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章 劉璋意曹

司馬朗是司馬懿之兄,司馬家這一代的老大。此時已經年過三十,前年從地方上被曹操徵調回京,出任廷尉正之職,秩千石。

此番被曹操委以重任,入蜀聯絡劉璋和趙韙。

黃權雖是蜀中名門之後,可比起河內名門司馬家來,那差上的可不是一星半點。

河內乃是司隸重鎮,太平時年,司馬家比起荀家來都是絲毫不差的。

司馬懿的祖父曾任潁川太守,因黨錮而丟官,司馬懿的父親和兩位伯父俱是兩千石郡守,而司馬懿之父司馬防更是做到了京兆尹這樣的頂級郡守位置,僅稍稍次於河內尹。

司馬防更是在京兆尹的任上舉薦曹操出任洛陽北部尉,這可是曹操仕途的起點。

可見司馬家同曹家的關係是十分密切的,最少也是兩代以上的交情。野史中所謂曹操徵辟司馬懿,而後者裝病拒不應闢,完全是在胡說八道,爲司馬篡魏造聲勢。

司馬朗此番出使,就是曹操特地指派的,並以虎士二十人扈從,保護他的安全。

好在一路上順風順水,沿途都被漢中軍所掌控,很順利的就來到了雒城。

不過自此處起,危險可就劇增了。

一方面雒城的蜀軍與趙韙軍處在交戰狀態,同時,蜀軍與漢中軍之間也是宿敵,局面相當複雜,司馬朗性格持重,自然不願意冒險。

於是,隊伍在司馬朗的帶領下直接進了雒城,求見雒城守將黃權。

在得知了司馬朗的身份和來意之後,黃權陷入了遲疑之中。

自家主公啥心思,黃權還能不瞭解嗎?

當年劉焉縱容張魯在漢中坐大,爲的不就是阻斷道路,好讓他在蜀中割地稱王嗎?

劉璋雖比劉焉要有志氣,想要藉助收回漢中而立威,以便收攬權力,但想法是好的,可做起來卻是一塌糊塗。

如今趙韙作亂,劉璋的自信更是跌入谷底。

成都城裡的張鬆等人都給自己傳來消息,據他們說劉璋居然試探他們想要同趙韙議和的心思。

黃權乍一聽到這消息時,也氣的火冒三丈。

冷靜下來之後,黃權就意識到劉璋很可能是真膽怯了。如今司馬朗西來,並帶着朝廷的旨意,劉璋很可能真的會向曹操請降。

可從黃權的利益出發,他其實並不支持劉璋的這個做法。

如今左將軍勢大,其人雖然明面上支持着趙韙,可實際上卻並沒有真正出兵配合對方。從現有的情報來看,左將軍僅僅只是給與了趙韙一部分物資軍械的補充。

以黃權的眼光來看,若是左將軍真要支持趙韙,僰道根本堅持不了那麼久。對方頓兵於僰道城下很可能只是用來敷衍趙韙出兵請求的藉口。

否則如何會這般巧合,趙韙剛剛被自己切斷了退路和補給線,僰道那邊就失陷了。而且僅僅只是失陷後幾日,左幕軍的先鋒就已經到了武陽城外了。

可見左將軍只是想要藉着趙韙的名義入蜀,同時利用趙韙消耗蜀中的抵抗力量。

從黃權以及本地派的利益出發,他們其實更希望投降劉封。

一來劉封是強者,慕強是本地派特性,自然希望投靠最強者。

二來則是以黃權的能力,不難判斷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唯有投降最強者,才能最迅速的安定蜀中。

若是他們投降曹操這樣的次強者,只會讓蜀中成爲戰場,到時候百姓固然生靈塗炭,本地士族豪強也必然會損失慘重。

三來則是天下大勢,黃權等眼光長遠的士族豪強對於益州外的情報也是有所收集的。

曹操的唯纔是舉其實並不受到黃權等士族的喜愛。

這看起來像是一個很反常識的結論,可實際上卻就是現實。

曹操在推行唯纔是舉的過程中,絕大部分士族都是相當反對的。

因爲當時的唯纔是舉和後世的唯纔是舉根本就不是一回事情。

曹操所推行的唯纔是舉,核心是爲我所用,簡單的來說,就是隻要你願意效忠我曹操,然後你本人又具有一定的能力,哪怕你貪污腐敗,哪怕你草菅人命,哪怕你名聲敗壞,我一樣可以給你官做。

這纔是曹操推行的唯纔是舉。

東漢末年的士族雖然腐化的嚴重,可很大一部分的士族子弟還是要臉的,遠遠沒有後世大晉那般無恥。

很多士族把名聲看的很重,爲的就是能靠名聲做官。

曹操直接來了一個唯纔是舉,這些士族怎麼可能不反對?

更別說曹操唯纔是舉出來的官吏,十個裡有很可能就有五、六個是貪官污吏了。

劉封這邊卻是截然不同,他對於天下士族採用的是後世的唯纔是舉,也即是既重道德,也重才幹,人盡其用。

尤其是劉封並沒有中原情節,在他麾下徐州人、揚州人、荊州人、乃至於交州人都一樣能出頭,這可是給了益州如黃權這樣有志之士極大的誘惑。

益州士族在兩漢可真是沒什麼地位,劉邦的龍興之地可是漢中,並非益州,至於劉秀,那更是與益州只有仇沒有恩。

如今劉氏父子基業已成,雖然再也拿不到龍興之功,但從龍之功總是有的,而且越早加入,以劉氏父子一視同仁的性格,還是很有機會能進入驃騎將軍幕府和左將軍幕府核心位置的。

前提自然是劉璋願意歸順左幕。

可黃權卻心知肚明,劉璋的選擇很可能同益州本地士族的選擇不一樣。

至於東州派,他們是有可能會支持劉璋的決定的。

因爲東州派主要來源於是關中三輔和荊州南陽地區,少量則是來源於荊州江夏郡。

如今前兩者都在曹操的治下,而江夏郡的東州派不僅人少,而且還都是劉焉的老臣,這些人並不受劉璋的親近,話語權也遠不如前面兩者多。

考慮再三,黃權最後還是決定將司馬朗送去成都。

作爲臣子,他不能替自己的主公做抉擇。

只不過在這之前,他另派他人先行前往成都,將這消息通報給了張鬆等人,讓他們早做準備。果然,當司馬朗在黃權派人護送之下,抵達成都之後,立刻就得到了劉璋的接見。

對於司馬朗的到來,劉璋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

雖然劉璋並沒有答應司馬朗的要求,歸順朝廷和曹操,但他表現的相當積極,雙方見面之後,氣氛十分和諧融洽,還特地設置了晚宴款待司馬朗。

司馬朗在來之前就已經打聽清楚,劉璋同張魯之間有深仇大恨。

招降劉璋很可能會引起張魯的不悅和反彈,而在劉璋這一邊,也會對曹操的招攬很是猶豫。

在劉璋看來,曹操已經和張魯站在一邊了,而張魯又是自己的仇人,若是自己歸順曹操,會不會被曹操出賣,這也是不得不思考的顧慮。

好在此事戲忠和賈詡早已經知曉,並給出瞭解決方案,突破點就在張魯身上。

曹操以一個破天荒的禮遇,得到了張魯的諒解。

那就是傳教權。

曹操允許張魯保持天師道的道統,並在日後入京之後,在京城和北方傳道。

當然,這種傳道需要在朝廷的監管之下,可這對於張魯來說卻是天大的恩惠。

原時空中張魯本來就有意投降曹操,是張衛堅決不允,這纔有了第一次陽平關之戰。而傳教權則是戰後張魯投降曹操之後,得到的恩典獎勵。

事實上如果曹操早點拿出這個獎勵,張魯的投降之心只會更加堅定,就連張衛也會猶豫是否還要堅持,曹操很可能最後能不戰而得漢中。

無獨有偶,如今的曹操爲了破局益州,同時拿下張魯和劉璋,在戲忠和賈詡的建議之下,還是拿出了傳教權這項法寶來說服張魯。

張魯在得知曹操的打算後,最初顯得十分震怒,可在看見曹仁的四萬大軍之後又重新冷靜了下來。

如今漢中可用之兵也就他身邊的三千道兵了,就連黃金戍那邊都靠教兵作爲主力撐着。更別說他弟弟張衛那邊的漢中主力可全在曹昂的節制之下了。

張魯清楚的意識到自己已經無力反抗曹操了。

同時,曹操所給的補償也的確是相當優渥,尤其是其中的傳教權,的的確確撓在了張魯的癢處上,讓其十分動心。而且補償並非僅僅只有傳教權這一條,還包括了封侯拜將。

曹操上表朝廷,表奏張魯爲徵南將軍,並賜爵“閬中侯”,食邑萬戶。

原時空中張魯是被表奏爲鎮南將軍,只是這時空中的鎮南將軍劉表還活着,而且如今也歸順了曹操,在其麾下任官。

鎮東將軍則爲韓遂所得,早在初平三年(公元 192年)就已經由朝廷封拜。

鎮北將軍則是由王邑於興平二年十月所領,而這個位面中的鎮東將軍又爲關羽所得,故此張魯沒能得到鎮字將軍,只能屈居徵字。

徵南將軍本爲劉封所領,曹操如今故意將其賜予張魯,也是有挑撥兩者關係之嫌。

不論如何,如今曹操對張魯封侯拜將,給予尊崇地位,並賜予兩漢極爲榮耀的萬戶侯封賞,再加上中原的傳教權,張魯若是再不肯低頭,那也是太不識時務了。

事實上張魯也的確低頭了,不但表達了對曹操和朝廷的感激,同時還按照曹操的要求修書一封,委託司馬朗帶給劉璋。

這封書信主要就是表態願意化解舊日恩怨,前嫌盡棄,既往不咎。

此時,這封書信就被司馬朗貼身保存,別說先前在黃權處了,就是初見劉璋時也不曾取出。

這可是殺手鐗,而且也是曹操花了巨大代價才從張魯處拿到的。

這封書信固然對曹操極爲有用,但對於張魯本人來說,卻是傷害極大。

兩漢以忠孝治天下,孝字更在忠字之上。

張魯如今願意放棄母仇,哪怕是出於朝廷大義,也是絕對會受到當時世人非議的。張魯等於是拿自己的清名來換取中原的傳教權。

故此,出於對張魯的保護,曹操特地叮囑司馬朗,這封書信能不用,就不要用,即便要用,也一定要儘量低調保密。

次日下午,司馬朗再度求見劉璋。

這一次,劉璋單獨接見了司馬朗。

兩人於密室中商談良久,劉璋表現出了較爲明顯的傾向性,這讓司馬朗心中暗喜。

想到張鬆等人昨日在堂會上比較生硬的態度,司馬朗決心不再拖延,直接將曹操絕大部分的條件悉數托盤而出。

其中包括曹操可以上表表奏劉璋爲徵東將軍,封竟陵侯,食邑萬戶,先保證劉璋的地位絕不在張魯之下,隨後又明確表示劉璋入朝之後,可在上三卿中挑選一職出任,同時暗示五年之內,必定可得一三公位。

竟陵是劉焉、劉璋父子的祖籍之地,能以故鄉之名封侯,在兩漢是極其榮耀的事情,再加上曹操封贈的還是萬戶侯,那更是榮耀到了極致。

如此的條件的的確確是極其優渥了,曹操如今也只是大將軍,位同三公罷了,更重要的是,此時的曹操還沒有開始醞釀復相,三公的權力還是相當大的。

一想到如今破碎的益州,舉兵作亂的趙韙,強佔武陽的劉封以及染指蜀北的張魯,劉璋是真的動心了。

平心而論,劉璋的志向要比他老子劉焉大多了。

雖然他的歷史評價是性格闇弱,可他做的事情卻不闇弱,要不然也不會那麼輕易就殺了張魯的母親和弟弟,更連年征討漢中。

只是這一年來,劉璋所受到的打擊太大了。

征討張魯連年不勝,嚴重的打擊到了劉璋的威信,趙韙一舉兵,整個巴郡俱反,叛軍一路高歌猛進,東州兵連戰連敗,最後只能龜縮於成都城內,讓劉璋的威信幾乎掃地。

東州派高層保存實力,益州本土派蠢蠢欲動,就連身邊的近臣都別有心思。

劉璋是真的累了,而曹操便是那個雪中送炭之人。

對於曹操和朝廷所給的條件,劉璋心裡是十分滿意的。

如今他名義上是益州之主,可實際上益州八郡如今還在他掌控之中的僅僅只剩下了蜀郡一地,而且眼下蜀郡還在戰亂之中。

第197章 勃勃生機第195章 勾連徐州第393章 表奏吳侯第401章 父子對奏第248章 司州之爭第456章 遊說桓階第82章 劉曄的盤算第362章 上虞吳範第377章 龐統來訪第287章 擒獲袁術(加更!)第601章 劉璋意曹第143章 廣傳四方第323章 兩處堅守第210章 雙向奔赴第522章 捷報頻傳第196章 孫乾訪會第89章 立木懸金第295章 投身劉表第496章 委任許攸第512章 抵達壽春第93章 幕後黑手(第三更求首訂!36)第19章 贈禮曲轅第81章 徵辟劉曄第229章 解縣奇聞第273章 東風漸起第498章 安撫荊南第305章 杯酒釋兵權第416章 百越戰略第224章 進駐聞喜第400章 回稟劉備第48章 魯肅應闢(祝我母親生日快樂!)第605章 見好就收第546章 借刀殺人第266章 袁術的對策第539章 別有用意第165章 諸葛子瑜第428章 伯符獻策第444章 荊南分兵第279章 長途奔襲第301章 厲陽開城第71章 互惠互利 【25求追讀!】第556章 初陣小勝第612章 年前瑣事第461章 龐家抉擇第384章 諸葛加冠第27章 代工耕犁第354章 淩統勸降第290章 馮家有女第162章 夜宴三傑第180章 荀攸六策第223章 河東聞訊第16章 曲轅犁第407章 擴軍計劃第12章 破局之法第396章 楊修求援第416章 百越戰略第311章 正常的攻城戰第40章 一統州境的遐想第332章 南下援陰第203章 張邈割愛第34章 真實華佗第606章 戰後收編第163章 雙喜臨門第223章 河東聞訊第468章 壓力劇增第401章 父子對奏第584章 一觸即發第33章 先行中策第542章 兩路納徵第386章 蹕前訴苦第550章 公孫來意第181章 雷厲風行第562章 巴郡來使第173章 陳登拜父第58章 毛遂自薦第504章 曹昂來意第45章 舉薦太史第536章 仲謀之見第118章 周 蔣來投第24章 獅子大開口第16章 曲轅犁第64章 上門送禮第142章 拿下廣陵第454章 覆軍之危第240章 攻城略地第211章 高擡貴手第160章 外厲內荏第604章 聯軍破營第413章 再見二喬第10章 大耳哥你聽我說第93章 幕後黑手(第三更求首訂!36)第208章 勾心鬥角第110章 震驚四方第117章 郭辛夜談第578章 黃權獻計第461章 龐家抉擇第381章 元龍募資第185章 郭嘉獻策第583章 螳螂捕蟬第455章 欲立新功
第197章 勃勃生機第195章 勾連徐州第393章 表奏吳侯第401章 父子對奏第248章 司州之爭第456章 遊說桓階第82章 劉曄的盤算第362章 上虞吳範第377章 龐統來訪第287章 擒獲袁術(加更!)第601章 劉璋意曹第143章 廣傳四方第323章 兩處堅守第210章 雙向奔赴第522章 捷報頻傳第196章 孫乾訪會第89章 立木懸金第295章 投身劉表第496章 委任許攸第512章 抵達壽春第93章 幕後黑手(第三更求首訂!36)第19章 贈禮曲轅第81章 徵辟劉曄第229章 解縣奇聞第273章 東風漸起第498章 安撫荊南第305章 杯酒釋兵權第416章 百越戰略第224章 進駐聞喜第400章 回稟劉備第48章 魯肅應闢(祝我母親生日快樂!)第605章 見好就收第546章 借刀殺人第266章 袁術的對策第539章 別有用意第165章 諸葛子瑜第428章 伯符獻策第444章 荊南分兵第279章 長途奔襲第301章 厲陽開城第71章 互惠互利 【25求追讀!】第556章 初陣小勝第612章 年前瑣事第461章 龐家抉擇第384章 諸葛加冠第27章 代工耕犁第354章 淩統勸降第290章 馮家有女第162章 夜宴三傑第180章 荀攸六策第223章 河東聞訊第16章 曲轅犁第407章 擴軍計劃第12章 破局之法第396章 楊修求援第416章 百越戰略第311章 正常的攻城戰第40章 一統州境的遐想第332章 南下援陰第203章 張邈割愛第34章 真實華佗第606章 戰後收編第163章 雙喜臨門第223章 河東聞訊第468章 壓力劇增第401章 父子對奏第584章 一觸即發第33章 先行中策第542章 兩路納徵第386章 蹕前訴苦第550章 公孫來意第181章 雷厲風行第562章 巴郡來使第173章 陳登拜父第58章 毛遂自薦第504章 曹昂來意第45章 舉薦太史第536章 仲謀之見第118章 周 蔣來投第24章 獅子大開口第16章 曲轅犁第64章 上門送禮第142章 拿下廣陵第454章 覆軍之危第240章 攻城略地第211章 高擡貴手第160章 外厲內荏第604章 聯軍破營第413章 再見二喬第10章 大耳哥你聽我說第93章 幕後黑手(第三更求首訂!36)第208章 勾心鬥角第110章 震驚四方第117章 郭辛夜談第578章 黃權獻計第461章 龐家抉擇第381章 元龍募資第185章 郭嘉獻策第583章 螳螂捕蟬第455章 欲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