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發行日

四月二十七日,朱雀門外。

寬闊的朱雀大道上人頭涌動,平時張貼皇榜的高臺附近更是人滿爲患。今日一早,就有萬年縣和長安縣的衙役敲鑼打鼓,四處通報說巳時末,在朱雀門外會頒佈皇上的重大旨意。

聽到這個消息,長安城瞬間熱鬧起來,貞觀朝以來,皇上還從來沒有如此大張旗鼓的下達詔令。這次到底是要頒佈什麼重大旨意?抱着好奇心,長安民衆早早就集聚在了朱雀門外。

“朱老三,你兄弟在縣衙當差,你知道皇上要頒佈什麼旨意?”

“我告訴你們吧,我兄弟說了,皇上這次啊……”

“真的假的?”

“我朱老三的人品你還不知道?那是從不打誑語的!”

“嘿嘿,就是因爲是你說的,纔不能讓我們相信……”

“滾一邊去!”

在一片議論聲中,終於來到了巳時末。隨着一陣陣鑼鼓聲,三名紫袍官員在百餘執金吾將士護送下,緩緩從皇城裡走了出來。

“看見沒,那是房玄齡大人、長孫無忌大人和唐儉大人!”

“真的啊!這三位大人親自出來宣旨,這份旨意的內容肯定不簡單!”

“嘿嘿,傻子都知道,還用你說!”

“放屁!你說什麼?”

“都別吵了,大人們出來了!”

說話間房玄齡三人已經走出朱雀門,登上了張貼皇榜的高臺就坐,衆人頓時鴉雀無聲起來。

三人商量低聲幾句,唐儉起身踏出一步,打開聖旨看了一眼周圍的民衆,輕咳一聲就開始宣讀起來,他每讀一句,身側三十個大嗓門的執金吾士卒就齊聲複述一遍。

唐儉宣讀聖旨的同時,幾名內侍在執金吾的協助下,將巨大的皇榜張貼在了城牆的告示欄上。

聖旨很長,再加上圍觀民衆不時出言喧譁,唐儉足足花了兩柱香的時間,纔將這份聖旨宣讀完畢。等到唐儉讀完之後,滿場的喧譁聲瞬間達到了頂點。

皇上要建立大唐帝國銀行,接着發行貞觀寶鈔,以便取代金銀銅幣和絹布?貞觀寶鈔是否用紙張所造?我們兌換了寶鈔,用不出去怎麼辦……聽完聖旨,臺下百姓的問題潮水一般涌向房玄齡三人。

“肅靜!肅靜!”

“不許大聲喧譁!三位大人會解答你們的疑問!”

萬年縣的縣令李維忙的焦頭爛額,帶領衙役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強讓衆人停止了喧譁。雖然停止了大聲喧譁,不過滿場嗡嗡的低聲議論一直都沒停過,直到唐儉開始逐一解釋貞觀寶鈔的詳情,議論聲才逐漸消失。

這次花費的時間更長,唐儉足足說了一個多時辰,纔將細節問題全部解釋了一遍。然而仍舊有許多民衆不明所以,不時發出疑問,大家最關注的就是用金銀兌換貞觀寶鈔之後,寶鈔會不會貶值!能不能兌換回金銀!

唐儉再三保證,半年之內,隨時可以用貞觀寶鈔在大唐帝國銀行兌換回金銀,不過每人每天兌換的數目,不得超過持有寶鈔的一半。半年之後帝國銀行會停止兌換,凡是繼續使用金銀交易者,一旦被發現將會處以百倍罰金,視情節還會加以刑罰!

對於貞觀寶鈔是否會貶值,唐儉詳細解釋了一番金本位制度,告知說兌換比率可能會略微變動,而且會根據兌換的數額來決定,絕對不會影響普通百姓。這個‘兌換比例會略微變動’以及‘根據兌換數額決定’,就是出自張煥之手,就是爲了防止世家豪族大量回購金銀。若是他們真的開始兩回購金銀,只需要調整一下兌換比率,就會讓他們損失慘重!而限定數額,也是爲了保證普通百姓在兌換的時候不會吃虧。

唐儉解釋完畢之後,只覺得口乾舌燥,嗓子都要冒煙了,苦笑着搖搖頭道:“本官嗓子都啞了,接下來請長孫大人講解了。”

長孫無忌笑着點點頭,吩咐人將一塊佈告板擡上來,取出十種面額的貞觀寶鈔一一貼了上去,比起即將使用的寶鈔,這些紙幣都放大了數倍。

“諸位請看,這就是貞觀寶鈔。不過比起即將發行使用的寶鈔,這上面貼的放大了五倍左右,以便諸位看得清楚。下面本官開始解釋如何鑑別貞觀寶鈔的真僞……”

隨着長孫無忌的講解,臺下的民衆不時發出陣陣驚呼聲,爲貞觀寶鈔巧妙的防僞措施讚歎不已。看到這麼多種面額,民衆們內心對比之後發現,確實比使用金屬貨幣和絹、帛等方便多了。許多心懷不軌之人聽得更加仔細,然而聽完之後卻十分沮喪的發現,這種印製技術民間根本就無法掌握。

長孫無忌講解完之後,等到議論聲逐漸平息之後高聲喊道:“諸位,貞觀寶鈔的面額就解釋完了。下面本官宣佈一項新的律令,貞觀寶鈔只由大唐帝國銀行印製發行,其他人若是膽敢僞造貞觀寶鈔,不論數額大小,都會被處以大逆之罪!”

此言一出,臺下無不凜然。大逆之罪,那是要誅九族的!那些心懷不軌之人,更是趕緊將心頭的邪念剋制下去。這是中華歷史上第一次出現紙幣,難免有人試圖僞造,因此長孫無忌向李世民建議處以重刑,以便防微杜漸。貞觀寶鈔事關重大,即使以往對刑法制定很寬容的李世民,也接受了長孫無忌的建議,準備寶鈔穩定之後再修改這條律法。

長孫無忌說完後回身坐下,房玄齡起身喊道:“諸位百姓,本官再說幾句。貞觀寶鈔實行的是金本位制度,由朝廷和皇上親自擔保,不會隨便大量發行。金本位制度的意思是這樣的……”

聽完房玄齡的解釋之後,民衆總算徹底放下心來。

“大人,貞觀寶鈔到底在哪裡兌換?”

“笨蛋!當然是在大唐帝國銀行兌換了!房大人,大唐帝國銀行在哪裡啊?”

“是啊,這種寶鈔聽上去很不錯,俺想第一個兌換來玩玩。”

“諸位安靜!安靜!”房玄齡雙手下壓,等到喧譁聲小了一點,這才高聲道:“大唐帝國銀行總行就開設在城西延壽坊。另外,大唐帝國銀行還在益州、蘭州、洛陽、揚州、柳州等十幾個大城都開設了分理行。剛纔唐大人說過了,大唐帝國銀行接受存款。本官就再解釋一遍,只需要將錢存在帝國銀行,帝國銀行會給你開出憑證,拿着這張憑證就可以在任何一家分理行兌換寶鈔。比如某人要去柳州做買賣,擔心路遠攜帶大量錢幣不安全,就可以在長安帝國銀行辦理存款,然後拿着憑證,就可以在柳州分理行取出存款。而且帝國銀行不但不收取費用,還會根據你們存入時間的多少,給你們適當的利息。皇上說了,兌換貞觀寶鈔就是對朝廷盡忠,對皇上盡忠!諸位,自現在起,大家就可以前去帝國銀行兌換貞觀寶鈔了!”

聽完房玄齡的長篇大論,大夥兒一窩蜂涌向延壽坊,試圖第一個兌換到貞觀寶鈔。

而此時在洛陽、揚州、蘭州等地,同樣的場景也正在上演。爲了操作這件事,李世民使用了大唐所有的驛站,以及各個官府的邸報宣傳,調集了數百官員參與其中,跟隨辦事更是不下萬人。

爲了開設大唐帝國銀行,由戶部出面將仁壽坊暗中全部買了下來,建造了一座五層樓閣作爲帝國銀行的總部。整個總部佔地不下十畝,整體使用了黑色裝飾,看上去十分莊嚴肅穆,大門口的‘大唐帝國銀行’六個大字,正是出自李世民之手。

附近的百姓並不知道因爲今日是首開兌換的日子,尉遲敬德足足調集了五百名執金吾將士前來護衛。此時在五樓,張煥陪着李世民和李治正在喝茶,聽見喧譁聲,張煥推開窗戶一看只見百姓蜂擁而來。

“皇上,殿下,來了!”

“這麼多人?看來今天的兌換會很順利!”見到人頭攢動,李世民頗爲喜悅。

張煥卻搖了搖頭,對於今天的兌換不抱多大希望,畢竟沒有利益驅使,那些豪族鉅富都會先觀望一陣纔對。

不出張煥所料,來的大多數人都是抱着好奇的心態,想要兌換幾兩寶鈔玩玩,反正半年之內還可以換回金銀不是?真正掌握巨量財富的世家豪富們,也僅僅是派出一些人去兌換一些玩玩,並沒有人大量兌換。

黃昏時分兌換結束之後,戶部的官員迅速整理了賬目,呈送給了李世民。

李世民看完數目皺眉道:“怎麼才兌換了五十萬貫!”

張煥欠身道:“皇上,這是很正常的,看不到利益,那些人是不會出手的!等到過幾天計劃實施,那些人肯定會起而跟風的!”

“看來是朕着急了一些!”

“父皇放心,既然叔珩說沒問題,那就絕對沒問題!”李治雖然不懂這些,不過對於張煥卻是信心十足。

李世民看了一眼李治,淡然道:“但願如此吧!叔珩,這幾天你就不要上朝了,全力操辦這件事吧。朕先回宮去了,有什麼消息及時通報。”

“遵旨,恭送皇上!”

李世民離去之後,張煥將那份賬冊取在手中隨意翻看,李治看着他欲言又止。

張煥扔下賬冊時,恰好見到李治張嘴欲言的模樣,笑着問道:“太子殿下有話要說?”

李治沉着臉道:“叔珩兄,我說過很多次了,沒人的時候兄弟相稱即可!你何必這麼見外?”

“嘿嘿,是我的錯!”張煥不好意思的撓撓頭,“老九,你有什麼話要說?”

李治語氣十分不快:“你對父皇說過將來不想做官,難道就不想幫我這個兄弟一把?”

“那倒不是!”張煥趕緊搖搖頭,“我辭官的時候,肯定已經四海臣服,大唐的隱患也已經全部消除!想必你也知道,我曾經向皇上獻了一份計劃?”

“不錯,父皇給我看過。”

“那份計劃裡,西域已經平定,還有遼東、吐蕃和倭國是必須平定的!至於大唐最大的隱患,莫過於世家門閥!這次發行貞觀寶鈔,其實就是向世家門閥動第一刀!”

“哦?這個所謂的經濟計劃我只知道一星半點,叔珩兄,請你詳細說說。”聽了張煥的話,李治一下子來了興趣。

“整個計劃是這樣的……”

張煥對李治講解計劃的同時,世家豪族們也在認真研究這件事情,試圖找出朝廷的真實目的。

第一百六十九章 張煥和圖爾坎的密議第一百七十六章 喜得貴子第三百七十八章 作戰方略第一百八十章 大唐帝國銀行的建立(下)第四十二章 大獲成功第二百八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第二百一十二章 真真假假第二百五十七章 攻克遼東城(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出兵在即第一百四十二章 出兵在即第三百七十二章 內賈德的建議第四百零五章 麥地那之殤(下)第二百一十八章 經濟轉型的雛形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靖莊園第一百九十九章 條件達成第二百六十三章 坐視狗咬狗第八十章 決定大唐國運的密談(下)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軍出征第四十二章 大獲成功第三百九十九章 波斯人的反攻(上)第三百零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三)第二百一十八章 經濟轉型的雛形第二百九十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九)第一百四十五章 再越沙海第一百九十六章 初到布達拉宮第三百一十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六)第七十四章 御前辯論第二百零七章 吐谷渾的歸屬(下)第七十五章 狀告崔氏三代第三百四十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九)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面圍城第一百四十二章 出兵在即第四百二十三章 兵至埃克巴坦第三百零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三)第四百二十七章 攻城(下)第二百三十章 輾轉回歸(三)第四百零一章 波斯人的反攻(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絕對不可和親!第二百四十五章 蓋牟城破(中)第二百四十七章 撤離遼水第四百零三章 麥地那之殤(上)第三百五十章 火焚山林(上)第三百九十八章 對峙第二百八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第二百六十九章 百濟內亂(下)第三百二十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四)第二百八十四章 泉蓋蘇文的決定第三百九十八章 對峙第三百三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五)第二百五十六章 攻克遼東城(一)第二百一十七章 灰飛煙滅第三百八十一章 增兵泰西封第一百三十三章 兵至九成宮第三百七十二章 內賈德的建議第二百四十九章 卑沙城戰役(二)第二百六十章 攻克遼東城(五)第一百五十五章 誘敵深入(上)第三百三十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六)第二百九十二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八)第四百零二章 紇幹承基兵至塞拉特第一百四十八章 抵達黑石峽谷第二百一十章 漕幫商會的決議第三百七十六章 靺鞨人的奔襲第四十五章 引而不發第四百二十九章 麥加內亂(中)第二百七十六章 再臨卑沙城第七章 論詩和舞臺劇第三百三十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七)第四百三十二章 麥加城破第二百八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第四百一十章 交戰(中)第三百四十八章 卑沙城驚變第二百零七章 吐谷渾的歸屬(下)第三百九十四章 隱藏信徒們的密謀暴亂第二百二十五章 玄菟城(下)第二百一十四章 世家的徹底衰敗(上)第九十七章 達阪山口之戰(三)第三百二十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二)第二百五十六章 攻克遼東城(一)第八十一章 節節敗退的崔伯顏第一百三十二章 迴轉九成宮第六十八章 崔康的暗中手段第三十二章 進宮獻藝第二百五十二章 卑沙城戰役(五)第一百零九章 大鬧高昌城(上)第一百零七章 高昌王宮第二百四十六章 蓋牟城破(下)第三百七十七章 祭天出兵第五十三章 崔氏兄弟的陰招第三百四十九章 審問第三百一十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第四百零四章 麥地那之殤(中)第二百七十九章 逃跑(上)第一百二十章 重情義的李世民第二百零一章 伏俟城驚變(下)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面圍城第八十五章 政治交易第四十一章 計劃實施第十二章 萬事俱備
第一百六十九章 張煥和圖爾坎的密議第一百七十六章 喜得貴子第三百七十八章 作戰方略第一百八十章 大唐帝國銀行的建立(下)第四十二章 大獲成功第二百八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第二百一十二章 真真假假第二百五十七章 攻克遼東城(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出兵在即第一百四十二章 出兵在即第三百七十二章 內賈德的建議第四百零五章 麥地那之殤(下)第二百一十八章 經濟轉型的雛形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靖莊園第一百九十九章 條件達成第二百六十三章 坐視狗咬狗第八十章 決定大唐國運的密談(下)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軍出征第四十二章 大獲成功第三百九十九章 波斯人的反攻(上)第三百零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三)第二百一十八章 經濟轉型的雛形第二百九十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九)第一百四十五章 再越沙海第一百九十六章 初到布達拉宮第三百一十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六)第七十四章 御前辯論第二百零七章 吐谷渾的歸屬(下)第七十五章 狀告崔氏三代第三百四十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九)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面圍城第一百四十二章 出兵在即第四百二十三章 兵至埃克巴坦第三百零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三)第四百二十七章 攻城(下)第二百三十章 輾轉回歸(三)第四百零一章 波斯人的反攻(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絕對不可和親!第二百四十五章 蓋牟城破(中)第二百四十七章 撤離遼水第四百零三章 麥地那之殤(上)第三百五十章 火焚山林(上)第三百九十八章 對峙第二百八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第二百六十九章 百濟內亂(下)第三百二十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四)第二百八十四章 泉蓋蘇文的決定第三百九十八章 對峙第三百三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五)第二百五十六章 攻克遼東城(一)第二百一十七章 灰飛煙滅第三百八十一章 增兵泰西封第一百三十三章 兵至九成宮第三百七十二章 內賈德的建議第二百四十九章 卑沙城戰役(二)第二百六十章 攻克遼東城(五)第一百五十五章 誘敵深入(上)第三百三十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六)第二百九十二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八)第四百零二章 紇幹承基兵至塞拉特第一百四十八章 抵達黑石峽谷第二百一十章 漕幫商會的決議第三百七十六章 靺鞨人的奔襲第四十五章 引而不發第四百二十九章 麥加內亂(中)第二百七十六章 再臨卑沙城第七章 論詩和舞臺劇第三百三十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七)第四百三十二章 麥加城破第二百八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第四百一十章 交戰(中)第三百四十八章 卑沙城驚變第二百零七章 吐谷渾的歸屬(下)第三百九十四章 隱藏信徒們的密謀暴亂第二百二十五章 玄菟城(下)第二百一十四章 世家的徹底衰敗(上)第九十七章 達阪山口之戰(三)第三百二十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二)第二百五十六章 攻克遼東城(一)第八十一章 節節敗退的崔伯顏第一百三十二章 迴轉九成宮第六十八章 崔康的暗中手段第三十二章 進宮獻藝第二百五十二章 卑沙城戰役(五)第一百零九章 大鬧高昌城(上)第一百零七章 高昌王宮第二百四十六章 蓋牟城破(下)第三百七十七章 祭天出兵第五十三章 崔氏兄弟的陰招第三百四十九章 審問第三百一十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第四百零四章 麥地那之殤(中)第二百七十九章 逃跑(上)第一百二十章 重情義的李世民第二百零一章 伏俟城驚變(下)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面圍城第八十五章 政治交易第四十一章 計劃實施第十二章 萬事俱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