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太史子義邀是儀

第126章 太史子義邀是儀

劉封看見老爹難得的震驚到失態,心裡卻在想,另外個位面,糜竺做主把妹妹許給你的時候,那可是直接砸了一個億,還都是現金財貨物資。

自己只有八千萬不說,裡面還有一半是期權,比父親您還是差遠了。

劉備臉色非常精彩,接連變化,最後總算是忍住了想問一問劉封,下個側室是哪家,會給什麼陪嫁。

“封兒,你年歲還小,這些財貨就暫由父親替你照看吧。”

劉備老臉有些微紅,但一想到自己府庫空的能跑老鼠,立刻就堅定了吃大戶的決心。

所幸劉封也早有準備:“父親所思甚妥,只是孩兒還年幼,暫時無法完婚。因此嫁妝也會繼續留在糜家。”

劉備的老臉頓時通紅,惡狠狠的盯着劉封,幾有動手之像。

劉封趕忙告饒道:“父親,我聽甑老說,糜家對您能夠徵辟糜子方,簡擢他爲琅琊太守是十分感激,糜家因此想爲州府做更大的貢獻。聽說糜子方已經在來郯城的路上,隨行而來的還有大量物資財貨,應該就是想要報效州府的。”

劉備一聽,臉上露出了猶豫之色,最後還是艱難搖頭,拒絕道:“這不合適,如此一來,汝父豈不成了賣官鬻爵的昏聵方伯了。”

其實眼下賣官鬻爵早已經遍佈各地,畢竟各家軍閥手頭也都不寬裕,急需要獲得當地的豪強支持。

三互法雖然餘威猶在,但那也只是大三互了,小三互早已經名存實亡。

按照小三互法的規定,糜芳這個東海郡人,是不能出任琅琊太守的,因爲他們都是徐州人。

不過小三互法的完全沒落,並不全是弊端,小三互實在是太過嚴苛了,以至於給選官造成了非常大的困擾。

但總體來說,糜芳這樣的行爲,在這亂世已經正常不過了,並不算是買官了。

更別說糜家在這次北伐琅琊的過程中,的確立有重大的軍功。

只是劉備臉子還薄,還在意這些。

劉封趕緊幫忙出主意:“父親所慮甚是,不過此事卻可變通。讓糜子方直接將物資借貸給州府,免除利息,如此一來,衆人也只會誇讚糜子方心繫鄉梓,而不虞有他。至於日後如何償還,也不急於一時啊。”

劉備聽了,深覺有理:“就如此操辦吧,也不好涼了糜子方報效之心。”

劉封點點頭,然後就打算開溜:“父親,若是沒其他事了,那孩兒就先告退了。”

“回來了記得多去你祖母和母親處,這幾日她們可想你的狠了。”

劉備揮了揮手,叮囑了一句,便放劉封離開了。

劉封離開劉備處後,自然先去了徐盛所部駐紮的地方。

這支部隊雖然是以徐盛爲校尉,潘璋爲別部司馬,可實際上真正的主人卻是劉封。

也正是這個原因,劉封才答應了徐盛和潘璋跟隨前往朐縣的請求。

這一來是加深和徐盛、潘璋之間的情感,這個時代得人效忠,最好的辦法還是既能給人夢想,又能得人情誼,還能給人利益。

這些因素加在一起,生出的化學反應,會讓這份忠誠牢不可摧。

另外一點就是,劉封也不想這支部隊過多的打上徐盛的個人印記。

他希望徐盛只是這支部隊的一任主官,而不是把這支部隊變成他徐盛的個人部曲。

到了駐地之後,劉封發現徐盛和潘璋已經在檢驗這段時間的訓練成果了。

在之前擴編時,劉封就特地指明瞭索要昌豨衝擊槍陣的那兩個司馬部的殘餘兵力,這些人見識過槍陣的威力,必然會成爲槍陣的堅定簇擁。

用這樣的兵來練槍陣,自然事半功倍,因爲他們會堅定的信任自己手裡的長槍。

劉備軍很快就分撥完了人馬,徐盛也心得意滿的領到了自己的人馬。

在那之後,劉封便離開郯城,前往朐縣,直到現在才返回郯城。

泰山軍的軍紀要比丹陽軍好上許多,只可惜的是,昌豨部的軍紀卻又是泰山軍中最差的。

不過即便如此,也比昔日的丹陽軍強上不少了。

經過這大半個月的整訓,新來的泰山軍漸漸的開始融入原有體系。

主要還是這邊的伙食要比泰山軍原先強多了。

在徐州軍裡,一個星期總能吃到一次雞子,雖然一人只有一個,但好歹那也是雞子啊。

除此以外,還經常能吃上鹹菜,那鹹絲絲的味道,直讓胃口好上幾分。

遙想起在泰山軍那會兒,他們可是粟米帶殼蒸煮的,就這樣都吃不飽飯,這些泰山軍士卒自然也就漸漸的安下心來了。

這就是經濟實力的差距,臧霸靠着開陽區區五個縣,其中即丘城還被曹操給屠過,就養了萬人規模的泰山軍,除了搜刮厲害外,就是伙食上的極限壓榨了。

不過這年頭,大部分的郡兵都這待遇,好多人想爲一碗飯而當兵都沒機會。

劉封要忙的事情實在太多,眼看着已經四月底了,馬上就要進五月了。

其實漢代已經有植物油的提煉方法,只是還比較粗糙,工藝技術很落後,出油比例小,浪費極大。

劉封倒是知道一些簡單的榨油工藝,而且是現階段能夠複製的。

其實找糜家合作最爲合適,只是劉封擔心如果所有的東西都放在糜家這裡,會讓糜家膨脹的太厲害,以至於尾大不掉。

確實,歷史上是證明過了糜竺的忠誠,可這也沒必要去製造誘惑考驗別人。

深思熟慮之後,劉封決定這一次找魯肅合作。

魯家在廣陵也是豪富之家,有着自己的商隊和工匠,是非常合適的合作對象。

之前沒找魯肅,是因爲廣陵還不在劉備的手裡,眼下就要收復廣陵了,也是時候和魯肅聊聊這些了。

同樣,劉封還給陳家準備了合作事項,那就是造紙術。

對於這個項目,陳登父子以及整個陳家,一定會相當滿意。

這些白色的優質紙張可不僅僅是白色的黃金,更會是對陳家名聲的一次極大提升,讓陳家和劉家一起隨着紙張的傳播而名揚天下。

接下來一個下午,劉封都泡在軍營裡,還是老三樣,同甘共苦拉近關係。

只是現在的士卒覺悟太低,別說和後世的那支比了,就是連西漢軍隊的覺悟都完全比不了。

至少西漢軍隊可是有着保家衛國意識的,畢竟他們的最大宿敵可是異族。

只能說任重道遠,劉封覺得只要努力了,始終是會有結果的。

第二天,劉封原本是想去襄賁拜會魯肅。

因爲軍隊整編的關係,絕大部分野戰部隊都集中在郯城,並沒有分駐各地。

魯肅身兼屯田校尉,自然不能長久離開崗位。

在慶功過後,他就返回了襄賁,已經工作了大半個月了。

可計劃沒有變化快。

沒想到一早劉備就把劉封叫了過去,告訴他太史慈已經過了即丘,明日即可到達郯城。

而且這一次太史慈並非一個人前來,而是帶了整整三百多名青州豪俠,其中大部分人都能弓善射。

除此以外,太史慈還帶來了七八匹駿馬,價值昂貴,可以算是傾囊相投了。

因爲帶來的人馬不少,太史慈可比周泰、蔣欽懂規矩多了,沿途提早派人持州使的文書通報,沒有引起絲毫的混亂和危情。

太史慈看着遠處已經清晰可見的郯城城牆,心裡還是有些忐忑的。

他身邊站着一個文士,此人身材瘦長,很是謙和,讓人一見易生好感。

太史慈忽然轉過頭,朝着身邊這文士問道:“子羽兄,你真要繼續南下,前往劉揚州處嗎?”

此人正是先前爲劉封所舉薦,劉備所徵辟的青州士人是儀。

是儀乃是北海郡營陵縣人,曾名爲氏儀,後經孔融勸諫而改爲是儀。

其實主流觀點是認爲孔融嘲諷是儀,而是儀因爲畏懼孔融而改名。

可劉封卻有不同看法。

他覺得這很可能是一個讓人遺憾的誤會,使得孔融和是儀這對知己成了千古笑柄。

孔融在漢末,素爲道德楷模,孔融讓梨,兄弟爭死,都讓孔融的美名傳播天下。

這樣的一個人,會突然去取笑嘲諷是儀的姓氏,這就非常奇怪。

更讓人感到不解的是,是儀居然會當即改名。

要知道是儀這個人可以剛正不阿留名史書的,歷史上在孫權豢養的瘋狗酷吏典校郎呂壹瘋狂咬人的時候,許多名臣重將都瑟瑟發抖,不敢抗衡。

唯有是儀,在呂壹再一次誣陷他人的時候,站出來說出了真相。

當時孫權大怒,幾次三番的逼問是儀,可想而知這份壓力有多大。

哪怕孫大帝再怎麼落魄了,也絕對不是區區孔北海所能比擬的。

可是儀卻始終堅定不移,甚至不惜用全家性命擔保,使得孫權感嘆道:“使人盡如是儀,當安用科法爲?”

況且是儀剛正不阿的性格並不僅僅是僅有這麼一次。

在著名的二宮之爭中,是儀作爲魯王的太傅,卻忠誠於國家,上書三四次,直接說明孫權偏心魯王的嚴重後果,請求孫權尊重太子。

這樣一個人,居然會畏懼孔融一句玩笑話,甚至不惜背祖忘宗的改名,這實在是很奇怪。

不過結合到兩個字的含義,劉封就有了自己的判斷。

東漢是一個讖緯橫行,玄命大行其道的時代。

而氏字不但民字少一,是爲民無上也,而且氏字還有崩的含義在內。

當時全國能用崩字的還有誰?

自然是當今皇帝。

而是字則截然不同,是一個妥妥的美字,不但有剛直不阿的含義在裡面,字形更是極好。

程昱夢見雙手捧日,而被曹操認爲是自己的心腹,賜改名爲昱。

那是字同樣也是日在頭頂,以頭扶日,所謂“日在頭上”是有【事君之相】,那這是字妥妥的也是美字。

孔融讓氏儀改名爲是儀,這不就和曹操讓程立改名爲程昱如出一轍嗎?

也正是這個原因,剛直不阿的是儀纔會如此順從的改換姓氏,因爲他明白這是孔融的一番好意,而且孔融也是正確的。

只不過是儀雖然得到孔融的欣賞,卻並不受孔融重用,這其實在孔融這裡也不是第一回了。

是儀旁邊的太史慈,不也是現成的例子嗎?

聽見太史慈的問話,是儀卻是雲淡風輕的調侃道:“子義此行,乃是如鳥上青天,當大展雄才,揚名海內。儀卻只是中人之才,爲政處事也唯忠勤二字,即便留下,也無甚用處。”

太史慈卻是正色答道:“子羽兄何出此言,只要是兄願意留下,慈定當嚮明公全力舉薦是兄。”

太史慈這話是出自真心,他和是儀是在孔融那認識的,本來也只是泛泛之交。

只是他這次南下的途中竟然又遇上了對方,於是便結伴而行。

兩人在路上閒來無事,便談天說地。

太史家可不是普通的豪強,人家祖上也有過千石大官的,是真正的官宦之家。

太史慈自然也熟讀經書,研習兵法。

和是儀的一番交流之後,太史慈察覺到了對方的不凡,就極力想要邀請是儀留在徐州。

東漢實在是一個非常具有特色的朝代,而鄉土情則是不可不嘗的特色之一。

太史慈自覺自己一個青州人,來到徐州之後,必定會受到徐州同僚們的牴觸和排擠。

哪怕是儀是個沒才幹的,只要品行過得去,太史慈都打算舉薦對方,或者乾脆自己私下招募。

可太史慈驚喜的發現,是儀居然很有才幹,性情清恪貞素,讓人感佩不已。

於是,太史慈更想要舉薦是儀,若是能讓是儀也入劉徐州麾下,那自己也就不會那麼獨木難支了。

是儀卻始終推辭不受,想要繼續南下,打算去江東劉繇處看看。

太史慈明白,是儀應該是和先前的自己一個想法,投奔劉備不如投被劉繇,畢竟他們和劉繇纔是鄉黨。

眼見勸不動是儀,太史慈只能暗自在心裡下定決心,等見到了劉備之後,一定力薦是儀。

只希望劉備能像傳聞中那樣樂賢下士,心胸寬闊。

就在太史慈想着如何留下是儀的時候,遠處突然出現了一隊騎兵,護衛着兩位貴人迎面而來。

太史慈趕緊勒停了隊伍,呆在原地靜觀其變,卻不想那隊騎卒竟筆直衝着他們而來。

“子義!子義!”

隔着老遠,當先那名面闊耳大,雙手極長的大漢就喊了起來,他身後跟着數個彪形大漢,無一不是猛將勇士。

這些大漢,正是關張趙三人,再加一個簡雍。

這些人都是當初在平原國與太史慈有過一面之緣的,都讓劉備帶了出來,生怕太史慈與自己生分了。

“竟是劉使君親至!”

太史慈有些不敢置信,朝着身邊的是儀道:“我曾與劉徐州河北見過,當時唯有劉徐州應了孔北海的求援,帶着三千精兵直下都昌,他身後跟隨的,必定是關羽、張飛和趙雲幾位豪傑。”

是儀淡然的神情中,閃過一絲苦楚。

別看他一直婉拒着太史慈的邀請,那是他實在不看好劉備對自己的印象。

是儀是屬於那種厚積薄髮型人才,剛正不阿,清廉簡樸,沒有奇謀,卻是踏踏實實的穩重厚朴。

所以是儀根本不奢望劉備的眼睛裡能看得到他。

與其留在郯城指望太史慈,那還不如直接南下去劉繇那。

太史慈和劉繇都是鄉黨,可至少劉繇自己是個州牧啊,若是肯使用自己也不用太史慈舉薦了。

於是,是儀衝着太史慈笑着點了點頭:“子義,劉徐州出城相迎,實乃是重情厚恩,汝可不能在此等待,當速速遠處相迎。”

是儀的話正合太史慈之意,衝着前者點了點頭後,太史慈果斷一夾馬腹,飛馳而出,迎着劉備而去。

史記太史慈身長七尺七寸,美鬚髯,猿臂善射,弓馬嫺熟。

可只有當你真正看見太史慈時,纔會明白這是一位如何雄武昂揚的偉丈夫,即便和關羽、張飛、趙雲這樣的搶鏡達人站在一起,也絕不落半點下風。

劉備和太史慈在隊伍前面相會,一起跳下馬來。

劉備上前幾步,直接就握住了太史慈的手掌,唏噓道:“子義,我等都昌一別,至今已有三年了吧。”

“明公好記性,確有三年了。”

太史慈還有些拘束,畢竟他可還記得,自己當時可是直截了當的婉拒了劉備隱晦的招攬。

當時的劉備不過是個連一個平原縣都管不到的平原國國相,兵馬也不過三千,還是問田楷借的,這如何能讓他同意。

哪怕對劉備再有好感,相處的十分投契。

可他太史慈卻是有家有業的,而且還是家族希望,不能隨便拋擲的。

因此,太史慈很理所當然的選擇返回東萊,繼續等待時機。

只是太史慈自己也想不到,世事變化竟然會如此之大,如此之快。

這纔不過三年,實打實計算的話,僅僅只有兩年,劉備竟已成了徐州州牧,再一次向自己伸出了橄欖枝。

這一次,對方是以徐州州牧的身份,正式發出的徵辟。

太史慈在母親的勸說下,最終選擇了劉備,可心裡還是很虛的。

可當他現在看見劉備竟然出城相迎,這心裡的塊壘瞬間就崩塌了。

“慈何德何能,竟勞動明公出城相迎。”

第342章 吳姓俯首第101章 兩處戰場第426章 荊北軍議第262章 孫策憂心第303章 揚州分崩第75章 達成契約第209章 海納百川第202章 寧可罪袁不罪曹第330章 山陰城破(七千字大章!)第492章 收攬蒯越第167章 返回郯城第299章 調兵遣將第449章 陣斬陳就第291章 戰後安排(加更!求點票票,謝謝)第516章 決斷河內第331章 賀齊求援第259章 安撫曹豹第476章 蔡郗會見第241章 兩封書信第249章 拜訪曹操第113章 臧霸歸心第93章 幕後黑手(第三更求首訂!36)第411章 摧鋒軍編制第426章 荊北軍議第219章 封操會陳留第129章 太史截胡第499章 臨湘夜宴第372章 兩路大軍第337章 目標錢塘第515章 封葛對奏第263章 琴音惹塵緣第490章 劉備議勢第279章 長途奔襲第194章 荊州之議第303章 揚州分崩第138章 孫策破門第146章 三代忠良第41章 糜家父女(四更求支持!)第250章 臥虎之爭第144章 利動人心第266章 袁術的對策第78章 戰役計劃第447章 先陣蔣欽第135章 程仲德不辱使命第303章 揚州分崩第112章 劉曄解困第2章 拜訪曹豹第506章 公瑾灼見第452章 黃祖乞降第312章 吳景的應對第133章 琅琊諸葛第13章 大耳哥,趙雲田豫要跑啊!第274章 倉已降劉第388章 南地烽煙第295章 投身劉表第181章 雷厲風行第152章 荀攸訪蒯越第166章 終見武侯第406章 集思廣益第50章 舉薦撞車第197章 勃勃生機第343章 輕鬆入城第326章 盛憲的號召力第138章 孫策破門第478章 再訪鄀國第352章 甘寧叫陣第502章 伐交部署第395章 曹操覆掌第327章 荊州來使第21章 別有心思第452章 黃祖乞降第349章 分割與聚攏第267章 舊日主從第33章 先行中策第349章 分割與聚攏第323章 兩處堅守第504章 曹昂來意第132章 各方雲動第226章 奪控安邑第236章 萇奴授首第506章 公瑾灼見第168章 擴軍計劃第197章 勃勃生機第174章 父子交易第201章 比斗大勝第125章 曹操和呂布的威脅第88章 精銳丹陽兵第26章 八二分成第36章 問對徐州第305章 杯酒釋兵權第241章 兩封書信第84章 魯肅來信第65章 禮送賣家第239章 黃巾來援第54章 自由來去第323章 兩處堅守第128章 花落糜家第434章 荊北告捷第195章 勾連徐州第352章 甘寧叫陣
第342章 吳姓俯首第101章 兩處戰場第426章 荊北軍議第262章 孫策憂心第303章 揚州分崩第75章 達成契約第209章 海納百川第202章 寧可罪袁不罪曹第330章 山陰城破(七千字大章!)第492章 收攬蒯越第167章 返回郯城第299章 調兵遣將第449章 陣斬陳就第291章 戰後安排(加更!求點票票,謝謝)第516章 決斷河內第331章 賀齊求援第259章 安撫曹豹第476章 蔡郗會見第241章 兩封書信第249章 拜訪曹操第113章 臧霸歸心第93章 幕後黑手(第三更求首訂!36)第411章 摧鋒軍編制第426章 荊北軍議第219章 封操會陳留第129章 太史截胡第499章 臨湘夜宴第372章 兩路大軍第337章 目標錢塘第515章 封葛對奏第263章 琴音惹塵緣第490章 劉備議勢第279章 長途奔襲第194章 荊州之議第303章 揚州分崩第138章 孫策破門第146章 三代忠良第41章 糜家父女(四更求支持!)第250章 臥虎之爭第144章 利動人心第266章 袁術的對策第78章 戰役計劃第447章 先陣蔣欽第135章 程仲德不辱使命第303章 揚州分崩第112章 劉曄解困第2章 拜訪曹豹第506章 公瑾灼見第452章 黃祖乞降第312章 吳景的應對第133章 琅琊諸葛第13章 大耳哥,趙雲田豫要跑啊!第274章 倉已降劉第388章 南地烽煙第295章 投身劉表第181章 雷厲風行第152章 荀攸訪蒯越第166章 終見武侯第406章 集思廣益第50章 舉薦撞車第197章 勃勃生機第343章 輕鬆入城第326章 盛憲的號召力第138章 孫策破門第478章 再訪鄀國第352章 甘寧叫陣第502章 伐交部署第395章 曹操覆掌第327章 荊州來使第21章 別有心思第452章 黃祖乞降第349章 分割與聚攏第267章 舊日主從第33章 先行中策第349章 分割與聚攏第323章 兩處堅守第504章 曹昂來意第132章 各方雲動第226章 奪控安邑第236章 萇奴授首第506章 公瑾灼見第168章 擴軍計劃第197章 勃勃生機第174章 父子交易第201章 比斗大勝第125章 曹操和呂布的威脅第88章 精銳丹陽兵第26章 八二分成第36章 問對徐州第305章 杯酒釋兵權第241章 兩封書信第84章 魯肅來信第65章 禮送賣家第239章 黃巾來援第54章 自由來去第323章 兩處堅守第128章 花落糜家第434章 荊北告捷第195章 勾連徐州第352章 甘寧叫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