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蓉城暗流

等到司馬朗拿出張魯的信件之後,劉璋的心徹底倒向了曹操。

在劉璋看來,劉封勢大,又支持趙韙叛亂,而且至今也沒有派人接觸他,如果投降劉封,不僅僅是待遇未知,而且也很可能再沒有了東山再起的希望。

可曹操卻是不同,曹操的地盤在司隸、兗州等中原腹地,對於漢中都已經是有些距離了,更何況蜀中。

如果此時投降曹操,不但能拿到曹操給的好處,而且後續還能借助曹操的力量制衡劉封,若是能夠逼退劉封自然再好不過,實在不行,哪怕只是保全蜀郡一地也總比當階下囚要來的強。

正是這些考慮,讓劉璋對曹操的橄欖枝十分熱情。

不過劉璋心底裡還是會擔心張魯的存在,張魯的漢中可是連接關中和蜀中的必經之地,曹軍入蜀,漢中至關重要,而張魯的地位和態度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同時劉璋也對張魯的反應很感興趣,想要看看曹操會作何抉擇。

結果出乎他的意料,張魯竟然直接修書一封,表示雖然舊日恩怨不共戴天,但看在國家大義的份上,只要劉璋不再張魯爲敵,他可以網開一面,既往不咎。

雖然沒能猜到這個結果,但對於劉璋來說無疑是相當高興的。

如果張魯隻字不提舊怨,或者表示一笑泯恩仇,那劉璋多半還會狐疑不決,可張魯如今這姿態,倒是讓劉璋頗爲相信對方是真的退讓了一步。

也因此,劉璋決心倒向曹操。不過他也玩了個心眼,表示成都城中本地派力量強大,而且人心不附,貿然攤牌恐引起不必要的混亂。

因此,劉璋表示希望曹操能夠自涪城出兵,匯合黃權所部先行消滅趙韙,而成都則會爲曹操牽制住左幕軍。

司馬朗對這個提議顯然有些不滿,但思慮良久之後,還是點頭答應了下來。

司馬朗之所以會答應劉璋這個充滿小心思的請求,主要還是因爲利益。

不論劉璋是否真的願意歸順曹操,只要曹操還想要染指蜀郡,那雒城始終就會是一個巨大的障礙。

如果能夠趁着消滅趙韙不戰而下雒城,那麼對於曹操來說就絕對不會吃虧。

哪怕劉璋出爾反爾,日後又變卦了,但雒城卻能被曹操收入囊中,不但又擴大了自己的地盤,同時也有了進軍成都的前進基地。

於情於理,都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同時,趙韙所部如今已是驚弓之鳥,若不是劉封拿下了武陽、廣都,打通了與趙韙之間的聯繫通道,早就因爲糧食耗盡而潰散了。

這樣一支數萬人的弱旅,在曹操眼中反而是一塊肥肉。

若是能夠吞下這塊肥肉,曹操瞬間可得數萬之衆,他又何樂而不爲呢?

司馬朗正是考慮到了這些因素,纔會顯然同意。

不過他也藉此狠狠敲詐了劉璋一筆,不但要求黃權屆時得將雒城完整的交給曹軍,而且還得爲曹軍提供不少於十萬石的軍糧,另外還得出錢八千萬,軍械輜重,布帛絹絲若干,以犒勞曹操和張魯的聯軍士卒。

對於這些條件,劉璋一口就答應了下來。

在成都解圍之後,各地秋收的糧食沿着幾條河流送到了成都,再加上黃權直接攻破了趙韙軍的後勤基地雒城,繳獲了大量的趙軍糧草。再加上之前從張鬆等本地士族大豪們的身上狠狠割了一塊肉下來,如今的劉璋還真不太缺糧了。

至於財貨,府庫之中也有存貨,軍械物資那就更加充裕了。

於是,雙方當即達成協議。

爲了搶時間,司馬朗婉言謝絕了劉璋的挽留,次日一早,就帶着扈從悄悄離開了成都,繞道北面郫縣,朝着廣漢返回而去。

司馬朗與劉璋密談之時,成都城內別駕張鬆府邸之中,也有一場密謀在進行。

在座只有五人,其中三人乃是益州舉足輕重的人物,正是蜀中三傑的張鬆、秦宓和楊洪,另一人身着錦袍,姿才容觀,極爲出衆,且身材健壯,威風凜凜。而那最後一人清秀樸素,身穿一席青色長袍,雖略顯落魄,可眉宇之間卻蘊藏傲氣。

這兩人乃是張鬆極爲器重,引爲至交的關中士子孟達、法正。

這些人聚集在這裡,商量的正是司馬朗來訪之事。

原本如此重要的事情,秦宓和楊洪本不願讓孟達和法正參與。

可張鬆卻極力保舉二人,而且聲稱此二人將有大用,再加上孟達、法正雖是外來士族,可並不得劉璋親近,尤其是法正,在東州士人圈中多受排擠打壓,秦宓和楊洪這才點頭同意。

“諸君,方伯欲降曹賊,引張魯入蜀,此乃自絕於益州士民之舉也!米賊素來仇視士族,漢中名族,皆爲其所除,輕則奪產,重則滅門!若使其在蜀中得勢,我等百年家業,盡成齏粉矣!”

張鬆第一個開口,所言極其嚴重。

wωw⊕т tκa n⊕C ○

偏偏秦宓、楊洪二人居然對此毫無異議,反而神情鄭重的點了點頭。

片刻之後,楊洪接着開口,神情有些恍惚,臉上流露出不可思議的神色:“犍爲老家來信,備述左將軍之恩德。左幕軍秋毫無犯,沿途百姓安居樂業,既無徵糧之舉,也無勞役之災,便是有所需求,也是公平交易。父老信中所言,仿如承平之時,實在叫人不敢置信。”

“左將軍寬弘雅達,敬賢禮士,天下知名,有此殊爲,實不足爲奇。反觀方伯,不思驅逐米賊,反而屈膝事賊,實在叫我等憤慨。”

秦宓聞言,面色鐵青,很是惱怒的抱怨了起來:“廣漢老家來信,米賊到處徵收糧草,摧殘百姓,尤其是聲名之家,更被敲骨吸髓。方伯視而不見,只爲屈膝事曹,此舉何等昏聵,無異於與虎謀皮。我廣漢秦氏,寧可玉石俱焚,也絕不向米賊俯首。”

“方伯闇弱,又無高智,如今竟爲曹操所惑,行此引狼入室之舉,來日必有劫難。”

法正突然輕笑一聲,在衆人神色各異的目光中挺起身體:“方伯已失衆望,諸公飽受其累,緣何不能另尋明主?”

法正這話有些刺耳,張鬆早有心思也就罷了,可秦宓和楊洪雖然憤慨劉璋所做所爲,卻依然沒有下定決心背棄對方。

他們來此參加密會,乃是希望商議出一個法子勸說劉璋,而並非是想要密謀推翻劉璋。

因此,兩人聽得法正這話,頓生不悅之心,當即反駁道:“爲人臣子,當盡忠職守,怎可非議主公?方伯行事卻有不端,此時正是我輩規勸之刻。”

“然蜀中百姓何辜?”

面對秦宓、楊洪這兩位蜀中士族中有數的大佬,法正竟絲毫不懼,針鋒相對道;“廣漢此刻生靈塗炭,上至高門大族,下至走卒販夫,又要爲諸君的軟弱和優柔而付出慘重的代價。”

秦宓、楊洪二人雖然地位崇高,但心性卻都是極爲寬宏雅量,尤識大體。兩人雖然對於法正輕言背棄而感到不悅,但同時也不得不承認法正所說的的確是事實。

“二公莫要責怪孝直。”

張鬆適時開口,淡化堂上的緊張氣氛:“孝直性直剛矜,才幹過人,我屢次嚮明公舉薦其人,可明公卻廢而不用,讓人惋惜。如今孝直所言雖然有些過激,卻也俱是實情,二公乃明達之士,必不會因言罪人。”

秦宓、楊洪暼了張鬆一眼,心中卻是絲毫都不吃驚。連這等密會張鬆都要留下法正、孟達參加,出言維護又算得了什麼,況且他們內心也隱隱贊同法正說的話語。

“諸公何不先聯繫一下左將軍?”

突然,一直沒有說話的孟達開了口,而且一開口就扔出了這麼個勁爆的話題。

堂上其他三人都被孟達的話給驚住了,唯有法正拍手讚道:“子度一語中的。”

張鬆、秦宓、楊洪三人互相看了一眼對方,隨即陷入沉默中,久久不語。

過了好久之後,法正有些着急,主動開口請纓道:“諸公身負要職,輕易不得離開成都,既然如此,某願爲諸公奔走。”

孟達暼了一眼法正,也接着開口道:“達不才,頗有勇力,願扈孝直南下。”

張鬆適時問道:“二兄意下如何?”

秦宓、楊洪對視一眼後,長嘆一聲道:“就依子喬。”

**

十二月中旬,陸遜兵圍廣都,併成功與趙韙所部打通了聯繫。此時的趙韙軍已是人心惶惶,完全是因爲走投無路才免於潰散。

在聯繫上左幕軍後,趙韙欣喜若狂的將左幕軍已經攻至廣都城下的消息傳遍了整個大營。

正如趙韙所想的那般,這個消息立刻激起了大營中士卒們的山呼海嘯。

如此強援近在咫尺,使得趙韙軍的士氣從低谷着實回升了不少。

此時此刻,趙韙軍中存糧不足十日所用。而之所以還能有存糧,一方面是趙韙在被黃權切斷退路之後,搶收了一批成都城外的稻米。

另一方面,則是削減了軍糧供應,只發放往日的七成。

士卒們自然是不滿的,好在趙韙麾下大部分都是巴郡子弟兵,賨兵也有杜彠等賨王彈壓,再加上七成雖然吃不飽,但也還算湊合,這才勉強撐住了場面。也正是趙韙這一舉措,才讓趙韙所部撐到了左幕軍的到來,否則現在就已經斷糧了。

左幕軍沒來的時候,趙韙軍上下都盼着左幕軍來救命。

現在左幕軍來了,趙韙的心思卻活泛了起來。

眼看着成都近在眼前,一旦拿下,自己就是益州之主了,這讓趙韙如何甘心放棄?

誠然,趙韙軍是攻不下成都了,先前的嘗試讓他損失慘重,這一個月來,營中又先後死去了三千多傷員,剩下的士卒也已毫無戰心。

可左幕軍如今已經及時趕到,只要能夠得到左幕軍的鼎力支持,趙韙有信心攻克成都。

想到這裡,趙韙將李異、龐樂,杜彠等人召集到了一塊,仔細商量起對策來。

最終幾人得出結果,那就是重金賄賂。

畢竟在李異、龐樂、杜彠等人的眼中,沒有什麼是比財貨更加重要的了。而恰好,此時的趙韙軍大營裡,最多的東西就是在蜀中各地洗劫的奇珍異寶。

商議之後,趙韙以李異爲使者,押送着財貨珠寶五十大車,繞道成都城東南,走龍泉山脈邊緣地帶,前往廣都送禮。

同時,也好押送第一批糧草回營。

這一路雖然是繞行,但距離並不遠,直線距離僅僅只有十五里地,繞行之後也不過二十餘里地,輕兵疾行只需要半日即可。

不過李異等人要押送大車,除了裝載財貨禮物的五十車外,還有四百餘空車,回程的時候這些車輛都是需要裝滿糧食的。

因此,李異等人早早就出發,朝着廣都而去。

陸遜這邊攻克廣都之後,就開始朝着廣都轉運糧草。府水河雖然不開闊,但勝在水情尚佳,雖然走不了大船,但小船行駛起來卻十分通暢。

故此,糧食轉運起來相當便捷。

不過三五日的功夫,已經轉運了十數萬石糧草。

在這樣的情況下,陸遜給趙韙派去了使者,請趙韙移營前來廣都。

從戰略角度來說,趙韙孤懸於蜀軍包圍之中,進無糧草,退無道路,可謂是陷於死地。

從戰術角度來說,趙韙分則力散,合則力聚,移營南下不但避免了被成都和雒城的蜀軍前後夾擊的態勢,同時也能與左幕軍合兵。

不論是從戰略角度還是戰術角度,這都是一個相當正確的建議。

可偏偏趙韙等人有私心,竟然拒絕了這個合理的建議,反而只是一味的催促陸遜調撥糧草,接濟軍糧。

這一舉動,使得左幕軍諸多將校相當不滿,脾氣急躁如甘寧、魏延等人,更是建議陸遜直接斷了對方糧草,逼迫趙韙移營。

反倒是主將陸遜對此並沒有明顯的怒意,在李異到來時,甚至還親自出城迎接,讓趙韙軍長鬆了一口氣。

只是態度雖然和藹,但在糧草接濟上卻咬的很死。

陸遜以轉運艱難爲由,只肯調撥一週的糧食,且每週調撥一次。

第602章 蓉城暗流第47章 郭嘉荀攸第73章 面見臧霸【45求追讀!】第549章 公孫南來第379章 士元獻策第430章 周氏鴻門宴第41章 糜家父女(四更求支持!)第442章 黃祖求援第212章 河東遇天子第33章 先行中策第590章 別有用意第219章 封操會陳留第406章 集思廣益第307章 徐州二畜第452章 黃祖乞降第111章 徐璆行縣第427章 孫策入長沙第150章 不過如此第635章 掩人耳目第343章 輕鬆入城第38章 劉公妙計丟徐州第113章 臧霸歸心第278章 阿瞞告密(加更求月票)第8章 晨昏定省第257章 譙縣許氏第471章 郗慮使濟第444章 荊南分兵第484章 各有去處第509章 士氏朝貢第474章 襄陽詭局第441章 甘寧拔塞第515章 封葛對奏第38章 劉公妙計丟徐州第355章 朱治乞降第421章 荊州應對第216章 迎奉之爭第620章 全線突破第128章 花落糜家第336章 施壓吳中大姓第627章 仲達毒計第416章 百越戰略第422章 徵辟名士第135章 程仲德不辱使命第527章 伯言望蜀第258章 沿途考察第73章 面見臧霸【45求追讀!】第146章 三代忠良第244章 生擒黃何第134章 周泰獻策第320章 奇襲高遷屯第307章 徐州二畜第22章 拜訪糜竺第130章 兗使滿寵第577章 東州士沮第90章 二愣移木第530章 調略上庸第188章 曹豹請罪第335章 太史擒吳景第639章 李整破陣第264章 助力元龍第87章 徐盛的選擇第185章 郭嘉獻策第181章 雷厲風行第108章 開陽開城第481章 盟定交成第131章 改換方案第7章 各方反應第31章 兩封家書第483章 羣賢畢至第87章 徐盛的選擇第170章 邀請三賢第256章 豫揚大戰略第543章 拒賄破寨第55章 繁忙的劉封第47章 郭嘉荀攸第487章 蒯良歸順第67章 府外遇豪傑第229章 解縣奇聞第591章 葭萌之爭第66章 千萬資金(下週一五更爆發!)第211章 高擡貴手第575章 再克朱提第352章 甘寧叫陣第415章 賀齊報捷第395章 曹操覆掌第199章 人中呂布第155章 廣陵推演第348章 堅如磐石第634章 應對舉措第535章 申家遺患第136章 廣陵戰起第20章 榻上盤賬第50章 舉薦撞車第146章 三代忠良第274章 倉已降劉第478章 再訪鄀國第168章 擴軍計劃第14章 獻策屯田第574章 入主江州
第602章 蓉城暗流第47章 郭嘉荀攸第73章 面見臧霸【45求追讀!】第549章 公孫南來第379章 士元獻策第430章 周氏鴻門宴第41章 糜家父女(四更求支持!)第442章 黃祖求援第212章 河東遇天子第33章 先行中策第590章 別有用意第219章 封操會陳留第406章 集思廣益第307章 徐州二畜第452章 黃祖乞降第111章 徐璆行縣第427章 孫策入長沙第150章 不過如此第635章 掩人耳目第343章 輕鬆入城第38章 劉公妙計丟徐州第113章 臧霸歸心第278章 阿瞞告密(加更求月票)第8章 晨昏定省第257章 譙縣許氏第471章 郗慮使濟第444章 荊南分兵第484章 各有去處第509章 士氏朝貢第474章 襄陽詭局第441章 甘寧拔塞第515章 封葛對奏第38章 劉公妙計丟徐州第355章 朱治乞降第421章 荊州應對第216章 迎奉之爭第620章 全線突破第128章 花落糜家第336章 施壓吳中大姓第627章 仲達毒計第416章 百越戰略第422章 徵辟名士第135章 程仲德不辱使命第527章 伯言望蜀第258章 沿途考察第73章 面見臧霸【45求追讀!】第146章 三代忠良第244章 生擒黃何第134章 周泰獻策第320章 奇襲高遷屯第307章 徐州二畜第22章 拜訪糜竺第130章 兗使滿寵第577章 東州士沮第90章 二愣移木第530章 調略上庸第188章 曹豹請罪第335章 太史擒吳景第639章 李整破陣第264章 助力元龍第87章 徐盛的選擇第185章 郭嘉獻策第181章 雷厲風行第108章 開陽開城第481章 盟定交成第131章 改換方案第7章 各方反應第31章 兩封家書第483章 羣賢畢至第87章 徐盛的選擇第170章 邀請三賢第256章 豫揚大戰略第543章 拒賄破寨第55章 繁忙的劉封第47章 郭嘉荀攸第487章 蒯良歸順第67章 府外遇豪傑第229章 解縣奇聞第591章 葭萌之爭第66章 千萬資金(下週一五更爆發!)第211章 高擡貴手第575章 再克朱提第352章 甘寧叫陣第415章 賀齊報捷第395章 曹操覆掌第199章 人中呂布第155章 廣陵推演第348章 堅如磐石第634章 應對舉措第535章 申家遺患第136章 廣陵戰起第20章 榻上盤賬第50章 舉薦撞車第146章 三代忠良第274章 倉已降劉第478章 再訪鄀國第168章 擴軍計劃第14章 獻策屯田第574章 入主江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