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代貞元年間,隴西人李公佐在遊覽湘江和蒼梧山時遇見一個叫楊衡的人,他們二人白天結伴在佛寺裡盡情遊覽,到了晚上,就在停泊江面的船上互相講述奇聞逸事。當時楊衡就說起這麼一件事來,說是永泰年間,有個漁夫夜間在龜山下釣魚,但他的鉤不知道被什麼東西掛住了,拽不出水面。這個漁夫水性極好,於是潛到水下五十丈深的地方,看見一條大鐵鏈盤繞在山根下,可他卻一直摸不到鐵鏈的盡端。上岸後,此人就將這件怪事上告給當時擔任楚州刺史的李湯。這李湯算是個比較開明且有着探索精神的官,聽到世間有此等異事後,就派遣那個漁夫和一些擅長游水的人去打撈那根鐵鏈。結果,這些人根本拖不動那鐵鏈,於是又趕來五十頭牛一起拉拽,這纔將那根鐵鏈一點點拖動起來。那天本是個沒有大風和波浪的好天氣,但是就在鐵鏈快要拖到岸上時,江面上卻突然涌動起巨大的波浪,在場觀看的人們頓時驚懼非常。因爲這些看熱鬧的人發現鐵鏈的末尾竟然拴有一個怪物,樣子像猿猴一樣。那怪物頭髮雪白,身上長有很長的脊毛,身軀強壯魁梧,有五丈多高,蹲坐時的模樣跟猿猴完全一樣,它的眼睛和鼻子裡不斷地向外流水,從口中流出的涎水腥臭難聞,但這個怪物的兩隻眼睛卻一直不睜開,老實地呆坐着一動也不動似乎沒有睡醒。當時沒有人認識這個怪物,儘管怪物老實不動地蹲坐着,但人們誰也不敢上前驚擾,只是遠遠地呆望着。後來,這個怪物伸伸脖子挺直身子,突然將眼睛睜開,目光閃電般明亮,衆人因恐懼而產生的騷動令這怪物惱怒,它渾身一抖擻,毛髮張立起來,頓時將圍觀的人嚇得四處逃散。人羣散了,這個怪物竟拖着鐵鏈,連帶那五十頭牛一起潛入水中,再也沒有出頭。
這件事,令李湯和當地學士皆困惑不解。後來,在貞元九年的春天,李公佐遊覽古時的東吳一帶,跟着太守元公錫遊覽洞庭湖時登上包山,住在一個叫周焦君的道士修煉的地方。他們進入山洞翻閱古籍,發現了《古嶽瀆經》的第八卷。這本書很是古舊,不少地方已殘缺破損,而且文字奇特,內容不易理解,於是李公佐就和道士一起詳細地研讀這本書。結果他們發現書上有載在大禹治水時,曾三次到過桐柏山。這桐柏山經常颳大風,響驚雷,石頭呼號,樹也驚鳴,神怪五伯興風作浪,天志起兵作亂,大禹當時調動不了他們很是氣憤,於是,他召集百種神靈,找來夔和龍,桐柏山神千君長也來請戰。在衆神靈相助下,大禹捉住了一個叫“無支祁”的水神。這無支祁機靈聰明,它能分辨長江淮水的深淺和平原沼澤地帶的遠近,其樣子就像猿猴,小鼻子,高額頭,青色的身軀,白色的頭髮,眼露金光,牙齒雪白,脖子伸出來有一百尺長,力氣超過九頭大象,只是這怪物不能長久地聽聲音、看東西。大禹爲了降伏無支祁,親自奏樂曲給它聽,不管用,就把它交給鳥木由,也還不行,最後把它交給庚辰,才降伏了它。於是庚辰給無支祁的脖子上鎖上一根大鐵鏈,鼻子上穿上金鈴,鎮壓在淮陽縣龜山腳下,從而使得淮河水永遠平安地流到海里。自此以後,後世人們就傳下了畫無支祁形象的風俗,目的就是想免除淮河風雨水患之災。古籍的這段關於無支祁的記載,讓只聞傳言再未親睹的後人浮想聯翩,更有那些喜歡刨根問底的學者甚至通過論證指出這個水下怪物就是印度的神猴哈努曼和《西遊記》齊天大聖孫悟空的最初原型。
“難道說‘鰩魚’在湖下遇到了無支祁?”張崇斌暗自冒出這麼個念頭,但轉念一想,“這高原湖不是淮河水,即便世間真有古書記載的無支祁,那它也不至於多到遍地都是。不過,不管‘鰩魚’遇見的這個水怪是什麼,自己計劃的潛水行動是命中註定的安排,神明一定會保佑自己的!”想到這裡,張崇斌伸出手臂輕拍着“鰩魚”顫抖的肩膀道:“所謂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朋友,你的裝備,我全買了。”
“鰩魚”放下捂着面孔的雙手,困惑不解地看着張崇斌:“爲什麼?難道你不怕那怪物?”
張崇斌輕輕地搖了搖頭。
“鰩魚”皺緊眉頭,垂下頭來喃喃地說道:“自回來後,這些天,我查找了各種資料,我發現,原來不是我一個人看見過它,以前很多人都曾在那湖裡遇見這怪物。”
“那怪物,你是在納木錯裡見到它的,而我準備下潛的地方距離那千里開外。”張崇斌故作輕鬆地說道。
“那你準備在哪裡下潛?”“鰩魚”問道。
張崇斌略微思索片刻,笑着回道:“告訴你也不妨,拉昂錯。”
“‘鬼湖’!”“鰩魚”立即迴應道。
“沒錯,正是此湖。”
“你爲什麼要潛這個湖?”“鰩魚”追問道。
“我喜歡它,喜歡它的幽靜,喜歡它寶石一樣的深藍色。”張崇斌隨口回道。
“鰩魚”瞪大眼睛看着張崇斌似有陶醉的樣子,又道:“不要看這兩個湖距離遙遠,你可能不相信,這整個藏區的湖,可能都是相通的!”
“哦?!”張崇斌不由地一怔。
“鰩魚”道:“你可知道,同樣距離納木錯千里遠的錯高湖就與納木錯相通。”
“錯高湖?你這麼說有什麼依據嗎?”張崇斌問道。
“鰩魚”回道:“錯高湖位於西藏東部林芝地區的錯高鄉境內,這個湖的岸邊有很多樹木,而藏區其他的湖岸邊幾乎都沒有樹木。可是,人們卻可以在納木錯的扎西島裡看到錯高湖岸邊特有的樹枝落葉。還有,俄羅斯的貝加爾湖你應該不陌生吧,在當地,自古以來一直都有貝加爾湖水與騰格里海相通的說法,你可知道,這騰格里海是什麼嗎?”
“是什麼?”張崇斌神色嚴肅起來。
“蒙古人將納木錯就叫騰格里海!”“鰩魚”大聲說道。
“騰格里海、納木錯……”張崇斌垂下頭自言自語道,同時,又陷入深思中……“貝加爾湖、錯高湖,它們與納木錯都相隔甚遠,且各自的海拔高度也相差甚多,說它們之間相通,這明顯違背了物理學連通器原理。雖然這些湖的水質和所在地域因海拔高度導致的氣壓不同會讓底部彼此相通的湖面產生一定的高度差,但這些因素根本撐不住湖面海拔落差千米的巨大壓力,換句話說,如果這些千里之隔的湖真是彼此相通的話,那傳統的科學認識將無法解釋這種現象,除非……除非這高原地下的空間存在可以改變時空維度的特殊能量!”想到這裡,張崇斌再次擡起頭來,語氣堅定地說道:“朋友,你說的這些讓我對此次潛水更有興趣了,你的全套設備我都要了,開個價吧。”
“鰩魚”原地愣着,半張着嘴卻說不出話來……
張崇斌鎮定地看着“鰩魚”……
“好吧。”“鰩魚”有些無奈地點了下頭,開口道,“看來我是勸不住你了。朋友,你的膽量真令我佩服。既然大家是同道中人,我不多要,6000元你全部拿走吧。”
張崇斌道:“8000元,我們成交!告訴我你的銀行卡號,我讓公司現在就匯錢給你。”
“鰩魚”目光深沉地看着張崇斌,突然說道:“你絕不是普通的潛水愛好者!”
聞聽此言,張崇斌只是微微一笑,沒作任何解釋。
“鰩魚”從腰包裡取出一張銀行卡遞給張崇斌,說道:“朋友果然爽快。不過,你膽識雖然過人,我認爲你還是應該再掌握些潛水的技術,尤其是在高原潛水的技術,這些,我可以免費教授你。”
“正求之不得。”張崇斌一邊接過銀行卡一邊回道。
“高原不是平原,你要潛水的地方氣壓比平原要低36幹帕左右;這湖水的密度也是低於海水的,你要懂得深度表的減壓修正,跟我到這邊來。”“鰩魚”說着轉身帶張崇斌來到堆放潛水裝備的位置,他拿起一個面罩說道,“高海拔地區,水層上下的溫差大,普通的面罩會產生霧氣影響視線,這款Plasmasilicone材質的面罩既防水又防霧。”說完,他又拿起一個呼吸器說道,“這是美國造章魚式呼吸器,特別適用於嚴寒地帶,在極地使用都沒有問題。”
張崇斌點頭道:“你這套裝備確實不錯,我的安全就靠它們了。”
“光是裝備好還遠遠不夠,你還必須掌握潛水的深度、上浮的時間。”“鰩魚”認真地說道。
“的確如此,還望不吝指教。”張崇斌立即迴應道。
“你潛水經驗不多,每次下潛的深度最好不要超過30米,時間控制在20分鐘內。返回水面上浮時,要緩慢上升,每上升一段就停留片刻。上升的速度控制在每分鐘18米以內,簡單的判斷辦法就是不要超過自己呼出氣泡的上升速度……”
在“鰩魚”講授的過程中,張崇斌聽着聽着眉頭卻越皺越緊,他突然插言道:“我想潛入更深的水下如何做到?”
“鰩魚”馬上搖頭道:“不可以,你做不到!”
“我雖然潛水經驗少點,但自小在海邊長大,自認爲水性比一般人好很多,應該可以突破常規的極限。”張崇斌解釋道。
“那我告訴你,再增加一倍的下潛深度,有人是可以做到的,那是非常厲害的專業潛水員才能做得到,那個深度已達到人體承受的極限。我不建議,更不鼓勵你去挑戰這個極限,希望你不要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鰩魚”嚴肅地說道。
“我知道水深每過10米就相當於增加一個大氣壓。不過,既然有人能夠潛60米深,那我潛個四五十米不應該算過分吧。”張崇斌繼續探究道。
“你要知道,普通的潛水員在水下30米時會出現一種近似喝了馬丁尼雞尾酒的反應,整個人的思考和判斷能力會迅速下降,像喝醉了一樣。下潛越深,‘醉’得越厲害,人就會感到愈加的興奮,這種現象就是‘氮醉’。這種反應是無法靠意志控制的,因爲人體血液裡的氮氣隨着下潛深度的增加而不斷增多。”
張崇斌默默地聽着“鰩魚”的告誡,不再言語……
4“鬼屋”監測分析報告
“神山”北部,一道狹長幽深的山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