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望城城守府大廳之中,喧譁之聲隔着老遠就能聽見,僕人們端着菜餚川流不息的送進大廳之中。
這時宴席已經到了高潮之時,張騰坐在上首已經喝得滿臉通紅,下面坐着跟隨他多年的一衆將領和一些府兵的統領,張騰志得意滿的眯着一雙醉眼看着猜拳行令,吵嚷四起的下屬。
張騰今年五十六歲,面相粗豪,身材魁梧,到是一副標準的武將形象,也沒有穿什麼正式的衣服,只穿了一件白色的汗衫,敞着胸膛,露出健壯的古銅色胸肌。
張騰出身凱州武將世家,不過這張騰卻是旁支子弟,從小家境貧寒,也許是從小就窮的怕了,在官場春風得意之時,錢財女色是來者不拒,又能交結上官,雖然朝中不時有人蔘他收受賄賂,交結朝臣,但一直安然無事,官位還節節高升,到得五年之前,前章州節度使因病辭官後,順利的當上了一州之節度使,已然成爲大宋的封疆大吏。
這次來到北疆,雖然只是暫代統治使之職,不過朝中已經有人向他透漏,朝廷對李緯深爲忌擔,這暫代二字早晚是會拿掉的,只要自己解決的那個立下首功的土匪頭子,朝中自會有人幫自己說話。
不過說不擔心是假的,能將革蘭鐵騎打的潰不成軍的人物,怎能是個易於之輩,不過現在正是天賜良機,聽說那人與革蘭大軍在煙雲山中一場廝殺,險險全軍覆沒,現在正是實力最弱之時,自己這次派人前去試探,參軍段聞還不同意,說什麼這人在北疆聲名遠播,甚得民望,應該等朝廷的旨意下來,到時他就是自己的下官,然後再慢慢消其部屬,等待時機,一舉將此人除去,他哪裡知道,朝中有人催着自己辦這件事情,哪裡等得了那麼長的時間,這次如果這人服軟,任由自己差遣是最好的結果,如若不然,自己這十萬大軍也不是什麼擺設,正好趁着他實力大損的時候將其除去。
聽說王蘭那個小賤人去了煙雲山,應該是去張棄那裡想辦法了,正好借剿匪之名,將她納入自己房中,想到這裡,心裡一熱,大手立時伸進了在旁邊陪酒的少女的胸衣之內。
正在張騰快活之際,一個親兵已經連滾帶爬的跑了進來,張騰正想呵斥,那親兵指着廳外連連叩首,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張騰帶着衆人趕緊出來大廳,在院子中間圍着幾十個親兵,當張騰喝令這些人散開時看到裡面的場景的時候,酒液全化成了冷汗流滿了全身。
幾個將領本來就喝了不少,看到地上的東西,一個個再也忍不住,轉頭就吐了出來。
這許多將領看到場中的情景,一時間場中鴉雀無聲,只有幾個實在是沒見過這樣場面的也顧不得在上官面前失禮,轉身一陣大吐,恨不得將自己剛纔吃下去的東西全都再吐出來。
這到也怪不得他們,場中的景象確實恐怖,一具已經看不出以前還是人的東西在場中蠕動着,四肢全都被利刃砍去,嘴上更是不停的往外冒着鮮血,鼻子耳朵也已經不見去向,旁邊席地坐着一個嘴中不停的喃喃說着什麼的親兵,這人到也沒有什麼損傷,但也全身是血,脖子之上還綁着一個口袋,口袋已經鮮血浸透,被寒冷的天氣凍的硬梆梆的,袋子裡面裝着也不知道是什麼東西。
張騰一眼就認出,這正是自己派去煙雲山的親兵,再看看地上的那已經不能稱之爲人的軀體,依稀就是自己的侄兒張嵩,不由心中大痛。
到底統軍多年,強行壓下心中的怒意,問道:“到底怎麼回事?他們是怎麼回來的?”
旁邊一個親兵回道:“是在城外巡邏的弟兄發現的,有十幾個人將他們送回來的,見到我們的兄弟什麼話也沒說,掉頭就走了,對了,走之前,還朝我們的兄弟射了一箭,傷了一個人,箭上還帶着一封書信。”
說着,另一個人將被鮮血染的通紅的書信呈了上來,張騰打開書信。
“張帥臺鑒,聞聽張帥領十萬虎狼之師,卻行宵小之事,搶功於前,逼婚於後,還欲以剿匪爲由屠戮百姓,今張帥還欲奪我戰功,是可忍孰不可忍,張帥所峙不過十萬大軍爾,棄自起兵以來,破革蘭斬敵酋,不願與大帥對敵,實是不願見同室操戈,親痛仇快而已,若論戰場廝殺,棄實不懼於人,今願與大帥會獵於北疆,只是不知張帥可有出城一戰的膽量,今斬來使,以激勵士氣,棄在煙雲山磨兵以待,但張嵩爲大帥侄兒,故此留他一命,還望大帥見諒…….??棄字”
看到這裡,張騰臉色鐵青,隨手將信撕成碎片,“欺人太甚,來呀,擂鼓聚將。”憤怒之中,拔出旁邊親兵的腰刀,一刀已經將那個已經神志錯亂的士卒砍死,又回手一刀將地上生不如死的張嵩刺死,轉身進了大廳。
北望城中一片慌亂,大多數的將領正在尋歡作樂,聽到鼓聲響起,第一個反應就是革蘭人殺過來了,都慌忙朝着城主府趕去。
待得衆將聚齊,張騰餘怒未消,大聲道:“今煙雲山匪首張棄殺我使者,竟然還要與我一戰,實是匪性難改,本帥要帥大軍剿平煙雲山匪衆,衆將有什麼話說?”
“大帥不可。”帳下站出一人,大約三十多歲,面白無鬚,目光炯炯有神,身穿一身鎧甲,裝束一絲不苟,正是跟隨了張騰十幾年的參軍段聞。
“爲何?”張騰強忍住怒氣道。
“第一,師出無名,張棄有大功於朝廷,現下在北疆更是威名一時無兩,大帥貿然起兵相攻,知道的是他殺了大帥的使者,不知道還以爲是大帥想要獨吞功勞,這才又起戰端。”
“第二,張棄雖是建軍不久,但卻與革蘭連場血戰,就是新兵,經此洗禮,也成精銳,而我雖號稱有十萬大軍,但多是沒經過戰陣的新兵,以烏合之衆對戰精銳之師,難保不敗,大帥領軍多年,難道不懂這些道理?”
“第三,我軍出多門,指揮不靈在所難免,到時難免出現致命之處,出兵之事,還請大帥三思。”
“再有就是元帥難道忘了李侯爺臨行之前跟元帥說的話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