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孟德入局

長安城中,曹軍中軍大帳內,厚重的帷幔隔絕了外界的喧囂,唯有帳內燭火不安地搖曳着,昏黃的光影在帳壁上晃盪,宛如鬼魅的舞姿,更添幾分緊張與凝重的氛圍。

曹操身形筆挺,手中緊緊攥着夏侯惇、荀彧等人自洛陽加急送來的文書,劍眉緊蹙,目光灼熱,死死盯着手中的紙張。

最上面的文書乃是荊州使者傅巽所書,展開細看,上面詳盡地記載了自去年以來荊州所發生的一系列變故:收容劉勳引發的連鎖反應、荊南地區的叛亂、荊北的艱難平叛,還有那來勢洶洶的揚軍突襲,以及州陵、漢川等地驚心動魄的大戰,樁樁件件,字裡行間都盡顯荊州局勢的波譎雲詭,彷彿一場難以捉摸的風暴,隨時可能再次席捲而來。

傅巽之所以如此詳盡地敘說這些,背後緣由錯綜複雜。他本人出身名門,家族世代簪纓,顯赫無比,雖如今客居襄陽,卻始終懷揣着對家族榮耀的堅守和對漢室的忠誠。

在他內心深處,對劉表其實是多有不屑的。

這倒並非是因爲看輕劉表的能力,又或是傅巽兩面三刀,背主負恩。恰恰相反,這正是傅巽不滿劉表坐擁荊州,稱霸一方,卻整日安於現狀,不思報效漢庭。

自東漢以來,兩元君主制成了官場公認的潛規則,就算是大漢天子,也不得不默認這一現實。傅巽身爲劉表和天子的雙重臣子,而劉表同樣是天子之臣,如此微妙複雜的關係,便造就了傅巽身爲臣子卻瞧不起主公的奇特現象。

而在荊州,像傅巽這般想法的人竟佔了多數,歸根結底,還是劉表坐擁荊州卻不思進取,白白浪費了大好的資源和時機,讓衆多心懷天下的士人們失望透頂。

劉表並非沒有擴張的野心,只是他的戰略眼光實在糟糕至極,而他的擴張手段更是比他的戰略眼光還要稀爛,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擴張不成,反而讓荊州陷入四鄰皆敵的困境。

荊州位居天下之中,四面八方相鄰整整五個州國,可劉表不僅沒有結交到一個盟友,反而因爲同四鄰交惡結仇,以至於嚴重阻礙遲滯了自身的發展。

起初,劉表佔據荊州江北三郡,那時袁術逃去揚州,他北面的敵人僅有關中的西涼武夫和潁川的黃巾軍。而這兩個對象,都是圈地自守,不思擴張的庸人,當時的局勢其實是相當的優渥。

不論劉表攻打武關,進入關中勤王天子,還是尾隨袁術,趁機搶奪豫州郡縣,都算得上是相當不錯的戰略方針。

可劉表偏偏不走尋常路,在這個時候他居然撇下北邊的袁曹大戰不管,反過頭跑去幹涉益州局勢。趁劉璋繼位之際,煽動甘寧等人叛亂,無端樹敵,卻又不捨得下本錢,白白看着劉璋從容平叛之後,和對方結下了化解不開的死仇。

緊接着,劉表又把目標轉向荊南,與交趾刺史張津連場惡戰,使得南方局勢也變得緊張起來。

再後來,袁術被曹操一路趕去了揚州落腳,而孫堅本家的力量又多在江東,荊州東方瞬間變成了宿敵的地盤。

到了這個時候,劉表親手佈局的劉表包圍網終於徹底成型,四面八方的敵人圍困而來,時刻對他虎視眈眈。

要不是這些敵人從來沒想過聯手,劉表早就能被他自己給一手坑死了。

這樣一個一州之主,如何會被心懷偉志,雄才大略的賢士們欣賞效忠?

更別說劉表對朝廷,本質還是別有用心的進貢,而且進貢最頻繁之時,恰是西涼武夫掌權、李傕郭汜欺凌天子之際,這種行爲難免讓人覺得他居心叵測。

要不是天子在洛陽落魄時,他進貢了不少糧食財帛,恐怕連小天子都忍不了他了。

如此種種,荊州本地人和北來士人們多數都看不起劉表,實在是有着充足的理由,而劉表自身也確實難辭其咎。

曹操看完傅巽的奏表以及夏侯惇、荀彧等人的密信後,緩緩閉上雙眼,陷入了久久的沉思。

他的手指輕輕敲擊着桌面,發出有節奏的聲響,彷彿在權衡着每一個決策的利弊。

夏侯惇和荀彧意見一致,都主張保住劉表。

若傅巽所言無隱瞞、無錯漏,那如今的劉表,僅剩下南陽一郡,以及部分南郡和少部分江夏郡,軍事力量暴跌至往昔的十之二三,可謂被劉封打得元氣大傷,幾乎砸斷了脊樑。

但對曹操和朝廷而言,這卻是天賜良機。

朝廷若能趁此時機收容劉表,哪怕只是保住只剩南陽郡的劉表,對曹操和朝廷的實力,都將是巨大的增幅。

畢竟荊州士民之心皆向朝廷,即便一時無法換掉劉表,日後也不愁沒有機會招他入朝。

只要劉表離開襄陽,整個南陽郡豈不就歸曹操和朝廷所有了?

從戰略態勢上看,朝廷對南陽有着巨大的地理優勢。曹操拿下關中後,朝廷已從關中和潁川兩個方向包抄襄陽。一旦襄陽歸順,此地便成三角地帶,又有水道縱橫交錯,交通便利,對曹操的地盤而言,無疑是極大的提升。

如此一來,關中、南陽、潁川和雒中這四塊地盤將連成一體,抱守歸元,互爲遮蔽,形成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這正是曹操夢寐以求的戰略態勢,想想以往兗州那一字長蛇陣、毫無縱深可言的地盤,讓曹操在戰爭中吃盡了苦頭,如今若能實現這一佈局,實在是再好不過。

曹操看完書信,心中一陣激動,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興奮。他深知,夏侯惇和荀彧還有一個好處沒提,卻又在字裡行間隱隱透露出來,那便是遏制劉封繼續擴張。

劉備父子已坐擁兩個半州,如今又拿下荊北兩郡,實力擴張得太過迅猛,簡直如同一頭迅速崛起的巨獸,讓人不得不心生警惕。

若是再將南陽郡拱手相讓,劉家父子恐怕就要成爲天下第一大藩了,到那時曹操再想要制衡他們,可就難上加難了。

可別忘了,去年曹操還與劉封做了交易,把交州交給了對方。

夏侯惇、荀彧私下都曾反對過這一交易,可曹操卻一意孤行。

原因很簡單,並非他真有多青睞劉封,而是他明白,即便不給,以劉封的野心和實力,難道就不能自己去取嗎?

朝廷沒給袁紹幷州刺史、青州刺史和幽州刺史的官爵,袁紹不也照樣憑藉自身實力拿下了這三州之地?

當時曹操想的是,與其因爲交趾和劉備父子交惡,平白無故地樹立強敵,不如換些好處。更何況南方還有劉表在荊州牽制劉封,若劉封真去取交趾,劉表必然不會坐視不理。

誰能料到,那個曾經用兵十數萬、獨步荊襄、連勝袁、孫的劉表,竟如此不堪一擊,被劉封打得節節敗退,完全失去了往日的威風。

“去請志才先生來我書房議事。”

曹操猛地睜開雙眼,眼中閃過一絲決然,打開房門,對着守在門外的典韋吩咐道:“等等,且將子孝、文則、子廉、文謙也一併喚來。”

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帶着不容置疑的威嚴。

“是,大將軍。”

典韋拱手領命,身形迅速消失在夜色中。他深知此事的重要性,腳步匆匆,不敢有絲毫耽擱,立刻派人去請戲志才、曹仁、曹洪、樂進和嚴象。

不多時,衆人應命而來,魚貫進入書房。他們的臉上帶着不同的神情,有的神色凝重,有的充滿好奇,但都對即將商議的事情充滿了期待。

曹操當即把夏侯惇、荀彧的書信遞給衆人傳閱。

衆人接過書信,紛紛低頭仔細閱讀,一時間,書房內安靜得只能聽到紙張翻動的聲音,氣氛愈發緊張。書信很快傳閱完畢,曹洪第一個開口。

他是曹操的兄弟,又是元從老將,還對曹操有救命之恩,在曹操面前,很多話其他人不方便說,他卻毫無顧慮。

“恭喜大將軍,賀喜大將軍!”

曹洪聲音洪亮,如洪鐘般在書房內迴盪,性子耿直的他,當場就向曹操恭賀起來:“大將軍,此乃天賜良機,天若與之,不取反受其害啊!”

他滿臉興奮,雙手不停地比劃着,彷彿已經看到了曹操拿下了襄樊。

“哦?”

曹操來了興致,微微眯起眼睛,好奇地問道,“子廉,揚州軍勢如破竹,荊州軍幾不可擋,若是我等此時接納劉表,引來揚軍相攻,該當如何?”

他的目光緊緊盯着曹洪,似乎想要從他的回答中找到一絲信心。

曹洪臉色一正,神情嚴肅起來,拱手抱拳道:“大將軍,揚州軍固然神勇,可我兗豫壯士又豈會畏懼?我等追隨大將軍東征西戰,歷經無數生死考驗,所向披靡。青州黃巾,百萬之衆,又如何?在大將軍的英明指揮下,還不是被我們打得落花流水。袁術匡亭來勢洶洶,妄圖與大將軍一爭高下,還不是一敗塗地,狼狽逃竄。呂布昔日奸猾狡詐,妄圖謀奪我立業之基,可最終還不是被我等逐出兗州,宛如喪家之犬。涼州武人驕狂自大,視天子如孩童,可現在又在哪裡?還不是被我們趕出了關中!”

他越說越激動,聲音也越來越大,彷彿想要向世人宣告曹軍的無敵,也是想要向曹操本人表現自己的信心。

“子廉將軍說的極是!”

樂進也拱手抱拳,起身幫曹洪說話:“進非是小覷揚軍,實是我等絕不懼他。是生是敗,還得在沙場上見真章,豈可因敵人強大就退縮?我等將士,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願爲大將軍赴湯蹈火!”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堅定的信念和無畏的勇氣,讓人不禁爲之動容。

樂進在曹軍之中可是先登狂魔,每次作戰,都身先士卒,這個身形矮小消瘦的曹軍將領,正是曹軍中公認的勇將。

樂進說完之後,曹仁也笑着起身表態道:“子廉、文謙所言甚是。而且真要說起來,驃騎大將軍麾下的士卒與左將軍麾下的士卒,恐怕都相差甚遠。況且即便是左將軍麾下,真正讓主公印象深刻的,也只有那三五萬衆。”

他微微搖頭,臉上帶着一絲自信的微笑,似乎對劉軍的實力瞭如指掌。自去年劉封成功奪取揚州後,曹操對劉備父子的關注度日益提高,彷彿他們已經成爲了自己最大的威脅。

爲了掌握劉軍的真實情況,曹操還派了許多細作諜報進入徐、豫、揚三州刺探情報。其中,最吸引曹操及其麾下將領注意的一份情報,便是劉軍的真實戰力。

這份情報明確指出,劉備所領的驃騎軍,包括徐州軍、豫州軍兩大部分,前者脫胎於陶謙遺留的丹陽軍和徐州本地新募軍,後者主力則是豫州的黃巾軍降兵。再加上諸多證據輔證,曹軍情報系統的官僚和將領一致認爲,劉備軍不論是單兵作戰能力還是陣戰實力,都遜色於曹軍。

這雖是個好消息,卻也讓曹軍將領們十分忌憚。畢竟劉備執掌徐州不過四年,豫州更是僅有兩年,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就能將軍隊訓練成這樣,由此可見劉備的練兵能力着實不容小覷。

而接下來從劉封那裡得來的情報,更是震驚了曹軍上下。

從曹操開始,到戲志才、曹仁、夏侯惇、夏侯淵等人,從來都不敢小覷劉封的兵馬,他們一直認爲劉家父子之中,劉封麾下的人馬更加善戰,實力更強。

畢竟當年一同西征勤王時,兩軍可是並肩作戰過的。對於劉封軍森嚴的軍紀,諸將皆是有目共睹,心中是又羨慕又忌憚。

當得知劉封盡起麾下精銳,編練出一支名爲摧鋒軍的王牌部隊時,曹軍上下大爲震動。

雖然摧鋒軍的情報極少,但有限的情報顯示,這是一支合成軍,其中包括騎兵、鐵甲士等王牌兵種。這樣一支由劉封親手編練,士卒還都是精挑細選的老兵組成的部隊,其戰力之強,想想都讓人頭皮發麻。

第452章 黃祖乞降第450章 荊軍後手第401章 父子對奏第463章 江陵易幟第91章 取信丹陽卒(第一更求首訂!16)第242章 袁紹決議第158章 謀奪任城第104章 牽招到來第100章 張飛破陣第25章 意料之外第141章 平分秋色第100章 張飛破陣第332章 南下援陰第276章 各有稻粱謀第354章 淩統勸降第257章 譙縣許氏第200章 劉呂比鬥第338章 華家定策第141章 平分秋色第90章 二愣移木第483章 羣賢畢至第255章 劉備的隱患第462章 龐氏兵變第368章 二賢拒任第232章 瓜分蛋糕第387章 各方後手第87章 徐盛的選擇第349章 分割與聚攏第80章 父慈子孝第291章 戰後安排(加更!求點票票,謝謝)第34章 真實華佗第199章 人中呂布第254章 劉備的疑慮第313章 吳縣暗流第187章 徐州反腐第16章 曲轅犁第424章 張羨起兵第486章 探病蒯良第225章 覲見天子第157章 抄襲郭貢第99章 逆擊曹豹第381章 元龍募資第479章 脣槍舌劍第96章 殺雞儆猴(六更爆發求首訂!)第316章 進抵無錫第185章 郭嘉獻策第158章 謀奪任城第163章 雙喜臨門第261章 綢繆天災第494章 河北一統第202章 寧可罪袁不罪曹第100章 張飛破陣第32章 許耽籌謀第362章 上虞吳範第394章 天子說客第166章 終見武侯第332章 南下援陰第224章 進駐聞喜第336章 施壓吳中大姓第153章 伯符襲丹徒第209章 海納百川第440章 劉勳塞江第103章 人工魚水情第158章 謀奪任城第419章 安排糜竺第246章 回返洛陽第454章 覆軍之危第492章 收攬蒯越第318章 小試牛刀第399章 功成身退第88章 精銳丹陽兵第178章 劉封獻策第222章 破產版江東第151章 大敗橋蕤第370章 紫氣東來第23章 徐州的爛攤子第225章 覲見天子第429章 兩處進展第104章 牽招到來第368章 二賢拒任第329章 孫軍動向第145章 意外變故第406章 集思廣益第386章 蹕前訴苦第388章 南地烽煙第324章 呂岱嚴畯第444章 荊南分兵第388章 南地烽煙第320章 奇襲高遷屯第131章 改換方案第311章 正常的攻城戰第43章 非蠢即壞第44章 韓循該死第292章 芍陂計劃第274章 倉已降劉第323章 兩處堅守第384章 諸葛加冠第322章 幾處戰場第435章 伯符獻策第501章 交州現狀
第452章 黃祖乞降第450章 荊軍後手第401章 父子對奏第463章 江陵易幟第91章 取信丹陽卒(第一更求首訂!16)第242章 袁紹決議第158章 謀奪任城第104章 牽招到來第100章 張飛破陣第25章 意料之外第141章 平分秋色第100章 張飛破陣第332章 南下援陰第276章 各有稻粱謀第354章 淩統勸降第257章 譙縣許氏第200章 劉呂比鬥第338章 華家定策第141章 平分秋色第90章 二愣移木第483章 羣賢畢至第255章 劉備的隱患第462章 龐氏兵變第368章 二賢拒任第232章 瓜分蛋糕第387章 各方後手第87章 徐盛的選擇第349章 分割與聚攏第80章 父慈子孝第291章 戰後安排(加更!求點票票,謝謝)第34章 真實華佗第199章 人中呂布第254章 劉備的疑慮第313章 吳縣暗流第187章 徐州反腐第16章 曲轅犁第424章 張羨起兵第486章 探病蒯良第225章 覲見天子第157章 抄襲郭貢第99章 逆擊曹豹第381章 元龍募資第479章 脣槍舌劍第96章 殺雞儆猴(六更爆發求首訂!)第316章 進抵無錫第185章 郭嘉獻策第158章 謀奪任城第163章 雙喜臨門第261章 綢繆天災第494章 河北一統第202章 寧可罪袁不罪曹第100章 張飛破陣第32章 許耽籌謀第362章 上虞吳範第394章 天子說客第166章 終見武侯第332章 南下援陰第224章 進駐聞喜第336章 施壓吳中大姓第153章 伯符襲丹徒第209章 海納百川第440章 劉勳塞江第103章 人工魚水情第158章 謀奪任城第419章 安排糜竺第246章 回返洛陽第454章 覆軍之危第492章 收攬蒯越第318章 小試牛刀第399章 功成身退第88章 精銳丹陽兵第178章 劉封獻策第222章 破產版江東第151章 大敗橋蕤第370章 紫氣東來第23章 徐州的爛攤子第225章 覲見天子第429章 兩處進展第104章 牽招到來第368章 二賢拒任第329章 孫軍動向第145章 意外變故第406章 集思廣益第386章 蹕前訴苦第388章 南地烽煙第324章 呂岱嚴畯第444章 荊南分兵第388章 南地烽煙第320章 奇襲高遷屯第131章 改換方案第311章 正常的攻城戰第43章 非蠢即壞第44章 韓循該死第292章 芍陂計劃第274章 倉已降劉第323章 兩處堅守第384章 諸葛加冠第322章 幾處戰場第435章 伯符獻策第501章 交州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