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兵發上庸

第532章 兵發上庸

這次出兵其實還是兵分兩路,一路走陸路,一路走水路。

只是與之前不同的是,這次先發的卻是陸路,水軍雖然準備好了,卻遲遲沒有發動。

究其原因,還是因地制宜。

襄陽入上庸這段路程,着實是陸路條件要強過水路。

原時空中坐鎮上庸的劉封其實是有條件援助關羽的,但壓力也的確非常大。

要想援助關羽,必須得得到孟達以及申家全力支持,纔有可能實現,而且即便實現,也只是最低的標準,那就是前出至少房陵以南,接應到敗逃到這裡的關羽本人,救他一命。

至於大軍那是別想了,除非關羽頭腦清醒,撤軍的時候直接取道上庸,那還有機會保存一部分力量,否則就是韓信復生、張良再世,恐怕也是無力迴天的。

歸根到底,就是因爲上庸和襄陽之間的道路並不好走。

尤其是沔水,這段水道處處險灘,地形更是類似黃河九曲十八彎,而且還要更加緊湊,別說是運兵了,就是運糧都得小心翼翼,慢慢行舟,再加上繞路,速度還真比不上陸路快。

可陸路行軍,還是得要有民夫大車的,消耗也很大。

上庸士族豪強本就只是被劉備軍力壓服,劉封在上庸也沒有威望,孟達、申家哪裡會這麼不計血本的幫他救援關羽?

再加上當時法正剛死,孟達可謂是痛失大哥,心態難免更加小心保守起來,挑唆劉封放棄援救也就不足爲奇了。

否則以孟達的能力,全力幫助劉封的話,後者籌措個一兩千人出援還是有幾分可能性的,再多就不行了。但這足以救到關羽性命,這也是爲何後來劉封那麼怨恨孟達的深層原因之一。

因此,總結下來就一句話,能救,但最多就是救到關羽一條性命,其他的是白想。而且救人的代價極其巨大沉重,所以最終救援只能化爲泡影。

不過這次出兵的人卻是劉封,而且用的還是親軍。

先鋒兩千人,以許褚爲將一衆武官侍從盡數上陣,一個個積極雀躍,摩拳擦掌,就盼着爲劉封立下功勳,建功立業了。

爲了便於行軍,除了一百套鐵甲外,其餘士卒皆是輕裝上陣,僅僅只穿了一件皮胴,也就是保護軀幹部位的皮甲,重量只有十五斤,去掉保護肩膀,護臂、護腿後,一件皮胴的重量不超過十公斤,緊急狀態下甚至可以着甲行軍。

除了許褚先發外,第二陣則是由賈逵麾下的賈斌帶隊,領精兵四千。

董襲所率的水軍則是與第三陣祖郎一起出兵,當然祖郎走的還是陸路,這樣一來,就能保證在最優情況——突襲得手後迅速控制上庸全境。或是最差的情況——突襲失手後儘可能的剪除上庸外圍羽翼,並圍困上庸。

至於在襄陽的後續部隊也都已經做好了甲級戰備,確保隨時可以出發,增援上庸戰區。同時,襄陽的文武班子也都高速運轉起來,徵召民夫,調集車馬,計劃補給路線,沿途設置兵站。

一切都有條不紊的展開,只等前線戰報回傳。

此時,前線的許褚已經在蒯家、鄧家的幫助下成功進入房陵,並控制住了申家駐防的一千部曲,成功的解除了他們的武裝。

事實上申家和絕大部分的軍閥都是一樣的,別看兵力有個一萬多人,可真正最能打,戰鬥力最強,組織度最高的還是上庸那四千嫡系王牌。

那四千人裡面,中高級將領幾乎全是申家自己人,底下的士卒也都是申傢俬兵一路擴充而來,挑選的都是最爲勇猛善戰的兵卒,而他們的裝備自然也是最好的。

申家中上級軍官幾乎人手一套鐵甲,而他們的親兵也都是全副皮甲裝備,就連普通士卒也能夠擁有一件皮胴,可見申家已經是竭盡所能的裝備這些精銳王牌了。

最誇張的是,申家軍中居然還有整整一部裝備了五百套鐵甲的鐵甲軍。

本來以申家的地位和實力,你讓一個上庸土豪拿出五百套鐵甲幾乎是癡人說夢。

可誰讓上庸境內有鐵礦呢?

而且上庸不但有鐵礦,還有一個配套的冶煉中心,以及一批能夠打造刀劍,長柄、鐵甲,農具的鐵匠工坊。

正是有賴於這一配套的鍊鐵、鍛造手工業,申家才湊出瞭如此之多的鐵甲,幾乎全部投入到了這些精銳嫡系中。

而與上庸駐軍相比,房陵的這一千人可就慘的多了,除了爲首的幾個高級軍官擁有一套鐵甲外,算上他們的親兵在內,攏共也不過纔有幾十套全副皮甲,以及一百多套皮胴,可見差距有多麼巨大了。

許褚所部雖然輕裝簡行,本身戰力卻是碾壓房陵的一千守軍,更別說還有蒯家、鄧家這些地頭蛇做內應了。

申家這千人駐軍在夢中就被團團包圍,爲首的高級軍官都是從榻上被拎起來的。

“此番功成,多虧了蒯、鄧二位先生了。”

許褚身材魁梧,宛如熊羆,只站在那就威風凜凜。

可如此一個猛將,卻對蒯、鄧二族的主事人相當客氣,謙恭尊禮。

可見許褚從來就不是一個魯莽之人。

演義裡將許褚刻畫成粗鄙魯莽,貪勇好殺之人,屬實是委屈了許褚。

試想一個毫無頭腦的人,如何能在曹操身邊如此得其信任,又能在曹操死後,毫無間隙的得到了曹丕的禮重親信?

要知道許褚在曹操活着的時候,可是從來不給任何人面子的,其中也包括曹丕。

而曹丕有多小心眼,曹洪肯定有許多話想說。

跟許褚一比,曹洪纔是真正的力大無腦。

有一點和張飛很像,許褚對士族也是比較尊敬的,因此並沒有仗着劉封的寵信而輕視蒯、鄧兩族之人,更沒有想要貪墨他們的功勞。

得到許褚的肯定後,蒯珍、鄧樑兩人趕忙躬身道謝,隨後又奉上了禮單。

許褚臉上閃過一絲不虞,如今戰事正酣,他哪裡有心思搞這一套。

說實話,劉封對親信之人還是相當不錯的,只要清廉能幹,廉潔奉公,劉封都絕不會讓他們吃虧。

每年都有大量的財貨、糧食、布帛乃至於雪鹽、霜糖、香油下撥不算,就是一些珍奇異寶,劉封也很大方的拿出來賞賜給他們。

之前交州進貢,劉封就大賞了羣臣,平時的小賞更是不計其數。而且劉封的賞賜往往會考慮到中下層,甚至在絕對數量上,中下層得到的恩賞是絕不遜色於中上層的。再加上嚴厲的反貪打擊,左將軍幕府轄區域之內,官吏要比其他地方清廉上許多。

許褚有些看不慣這一套,但也沒有撕破臉,而是接過了禮單隨意翻看了一下。

沒想到這一看,倒是讓他有些驚訝。 原來兩人奉上的禮單居然不是珍奇異寶,錢財布帛這些財貨,而是車馬、糧食、豬牛羊雞鴨這些肉食,再加上搜羅到了酒水、止血藥材、繃帶等等物資。

許褚驚訝的看了看兩人,卻發現蒯珍和鄧樑也正笑眯眯的看着他。

許褚當即拱手謝道:“兩位先生有心了,褚感激不盡。兩位先生之功,褚必盡述於我主之前。”

幾乎是與剛纔話裡的意思一模一樣的話,可這一次說出來卻真心實意的多了。

就蒯珍、鄧樑準備的這些物資,不說幫上大忙了,至少一個小忙是跑不了的。

在古代,酒肉財帛可是提升士氣的不二法寶。

蒯珍、鄧樑露出了滿意的笑意,他們精心準備,爲的可不就是許褚的這番感激嗎?

整個荊州地面,誰不知道許褚是劉封的心腹愛將,貼身保鏢。

這次難得劉封將他給放了出來,對手又是上庸申家這麼個地方土豪,顯然是給許褚刷功勳的機會,能讓左將軍如此厚愛偏心的武人,蒯珍、鄧樑又如何能不細心逢迎。

送走蒯珍、鄧樑二人後,許褚當即下令,將酒肉悉數分了下去。

蒯珍、鄧樑二人準備的分量很足,許褚又只帶了兩千人。

因此,許褚麾下十人就能分到一甕酒,每人可得肉兩斤,鹹菜若干,米飯管夠。

這對於底層士卒來說,簡直如同過年一般,當即排出班次,依次進食。

這倒不是許褚信不過蒯珍、鄧樑他們,而是劉封軍歷來如此,在正規化方面做的很好。

值班警戒的士卒也不會吃虧,他們雖然喝不上酒水,但肉食卻不會短少他們,而且還有津貼補償。相比起來,一部分士卒比起喝酒來,其實反而更想要獲取津貼。

在房陵休整了一晚之後,第二天天一亮,許褚就帶着所部人馬繼續朝着上庸而去,隊伍中多出了一些大車,上面裝載的都是蒯珍、鄧樑所送的剩餘物資。而他們兩人也在房陵城中繼續籌措糧秣物資,準備迎接後續大軍的到來。

房陵距離上庸並不遠,比起襄陽至房陵的距離要近上一半以上,道路也要好走許多。

出了房陵之後,許褚先是強行軍了兩天,趕到了上庸外圍,距離上庸不過大半天路程時,安營紮寨,一邊休養生息,讓士卒恢復體力,一邊派出斥候控制周圍,封鎖消息,同時等待龐統的人手前來接應。

果然,沒過多久,龐統的人就主動找了過來,聯繫上了許褚。

來人是龐家子弟,名爲龐綿。

一看見許褚,就從懷中取出一封帛書遞了上去。

許褚打開一看,上面赫然寫着上庸城中的城防圖,以及兵力佈防圖。

許褚登時大喜,當即詳細詢問起來。

聽完之後,許褚對劉封的眼光是歎爲觀止。

本來許褚還以爲龐統只是運氣好,出生在了龐家,又正好趕上了劉封要拉攏荊州士族,所以纔給了龐統如此殊遇,讓他得以和諸葛亮、陸遜平起平坐。

可現在看來,是自己愚鈍了。

一個蠢人可沒法在申家的眼皮子底下,把人家的老巢情況給摸了個乾淨,甚至還沒驚動對方。要不是擔心壞了大計,龐統不敢太過冒險,搞不好都能拉起一支隊伍裡應外合來搶奪城門了。

其實以龐統外柔內剛,外溫內躁的性格來說,要不是劉封幾次點他,他還真能幹出這樣的事情來。

偏偏歷史上的劉備還就吃他這一套,對龐統極其信任。

劉備本質上真是個好人,都已經明着想要圖謀益州了,可入蜀之後卻遲遲沒有發動,甚至還真幫着劉璋去打張魯了。

歸根到底,他還是猶豫了。

要不是這時候龐統逼他下定了決心,張鬆又恰好在這時候暴露了,劉備若是不起事,就要被困死在涪城了,劉備還真可能繼續拖下去。

好在被劉封點過之後,龐統做事雖然沒有完全改掉冒進的壞習慣,但也把劉封的話給聽進去了幾分。

這次操持上庸的事情,他就以穩爲主。

雖然看到了上庸城中許多小士族豪強對申家深惡痛絕,但依舊沒有動心串聯,只是打探了城防和兵力的佈防情況。

當晚,許褚以親衛爲先導,大軍趁夜急行,天亮前趕到了上庸城外。

隨後,以長索飛鉤掛住城垛,然後悄悄攀援而上,再將繩索固定住,接應後續人馬上牆,同時,使用藍兜運送裝備。

僅僅只是一炷香的時間,城頭已經上去了上百名劉封軍銳士,更有三十套鐵甲,長短兵器、盾牌被運送了上去。

留下五十人接應後續人馬繼續攀城,其他人包括身着鐵甲的三十銳士在內,一路朝着城門而去。

沿途以斥候開路,悄無聲息的解決了城樓中值夜的申家部曲。

這些部曲雖然有所操練,但多年未經戰陣,平時也只是欺壓平民,壓制豪強,最危險的戰事也只是與四州的蠻族小規模的摩擦一下。況且上庸城已經上百年未經戰火了,上次受到攻擊還是幾十年前賨人暴動,這些申家部曲自然是鬆懈到了極致。

許褚的突襲小隊沿途竟然沒有驚醒任何人,直到城門被打開,城中的申家部曲都沒有發現異樣。

“進城之後,以令行事!”

看着黑壓壓的城門被打開,許褚臉上閃過一絲喜色,衝着身邊的將佐們下令道:“記得切勿驚擾百姓,君等皆追隨我許久,若有犯者,可莫要怪本將不念舊情!”

“喏!”

許褚身後衆將齊聲應諾!

(本章完)

第531章 緩兵之計第241章 兩封書信第588章 戰略調動第598章 再陷武陽第11章 我生的兒子強啊第203章 張邈割愛第179章 鹽糖易糧第412章 軍制改革第542章 兩路納徵第17章 宴請趙田第212章 河東遇天子第238章 直驅陽翟第483章 羣賢畢至第469章 兩路使節第301章 厲陽開城第332章 南下援陰第236章 萇奴授首第80章 父慈子孝第575章 再克朱提第197章 勃勃生機第421章 荊州應對第466章 驚聞噩耗第517章 父子議姻第264章 助力元龍第458章 捷報頻傳第39章 雙管齊下克臧霸第98章 北伐臧霸第168章 擴軍計劃第384章 諸葛加冠第33章 先行中策第328章 議定廬江第183章 禮遇袁使第392章 曹操定策第554章 拔取俞元第63章 下邳國相第195章 勾連徐州第522章 捷報頻傳第146章 三代忠良第404章 劉馥來投第84章 魯肅來信第366章 本初廷議第496章 委任許攸第351章 僵持不下第52章 雙向奔赴第217章 玄德低頭第126章 太史子義邀是儀第341章 陸議雄言第56章 釜底抽糧第562章 巴郡來使第476章 蔡郗會見第564章 順水推舟第74章 白色的金子【第五更求追讀!】第215章 天子求援第159章 伯符定策第486章 探病蒯良第571章 奔襲朱提第45章 舉薦太史第334章 徐晃破城(第二更)第579章 內外矛盾第481章 盟定交成第483章 羣賢畢至第529章 南中方略第518章 花落誰家第238章 直驅陽翟第472章 遊說張濟第196章 孫乾訪會第567章 司馬說魯第222章 破產版江東第604章 聯軍破營第480章 漢水爲界第326章 盛憲的號召力第219章 封操會陳留第199章 人中呂布第134章 周泰獻策第255章 劉備的隱患第516章 決斷河內第340章 血染山陰第239章 黃巾來援第114章 戰後封賞第23章 徐州的爛攤子第214章 劉呂交易第570章 射殺雍闓第406章 集思廣益第67章 府外遇豪傑第561章 各有斬獲第270章 曹府夜宴第83章 劉曄的決定第116章 三賢獻策第15章 潘璋歸心第560章 多路進展第503章 巡行荊南第313章 吳縣暗流第306章 面見劉繇(還能堅持加更!)第204章 貴賓臨門第16章 曲轅犁第296章 劉表所計(加更又來了!)第147章 孫策謀江東第182章 程昱使徐第368章 二賢拒任第1章 我叫劉封,我是劉備的親兒子
第531章 緩兵之計第241章 兩封書信第588章 戰略調動第598章 再陷武陽第11章 我生的兒子強啊第203章 張邈割愛第179章 鹽糖易糧第412章 軍制改革第542章 兩路納徵第17章 宴請趙田第212章 河東遇天子第238章 直驅陽翟第483章 羣賢畢至第469章 兩路使節第301章 厲陽開城第332章 南下援陰第236章 萇奴授首第80章 父慈子孝第575章 再克朱提第197章 勃勃生機第421章 荊州應對第466章 驚聞噩耗第517章 父子議姻第264章 助力元龍第458章 捷報頻傳第39章 雙管齊下克臧霸第98章 北伐臧霸第168章 擴軍計劃第384章 諸葛加冠第33章 先行中策第328章 議定廬江第183章 禮遇袁使第392章 曹操定策第554章 拔取俞元第63章 下邳國相第195章 勾連徐州第522章 捷報頻傳第146章 三代忠良第404章 劉馥來投第84章 魯肅來信第366章 本初廷議第496章 委任許攸第351章 僵持不下第52章 雙向奔赴第217章 玄德低頭第126章 太史子義邀是儀第341章 陸議雄言第56章 釜底抽糧第562章 巴郡來使第476章 蔡郗會見第564章 順水推舟第74章 白色的金子【第五更求追讀!】第215章 天子求援第159章 伯符定策第486章 探病蒯良第571章 奔襲朱提第45章 舉薦太史第334章 徐晃破城(第二更)第579章 內外矛盾第481章 盟定交成第483章 羣賢畢至第529章 南中方略第518章 花落誰家第238章 直驅陽翟第472章 遊說張濟第196章 孫乾訪會第567章 司馬說魯第222章 破產版江東第604章 聯軍破營第480章 漢水爲界第326章 盛憲的號召力第219章 封操會陳留第199章 人中呂布第134章 周泰獻策第255章 劉備的隱患第516章 決斷河內第340章 血染山陰第239章 黃巾來援第114章 戰後封賞第23章 徐州的爛攤子第214章 劉呂交易第570章 射殺雍闓第406章 集思廣益第67章 府外遇豪傑第561章 各有斬獲第270章 曹府夜宴第83章 劉曄的決定第116章 三賢獻策第15章 潘璋歸心第560章 多路進展第503章 巡行荊南第313章 吳縣暗流第306章 面見劉繇(還能堅持加更!)第204章 貴賓臨門第16章 曲轅犁第296章 劉表所計(加更又來了!)第147章 孫策謀江東第182章 程昱使徐第368章 二賢拒任第1章 我叫劉封,我是劉備的親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