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妮導師,我最近在研究‘光輝之環’的進階應用,但遇到了瓶頸。”
灰袍學徒語氣謙虛,神情誠懇:“如果方便的話,能否請您指點一二?”
尤妮那雙紫色的眼睛銳利地打量着對方,似乎能直達其內心深處。
片刻的沉默後,她微微頷首。
“當然可以,拉爾夫學徒,難得看到對元素學如此有熱情的年輕人。”
尤妮的聲音輕柔,對於眼前這個年輕人,她總是會給予其更多的耐心:
“而且你近來的進步確實令人矚目,我很樂意提供一些指導。”
她帶着羅恩來到一個空曠的訓練場,四周設有複雜的防護法陣。
幾名高等學徒正在遠處練習法術,看到尤妮後紛紛停下動作,恭敬行禮後退到一邊。
“光輝之環是一種可塑性極強的法術雛形,每個人都能演化出自己的方向。”
尤妮解釋道,那雙紫色眼睛閃爍着智慧的光芒:
“它不僅有基礎的防禦和攻擊功能,更可以通過元素塑形,實現更多複雜的應用。”
“比如?”羅恩裝作好奇地問道,心中卻已經蓄勢待發,準備激活“千變幻影”的記錄能力。
自從掌握了“千變幻影”的記錄能力後,他一直在尋找合適的機會,記錄強大的法術作爲應急手段。
“比如,你可以將光焰凝聚成特定形態,實現更精準的定向攻擊。”
尤妮說着,眼中閃過一絲驕傲:“我年輕時曾將此法術發展爲‘不死鳥之息’,是我的一大成名絕技。”
羅恩眼中閃過一絲期待:“能否有幸見識一下,尤妮導師?”
尤妮輕笑一聲:“我已經很久沒有施展過這個法術了,不過,既然你有興趣……”
訓練場中的空氣突然變得緊張起來。
尤妮的身形微微挺直,那雙紫色眼眸中涌現出一種令人心悸的專注。
她沒有刻意展示,但羅恩依然能感受到一種無形的威壓從她身上散發出來,讓人本能地屏住呼吸。
老人擡起右手輕點,僅僅是這簡單的動作,羅恩便能感受到,空氣中的能量粒子正在被精確地重組,形成一種複雜而和諧的結構。
金紅色的光點開始在尤妮指尖凝聚,比羅恩的光輝之環更加明亮、更加純粹。
這些光點並非雜亂無章地聚集,而是按照某種精密的軌跡運行,形成一個完美的能量漩渦。
“看好了,因爲是在訓練場,我只能隨意給你展示一下。”尤妮輕聲說道,語氣平靜得如同在討論天氣。
隨着她輕輕一個念頭,那團光芒瞬間變形,竟化作一隻栩栩如生的火鳥。
那火鳥不是簡單的輪廓,而是細節完美的完整形態。
每一根羽毛都清晰可辨,每一個動作都流暢自然,甚至連眼睛都閃爍着靈動的光芒,彷彿真的擁有生命。
“這種形態塑造,需要極高的精神力控制精度。”
尤妮解釋道,聲音依然平靜,但眼神已經變得極爲專注:
“不僅要掌握整體能量流動,還要精確控制每一個細節點的能量密度。”
火鳥在尤妮的引導下,展翅高飛,在訓練場上空盤旋。
遠處幾名正在訓練的學徒已經完全停下動作,目瞪口呆地望着這一幕。
就在此時,羅恩悄然激活了“千變幻影”的記錄能力,試圖捕捉這一法術的核心結構和能量模式。
“這種火鳥形態並非簡單的能量聚合,而是一種特殊的能量場結構。”尤妮繼續解釋,同時輕輕一指。
那火鳥形態的光焰立即做出響應,在空中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
隨後猛地向下俯衝,直指訓練場中央的一個金屬靶標。
訓練場上的其他學徒不約而同地匆忙後退,有人甚至已經開始構建防護法術,防止爆炸餘波波及自身。
然而,令所有人驚訝的是,火鳥在撞擊靶標的剎那,爆發出的能量衝擊竟然完全限制在一個直徑不足兩米的範圍內!
那是一種近乎完美的能量控制——爆炸足夠強烈,堅固的抗魔金屬靶標瞬間融化成一灘鐵水。
但爆炸餘波卻像是撞上了無形壁壘,在邊緣處戛然而止,沒有傷到周圍任何一個人,甚至靶標幾米外的小草都紋絲未動。
“這……太不可思議了。”
羅恩真心實意地讚歎道,千變幻影的記錄已經完成,但他的震撼卻是真實的。
尤妮淡然一笑,輕輕揮手,殘餘的能量微粒便如同被看不見的手拂去,瞬間消散於無形。
這種對能量的精準掌控令人歎爲觀止。
從指定範圍內爆發到微粒級別的收束,都表現得行雲流水,毫無生硬之感。
“這種控制精度……”羅恩仔細觀察着尤妮的每一個微小動作:“是‘光輝之環’的進階應用嗎?”
“不僅如此。”尤妮看了羅恩一眼,眼中閃過一絲讚賞:
“真正的掌控不在於法術本身,而在於施法者對能量的理解和感知。當你能夠像感知自己的手指一樣感知每一分能量流動時,你纔算真正掌握了這個法術。”
這句話在羅恩心中引起了強烈共鳴。
他突然意識到,自己的“千變幻影”記錄能力雖然強大,卻有着根本性的侷限:
它可以複製法術的形態和威力,卻無法複製施法者那種近乎本能的精細控制。
“如果在實戰中釋放這種記錄的法術……”羅恩暗自思索:
“爆發的能量很可能會失控,不僅傷害敵人,也可能傷及自身和友軍。面對有所防備的正式巫師,這種缺乏精細控制的法術說不定會弄巧成拙。”
千變幻影的記錄能力確實是一張強力底牌,但過度依賴它,而忽視自身基本功的提升,無異於走捷徑而失去根基。
“謝謝您的指導,尤妮導師。”羅恩恭敬地鞠躬,聲音中充滿真誠:“今天的展示讓我受益匪淺。”
尤妮微微頷首,那雙紫色眼睛彷彿看出了什麼:
“記住,年輕人,法術的本質不在於其形態或威力,而在於施法者對能量的理解和掌控。任何外力獲取的能力,都不如真正融入血肉的技藝可靠。”
離開訓練場後,羅恩的思緒久久無法平靜。
千變幻影記錄的“不死鳥之息”確實是一張強力底牌,但同時也讓他更加清晰地認識到自身的不足。
“外物終究是外物。”
羅恩已經有了自己的感悟:“真正的力量必須源於自身的理解和掌控,千變幻影的記錄能力可以作爲應急手段,但不能成爲依賴。”
他看着手掌,輕輕凝聚出一個微型的光輝之環。 與尤妮的法術相比,他的光輝之環顯得粗糙而簡陋,但這是他真正理解和掌握的力量。
………………
工坊的二樓,羅恩正專注地操控着面前懸浮的一團金色液體。
“物質煉成”的特性讓這本需要至少四小時的複雜煉製過程縮短到了一個半小時。
羅恩的雙手在空中優雅舞動,看起來不像是在煉製魔藥,反倒像是在指揮一場精妙的交響樂。
金色液體隨着他手勢的變化而舞動,時而旋轉,時而分離,時而又重新融合。
旁邊的架子上已經整齊排列着數十瓶不同種類的魔藥,每一種都反映着羅恩近期在魔藥學上的突破。
“老師,您是打算把整個學派的魔藥份額都一起煉製了嗎?”
莉莉婭半開玩笑地問道,一邊遞上一杯冰涼的藥茶。
羅恩接過茶杯,輕啜一口,目光依然沒有離開那團金色液體:
“血脈祭壇的挑戰未知,準備總是不嫌多的。”
這或許便是根植於靈魂的“火力不足恐懼症”。
莉莉婭點點頭,目光掃過那些精心煉製的魔藥:“那您已經準備了這麼多,夠用了嗎?”
羅恩輕輕一笑:“夠用與否取決於試煉難度,但至少我需要儘可能地做好準備。”
他指向架子上不同的藥劑,一一介紹道:
“強化藥劑——能夠暫時提升體質和恢復力,對於持久戰尤爲有效;
精神護盾——能夠抵抗一定程度的精神干擾和污染,面對深淵生物時必不可少;
靈視露——提升靈視,讓自己更清晰看見鬼魂蹤跡;
魔力復甦液——快速恢復消耗的魔力,是持久戰中的關鍵補給……”
除了魔藥,羅恩還準備了大量的鍊金道具:
能量結晶、鍊金閃光彈、隔絕護符、追蹤標記等。
這些道具雖然單體威力有限,但靈活運用可以創造出意想不到的戰術效果。
“老師,您的準備真是周到。”
莉莉婭真誠地讚歎道,又憂心忡忡地輕嘆一聲:“我只希望這些東西最終都用不上。”
羅恩微微一笑:“希望如此,但不抱僥倖。”
最後一步,他輕輕一合手,那團金色液體立即形成一個完美的球體,隨後緩緩降落到早已準備好的水晶瓶中。
羅恩小心地封好瓶子,滿意地看着瓶中液體散發出的均勻光芒。
【物質煉成(熟練)經驗值+ 1】
“老師,您確定不需要我幫忙嗎?”
莉莉婭看着羅恩又取出一套藥材,有些擔憂地問道:“您已經連續工作八小時了。”
“最後再煉製一批精神護盾,我就休息了。”
羅恩溫和地回答:“你可以先去照顧黛兒的晚餐,愛蘭說她今天的訓練消耗很大。”
莉莉婭點點頭,雖然臉上仍帶着擔憂,但還是轉身離去。
羅恩繼續專注於煉製工作,同時腦海中回想着自己在攻擊手段上的準備。
魔藥和鍊金道具固然重要,但在真正的危險面前,強大的攻擊能力往往是最直接的保障。
幸運的是,他最近獲得了一項重要的“底牌”——鍊金炸藥。
獲取這種強大道具的過程並不簡單。
他通過與湯普森導師的關係,終於說服對方向自己傳授這種只能內部通行的配方。
“三枚完整魔石,外加兩瓶你親手煉製的高純度‘琥珀思維液’。”湯普森的聲音在耳邊迴響:
“這是底價,不接受討價還價。”
三枚魔石,在羅恩目前積蓄中佔比很大一部分了,畢竟他雖然收入很高,但是各項實驗的開支也相當大。
即便如此,考慮到鍊金炸藥在血脈祭壇試煉中可能發揮的作用,這筆交易依然十分值得。
“成交。”羅恩當時毫不猶豫地同意了。
接下來的幾天裡,在湯普森的指導下,羅恩學習了鍊金炸藥的基本原理和安全注意事項。
這種強大的鍊金物品能夠在激活後釋放出巨大的爆炸衝擊,對大範圍敵人造成有效殺傷。
“關鍵在於能量的穩定封存和定向釋放。”
湯普森的語氣極爲嚴厲,畢竟玩炸藥的一個不慎就是害人害己:
“如果封存不穩定,炸藥可能會提前引爆;如果釋放不夠定向,爆炸能量就會四散浪費,效果大打折扣。”
羅恩的第一次嘗試失敗了,能量在封存過程中突然波動,險些導致小型爆炸。
幸好湯普森經驗豐富,及時穩定了局面。
“慢一點,小夥子。”湯普森的目光更加嚴厲:
“鍊金炸藥不是用蠻力征服的,而是需要精準引導的。就像馴馬,你需要的不是強行控制,而是與之建立某種和諧關係。”
這種比喻倒是啓發了他,在後面的嘗試中,羅恩不再試圖強行壓制能量波動,而是順應其自然流向,只在關鍵節點進行引導和校正。
最終,一個鐵灰色的金屬球體在成型後穩定地懸浮在空中。
其表面刻有複雜的能量引導紋路,內部封存着足以摧毀一座城堡的巨大能量。
“做得不錯,考慮到這是你的第一次成功嘗試。”
湯普森評價道,仔細檢查着成品的品質:
“紋路還有些粗糙,但總體結構穩定,激活機制也足夠可靠。”
………………
“魔石儲備不到一半了……”結束思緒,羅恩有些心疼地看着那三枚炸藥,輕聲感嘆:
“但願在血脈祭壇中能找到值得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