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父子對奏

按說劉備這麼滿意了,劉封也不會去插嘴,可問題就在於這支部隊太過重要,一旦北方有事,他們就是要最先頂上去的。

因此,此部不但要求戰力過人,將帥也要能力出衆,最重要的是能讓劉封父子放心。

劉備如此安排,在劉封看來還是有所欠缺。

雖然關羽擅長練兵,可也不能這麼欺負他,盡給他一些黃巾部衆啊。

看出劉封臉上的遲疑之色,劉備倒是直接問道:“封兒有何想法,此時不言,更待何時?”

既然老爹都不在意,那劉封也就不客氣了,直接回道:“父親容稟,以孩兒之見,二叔雖有大將之風,方面之才,然也需諸將分勞輔佐。何儀、劉闢諸將雖有些能爲,然並非猛將,又少智謀,恐難爲二叔之臂助啊。”

聽了劉封的話後,劉備沉思起來。

的確如劉封所說的那樣,何儀、劉闢等人確實才能不夠,恐怕是要拖關羽後腿的。

隨即,劉備問道:“那依你之見,該當配給雲長何人?莫非要從你麾下調遣?”

劉封一聽,心中可就急了,趕忙回絕道:“孩兒自己都缺少人才,父親可不能再壓榨孩兒了。”

劉備沒好氣的白了他一眼:“那你說該調誰給雲長?”

劉封提醒道:“父親何時將國讓、子經兩位叔父給忘了?”

劉備這才恍然,原來好大兒是想調撥田豫和牽招。

仔細思索之後,劉備緩緩頷首,田豫、牽招俱是幽州老鄉,真正的發小、鄉黨,而且與雲長認識很早,相處融洽,而且能力自然遠在何儀、劉闢之上了,的確要遠比他們合適。

想通了之後,劉備確認道:“那你是想讓國讓和子經去助力雲長了?”

誰想劉封居然搖了搖頭,隨即解釋道:“二選其一即可,另外可再調臧宣高往二叔麾下。”

不等劉備詢問,劉封又繼續解釋道:“三叔此處也需要編練一支戰略部隊,人數可以少點,但也當在兩萬左右,正需要國讓、子經兩位叔父其中之一出任副將。”

劉備這才恍然,仔細琢磨了下,好大兒這番安排確實要遠勝於他。

關羽、張飛是劉備無比信任的兄弟,而田豫、牽招、趙雲三人又是次一級的預備役。

田豫、牽招精明強幹,文武雙全,給關羽和張飛當副將,不但非常適合,而且既能鍛鍊他們的才幹,又能在關鍵時刻發揮作用,可謂是一舉多得。

而臧霸能征善戰,驍勇剽悍,能力要遠強過何儀、劉闢,加入關羽麾下之後,是再合適不過的一線指揮員。

如此一來,關羽這一路戰略機動部隊的配備就幾乎完善了,只差一個合適的參軍。

以關羽的桀驁來看,這個參軍如果不是他滿意的人選,恐怕有和沒有那就是一個樣了,甚至還可能是負效果。

劉備點點頭,順着劉封的建言敲定道:“既是如此,就讓國讓去雲長麾下吧,他和雲長素來交好,頗爲投趣,正好聚在一處。至於子經,也是吾弟,可去益德處,給益德出任副將。”

從劉備的話裡可以看出,他對牽招的信任和親近,是要更在趙雲之上的。

這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少年發小之情,又因爲牽招的出身更高,乃是幽州郡望名門,還有就是牽招的情商要比趙雲高。

不過好在牽招和趙雲也沒有衝突的地方,大不了四兄弟變成五兄弟。

最傲氣難纏的關羽都肯定了趙雲,其他的都是小問題了。

田豫、臧霸兩部如今都是六千人的大部曲,合計在一起就是一萬兩千人。關羽本部八千,關平兩千,周倉兩千,裴毅兩千,何巒兩千,合計兩萬八千人,距離三萬還差兩千。

劉封想了片刻後,建議道:“父親,不如將龔都所部兩千人也調撥過去,正好合計三萬人。”

劉備自無不可,當即點頭同意。

緊跟着,劉封又說起了張飛所部:“三叔駐紮東海,可隨時支援魯國、琅琊兩郡,同時也可經魯國支援兗州,經琅琊支援青州。不過此二處更大可能是次要戰場,孩兒以爲,兩萬人足夠使用。”

劉備點點頭:“不錯,益德如今本部也有八千人,可調黃邵、劉江、張彭、橋蕤、李豐、樂就所部增強,可足兩萬之數。”

“父親安排十分妥當。”

劉封點頭贊同,補充道:“只是比起二叔,三叔這裡反而更需費心安排一位參軍。”

和關羽不同,張飛對名士的推崇是深入骨髓的,給張飛配上一個例如荀攸、郭嘉、劉曄這樣敏於戰機的戰術達人,那可是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今荀攸已經成了劉備的謀主,自然無法離開。

郭嘉總掌諜報細作,也無瑕分身。

唯有劉曄,可堪一用。

果然,劉備想到的人選也是劉曄,倒是和劉封所見略同了。

“參軍之職,就讓劉子揚去吧。”

劉備一言已定,確定了張飛所部的參軍。

只是關羽所部的參軍人選,別說劉備了,就是劉封也頭疼不已。

目前來看,比較合適的人選就是魯肅了。

劉封試探的問道:“父親,要不就讓子敬先生先充任一段時間吧。”

劉備有些不捨,但也沒有其他人選,最終就點了點頭:“也好,就讓子敬暫任雲長所部參軍。”

“父親,您親領的部衆也需補充。”

劉封隨即建言起來。

如今劉備本部親衛部曲四千人,再加上夏侯博、卓膺、博士仁四個俱是四千人的部曲,共計一萬六千人。

這個兵力在以往是夠用了,甚至是龐大的,可在如今顯然已經有些弱小了。

關羽此時都都督三萬人,擔任戰略預備隊,那劉備親領的部衆怎麼也不能少於三萬,再加上張飛的兩萬人,就已經有八萬野戰軍了。

這個兵力都快趕上去年擴軍前的徐州軍總兵力了。

擴軍其實並不是隨便能擴的,劉封父子之所以幾次擴軍都如此順利,最主要的原因有兩個,一個錢糧、軍械充沛,能跟得上擴軍所需,第二個原因就是人才足夠。

這次擴軍,劉封所部必然要依賴江東和孫家的積蓄。

這倒是劉封之前沒算到的好處,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孫家的投降歸順,給劉封帶來了全體系的將領,從孫策、吳景、孫賁這等高級將領到程普、黃蓋、朱治這等中級將領,再到底下的中下層軍官。

光是孫家的遺產,就足夠劉封擴軍四萬人以上而不缺少軍官了。

除此以外,還有劉繇、笮融、薛禮、吳郡四大姓、丹陽豪強、嚴白虎等等小軍閥也提供了許多人力,再加上劉封原來的班底,以及徐州、豫州新人,這些分量足以把孫軍遺產給打散消化了。

也因此,劉封最終並沒有調撥部分孫軍骨幹至劉備麾下。

畢竟孫軍的骨幹,的確是要比袁術麾下和汝南、潁川黃巾要能打不少的。

“父親,是否可將何儀、何曼、張勳、樑綱、紀靈、戚寄六部調入麾下?”

劉封建言道:“父親麾下如今只有一萬餘人,着實是少了一些。況且這部分兵力是父親親掌直屬,也可以作爲總預備隊使用。”

何儀麾下有四千人,何曼麾下則是兩千人,都是從黃巾軍裡精挑細選出來的精銳。

張勳、紀靈、樑綱、戚寄都是袁術軍的將領,好歹在原時空裡也和曹軍力戰過,堅持了大半年,可見他們雖然最終結局是兵敗身死,但實力卻也頗有一些的。

畢竟他們的對手可是曹軍悍將,而對方的統帥可是曹操。

這些人的能力雖然不強,但擔任一營校尉那是綽綽有餘的。

而且袁術軍中也有他們的老部下,縱然已經被抽走了精銳,又打亂了編制,但他們在磨合方面總有一些優勢可言。

如此一來,劉備親領的軍團也達到了三萬人的標準,再加上兩百里外的關羽軍團,劉備在中原一下子就有了六萬人的重兵集團。

劉封的建議,劉備無疑是聽進去了,其實他自己也早就有了擴軍的心思。

現在好大兒主動提議,可謂是說到了他心坎裡。

只是劉備想起一事,遲疑道:“若是如此,那我和益德豈不是重疊了?”

劉封笑了起來,自家老爹這是鑽了牛角尖了,他還以爲這支軍團會放在郯城呢。

之前以郯城爲居城,那是因爲劉備當時只有東海和下邳一個半郡。

眼下郯城已經不適合再繼續作爲劉備的主城經營了。

郯城在東海郡內還湊合,在徐州就已經明顯有些偏了,到了整個東南角度來看,郯城過於靠近邊境,且四周無險可守,還是在四戰之地的徐州,絕對不是一個合格的主城。

劉封早有心思勸說劉備遷移主城,況且劉備這一次出來,也有大半年不曾回去過郯城了,如今的郯城主要還是由張飛在鎮守,而張昭、張紘等人則輔佐張飛,並且代理政事。

劉封目前比較合意的地方有幾個,第一是譙縣。

譙縣雖然不是沛國的郡治,但它卻是整個豫州的州治所在,不但陸路交通發達,還是濄水上的重鎮。

從整個地理位置上來看,譙縣北連樑、陳兩國、東臨徐州,南入淮水,而且位置靠中,經濟發達,人口衆多,具有諸多的優點。

相反,譙縣的缺點其實很少,但偏偏卻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巨大缺陷,那就是離小沛太近了。

關羽所部已經安排駐紮在小沛了,三萬人可是一個非常巨大的軍團了,在非戰時,甚至不會全部蝟集於一個地方,不論是爲了補給,還是爲了鎮守,都會分散到周邊城市分開駐紮。

按照三萬人軍團的標準,甚至譙縣都會在這駐紮範圍圈內。

這時候如果再在譙縣擺上一個三萬人的新軍團,無疑會給地方帶來巨大沉重的負擔,而且一旦爆發戰事時,也會影響動員效率。

畢竟地方上所能提供的民夫和物資是有上限的,而河道、道路所行走的舟船、車馬也是有上限的。

其實有一個地方要遠比譙縣更爲合適,而且相當完美。

那就是他眼下和劉備所在的壽春城。

壽春可謂是四通八達,通過淮河可以隨意進出汝南,廣陵,下邳,而且相比起譙縣,壽春的位置更接近於劉備疆域中的中心。

壽春不但城池巨大,而且還有獨立的宮城和支城,袁術能夠在壽春城中常年集結大幾萬的軍隊,就是有這些基礎設施的保障。

可問題就在於,壽春被劉封自己給看上了。

劉備這邊要擴軍,劉封那邊也要擴軍。

且壽春地理位置極佳,在這裡駐紮一支主力軍團,不但隨時可以北上支援劉備,乃至於曹操。同時又能隨時抵達長江沿岸,逆流而上征討荊州。

況且壽春地處江北,氣候要比江東更舒適許多,又有淮河等河道連通沛國、彭城,可從後者得到大量的軍械物資補充。

要是將這裡讓給劉備的話,那劉封可就真要退過江去了。

考慮再三,劉封最終建議道:“父親如今爲豫州牧,自當坐鎮豫州州治譙縣啊。”

劉備如果親自坐鎮譙縣,那就必須要分散關羽軍團。

劉封接着說道:“臧宣高所部可繼續坐鎮任城,而國讓叔父則調任魯國,接替子經叔父回郯城。同時,二叔所部還可分出關平、周倉等部分駐彭城和豐縣,以成掎角之勢。”

豐縣距離沛縣不過兩日半的路程,走水路更是隻需短短半日即可抵達。而彭城距離較遠,足足有五六日的距離,但一樣有泗水相連,走水路快則一日,慢則兩日。

這樣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譙、沛雖然離開的不遠,但彼此之間卻無有大水道相通。

如此安排的話,倒是勉強排除了之前那個缺陷。

“父親,孩兒回頭可修書一封給陳王殿下和駱國相,懇請他們分出幾縣以供我軍分屯。”

譙縣地處沛國的西北角上,雖然坐在濄水之上,可別說其他兩個角上了,就是譙縣周圍的建平、鄲縣、酇縣等縣城,都只有陸路相通。

反倒是汝南的城父、陳國的苦縣、扶樂、陽夏、武平等縣,不但離譙縣近,而且還都在濄水之上,交通十分便捷,更重要的是,除了汝南的城父以外的城市,俱是在譙縣上游。

如此一來,劉備軍團的後勤補給線無疑要更爲穩固,且堅強。

劉備若是能得陳國之助,那和關羽軍團過於相近的問題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同時還有了抱團的優勢。

以劉寵和駱俊如今和劉備父子之間的關係,難度應該不會很大。

哪怕只是給一兩個縣城,也能分散不小的壓力。

第199章 人中呂布第365章 分理各縣第132章 各方雲動第283章 二袁反應第161章 獅嘯江東第256章 豫揚大戰略第317章 陽羨周氏第492章 收攬蒯越第225章 覲見天子第427章 孫策入長沙第8章 晨昏定省第149章 劉表所欲第482章 荊州戰畢第338章 華家定策第191章 朐城夜變第386章 蹕前訴苦第113章 臧霸歸心第188章 曹豹請罪第228章 徐晃勸降第322章 幾處戰場第437章 望城大捷第455章 欲立新功第45章 舉薦太史第174章 父子交易第180章 荀攸六策第481章 盟定交成第64章 上門送禮第76章 夜半訪客第464章 中期調度第57章 元龍薦長文第345章 大軍雲集第106章 太史欲來第92章 自以爲是的曹宏(第二更求首訂!26)第212章 河東遇天子第335章 太史擒吳景第22章 拜訪糜竺第427章 孫策入長沙第392章 曹操定策第346章 大戰開啓第191章 朐城夜變第192章 鹽豪跌倒第486章 探病蒯良第369章 豫章意外第146章 三代忠良第404章 劉馥來投第242章 袁紹決議第235章 父子開府第91章 取信丹陽卒(第一更求首訂!16)第32章 許耽籌謀第417章 劉備催婚第66章 千萬資金(下週一五更爆發!)第43章 非蠢即壞第293章 整合力量(還是加更!)第424章 張羨起兵第113章 臧霸歸心第290章 馮家有女第400章 回稟劉備第125章 曹操和呂布的威脅第280章 逼降孫香(加更求月票!)第369章 豫章意外第135章 程仲德不辱使命第411章 摧鋒軍編制第313章 吳縣暗流第178章 劉封獻策第19章 贈禮曲轅第141章 平分秋色第109章 大獲豐收第335章 太史擒吳景第220章 宴中小變第423章 議定諸事第9章 爲父告訴你一件大好事第382章 推出公債第23章 徐州的爛攤子第330章 山陰城破(七千字大章!)第384章 諸葛加冠第391章 二策取其一第284章 抵達壽春第126章 太史子義邀是儀第399章 功成身退第310章 兵臨曲阿第303章 揚州分崩第366章 本初廷議第385章 三度入雒第76章 夜半訪客第251章 雒中議定第210章 雙向奔赴第141章 平分秋色第156章 諸葛南下第89章 立木懸金第49章 魯肅舉才第295章 投身劉表第211章 高擡貴手第468章 壓力劇增第137章 廣陵城變第5章 願求將軍之女爲側室第430章 周氏鴻門宴第383章 完璧歸封第219章 封操會陳留第188章 曹豹請罪第439章 揚州兵動
第199章 人中呂布第365章 分理各縣第132章 各方雲動第283章 二袁反應第161章 獅嘯江東第256章 豫揚大戰略第317章 陽羨周氏第492章 收攬蒯越第225章 覲見天子第427章 孫策入長沙第8章 晨昏定省第149章 劉表所欲第482章 荊州戰畢第338章 華家定策第191章 朐城夜變第386章 蹕前訴苦第113章 臧霸歸心第188章 曹豹請罪第228章 徐晃勸降第322章 幾處戰場第437章 望城大捷第455章 欲立新功第45章 舉薦太史第174章 父子交易第180章 荀攸六策第481章 盟定交成第64章 上門送禮第76章 夜半訪客第464章 中期調度第57章 元龍薦長文第345章 大軍雲集第106章 太史欲來第92章 自以爲是的曹宏(第二更求首訂!26)第212章 河東遇天子第335章 太史擒吳景第22章 拜訪糜竺第427章 孫策入長沙第392章 曹操定策第346章 大戰開啓第191章 朐城夜變第192章 鹽豪跌倒第486章 探病蒯良第369章 豫章意外第146章 三代忠良第404章 劉馥來投第242章 袁紹決議第235章 父子開府第91章 取信丹陽卒(第一更求首訂!16)第32章 許耽籌謀第417章 劉備催婚第66章 千萬資金(下週一五更爆發!)第43章 非蠢即壞第293章 整合力量(還是加更!)第424章 張羨起兵第113章 臧霸歸心第290章 馮家有女第400章 回稟劉備第125章 曹操和呂布的威脅第280章 逼降孫香(加更求月票!)第369章 豫章意外第135章 程仲德不辱使命第411章 摧鋒軍編制第313章 吳縣暗流第178章 劉封獻策第19章 贈禮曲轅第141章 平分秋色第109章 大獲豐收第335章 太史擒吳景第220章 宴中小變第423章 議定諸事第9章 爲父告訴你一件大好事第382章 推出公債第23章 徐州的爛攤子第330章 山陰城破(七千字大章!)第384章 諸葛加冠第391章 二策取其一第284章 抵達壽春第126章 太史子義邀是儀第399章 功成身退第310章 兵臨曲阿第303章 揚州分崩第366章 本初廷議第385章 三度入雒第76章 夜半訪客第251章 雒中議定第210章 雙向奔赴第141章 平分秋色第156章 諸葛南下第89章 立木懸金第49章 魯肅舉才第295章 投身劉表第211章 高擡貴手第468章 壓力劇增第137章 廣陵城變第5章 願求將軍之女爲側室第430章 周氏鴻門宴第383章 完璧歸封第219章 封操會陳留第188章 曹豹請罪第439章 揚州兵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