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天子說客

滿寵的猜疑還真就誤打誤撞對了。

劉封把交州讓給曹操,其實還真就沒安什麼好心。

交州這個地方邪性的很,如果要從大漢裡挑選一個最熱愛和平的州郡,那非交州莫屬。

交州從上到下都極其熱愛和平,別說爭霸天下了,就是撿漏都不肯。

交州幾任刺史、州牧,都死在興兵這件事情上了。

朱符是因爲要舉兵攻打殺死弟弟朱皓的笮融,結果被交州士族豪強給攻殺了。

張津是因爲要舉兵和劉表死磕,結果被麾下部將,也是交州士族豪強出身的區景給殺了。

日後的士燮乾脆就是交州土著,按照三互法,他根本不能執掌交州。

可問題是,曹操也好,天子也好,需要士燮穩定交州,所以就卡了個小BUG,委任士燮爲綏南中郎將,都督交州七郡,領交阯太守如故。

這等於是沒有交州牧之名的交州牧,更誇張的是,此後士燮表舉了自己三個弟弟出任三郡太守。

交州攏共九個郡,士燮一家子佔了四個。

可以說交州就是個大坑,沒有重兵,任誰去都會非常艱難。

交州本地的士族豪強簡直是益州、荊州、揚州的加強版,完全沒有半點擴張的想法,只想着守住自家一畝三分地。

曹操不論是派誰去都沒用,只會被士燮和當地的士族豪強們架空。如果硬要在交州推進“北伐”,那麼朱符、張津很快就能有伴了。

這一點哪怕曹操給那心腹配上數千人的精銳都沒用,除非一口氣給他配上萬人以上的重兵,否則只會慢性失血,無濟於事。

況且交州諸事,根本不是區區一個州牧名號所能解決的,反倒是下面的各地郡守頗具實力,尤其是士家。

說到底,哪怕是劉封得了交州的實權,那也得派重兵南下,大規模調換官吏,才能徹底掌握州權。

在這個過程之中,幾乎必然會爆發反叛。

事實上原時空裡孫權也是派了重兵入主交州,可後來依舊壓不住交州的叛亂,險些丟了交州。

說來也是可悲,交州之所以沒丟,是因爲東吳亡了。

當時整個東吳只剩下了一個方面帥才,那就是陶璜。

可東吳卻有兩個戰區缺少主帥,陶璜幾乎無法分身。

衆所周知,東吳攏共有三個戰區,兩個一線,是荊州戰區和江東戰區,一個大後方,卻叛亂不斷,那就是交州戰區。

江東戰區可以由東吳皇帝兼領,但荊州戰區卻一直都是需要方面帥才分領的。

東吳的荊州戰區從周瑜到魯肅,再到呂蒙,接着到陸遜,後面又有諸葛恪、呂岱、步騭主持大局,最終到了陸抗死後,人才凋零,只有陶璜能夠勝任。

可偏偏此時交州又發生了大規模的叛亂,先顧荊州戰區,那交州戰區雪崩,失去交州的資源供給,東吳根本撐不下去。

陶璜分身乏術,孫皓只能玩時間差戰術,先讓他去平定交州,然後轉戰荊州。

結果西晉勢如破竹,時間差戰術失敗,東吳OVER。

交州之所以叛亂頻發,在劉封看來主要是兩個原因。

第一個自然是東吳抽血太狠了,壓榨過苛,以至於交州士族豪強很容易就忽悠到百姓造反叛亂。

第二個原因也是交州本土的士族豪強勢力太大,而東吳只知道屠殺,卻不得人心,最終完全喪失了交州人心。

總的來說,劉封有信心能拿下交州,也有信心鎮撫交州,但劉封自己預估需要投入不小的力量,雖然產出豐盈,以交州如今的人口規模,年出稻米百萬石以資北,基本是不成問題的。

可代價卻是兩至三萬兵馬,大量的人才入交才行。

同樣的資源,投入荊州會更爲划算。

等到荊州入手,再考慮交州也不遲。

既然眼下性價比不高,那還真不如先扔給曹操,反正對方也沒法消化。

如此一來,既能賣曹操一波好,又能還了表舉自己爲揚州牧的情分,還能挖坑埋一下對方,簡直一箭三雕。

********

劉封當晚等在家中,午夜時分,一輛牛車悄悄馳入驃騎大將軍府中,而牛車中坐着的正是有臥虎之稱的司隸校尉鍾繇。

對於鍾繇的來意,劉封猜到了幾分,懷疑其很可能是受天子的屬意來找自己的。

本來此時已經沒有必要再去聽天子報價了,況且這件事也是天子先對不起我劉封,又不是我劉封對不起他天子。

可劉封考慮再三,最終沒有拒絕鍾繇的請求,決定和對方見上一面。

鍾繇進入書房,看見劉封等人後,先是恭敬問好道:“下官見過徵南將軍。”

徵南將軍位在九卿之下,但因爲開府儀同三司的加持,反過來位列九卿之上了。

司隸校尉的地位則等同於九卿,故此劉封位在鍾繇之上。

劉封點點頭:“元常請起,還請入座詳談。”

書房中人還不少,除了侍奉於劉封身後的許褚外,諸葛兄弟和龐統也在席中,而淩統則指揮着侍女奉上茶湯。

鍾繇入座之後,先是品了一下茶湯,悄咪咪的打量着劉封的臉色。

在確定劉封心情尚可時,他悠然嘆息道:“天子知悔矣。”

天子乃是皇帝,自然是不可能有錯的。

那麼錯的必然是臣子,而天子最多是後悔聽錯了諫言。

劉封心叫果然,這鐘繇當真是來給劉協當說客的了。

看來劉協還沒蠢到骨子裡,知道形勢很不對了,而且也找對了人。

“天子何以知悔?元常此言,實教封十分費解。”

劉封笑眯眯的回答道。

他現在對天子劉協可是不滿的很,只是不輕易流露罷了。況且劉封心裡也做過推演,如今天子對他已經成了阻礙,而非是牽制曹操的助力。若是曹操解決楊黨,收拾了天子,對劉封反倒是一件好事情了。

因爲統一的司隸反而有助於曹操力量的增長,從而更好的牽制即將消滅公孫瓚,飲馬黃河,窺探河南的河北霸主袁本初。

不過,劉封雖然不滿天子,更厭惡楊彪,但並不代表他要出賣天子,出賣楊彪。

如果有可能的話,他希望曹操自己出面解決楊彪,架空天子。

如果他拿出楊彪勾連袁術的書信,不論這封書信是真是假,到那時候,曹操必定會把劉封拉下水,哪怕劉封再怎麼解釋,那溼了的手也就再洗不乾淨了。

眼下局勢就很棒,劉封站在岸上清清白白,乾乾淨淨,看着曹操出馬收拾了楊彪,管束了天子,自己由始至終都是天子的忠臣,這纔是劉封最想要的結果。

鍾繇被劉封噎了一句,只能嘆息一聲道:“天子其實一直記得子升不遠數千裡趕到河東護駕的恩情,這一次也只是希望將子升留在京中輔佐,實是青睞子升之舉,只是爲人所乘,這纔出了誤會。”

劉封笑而不語,只是盯着鍾繇看。

鍾繇縱然城府頗深,且底線相對比較靈活,也被劉封看的鬧了個大臉紅。

“哎,之前我也苦勸天子萬不可打壓子升,奈何天子不聽。”

鍾繇也不裝了,直接嘆息起來,話語中還包含着不少怨氣。

看見鍾繇擺明態度了,劉封也就不藏了,畢竟對於鍾繇他還是很欣賞的,而且一直也在拉攏對方徹底站在自己這邊。

這時候要是再演戲,那拉攏可就白費了。

“哼,我辛辛苦苦南下平叛,幫他尋回玉溪,生擒袁術,可他倒好,居然想要卸磨殺驢了。”

劉封冷哼道:“這麥子還有大半倉庫,就這麼着急殺驢嗎?”

“天子大概是嫉妒了。”

鍾繇又長嘆了一聲,這也不是爲天子辯解,而是他真的這麼認爲的。

“子升你年不過十四,比天子還年輕了四歲,卻出將入相,上馬領軍,下馬安民,平定地方,恢復生產,立綱陳紀,救濟斯民,士族豪強,無不拜服。”

鍾繇說着說着,自己心裡都有些泛酸了,這劉子升也太讓人豔羨了。

劉封不悅道:“我爲朝廷盡心奉公,反倒成我的不是了?”

鍾繇苦笑搖頭:“這哪裡是責怪你,是衆人都對你又驚又怕罷了。”

劉封更加不愉了,面露不忿之色:“那袁術可是反賊,在淮北多設警蹕鑾輿,私用九錫規制,就差臨朝稱制了。這等逆臣賊子,我爲國家,爲朝廷,爲天子除之,難道還做錯了?”

“當然不錯!”

鍾繇端正面容,大力稱讚道:“子升之功德,士民鹹知,無不拍手叫好。”

劉封沒好氣道:“我可沒看出來。”

鍾繇再次嘆息道:“子升,你自然是沒有錯的,但若是強說你有錯,你恐錯在平袁太速也。”

劉封心中一沉,可臉上卻是故做嗔色:“平叛這等大事,難道不是越快越好嗎?”

鍾繇沒好氣的瞪了劉封一眼,顯然是看出劉封口不對心,可他口中卻是解釋道:“袁術乃是淮泗霸主,自入主江北以來,北侵豫州,東爭徐州,南入江東,幾無對手,其聲勢之煊,權傾南天。陶謙、劉繇、陸康、周氏兄弟盡數爲其所敗。”

“如此一個龐然巨物,你不過一季就破其都城,擒於殿外,隨後又半年不到,掃平江東,活捉了孫策全族。”

鍾繇看劉封的眼神也有些不對,像是在看一個怪物似的。

“雖淮陰用兵,也不過如此了吧。”

劉封先是一愣,隨後仔細想了想,自己以父親一郡半的基業起家,三年之內,席捲四州一十七郡。要虎口奪食,硬生生從袁譚口中奪下小半個青州,置藩屬北海、東萊兩郡。

嘶,要照這麼看起來的話,似乎自己還真不比淮陰侯韓信的功績來得差了啊。

畢竟韓信當年也就是得了幷州三郡,冀州九個郡,青州六個郡,恰好十八個郡國。

這一對比,瞬間把劉封給逗樂了,沒想到自己也有碰瓷兵仙的一天。更讓劉封臉上有光的是,這對比還是漢魏名臣鍾繇提出來的。

如此一想,劉封都覺得自己快被鍾繇給說服了,天子限制自己還是正確的了。

不過可惜的是,僅僅只是快要,而不是徹底。

“都說元常口甜心甘,今日一聽,果不其然。”

劉封笑着搖了搖頭,隨即笑意一收,話鋒一轉道:“元常,司隸校尉一職,你恐是無法繼續勝任了。不過我欲表奏你爲侍中,加尚書,你意下如何?”

東漢後期體制中,司隸校尉地位等同於九卿,可實際上卻因爲實權過大,而導致實際地位略高於九卿。

與之相比,侍中從西漢的一千石提升到了兩千石,和九卿同秩,但地位卻是要略低於九卿的。

至於尚書令,這個官職最爲複雜,論地位,他不但低於九卿、侍中和司隸校尉,還低於中原大郡太守、國相。

可他在面子上卻和司隸校尉同級別,東漢所謂三獨坐,說的就是司隸校尉、御史大夫以及尚書令。他們在朝堂之中有着自己專屬的座位,而且恰好正對着三公,以示對他們權柄的尊重,所以號爲三獨坐。

而且尚書令總覽尚書檯,是名義上尚書檯的常設總負責人。

之所以是名義上,是因爲幾乎大部分時間三公都會錄尚書事,一旦錄了尚書事,尚書令就要聽從三公的管轄了。

因爲,尚書令的地位是要略低於侍中的,相當於北方較大郡太守、國相,低於司隸校尉、侍中和河南尹。

如果劉封直接遷鍾繇爲侍中,那自然是妥妥的貶官。

侍中不論是地位,面子還是實權,都要遜色於司隸校尉,尤其是現在天子權威不振時,那更是連最大的隱形福利接近天子都給廢了。

可劉封卻在侍中之後,又給加了個尚書銜,那就完全不同了。

侍中不但可以合法的陪伴天子左右,尚書又能參與國事,這兩者一相加,即便不能高過司隸校尉,但也不遑多讓了。

可鍾繇聽了之後,臉色卻是一暗。

劉封故意轉移話題,對天子避而不談,卻是等於以行動告訴了鍾繇自己的態度。

在這時候,把鍾繇從司隸校尉的官職上遷走,那空出來的司隸校尉會給到誰,以鍾繇的智慧不難確定。

曹操一旦同時掌握了司隸校尉和河南尹,楊彪就跟待宰羔羊沒有區別了,而曹操也能合理合法的清洗朝中不聽話的朝臣們了。

第256章 豫揚大戰略第409章 傾家投效第634章 應對舉措第616章 左右爲難第4章 曹豹的困境第620章 全線突破第265章 大戰在即第187章 徐州反腐第192章 鹽豪跌倒第613章 大幕開局第127章 買一送一第62章 鼓動曹豹第87章 徐盛的選擇第640章 阻援打點第583章 螳螂捕蟬第150章 不過如此第283章 二袁反應第349章 分割與聚攏第278章 阿瞞告密(加更求月票)第258章 沿途考察第363章 害人害己第385章 三度入雒第285章 虎癡奪門第411章 摧鋒軍編制第297章 荊州衆議第640章 阻援打點第253章 大肆採購第564章 順水推舟第410章 幕府初成第503章 巡行荊南第149章 劉表所欲第306章 面見劉繇(還能堅持加更!)第313章 吳縣暗流第413章 再見二喬第527章 伯言望蜀第179章 鹽糖易糧第107章 鐵營與郡守第440章 劉勳塞江第77章 臧霸的試探第511章 行縣江東第293章 整合力量(還是加更!)第196章 孫乾訪會第3章 大言欺人第307章 徐州二畜第400章 回稟劉備第550章 公孫來意第456章 遊說桓階第310章 兵臨曲阿第431章 邀功請賞第203章 張邈割愛第291章 戰後安排(加更!求點票票,謝謝)第571章 奔襲朱提第320章 奇襲高遷屯第3章 大言欺人第264章 助力元龍第60章 知會曹豹第529章 南中方略第250章 臥虎之爭第420章 巡視產業第500章 以巴爲銅第596章 兵權之爭第172章 二陳歸郯第273章 東風漸起第57章 元龍薦長文第357章 欲肅北會第69章 子當與父同平亂世(加更來了!驚喜嗎?)第232章 瓜分蛋糕第582章 漢中異變第631章 地利之優第82章 劉曄的盤算第625章 天雄易手第235章 父子開府第414章 召見周瑜第361章 仲謀來投第132章 各方雲動第552章 取捨有度祝讀者大大們除夕快樂!第205章 賈氏祖孫第386章 蹕前訴苦第259章 安撫曹豹第489章 更易親宦第119章 天賜良港第61章 陳羣家書第540章 西南侵蝕第330章 山陰城破(七千字大章!)第559章 棄城而逃第56章 釜底抽糧第436章 四蔡中計第443章 荊北取捨第44章 韓循該死第431章 邀功請賞第94章 丹陽雙壁(第四更求首訂!46)第560章 多路進展第130章 兗使滿寵第59章 否決張飛第600章 放手爭益第91章 取信丹陽卒(第一更求首訂!16)第478章 再訪鄀國第317章 陽羨周氏第108章 開陽開城
第256章 豫揚大戰略第409章 傾家投效第634章 應對舉措第616章 左右爲難第4章 曹豹的困境第620章 全線突破第265章 大戰在即第187章 徐州反腐第192章 鹽豪跌倒第613章 大幕開局第127章 買一送一第62章 鼓動曹豹第87章 徐盛的選擇第640章 阻援打點第583章 螳螂捕蟬第150章 不過如此第283章 二袁反應第349章 分割與聚攏第278章 阿瞞告密(加更求月票)第258章 沿途考察第363章 害人害己第385章 三度入雒第285章 虎癡奪門第411章 摧鋒軍編制第297章 荊州衆議第640章 阻援打點第253章 大肆採購第564章 順水推舟第410章 幕府初成第503章 巡行荊南第149章 劉表所欲第306章 面見劉繇(還能堅持加更!)第313章 吳縣暗流第413章 再見二喬第527章 伯言望蜀第179章 鹽糖易糧第107章 鐵營與郡守第440章 劉勳塞江第77章 臧霸的試探第511章 行縣江東第293章 整合力量(還是加更!)第196章 孫乾訪會第3章 大言欺人第307章 徐州二畜第400章 回稟劉備第550章 公孫來意第456章 遊說桓階第310章 兵臨曲阿第431章 邀功請賞第203章 張邈割愛第291章 戰後安排(加更!求點票票,謝謝)第571章 奔襲朱提第320章 奇襲高遷屯第3章 大言欺人第264章 助力元龍第60章 知會曹豹第529章 南中方略第250章 臥虎之爭第420章 巡視產業第500章 以巴爲銅第596章 兵權之爭第172章 二陳歸郯第273章 東風漸起第57章 元龍薦長文第357章 欲肅北會第69章 子當與父同平亂世(加更來了!驚喜嗎?)第232章 瓜分蛋糕第582章 漢中異變第631章 地利之優第82章 劉曄的盤算第625章 天雄易手第235章 父子開府第414章 召見周瑜第361章 仲謀來投第132章 各方雲動第552章 取捨有度祝讀者大大們除夕快樂!第205章 賈氏祖孫第386章 蹕前訴苦第259章 安撫曹豹第489章 更易親宦第119章 天賜良港第61章 陳羣家書第540章 西南侵蝕第330章 山陰城破(七千字大章!)第559章 棄城而逃第56章 釜底抽糧第436章 四蔡中計第443章 荊北取捨第44章 韓循該死第431章 邀功請賞第94章 丹陽雙壁(第四更求首訂!46)第560章 多路進展第130章 兗使滿寵第59章 否決張飛第600章 放手爭益第91章 取信丹陽卒(第一更求首訂!16)第478章 再訪鄀國第317章 陽羨周氏第108章 開陽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