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公孫南來

黃忠當即說道:“陸伯言此策條例清晰,兵力分配井然有序,可謂是算無遺策。忠以爲此策可行,將軍但有所命,忠亦願率本部人馬馳援陸伯言。”

黃忠雖然看的沒有孫策那麼清楚,但他久帶兵馬,戰鬥經驗極其豐富。

光是聽陸遜的方略,他就判斷陸遜此策定能成功。即便不能大勝,也必然能在益州郡站住腳跟。

先前孫策態度如此積極,黃忠自然也生出了幾分競爭之心。

孫策自恃有劉封的看重,雖不敢於對蒯越無禮,但以他的性格,自然也和黃忠、魏延聊不到一塊。

孫策固然剛矜輕剽,黃忠和魏延也都不是什麼好脾氣。

孫策屬於劉封直屬,這個位面的孫家和江東土著的關係並沒有經過孫策身死,孫權中前期的緩和,因而依舊很是惡劣,所以孫家這個明明江東出身的本地豪強,卻被江東派系所排斥。

與之相對的,黃忠和魏延卻是根正苗紅的荊州派系出身,兩人都是南陽郡人,是真正的鄉黨,此後又一起成爲了劉表的直接提拔的嫡系將校,關係一直都保持的不錯。

荊州易主之後,黃忠和魏延自然本能的和蒯家、龐家、黃家走的比較近,畢竟大家都屬於荊州派,黃忠本人更是黃家的支脈。

三人之間的關係雖不至於勢如水火,但也絕對算得上涇渭分明,競爭的心思溢於言表。

蒯越依舊不做決定,只是溫和的點了點頭,最後看向了魏延。

魏延顯然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等到蒯越看向他時,他暗下決定,起身道:“將軍,以延之意,當援重兵!”

“哦!?”

蒯越來了興趣,鼓勵道:“何以重兵?文長可直抒己見。”

得了蒯越鼓勵,魏延繼續說了下去:“以延之見,將軍當遣我等三部人馬,盡數往援陸伯言,以期一舉拿下益州郡,北探犍爲。

先前將軍所慮者,糧草不繼也。可如今伯言將軍於龍峽口鎮撫當地土著,聚糧十萬餘石。有此糧食爲基,當可提前入侵益州郡。

眼下伯言將軍所患者,非糧也,乃勁卒。我等麾下六千精銳,輔以伯言將軍兩千悍卒,不需一年,至多半年,當可橫掃益州郡。”

魏延這話一出,最先皺眉的人不是旁人,正是孫策。

這並非是孫策反對魏延的意見,他其實極爲贊同,因爲這也是他原來想到的地方。

只是孫策足夠自負,他其實也和魏延一樣,早想到了這一層。但孫策卻想要獨吞功勞,而且他有自信只需要他麾下兩千人就能聯手陸遜全取此功。

正是因爲這個緣故,孫策在最開始時並沒有提到這些,而是獨自請纓。

孫策打的主意是如果能夠單獨拿下那就最好不過,若是不能,再將這方案推出,拿到建策之功,同時爭取援軍主將的位置。

孫策之所以敢這麼做,最深層的原因就是看不起黃忠和魏延,覺得以這二人的能力根本看不到這一層。

結果現在反倒是讓魏延拿到了建策之功,孫策可以肯定,蒯越必然也想到了這一層,也一定會採納魏延的建言。

果然,蒯越哈哈大笑起來,拍着髀肉道:“不意文長竟有此遠見,此言大善!”

隨即,蒯越不理孫策臉上的欲言又止,當即決斷道:“三位將軍可各自回去準備,三日之內,我將調集兩千郡兵,總計八千兵馬,以文長爲主將,伯符、漢升汝二人爲副將,四日後出兵,乘舟前往益州郡。”

“喏!”

孫策三人齊齊起身,恭敬應命。

蒯越則提醒道:“諸君,爾等上路之後,後勤恐會有三月不得補充,切需謹慎。”

魏延等人共計八千,必須要動員大部分船隻來運送他們,原先這些船隻都是需要裝載糧食和軍械輸送往陸遜處囤積的。

可現在最重要的糧食足夠了,若是繼續按照原定計劃輸送囤積物資,那無疑是浪費時間,而且還容易打草驚蛇。

一旦讓益州郡得到了消息,也不利於下一階段戰事的進行。

故此,蒯越、孫策、魏延等有大局觀之人,都看到了這一點,不惜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提前發動益州郡攻略戰,一口氣投入了手頭的精銳預備隊,以求雷霆掃蕩益州郡,爲劉封軍後續作戰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從這一點上來說,黃忠的戰略眼光無疑要低於蒯、孫、魏三人,四人中唯有他一人沒能看到這一點。

如今交州的船隻衆多,但兵分幾路也各有側重。

其中分配在溫水的船隻最多,一來是這裡的水路暢通,能夠直抵目的地,而且全年無冰,可以通航。二來則是這條線路也是最爲關鍵的主戰場。

不過船隻雖多,但此刻用來輸送魏延等八千人以及配備的軍械物資,也算是竭盡所能了。

這些船隻運送魏延等八千人抵達陸遜處,需要耗費一個月的時間,回程雖然快,但也需要八至十天。

再加上重新裝載物資,再逆流而上,最少也得三個月的空窗期。在這三個月裡,陸遜所部和魏延等援軍可是得不到什麼新補充的,全得依靠他們自己的隨身軍械以及陸遜爲數不多的積蓄。

故而,蒯越不得不着重點出,提醒他們儘量帶足軍械。

得了蒯越的提醒,孫策三人商量了一下,決定將軍械數量拉到最大,同時壓縮糧食的數量,只要夠他們趕到陸遜處即可。

蒼梧郡中在全力集結人馬,調度軍械,裝運上船,輸送孫策、黃忠、魏延三部人馬增援陸遜。而陸遜處也在緊鑼密鼓的準備着。

在得到洗家、林家等大小土司的支持後,陸軍委任的別部司馬建立了起來。

其中絕大部分兵員都是本地土著,另有陸遜抽調五百軍官老卒填充入別部中,合計一千六百人,分爲四個曲軍候,每曲四百人,隨即展開訓練,陸遜給出的要求是讓這一千六百人達到守備城池據點的標準。

若是能夠達到野戰標準,則全軍記功一級。

當然了,這裡的野戰並不是像陸遜本部那樣精銳,只要能夠依託野戰工事據守一個時辰便算合格了。

也正是有這樣的期許,陸遜不惜抽調了本部五百精銳填充進去,期望能夠將這支人馬也調教出來。歸根到底還是西南太偏僻了,交通條件太差了,能利用本地的一分力氣,就等於荊揚交的十分力氣,豫、徐的二十分力氣。

更何況當地的力量本就十分稀少,龍峽口寨方圓百里之內,竟然只有十幾家大小土司,總人口加上野人一塊兒纔不過幾萬餘人,這可是八千平方公里的範圍,等於十二分之一個徐州。

這麼一對比,可想而知牂牁郡的人煙有多稀少了。

陸遜一邊將利用空閒的人力運送糧食,將糧食集中往龍峽口和盢町山寨中。尤其是盢町山的大寨,還特地擴建了數個糧倉,專司囤積糧草,以備後續大軍使用。

同時,他還積極修繕打造大車。

接下來戰事之中,不僅僅是需要走水路輸送糧食,必要時刻,陸路運輸也得跟上,因而不得不提前準備起來。

先前自龍夏口寨中俘獲了近四百頭牛,後來又在龍家各寨中新得了數百頭,再加上還可以從洗家、林家等大小土司中調集,必要時足以湊出兩千頭規模的水牛。

這些水牛不僅僅可以用來耕地,也可以用來拉車。

反倒是大車數量並不多,畢竟大山之中沒有那麼多貨物需要車拉,而且地形更是限制了大車的使用。

好在周圍的大山上到處都是上好的木料,只要有足夠的人手和工匠,便可以源源不斷的打造出新的大車。

蒯越刻不容緩的發出了援軍,陸遜則在緊鑼密鼓的準備戰爭。

遠在中原的劉封卻看着手中的書信有些頭疼。這封書信來自於徐州劉備處,信中內容是遼東公孫家浮海而來,商議結盟的事宜。

原時空中的這個時間點,遼東公孫家的版圖擴張到了最大,南至朝鮮,西至遼西郡,南至東萊。

在公孫度的帶領下,公孫家的地盤達到巔峰,甚至派兵浮海南下,佔據了東萊諸多郡縣,並把觸角伸入了北海國。

可見公孫家不但馬匹多,海船也多。

這也是劉封爲何積極同公孫家進行海貿的原因,畢竟東西得運過去了才能交易,光有需求,卻沒運力,那也成交不了。

劉封在遼東十分豪橫,花錢如同流水,這對公孫家來說,無疑是一件好事。可相對的,公孫家也有頭疼的事情,那就是劉封只想購買馬匹,而且還是戰馬。

這無疑讓公孫家十分猶豫,優秀的戰馬並非是大白菜,一般情況下,五到十匹馬匹才能出一匹合格的戰馬,至於一等戰馬的比例則更大。

這些年劉封自遼東地區走海路已經採購了數千匹戰馬,哪怕這些戰馬中大部分都是二、三等,可一等戰馬也有上千匹之多。

如今公孫家自己也不過有戰馬萬餘,其中一等戰馬不過兩三千之數,因此,劉封採購到的不少一等戰馬根本就是公孫家自用的戰馬。

劉封的採購已經開始影響到公孫家軍隊的戰力了。

要是劉封收斂一點也就罷了,可劉封如今還想要繼續擴大采購數量,這下子公孫家可坐不住了。

可問題是,公孫家已經離不開劉封供應的霜糖、雪鹽、香油這些奢侈品了。

相比起雪鹽,霜糖、香油這兩樣東西在遼東幾乎是受到瘋狂追捧。

霜糖能夠及時補充體力,而且食用方便,都不需要加熱,在遼東擁有這些優點的霜糖幾乎等於是第二條性命。

香油在中原主要是用來炒菜,拌菜,也有專門用來照明的燈油。

前者可以食用,後者則不能食用。

到了遼東之後,遼東人發現用香油融合蜂蠟,再摻入少量動物油脂,經過加熱攪拌之後生成的蠟油,塗抹在人體上具有預防凍瘡,凍傷,乾裂等多重危害。而燈油的照明也是遼東人離不開的好東西。

如此一來,香油也成了遼東人的心頭肉,掌中寶,絲毫不亞於霜糖的地位。

與霜糖、香油相比,雪鹽就遜色了不少,但也僅僅只是和前兩者相比。

遼東權貴對雪鹽的實際需求可是一點都不少,不但做菜好吃,而且還能用來清洗牙齒,堪稱霜糖、香油之下獨一檔。

之前公孫家已經發難了一次,與劉封派去遼東的主事者進行了談判,商議之後妥協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戰馬配置法。

每購買一匹戰馬,則需要採購一定數量的毛皮、人蔘、海鮮、赤金、玉石、布帛,裘皮等東西,否則就不出售戰馬了。

公孫家這也是沒辦法,原先徐州還採購大量的糧食,可隨着劉封治下的桑農日漸恢復,對遼東的糧食採購也越來越少。

眼下公孫家除非不顧自家軍隊的需求,否則根本滿足不了劉封的戰馬需求,而且他們也拿不出黃金、白銀、五銖這等硬通貨,就只能想辦法用其他貨物來代替等價物,以求得更大的貿易量,採購更多的霜糖、香油和雪鹽了。

可隨着劉封對戰馬採購量越來越大,公孫家哪怕當起了二道販子,從四周的烏桓,鮮卑人手裡購買戰馬,也有些供應不上了。

在家族商議之後,決定派人浮海南下,來徐州找劉備、劉封面談。

眼下公孫家的使者正在徐州纏着劉備,希望劉備能夠減少採購戰馬的數量,增加其他東西的採購量。

可問題就在於北方確實沒有太多的東西可賣。

劉備雖然不通經濟,也搞不懂貿易,但他身邊的人懂啊。

荀攸姑且不提,魯肅、劉曄可是精通經濟的好手,陳登、陳羣也是對此頗有研究,而劉封的大小舅子更是本職豪商,兼職太守。

劉備只需要詢問一下他們的意見,就明白該怎麼做了。

因此,劉備在徐州一直同公孫家打太極,減少戰馬需求那是絕不可能的。

公孫家無奈,只能求了劉備的舉薦,打算南下來找劉封商談。

第157章 抄襲郭貢第33章 先行中策第514章 騎兵三寶第610章 子孝碰壁第145章 意外變故第464章 中期調度第422章 徵辟名士第320章 奇襲高遷屯第214章 劉呂交易第465章 攻佔竟陵第19章 贈禮曲轅第414章 召見周瑜第62章 鼓動曹豹第500章 以巴爲銅第482章 荊州戰畢第78章 戰役計劃第401章 父子對奏第104章 牽招到來第258章 沿途考察第452章 黃祖乞降第4章 曹豹的困境第431章 邀功請賞第177章 正堂迎使第478章 再訪鄀國第53章 挑選遺孤第178章 劉封獻策第389章 徵辟楊修第181章 雷厲風行第445章 進取沙羨第577章 東州士沮第448章 狼煙破敵第182章 程昱使徐第222章 破產版江東第366章 本初廷議第496章 委任許攸第261章 綢繆天災第276章 各有稻粱謀第540章 西南侵蝕第227章 三場夜宴第90章 二愣移木第211章 高擡貴手第141章 平分秋色第510章 遍賞心腹第483章 羣賢畢至第100章 張飛破陣第472章 遊說張濟第294章 廬江劉勳第634章 應對舉措第332章 南下援陰第285章 虎癡奪門第24章 獅子大開口第256章 豫揚大戰略第50章 舉薦撞車第439章 揚州兵動第172章 二陳歸郯第193章 善後朐縣第166章 終見武侯第103章 人工魚水情第568章 趙韙意動第157章 抄襲郭貢第275章 劉闢請降第533章 擒獲二申第416章 百越戰略第68章 心熱如火(明日萬字大爆發!)第295章 投身劉表第54章 自由來去第443章 荊北取捨第188章 曹豹請罪第104章 牽招到來第509章 士氏朝貢第423章 議定諸事第419章 安排糜竺第518章 花落誰家第228章 徐晃勸降第39章 雙管齊下克臧霸第21章 別有心思第413章 再見二喬第529章 南中方略第433章 中原烽火第160章 外厲內荏第514章 騎兵三寶第456章 遊說桓階第229章 解縣奇聞第585章 詐做援軍第379章 士元獻策第279章 長途奔襲第366章 本初廷議第376章 清剿山越第249章 拜訪曹操第519章 青州戰事第165章 諸葛子瑜第293章 整合力量(還是加更!)第489章 更易親宦第45章 舉薦太史第494章 河北一統第466章 驚聞噩耗第401章 父子對奏第607章 蜀地民心第61章 陳羣家書第356章 評議定功
第157章 抄襲郭貢第33章 先行中策第514章 騎兵三寶第610章 子孝碰壁第145章 意外變故第464章 中期調度第422章 徵辟名士第320章 奇襲高遷屯第214章 劉呂交易第465章 攻佔竟陵第19章 贈禮曲轅第414章 召見周瑜第62章 鼓動曹豹第500章 以巴爲銅第482章 荊州戰畢第78章 戰役計劃第401章 父子對奏第104章 牽招到來第258章 沿途考察第452章 黃祖乞降第4章 曹豹的困境第431章 邀功請賞第177章 正堂迎使第478章 再訪鄀國第53章 挑選遺孤第178章 劉封獻策第389章 徵辟楊修第181章 雷厲風行第445章 進取沙羨第577章 東州士沮第448章 狼煙破敵第182章 程昱使徐第222章 破產版江東第366章 本初廷議第496章 委任許攸第261章 綢繆天災第276章 各有稻粱謀第540章 西南侵蝕第227章 三場夜宴第90章 二愣移木第211章 高擡貴手第141章 平分秋色第510章 遍賞心腹第483章 羣賢畢至第100章 張飛破陣第472章 遊說張濟第294章 廬江劉勳第634章 應對舉措第332章 南下援陰第285章 虎癡奪門第24章 獅子大開口第256章 豫揚大戰略第50章 舉薦撞車第439章 揚州兵動第172章 二陳歸郯第193章 善後朐縣第166章 終見武侯第103章 人工魚水情第568章 趙韙意動第157章 抄襲郭貢第275章 劉闢請降第533章 擒獲二申第416章 百越戰略第68章 心熱如火(明日萬字大爆發!)第295章 投身劉表第54章 自由來去第443章 荊北取捨第188章 曹豹請罪第104章 牽招到來第509章 士氏朝貢第423章 議定諸事第419章 安排糜竺第518章 花落誰家第228章 徐晃勸降第39章 雙管齊下克臧霸第21章 別有心思第413章 再見二喬第529章 南中方略第433章 中原烽火第160章 外厲內荏第514章 騎兵三寶第456章 遊說桓階第229章 解縣奇聞第585章 詐做援軍第379章 士元獻策第279章 長途奔襲第366章 本初廷議第376章 清剿山越第249章 拜訪曹操第519章 青州戰事第165章 諸葛子瑜第293章 整合力量(還是加更!)第489章 更易親宦第45章 舉薦太史第494章 河北一統第466章 驚聞噩耗第401章 父子對奏第607章 蜀地民心第61章 陳羣家書第356章 評議定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