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再世爲人(下)

繼承儀式,自是極爲隆重。

第一步接受羣臣跪拜是關鍵,定下君臣名分,其次就是回家廟祭祀先祖,改名於族譜上,從此就是王遵之的嗣子。

家廟極近,殿上儀式完成之後,直接入家廟祭祀先祖。

王弘毅本就是王氏一族中人,倒是省卻了許多麻煩。

若是收外人爲嗣子,首先還要過族人一關,便麻煩許多,因此過繼或是收嗣子者,大多從宗族中擇其一人。

因之前發生過破壞事件,這次儀式前,王遵之派重兵守護此地,務必不讓有心人靠近,倒是免去了外人動手腳之可能。

想到前世被收爲嗣子盛況,王弘毅每每想來,也是有些感慨。

當日之自己,是多麼意氣風發,以爲從此以後,大權在手,根本沒察覺到,來者賓客中,捧場之人,又有多少人是真心慶賀,多少人是存着心思前來。

可笑當時自己,還信以爲真,現在想來,真是愚蠢之極,幸而他又重活一次,現在卻是要謹慎行事了。

特別是剛纔,心被刺痛,這實在讓王守田莫名其妙,心中震驚。

難道是穿越的原因,繼位時發生了主弱臣強的格局?

李家龍氣不甘受辱壓制和攻擊着自己?

可前世不記得有這個過程啊?

不管怎麼樣,這也算是考驗,不過自己還是撐過來,終於和李家父子定了君臣名分了。

拜家廟時,出了大殿,向裡面行去,天氣晴朗,偶有風至,清爽之極。

王弘毅身着華衣,在侍從帶領下,只一會,便到了家廟前。

大殿上人多,現在這裡也同樣人滿爲患,這些都是王家的族人,這地方極大,可步入此地時,卻聲音甚低。

地非市井場所,是家廟這等嚴肅之地,因此人人自律。

王遵之早在侍從護衛下,來到此處,見王弘毅到了,面現笑意,朝他一招手。

“父親大人!”王弘毅走過去,恭敬行禮,說着。

“我來爲你引薦一下,這位便是我王家的族長,你的伯父,我想,你們怕是未曾見過面吧?”

其實,王弘毅走過去時,便已認出了這位是王家的族長——王明聖。

前世王明聖對自己並不滿意,因此二人接觸並不算多,可也絕對算的上熟悉了。

現在,情況有些不同了。

眼見着這位長者,清俊的臉上有着一對丹風眼,三綹長鬚垂於頜下,在面對自己的目光之中,帶着滿意之色,這可是前世沒有過的事。

王弘毅於是走上前,很是恭敬的給對方一禮,口中說着:“見過伯父!”

“你果真是年輕有爲,難怪被收爲嗣子!”王明聖看着,很是欣賞的點頭說着:“以後你要多多扶助家族。”

之前,不曾見過王弘毅時,這王明聖便對此子很是滿意,現在見了,越發滿意了。

難怪王遵之會選收其爲嗣子,此子氣度,着實不俗。

言談風雅,相貌俊秀,氣質更是沉穩,尤其是與自己交談,竟似是相交許久一般,令人不得不讚嘆。

在言語間,王明聖對王弘毅和顏悅色,很是親近。

儀式很快開始,在家廟裡,就不是王遵之主持,而是族長主持着,族長見人聚的齊全,一聲令下,各房按照輩分,男左女右的站好了。

“諸位,我族合計二百十七人齊聚於此,我王氏一門傳承千年,豪傑英俊之士輩出……今日列祖列宗在上,我族嫡系王遵之,收王弘毅爲嗣子,這是大事,特以祭祀!”

族長說話完畢,男子入了家廟,由族長主持帶領大家祭祀了祖宗,跪拜之後,王遵之這纔出場,當着衆人面,正式宣佈,收王弘毅爲嗣子。

由他親自執筆,將王弘毅族譜宗譜進行一番修改,將其名字,鄭重其事記錄在自己一脈之下。

自此以後,王弘毅一脈,正式歸入王遵之其嫡系子嗣中。

最後,還唸了一篇駢四儷六的祭文,並且分成二份,一份點燃,一份恭謹的寄放在神案上,這就是告之祖先。

而王弘毅再上前磕頭行禮,祭祀完畢,磕頭時,還有絲絲赤氣漂浮而上,雖然不是很多,但是也是祖先的庇佑了,這就意味着,在家族的譜中,他正式歸到王遵之一脈。

隨後,又進行了一些祭祀,進行的很是繁瑣,足足忙了一個時辰。

在家廟祭祀後,這場很是隆重的儀式活動纔算是正式結束。

重新有了子嗣繼承,王遵之心情自然大好,消瘦些的面容上,也泛出淡淡紅暈。

下面圍觀族人中,有不忿者,有嫉妒者,有欣然者。

不管那些觀禮人想法如何,這王弘毅繼承人身份,已成定局,嗣子大典,舉辦的很是圓滿,待儀式結束後,文陽府城內,已是一片喜氣洋洋。

下面,就是賜宴的時間了。

中午時分,上百席陳列在大殿,極盡豐盛,雖然這時大部分人已然是飢腸轆轆了,但是向大帥和少主敬酒後,才能開動。

這酒席也有規矩,諸有身份的親族爲一圈,縣級以上的官員和大將,又是一圈,下面就是附帶的親屬和一般官吏了。

這分配時,少許出了點問題,就是同樣算是王遵之姻親的李氏一族,卻明顯被大帥冷落了。

原本就算是縣令,卻也能和李剛知府級同一檔次,現在卻按照縣令級別來安排,座席就次了几席,而傳聞中很受寵愛的大帥義女,也只按照輩分,安排就坐於王氏族人席中。

王弘毅母親和平妻,均被安置在前席上,一時風光無限。

這種強烈反差,便是普通人也該感覺到了,更何況來到這裡,都是精英。

政治上,排名排席,本是強烈的信號,於是李氏一族,在這場典禮上受到注目無數。

人人均在想,這李氏一族到底爲何會失了大帥親睞?

本來就暗波涌動的儀式上,越發多了竊竊私語之談資。

不過大帥自是不理,一聲令下,宴樂開始了。

只見酒到中席,文官武將,都上前賀詞,武將還好,這些文官都攪盡腦汁,上了一些華章,製造些熱鬧的氣氛。

王遵之喜笑顏開,就在這時,王弘毅起身,向着王遵之賀表,說着:“今日大喜,兒有一詩奉上,恭拜父親大人安康!”

王遵之眉頭一動,露出一點驚訝和喜色,又有些詫異,說着:“吾兒有何詩,快快吟來,給我聽曉。”

這時,羣席靜了下來,就有人露出驚異、遲疑、詫異的表情。

王弘毅從容起身,朗聲說着: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幽思難忘。

何以價優,唯有屯谷。

這句話,有着對歲月的感慨,有着名將落寂之感,上接古之王者知壽命之不長,故並建聖哲,以貽後嗣之意,許多人不解,但是李剛李顯李存義等人,一聽就明白。

這是向大帥致意啊!

還沒有等“轟”然叫好,只聽王弘毅又繼續清唱。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爲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聯繫着上段,這“憂從中來”,就不是及時行樂,而是要及時地建功立業,抒個人之情,發愁時間過得太快,恐怕來不及有所作爲,因此求賢若渴,聽到這裡,衆人不由凝神聽了下去。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只聽王弘毅最後清唱,特別是“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句,真是聲繞大殿,餘音不絕,一曲完之,整個大殿都一片沉靜。

這是借歌而發,憂其時光短暫,要建功立業,又苦於得不到衆多的“賢才”來同他合作,而有着“求賢”之心。

嗣子才登位,這詩就是開場首篇,已經向天下人顯示了志向和求賢若渴的心聲,這就有着強大感染力量。

王弘毅歌完,看這大殿上一片沉靜,針落有聲,衆人目瞪口呆的情形,心中不由一陣大快。

這詩是曹操所作,他以賢相周公自居,王八氣就沒有太暴露,但是整個詩內,建功立業,求賢若渴的心聲,以及心懷大志,治國按邦的寬宏氣度,也已經顯示出來。

爲了一炮打響,爭奪氣數,王弘毅花了不少時間,問了不少詩人文人,知道這首詩這個世界沒有出現過,才一鳴驚人。

片刻,大帥王遵之才醒悟過來,大讚一聲“好!”

顯然正合其心。

這時,羣席轟聲譁然,李剛就首先起身舉杯笑的說着:“大帥,少主有此詩,必可轟傳天下,這是大帥的洪福,當是本鎮之幸,當飲之。”

“正是,正當如此!”下面應聲如潮,連連舉杯。

李存義和李承業父子也不得不舉杯,心中卻是一片沉寂,甚至有些喘不過氣來。

詩以詠志,可見格局,這給的壓力,就沉甸甸,如巨石一樣了。

而在這時,遠遠角落裡的素兒,眸光流動,驚訝的看着臺上的王弘毅。

剛纔王弘毅氣數大變,紅氣雲集,黃氣已生,她是看在心中,已經驚疑不定,心中既覺得這應了“潛”字,纔有這命格變化之舉。

而李承業龍氣氤氳,很明顯又是得了蜀中地龍庇護,又得了“龍”字。

這時聞到這詩,更是心情漂浮難定,這詩本身就代表着大氣數,能集人才,能招賢士。

那,這蜀中潛龍,到底是誰呢?

第306章 虎牢陷(下)第161章 巨石(下)第56章 疑心(下)第133章 兩郡(下)第112章 青色(下)第266章 法會(四)第167章 降表(下)第321章 長安(上)第28章 素兒表妹(上)第322章 回都(上)第120章 結盟(下)第286章 使節(上)第131章 真理三定律(下)第303章 望洛陽(下)第155章 大戰(六)第247章 流民(下)第23章 羽翼漸豐(上)第102章 聽聞(下)第186章 大典(下)第203章 中原來的薩滿(下)第74章 百川歸流(上)第88章 上林寺的鐘聲(上)第269章 推恩令(上)第5章 易命(下)第28章 素兒表妹(上)第244章 功德無量(上)第9章 修氣士(下)第293章 誰是豪傑(上)第273章 甦醒(下)第118章 度江(下)第118章 收房(下)第201章 帶路黨(下)第56章 疑心(下)第125章 初建八旗(下)第195章 餘烈(上)第112章 胡無人(下)第238章 伊動(下)第236章 領軍(上)第40章 再世爲人(上)第273章 甦醒(上)第86章 火德初凝(上)第223章 平定(上)第37章 暗流(下)第282章 遇金陵(下)第119章 側室(下)第167章 降表(上)第121章 半日城(下)第70章 汝敢反乎(上)第153章 大戰(二)第269章 推恩令(上)第92章 產子(二)第193章 預兆(上)第252章 內亂(下)第154章 大戰(三)第167章 降表(上)第317章 涼州師(上)第186章 大典(下)第171章 壓制(上)第42章 迎娶(下)第133章 兩郡(下)第294章 拔營(上)第162章 從軍(下)第162章 從軍(下)第255章 出船(上)第262章 金陵(上)第247章 流民(下)第147章 情分(上)第223章 平定(上)第35章 轟動(下)第166章 影響(上)第153章 大戰(二)第268章 廟堂垂座都忻都,華夏梵神從無聞(下)第141章 陰錯陽差(上)第93章 產子(三)第235章 腐化(上)第83章 道德衰(上)第320章 趨勢(上)第141章 陰錯陽差(上)第139章 選擇(上)第262章 金陵(上)第314章 火與沉(下)第128章 攻略(下)第307章 夜襲(二)第52章 金子(下)第23章 羽翼漸豐(上)第154章 大戰(三)第17章 藉口(下)第156章 撤軍(上)第94章 瑞雪(上)第292章 白馬港(上)第139章 選擇(上)第114章 無人看見的地下黨(下)第290章 泰山議(上)第284章 冥土詔(下)第144章 宴(上)第293章 誰是豪傑(下)第232章 關稅(下)第290章 泰山議(下)第108章 獻城(下)第107章 明悟(下)
第306章 虎牢陷(下)第161章 巨石(下)第56章 疑心(下)第133章 兩郡(下)第112章 青色(下)第266章 法會(四)第167章 降表(下)第321章 長安(上)第28章 素兒表妹(上)第322章 回都(上)第120章 結盟(下)第286章 使節(上)第131章 真理三定律(下)第303章 望洛陽(下)第155章 大戰(六)第247章 流民(下)第23章 羽翼漸豐(上)第102章 聽聞(下)第186章 大典(下)第203章 中原來的薩滿(下)第74章 百川歸流(上)第88章 上林寺的鐘聲(上)第269章 推恩令(上)第5章 易命(下)第28章 素兒表妹(上)第244章 功德無量(上)第9章 修氣士(下)第293章 誰是豪傑(上)第273章 甦醒(下)第118章 度江(下)第118章 收房(下)第201章 帶路黨(下)第56章 疑心(下)第125章 初建八旗(下)第195章 餘烈(上)第112章 胡無人(下)第238章 伊動(下)第236章 領軍(上)第40章 再世爲人(上)第273章 甦醒(上)第86章 火德初凝(上)第223章 平定(上)第37章 暗流(下)第282章 遇金陵(下)第119章 側室(下)第167章 降表(上)第121章 半日城(下)第70章 汝敢反乎(上)第153章 大戰(二)第269章 推恩令(上)第92章 產子(二)第193章 預兆(上)第252章 內亂(下)第154章 大戰(三)第167章 降表(上)第317章 涼州師(上)第186章 大典(下)第171章 壓制(上)第42章 迎娶(下)第133章 兩郡(下)第294章 拔營(上)第162章 從軍(下)第162章 從軍(下)第255章 出船(上)第262章 金陵(上)第247章 流民(下)第147章 情分(上)第223章 平定(上)第35章 轟動(下)第166章 影響(上)第153章 大戰(二)第268章 廟堂垂座都忻都,華夏梵神從無聞(下)第141章 陰錯陽差(上)第93章 產子(三)第235章 腐化(上)第83章 道德衰(上)第320章 趨勢(上)第141章 陰錯陽差(上)第139章 選擇(上)第262章 金陵(上)第314章 火與沉(下)第128章 攻略(下)第307章 夜襲(二)第52章 金子(下)第23章 羽翼漸豐(上)第154章 大戰(三)第17章 藉口(下)第156章 撤軍(上)第94章 瑞雪(上)第292章 白馬港(上)第139章 選擇(上)第114章 無人看見的地下黨(下)第290章 泰山議(上)第284章 冥土詔(下)第144章 宴(上)第293章 誰是豪傑(下)第232章 關稅(下)第290章 泰山議(下)第108章 獻城(下)第107章 明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