面上劉封依舊在教訓他,可實際內心的怒氣卻在不斷的消退。

察覺到這一點,潘璋意識到自己的寶肯定是押對了,舔着臉道:“少主,您英明神武,屬下如何敢欺騙您。當真是橋將軍和喬公找的屬下,璋也是成人之美,又想到少主您身邊確實乏人,這纔不惜爲您所責備,也要玉成此事。”

看着潘璋恬不知恥的自賣自誇,劉封險些被對方給氣笑了。

不過此時劉封心裡還真沒剩下多少怒意了。

仔細想來,時過境遷,情勢已經截然不同。

此時收了二喬,不但不會引起江北袁術遺臣們的不安,反而還會拉近彼此之間的關係,讓他們更爲安心投效。

同樣一件事情,不同的時間地點,結果卻是大相徑庭。

想到這些之後,劉封心裡哪裡還會有什麼不悅,如果強說要有的話,那也只是對潘璋的自行其是有些警惕罷了。

潘璋看着劉封不說話,臉上陰晴不定,心裡又有些虛了起來,忍不住詢問道:“少主,您要是真看不上她們,我就把他們送回去!”

劉封回過神來,沒好氣的白了對方一眼,這時候提送回去,你是想逼橋家造反,還是想逼大小喬上吊?

第4章 曹豹的困境第21章 別有心思第251章 雒中議定第273章 東風漸起第441章 甘寧拔塞第341章 陸議雄言第71章 互惠互利 【25求追讀!】第118章 周 蔣來投第107章 鐵營與郡守第431章 邀功請賞第512章 抵達壽春第411章 摧鋒軍編制第500章 以巴爲銅第447章 先陣蔣欽第405章 荀攸獻策第421章 荊州應對第56章 釜底抽糧第100章 張飛破陣第391章 二策取其一第504章 曹昂來意第514章 騎兵三寶第357章 欲肅北會第196章 孫乾訪會第355章 朱治乞降第64章 上門送禮第173章 陳登拜父第328章 議定廬江第491章 公達獻策第490章 劉備議勢第421章 荊州應對第83章 劉曄的決定第135章 程仲德不辱使命第461章 龐家抉擇第88章 精銳丹陽兵第89章 立木懸金第217章 玄德低頭第242章 袁紹決議第173章 陳登拜父第345章 大軍雲集第138章 孫策破門第508章 司馬建言第444章 荊南分兵第389章 徵辟楊修第360章 簞食壺漿反劉賊第306章 面見劉繇(還能堅持加更!)第21章 別有心思第162章 夜宴三傑第118章 周 蔣來投第196章 孫乾訪會第23章 徐州的爛攤子第228章 徐晃勸降第322章 幾處戰場第147章 孫策謀江東第147章 孫策謀江東第136章 廣陵戰起第298章 劉備抵壽春(加更來了)第126章 太史子義邀是儀第166章 終見武侯第250章 臥虎之爭第354章 淩統勸降第30章 劉家當大興第207章 以徐制揚第499章 臨湘夜宴第347章 孫策的心思第309章 殺賊誅心第297章 荊州衆議第380章 面見劉備第201章 比斗大勝第357章 欲肅北會第290章 馮家有女第246章 回返洛陽第62章 鼓動曹豹第504章 曹昂來意第427章 孫策入長沙第449章 陣斬陳就第413章 再見二喬第167章 返回郯城第152章 荀攸訪蒯越第213章 裂土東萊第313章 吳縣暗流第42章 韓循獻策第334章 徐晃破城(第二更)第392章 曹操定策第510章 遍賞心腹第267章 舊日主從第260章 兩種投石機第115章 追加投資第129章 太史截胡第214章 劉呂交易第261章 綢繆天災第272章 萬事俱備第434章 荊北告捷第466章 驚聞噩耗第284章 抵達壽春第449章 陣斬陳就第220章 宴中小變第441章 甘寧拔塞第470章 孟德入局第229章 解縣奇聞第186章 張昭請罪
第4章 曹豹的困境第21章 別有心思第251章 雒中議定第273章 東風漸起第441章 甘寧拔塞第341章 陸議雄言第71章 互惠互利 【25求追讀!】第118章 周 蔣來投第107章 鐵營與郡守第431章 邀功請賞第512章 抵達壽春第411章 摧鋒軍編制第500章 以巴爲銅第447章 先陣蔣欽第405章 荀攸獻策第421章 荊州應對第56章 釜底抽糧第100章 張飛破陣第391章 二策取其一第504章 曹昂來意第514章 騎兵三寶第357章 欲肅北會第196章 孫乾訪會第355章 朱治乞降第64章 上門送禮第173章 陳登拜父第328章 議定廬江第491章 公達獻策第490章 劉備議勢第421章 荊州應對第83章 劉曄的決定第135章 程仲德不辱使命第461章 龐家抉擇第88章 精銳丹陽兵第89章 立木懸金第217章 玄德低頭第242章 袁紹決議第173章 陳登拜父第345章 大軍雲集第138章 孫策破門第508章 司馬建言第444章 荊南分兵第389章 徵辟楊修第360章 簞食壺漿反劉賊第306章 面見劉繇(還能堅持加更!)第21章 別有心思第162章 夜宴三傑第118章 周 蔣來投第196章 孫乾訪會第23章 徐州的爛攤子第228章 徐晃勸降第322章 幾處戰場第147章 孫策謀江東第147章 孫策謀江東第136章 廣陵戰起第298章 劉備抵壽春(加更來了)第126章 太史子義邀是儀第166章 終見武侯第250章 臥虎之爭第354章 淩統勸降第30章 劉家當大興第207章 以徐制揚第499章 臨湘夜宴第347章 孫策的心思第309章 殺賊誅心第297章 荊州衆議第380章 面見劉備第201章 比斗大勝第357章 欲肅北會第290章 馮家有女第246章 回返洛陽第62章 鼓動曹豹第504章 曹昂來意第427章 孫策入長沙第449章 陣斬陳就第413章 再見二喬第167章 返回郯城第152章 荀攸訪蒯越第213章 裂土東萊第313章 吳縣暗流第42章 韓循獻策第334章 徐晃破城(第二更)第392章 曹操定策第510章 遍賞心腹第267章 舊日主從第260章 兩種投石機第115章 追加投資第129章 太史截胡第214章 劉呂交易第261章 綢繆天災第272章 萬事俱備第434章 荊北告捷第466章 驚聞噩耗第284章 抵達壽春第449章 陣斬陳就第220章 宴中小變第441章 甘寧拔塞第470章 孟德入局第229章 解縣奇聞第186章 張昭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