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3章 光輝也要搞改進型?

“不至於吧……”

對於宋聞聰這樣的老一輩技術人員來說,這個答案確實顯得有些反直覺。

印空軍雖然一度給我國造成過相當大的麻煩,並且到目前爲止仍然在試圖持續給我們造成麻煩,但其主要武器裝備基本都是從各國進口。

如今華夏的航空工業都已經基本上跟歐洲人坐一桌了,你斯坦航空公司連大部件組裝蘇30MKI都能出問題。

他能比嗎?

比不了知道吧?

不過,稍微年輕一些的人,比如楊韋,還是很快理解的常浩南的意思:

“常總說的確實有道理。”

“我記着……他們研發的光輝戰鬥機,就是那個LCA,好像是今年年初才首飛吧?”

“沒錯,1月14號。”

旁邊很快有人回答道:

“而且首飛的TD1嚴格來說是一架技術驗證機,不是原型機。”

“我記得當時,那邊還出了不少報道,有意無意地拿LCA和我們的殲10作對比來着……”

聽到這裡,衆人隨之發出一陣笑聲。

如果說1997年以前,把這這兩種飛機放在一起對比還勉強算有點道理。

畢竟雖然飛機的體量不同,但至少在紙面上都是正兒八經的標準三代機。

在真正飛起來之前,誰也別笑話誰。

甚至TD1驗證機完成裝配的時間還比1001號殲10早不少。

可如今已經是2001年,還這麼幹就有點夜郎自大那意思了。

那架TD1驗證機1995年就完工下線,結果調試了足足6年才首飛。

第二架1998出廠的TD2,這眼瞅着都2002年了還沒做第一次飛行測試呢……

實際上,幾人的這一段交流,完全屬於閒聊天的範疇。

畢竟,不會真的有人把印度同行當成跟自己等量齊觀的對手。

包括常浩南的猜測,實際上也就是隨口一說——

眼下正在或者試圖獨立研發戰鬥機的國家並不少。

包括2000年就已經宣佈服役的F2戰鬥機,實際上也還沒做完全部測試,只能算是個半成品。

而且這會野心勃勃的三菱公司還有一個“F2超級改”的方案。

被殲10這樣搶先,對於這些國家來說都是個不小的刺激。

印度在其中並不顯得有多麼特殊。

然而。

他這隨口一猜。

還真就猜對了……

……

第二天晚上的新聞聯播中,出現了一段長達兩分鐘的播片,以堪稱史無前例的尺度,報道了“我國自行設計製造的新一代戰鬥機”列裝部隊服役的消息。

儘管仍然按照慣例沒有提到具體型號,但新聞當中提供的視頻資料實在是太清晰了。

但凡稍微關注一點相關消息,都能知道那是殲10。

而且,相比之前在航展上露過面的版本,明顯經過了一番大改。

應該就是傳聞當中的多用途型號——

在軍事和航空愛好者這個圈子裡,由於並未接觸到具體的型號命名,因此不少人都把兩種基本設計相似,但又有明顯區別的殲10分別稱爲“制空型”和“多用途型”。

並且認爲會同時加入華夏空軍當中服役。

雖說後面的想法很有問題,但只看這兩個名字的話,倒還真能對上意思。

一時間,整個華夏,乃至華夏周邊的網絡當中,都充斥着關於這條新聞的討論。

關於殲10有一胖一瘦兩個版本這事,倒是早就傳開了。

但新版本竟然能趕在2001年結束之前交付,確實有些出乎預料。

要知道,華夏口徑中的“列裝部隊”,標準是相當高的。

至少說明設計定型測試已經全部結束。

跟很多國家定型定到一半就提前“服役”完全不是一種含金量。

當然,多數人也僅僅是討論而已。

一方面,華夏這些年在航空技術領域的進步有目共睹,也逐漸拉高了大家的震驚閾值。

況且在此之前,殲10也已經公開亮相過了兩次。

尤其巴黎航展,更是流出了大量清晰度極高的照片。

雖然露面的都是“瘦版”,但相比原來的時間線,這一世的殲10總歸少了些“橫空出世”的意味。

另一方面,雖然新聞當中也沒有報道第一個裝備殲10的幸運兒到底是哪支部隊。

但還是很快有滇省網友聲稱自己在12月15日當天看到了有外形類似的飛機降落,並且不止一人。

由此不難鎖定是空44師。

最多無法精確到某個團而已。

而駐滇省的航空兵,確實如常浩南之前所想的那樣。

不是特別敏感。

或者說,至少在網絡上不是特別敏感。

畢竟,與滇省相鄰的幾個國家,目前都還沒從98年的金融危機中完全恢復過來。

網絡建設什麼的……

說不存在可能有點過分,但也基本差不多。

不過,在一片還算和諧的氛圍當中,有一個國家卻是例外。

那就是常浩南之前無意中提到的印度。

按理來說,他們和滇應該沒什麼直接關係。

連邊境線都沒有。

但如果看一眼地圖就會發現,滇省這塊的地形,確實有點太好了。

當然,這裡的“好”是指相對於高原環境而言。

因此,印軍一直有一種擔憂。

就是華夏會不會從滇省出發,越過撣國北部,從而直插其脆弱的東北七邦後方?

在這種思維方式下,他們對於部署在滇省的部隊,尤其是航空兵部隊,自然有着十足的警惕。

而由此引發的,在航空工業領域的攀比心理,也幾乎就是順理成章的了。

……

南亞次大陸。

班加羅爾。

科塔·那拉亞博士正帶着幾名高級軍官,在總裝工廠內參觀即將首飛的TD2驗證機。

相比於下線之後連啓動發動機都困難、拖了4年時間到1999年才進行地面測試的TD1,眼前這架TD2在裝配質量上已經有了明顯進步。

至少在地面上並沒有出太多問題。

之所以一直到現在都沒首飛,更多還是出於謹慎。

而正在一行人身後不遠處進行最後階段總裝的TD3,甚至已經可以視爲技術狀態較爲穩定的原型機了。

按照計劃,它將在下線的一年內就進行首飛。

而LCA的第一架全狀態原型機PV1,也已經開始了大部件生產。

儘管這樣的表現放在全世界範圍內實在有些不值一提,但對於第一次嘗試自力更生的印度來說,絕對算得上是實打實的進步。

看着眼前熱火朝天的工廠,那拉亞博士的嘴角不由得露出幾分笑意。

但是,站在他旁邊的幾名軍官,表情卻並不太好看。

尤其是佩戴着上將軍銜的空軍參謀長阿尼爾·蒂普尼斯。

在印軍的指揮序列中,他是空軍的最高領導。

“博士。”

蒂普尼斯轉頭看向那拉亞:

“我想你應該已經知道了。”

“知道什麼?”

後者的臉上閃過一絲茫然。

他知道的事情很多,實在不知道對方在打什麼謎語。

“就在前天,華夏空軍列裝了他們的第一批殲10戰鬥機。”

蒂普尼斯語氣嚴肅地回答道:

“而且,跟過去公開過的那種型號有些不同。”

“原來你是說這件事……”

那拉亞鬆了口氣,顯然還沒意識到情況的嚴重性:

“我分析,他們自己裝備的這個版本,是以降低了一定機動性爲代價,提高了航程和載彈量,總體發展方向更加接近於一種多用途戰機。”

“當然,在超視距空戰當中,比較大的載彈量意味着可以打出更多輪次的空空導彈,本身也是一種優勢。”

蒂普尼斯有些不耐煩地點點頭:

“博士,你說的這些我當然知道。”

“我想說的是,他們目前在滇省部署這種新式飛機,會不會完全壓制住我們即將服役的LCA?”

按照計劃,LCA將在2006年左右服役,以印度標準而言,說是“即將”倒也問題不大。

面對這個有些沒道理的問題,那拉亞眼中滿是疑惑。

他並非軍人,因此不知道空軍方面對華夏人突襲東北七邦的擔憂。

不過,在思考半晌之後,他還是回答道:

“雖然LCA在技術上大致和殲10相當,但華夏人的殲10,原本就是一架體量接近F16的中型戰鬥機,現在又經過改進,起飛重量恐怕已經是陣風甚至颱風的水平……而我們的LCA空重只有五噸半,正常載油掛彈之後,起飛重量也不到9噸……”

“如果只是空戰,那我相信這兩個型號應該旗鼓相當,尤其是LCA的敏捷性會遠遠超過對手,在視距內可能佔優,但要說綜合性能,那我們的飛機受限於體量,恐怕沒有足夠的多用途潛力……”

應該說,這一段評價,還是比較客觀的。

那拉亞並不知道渦扇10的具體情況,只能當做是和F110或者AL31F差不多的型號。

而一臺這樣的發動機,推動一架空重畢竟在9噸以上,甚至很有可能達到10噸的飛機,顯然並不太夠。

至於超視距空戰和多用途能力,除非技術水平相差很多,否則那是小飛機的先天劣勢。

然而,這段話聽在蒂普尼斯耳朵裡,可就有些不是味道了。

“那拉亞博士。”

上將走到TD2驗證機前面,伸手在機翼前緣輕輕拍了拍:

“我想,我們空軍也需要技術更加先進,戰鬥力更強的LCA改進型號。”

聽到這話,那拉亞自然是高興的,趕緊也湊上前兩步:

“我們確實有一項針對LCA進行改進的計劃,目前命名爲LCA MK1A。”

“大體上,就是把目前的F404發動機更換爲推力更大的F414,然後提高內油量並更換新型機載設備,包括相控陣雷達和主動中距彈,順便還能獲得一些對地攻擊能力。”

實際上,那拉亞本人還是比較理智的。

這個改進型雖然真的存在,但目前只能算是個想法。

按照他的計劃,應該是在LCA MK1裝備部隊之後,再着手進行升級。

現在跟蒂普尼斯說起來,也不過是爲了在這位空軍參謀長面前露個臉,讓對方有個印象而已。

說穿了就是畫餅。

然而,讓博士萬萬沒想到的是。

這一畫,徹底把自己畫進了一個坑裡——

蒂普尼斯竟然直接順坡下驢:

“博士,能否在目前這幾架驗證機的基礎上,直接開始您剛剛說的升級計劃?”

直到此時,那拉亞才終於感覺到了幾分不妙:

“很難。”

他趕緊往回找補:

“眼下MK1的原型機都還沒總裝完成,如果現在就急着改進,那基礎不穩,很容易出現其它的連帶問題。”

“我建議,還是等到基礎型號的LCA交付之後,再考慮下一步升級的問題。”

博士的話讓蒂普尼斯陷入了沉默:

“嗯……”

“實際上,空軍正計劃將基礎型LCA的採購量從原計劃的76架縮減到24架或者18架。”

聽到這句話,那拉亞差點一口氣沒喘上來:

“怎麼……”

“你知道,按照計劃,LCA直到2006年附近纔會加入空軍,到那個時候,基礎型的性能應該已經落後,我們不可能大量購買一種戰鬥力不如主要對手的型號。”

蒂普尼斯聳聳肩回答道:

“不過,博士您也不要太擔心,減少掉的那些數量並不是被直接取消訂單,而是會轉而採購你剛剛所說的升級型號。”

第1103章 院士的名額問題第850章 糧食戰爭的開始第1387章 山間的雷達站第1435章 終於到了收割哦不,收穫的季節第809章 還有後手第420章 關於馬達西奇的博弈262.第262章 互有勝負,發現問題第1319章 也輪到我們自由航行了!第1052章 這下真實戰測試了第581章 好TM大的導彈!(月初求一波月票)第1051章 應對航母,僅僅發現還不夠第1403章 攔住紅外輻射的閘門第1014章 被忽略的廣播效應第896章 我來當主編第1296章 脫離美元結算(求一波雙倍月票)第188章 媽都認不出來的米格21改(二合一)324.第324章 決定賣身的圖波列夫和米格第506章 正好,稍有研究第1081章 幾乎現成的方案第763章 好機配好彈第672章 超算出口,我來做主第513章 兩個時代的交錯第705章 有價值的俘虜第442章 突破高端的阻力第132章 上新聞了?第580章 液態金屬冷卻法第952章 航空文化375.第375章 從深山中飛出的鷹第920章 精確制導時代384.第384章 人在大堤在!268.第268章 空軍的財神爺第811章 華夏行,我也行嗎?227.第227章 大飛機產業園!協議達成!第184章 離間計第554章 模鍛壓機,動工!第169章 放棄幻想,準備鬥爭!第1310章 快慢自如 遠近合一第829章 來自滬飛的邀請第1123章 來自華夏的“千里眼”第437章 安靜的渦槳客機(日萬,求一波月票第536章 渦扇9A,終於熬出來了第1369章 集中偵察資源!359.第359章 我要曙光2000的優先使用權第883章 海空軍的新裝備第686章 墜落的夜鷹第501章 華夏行,我也行?292.第292章 web of science第748章 LNG船的前置任務第461章 高性能航發的技術拼圖第1177章 我是來解決問題的第995章 小贏,中贏和大贏232.第232章 三座門的慶功會!(二合一)第609章 火炬質量認證體系第33章 這個成果,不能公開!(二合一)第1073章 英國人的瘋狂思路第1104章 評院士還能服從調劑?第720章 常總的影響力第102章 生產籌備第724章 南亞的天空亂成了一鍋粥第1089章 東風航天城373.第373章 新軟件的第一個用戶!第513章 兩個時代的交錯第1432章 臉沒露成,倒是把屁股露出來了第808章 不同的利益訴求第730章 左右互搏第1355章 真核電池第1260章 火箭的入軌精度就是導彈的命中精度272.第272章 制電磁權第150章 救火,機翼結冰!第742章 一門新的學科第635章 機彈彈彈組網協同無源定位第788章 把他們批判一番!第503章 常浩南同志成了香餑餑第819章 兩種證法第633章 超遠程空空彈第185章 00批次殲8C,交付部隊第421章 空警200,正式立項375.第375章 從深山中飛出的鷹第1373章 誰來保衛美國?第995章 小贏,中贏和大贏第1429章 海上遭遇第1275章 讓美國人出錢!(算昨天的)第1315章 突破島鏈,抵近偵察!360.第360章 一不小心盤活了華夏的超算產業第534章 半導體產業鏈,得從頭抓起第2章 計算流體力學仿真第1084章 原型機,要在華夏生產第660章 無源定位反隱身雷達348.第348章 江城重型機牀廠第39章 我,大三,給全學院講課!第571章 日本人在造假?第1233章 沙漠中的靶場第593章 讓全國產三代機上閱兵!第463章 要不要安70?第36章 作繭自縛第738章 來自母校的驚喜311.第311章 大佬給我當副手!第931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961章 “預生產型”殲10A第110章 我順手補充了一下國軍標
第1103章 院士的名額問題第850章 糧食戰爭的開始第1387章 山間的雷達站第1435章 終於到了收割哦不,收穫的季節第809章 還有後手第420章 關於馬達西奇的博弈262.第262章 互有勝負,發現問題第1319章 也輪到我們自由航行了!第1052章 這下真實戰測試了第581章 好TM大的導彈!(月初求一波月票)第1051章 應對航母,僅僅發現還不夠第1403章 攔住紅外輻射的閘門第1014章 被忽略的廣播效應第896章 我來當主編第1296章 脫離美元結算(求一波雙倍月票)第188章 媽都認不出來的米格21改(二合一)324.第324章 決定賣身的圖波列夫和米格第506章 正好,稍有研究第1081章 幾乎現成的方案第763章 好機配好彈第672章 超算出口,我來做主第513章 兩個時代的交錯第705章 有價值的俘虜第442章 突破高端的阻力第132章 上新聞了?第580章 液態金屬冷卻法第952章 航空文化375.第375章 從深山中飛出的鷹第920章 精確制導時代384.第384章 人在大堤在!268.第268章 空軍的財神爺第811章 華夏行,我也行嗎?227.第227章 大飛機產業園!協議達成!第184章 離間計第554章 模鍛壓機,動工!第169章 放棄幻想,準備鬥爭!第1310章 快慢自如 遠近合一第829章 來自滬飛的邀請第1123章 來自華夏的“千里眼”第437章 安靜的渦槳客機(日萬,求一波月票第536章 渦扇9A,終於熬出來了第1369章 集中偵察資源!359.第359章 我要曙光2000的優先使用權第883章 海空軍的新裝備第686章 墜落的夜鷹第501章 華夏行,我也行?292.第292章 web of science第748章 LNG船的前置任務第461章 高性能航發的技術拼圖第1177章 我是來解決問題的第995章 小贏,中贏和大贏232.第232章 三座門的慶功會!(二合一)第609章 火炬質量認證體系第33章 這個成果,不能公開!(二合一)第1073章 英國人的瘋狂思路第1104章 評院士還能服從調劑?第720章 常總的影響力第102章 生產籌備第724章 南亞的天空亂成了一鍋粥第1089章 東風航天城373.第373章 新軟件的第一個用戶!第513章 兩個時代的交錯第1432章 臉沒露成,倒是把屁股露出來了第808章 不同的利益訴求第730章 左右互搏第1355章 真核電池第1260章 火箭的入軌精度就是導彈的命中精度272.第272章 制電磁權第150章 救火,機翼結冰!第742章 一門新的學科第635章 機彈彈彈組網協同無源定位第788章 把他們批判一番!第503章 常浩南同志成了香餑餑第819章 兩種證法第633章 超遠程空空彈第185章 00批次殲8C,交付部隊第421章 空警200,正式立項375.第375章 從深山中飛出的鷹第1373章 誰來保衛美國?第995章 小贏,中贏和大贏第1429章 海上遭遇第1275章 讓美國人出錢!(算昨天的)第1315章 突破島鏈,抵近偵察!360.第360章 一不小心盤活了華夏的超算產業第534章 半導體產業鏈,得從頭抓起第2章 計算流體力學仿真第1084章 原型機,要在華夏生產第660章 無源定位反隱身雷達348.第348章 江城重型機牀廠第39章 我,大三,給全學院講課!第571章 日本人在造假?第1233章 沙漠中的靶場第593章 讓全國產三代機上閱兵!第463章 要不要安70?第36章 作繭自縛第738章 來自母校的驚喜311.第311章 大佬給我當副手!第931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961章 “預生產型”殲10A第110章 我順手補充了一下國軍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