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只道當時是尋常

楊洪說的角度,是站在了大明的軍卒的角度。

興文沒興出什麼,但是匽武是真的把武備給匽鬆弛了。

這一點是事實,否則以洪武、永樂年間的大明軍隊,何至於出現土木堡天變呢?

朱祁鈺看着楊洪略有憤怒的眼神,楊洪屢次都提到了大宋朝的重文輕武招致的災禍,證明他對興文匽武一事極其的不滿。

朱祁鈺說道:“當時只道是尋常,現在才知道,一些政策,完全是有些偏離了正軌,我們要做的就是將其掰回來。”

他忽然話風一轉說道:“楊俊當初在土木堡撿到了很多的火器,但是瓦剌人並沒有帶走它們,是有這麼一件事,對吧。”

楊洪點頭,這件事當時在御史提到之前,朱祁鈺就已經以防邊爲急,寬宥了。

事有輕重緩急,那時候大明京師都不知道天命在何時,楊俊還肯組織百姓,準備依據宣府做最後的抵抗,算得上國之良將了。

當時以內三關爲界限,形成了鮮明的兩個世界,山外九州因爲兵禍,人人惶恐,人人驚呼大明要完,山內京師,歌舞昇平,好多人以爲瓦剌人根本打不進來。

朱祁鈺重提此事,當然不是再次責罰楊俊,寬宥就是寬宥了。

朱祁鈺對着羣臣說道:“顯而易見,瓦剌人不帶走他們,是因爲火器是一種極其昂貴的武器,只有富裕的國家,才能負擔起。”

這裡是鹽鐵會議,不是奉天殿的彈劾,更不是文華殿的制定政策,而是討論財經事務。

朱祁鈺笑着說道:“朕常聽聞,韃靼人、瓦剌人他們常年居無定所,隨水而棲,每年不同的季節,他們都會如同候鳥一樣遷徙。”

楊洪雖然不知道陛下爲何談及此事,但還是俯首說道:“的確如此,比如涼城,在蒙古人的說辭中夏盤營,就是夏天的時候,他們會到這裡來放牧。”

朱祁鈺點頭說道:“朕亦聽聞,韃靼人、瓦剌人因爲貧寒的生活條件,十四五歲,他們就必須要參與作戰,而且一個部族的遷徙時,戰時能達到二三十萬人,他們自帶牲畜。”

“瓦剌人的也先太師,甚至不需要支出任何軍費就可以獲得大量的軍士。”

這個世界就是如此,免費的往往是最貴的,瓦剌人看似不費一緡可以維持一個龐大的軍隊,但是隻要戰敗,就是舉族危亡。

他們用以維持軍紀的手段,很多時候,都逼必須要使用屠城的方式去維持。

因爲他們聚集在一起的目的,就是發財、劫掠,所以,他們南下總是伴隨着一陣陣的屠掠。

楊洪點頭,無奈的說道:“他們十多歲的孩子的確需要參戰,的確沒聽說過瓦剌人需要支付給軍士們月鹽銀,來讓他們作戰。”

“當然怯薛軍除外,他們的怯薛軍的實力極強,月給銀一兩五錢,曾經遠征數萬裡之遙而不潰散。”

所有的羣臣都呆滯的看着陛下,這爲何又說起了瓦剌人和韃靼人呢?

這好好的財經事務專題會議,要改成軍事會議了嗎?

朱祁鈺還是地第一次知道,原來草原部隊也會發餉,而且還不低,一年居然折銀之後,居然有二十兩左右,當然數量極少就是了。

他忽然開口問道:“瓦剌人獲得一個戰士,只要部族生孩子就夠了,但是我們呢?你們知道現在京營一個軍士,需要多少錢嗎?”

度支部大使王祜、內帑太監林繡一人拿出一個小算盤來,開始噼裡啪啦的算賬。

吳敬目瞪口呆的看着這一幕,這直接就陛下的面前算賬了嗎?

王祜很快就站在朝廷的角度,算完了這筆賬,吐了口濁氣說道:“組建一隻二十萬人的常備軍隊,至少需要一百二十餘萬兩銀子,這是用徭役折銀去計算,而維持大明京營每年每軍士折銀,大約是十五兩銀子。”

“按京師米價去折算,需要六百萬石糧食,才足夠維持京營的常備,而大明在宣德、正統年間的到京的賦稅,大約只有三千一百萬石左右。”

林繡撓了撓頭說道:“內帑光放賞就折騰了三百餘萬兩銀出去。”

“現在稍微好了些,銀幣一枚,平釐七錢,但是每年依舊需要百萬銀幣以上。”

“折糧大約需要兩百萬石。”

朱祁鈺滿是笑容的說道:“大明的人丁從洪武年間的三千餘萬,增長到了現在六千餘萬,京營的維持成本從永樂年間的年三百萬石,增長到了年八百萬石以上,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但是朝廷的賦稅,甚至低於洪武年間。”

“當時瓦剌人蟄伏,韃靼人龜縮,兀良哈人搖尾乞憐,任誰去看,都會覺得,京營如此高的花費,實在是太多了。”

“所以,朕才說,當時只道是尋常。”

興文匽武是一個大課題,每次鹽鐵會議,都會討論一番。

楊洪是站在軍伍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是朱祁鈺是從君主或國家支出的方面,去思考這個問題。

大明朝實在是太窮了。

其實國朝之初,獲得軍士的成本較低,無論是洪武年間的軍屯衛所,還是永樂年間的北衙軍到後來的京營,都不算昂貴,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社會的發展,這種成本便愈加高昂了。

這在歷朝歷代,皆是如此。

在開國的時候,可以大肆鯨吞天下開邊,但是隨着時間的流矢,便無法在支撐了。

這裡面的因素很多,財經事務無法支持,只是其中的一方面。

朱祁鈺又補充了一句說道:“當然,天下諸事並非完全的財經事務問題,比如於少保調動備操軍、備倭軍入京,二十餘萬大軍入京,這組建的費用花了多少?一紙政令耳。”

羣臣沉默了許久,陛下思考問題,始終站在一個很高的角度,這種視角帶給羣臣的衝擊力,是極其攝人的,他們從未思考過此種的緣由。

當時只道是尋常,又道盡了多少那些在後世看來極其愚蠢的政令,其背後的原因呢?

“陛下聖明。”胡濙俯首說道。

他連連感嘆,因爲是親歷者,他從來無法以一個旁觀者角度去思考問題,反而陷入了一種死衚衕裡。

當時明明是對的,爲何現在又不對了呢?

他時常陷入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之中。

正如他那天說自己誠無德一樣,今天堅定支持,後天堅定反對。

胡濙此句真心實意。

“陛下聖…”

朱祁鈺打斷了羣臣的附和,笑着說道:“如果從單純的財經事務的角度來看,訓練大量義勇團練,可以有效地降低大明軍隊獲得軍士的成本,其實非常省錢了。”

“一個義勇團練加入京營,參軍之後,他的訓練成本遠遠小於一個百姓參軍後的訓練成本,所以大家問要不要訓練義勇團練,還是要的。”

“讓京營的軍士家屬可以參加農莊法,使用土地支付軍士報酬,也是一種減少朝廷開支的無奈之舉。”

“大家問是不是要在河套地區設立農莊法,也是要的,我們可以快速的獲得大量的軍士,來抵抗瓦剌人對河套地區的覬覦。”

金濂眼睛一亮,事實證明了一個能打勝仗的京營,何其的重要,但是維持一個能打勝仗的京營,又是何其的昂貴。

京營存在的必然性,就將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擺在了所有人面前,這麼一大筆開支,從哪裡來?

如何用最低的成本,去維持義勇團練,就成了一個戶部需要頭疼的問題。

戶部尚書金濂高呼一聲:“陛下聖明!”

能省錢的陛下,就是聖明的!

朱祁鈺看着羣臣的樣子,笑着說道:“關於河套地區的經營,你們還有問題嗎?”

“朕打算把它建成塞上江南,而不是把它變成人間煉獄,朕不是渠家人,他們可以肆無忌憚的壓榨百姓,朕不能。”

“朕是大明的天子,他們是大明的臣民。”

“即便是從最市儈的財經事務的角度出發,勞動是衡量價值的唯一標準,那麼負責勞動的百姓,就是最寶貴的財富。”

“我們現在投入多少,日後,他們會百倍,千倍的回報大明。”

工部尚書石璞,十分疑惑的說道:“陛下,河套少鐵啊,這要是營建水利工程,那需要的農具、工具,可不是一個小數目,都要從京師運送過去嗎?”

塞上江南,可不是空喊口號就可以建成的,那是需要鋼鐵去支持的!

不僅僅是鋼鐵的意志,還需要真的鋼鐵。

沒鋼沒鐵,沒有農具,沒有工具,那也是白說。

朱祁鈺十分滿意的點頭,工部終於發揮主觀能動性了。

他笑着說道:“石景廠總辦蒯祥得再辛苦一趟,等到打下了東受降城,就準備去勝州(今鄂爾多斯)建立新的煤鐵廠,就叫常勝廠就好了。”

“勝州常勝廠。”

“瓦剌人之所以要佔着河套不走,不僅僅是他們在河套有大量的牧場,需要經營,他們還需要勝州的大量的煤田,供他們進行過冬取暖使用,勝州,就有他們需要的露天煤場。”

“石景廠的工匠學院要負責對常勝廠進行一切支持,無論工匠還是工具,都要提供一部分。”

“還有疑問嗎?”

石璞搖頭,對於工部而言,他們的好日子突然就來了一樣。

在以前,身爲六部之末的工部,能做的事情極少極少,雖然貴爲六部,但是就連督辦皇家陵寢這種事,都是由趙輝、孫忠這些外戚去做。

左右不過是撈錢,誰撈錢,不是撈?

但是現在有了計省之後,就有了計劃,他們只需要按照計省的計劃進行,就大有可爲,石景廠只是小試牛刀罷了。

工部在此次的河套開發之中,將負擔絕大多數的工程營建任務,比如官道驛路的修建,比如河套地區的水利工程,比如勝州的煤炭開採,比如河套地區的農具、工具的開發應用。

這些都需要工部深度參與其中,提桶跑路的日子似乎是一去不復返了。

忙,忙點好,忙就代表着權力。

朱祁鈺左右看看,大家對河套開發的事兒,頗爲關心,這是好事,只要解決了一些問題。

大明軍隊日後開拓了任何領土,都可以作爲樣板去參詳,最終完成對這些領土的徹底統治。

開發河套,先建立起官道驛路,然後再設立府州縣鄉,編民爲戶,興修水利。保障民生。

這一套是極爲完整的開發流程,這是奔着把河套開發成塞上江南的目的去做。

朱祁鈺看着羣臣,至少在開發河套這件事上,大家達成了統一的共識,擰成了一股繩。

朱祁鈺很欣慰,沒有看到有朝臣爲渠家爲代表的商幫說話,這一點上,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不枉費朱祁鈺登基近兩年來,不辭辛苦的釣魚、打窩、修魚塘,至少他們的屁股,現在不敢坐到肉食者那一側。

因爲朝廷正在逐漸變成了很大一隻肉食者。

在自然界中,誰能夠更有效的捕獵食物,誰就可以成爲肉食者,決定了它在自然界的地位。

在朝廷,在大明亦是如此,誰能夠吃的更多,誰的權力就更大。

大明始終是一個官本位的世界,商賈家財再過於豐厚,也要讓孩子們參加科舉考試,博得功名,最終去做官。

金濂深吸了口氣問道:“陛下,西受降城,也就是陛下要建的新的靖虜府,會設置稅監鈔關,在三府之地的集市上,也要設立稅監,那靖虜府留存幾何?”

金濂提到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利益劃分。

林繡立刻說道:“金尚書,不是說了嗎?五五分賬,內帑國帑對半,這怎麼又提出這個問題了呢?”

這個之前利潤這一環節,已經討論過了,爲何現在金濂又要拿出來說呢?

王祜立刻說道:“那地方也需要留一些啊,這部分呢?”

林繡嗤之以鼻的說道:“那是朝廷的事兒了,內帑該是多少,是多少!”

朱祁鈺笑而不語,不回答這個問題。

大明最大的那隻食肉者是誰?

正是他這個皇帝,錢袋這種事自然要鎖緊了。

胡濙咳嗽了一聲,示意金濂適可而止,和地方上如何溝通利益分配問題,那的確是朝廷的事兒,主意不能打到陛下的錢袋子裡去。

鹽鐵會議結束了,朱祁鈺要講的貨幣流通問題,依舊沒有講出來…

這次的鹽鐵會議,更多的是討論河套地區的開發問題。

其實這裡面朱祁鈺沒有講一件事,那就是如何去做百姓的工作。

這是一個很大的課題,由於謙去負責。

無論怎麼換角度,集寧的確被付之一炬,那的確是個巨大的爛攤子。

興安拿過了一本奏疏,和小黃門耳語了幾聲,俯首說道:“陛下,宣府兵科給事中、宣府總兵官高遠送來奏疏,宣府的貢市,要開市了。”

第六十四章 援軍將至第四百一十八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二百四十一章 衍聖公,他有幾個團營?第五百八十七章 異姓王第963章 自由城和自由角,大明應許之地第四百六十七章 泰安宮的經緯度第三百零六章 歲不能災第848章 陛下,罪臣有話要說!第794章 成爲一個對大明有用的人第六百零四章 在大明,唯有死亡和稅收不可避免第四百二十五章 令有緩急,物有輕重第843章 送解刳院,天公地道第八十二章 十七歲,十七歲啊第三百六十九章 甚至包括肉食者第一百一十九章 拿這個考驗皇帝?第二十五章 登基後的一道考題第797章 鹽鹼地畝產千斤,不切實際第880章 海道清寧,番人仰賴第999章 以自我爲中心的朱見治第十章 大明,要變天了第840章 一輩子在走別人鋪好的路第790章 大皇帝回到了忠誠的順天府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能再猶豫了,一定要出重拳!第879章 國祚綿延,要靠搶第767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皇帝的七宗罪第908章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第三十四章 朕,大明天子,金口玉言!第一百一十九章 拿這個考驗皇帝?第一百七十章 隨他們去吧第四百二十章 過猶不及 舊事追罰第五百四十一章 朕首先是大明皇帝第三百零二章 禮法豈是不便之物?第722章 大明,向來重信守諾!第669章 爲上者隱,爲尊者諱第六百三十章 冬序之下,反攻倒算第956章 景泰一二式定裝火銃第五百六十七章 天下最偉岸的大丈夫第四百九十章 農莊發展三十二條綱要第五百二十四章 殺人簡單,善後呢?第二百六十八章 如有抵抗,格殺勿論第879章 國祚綿延,要靠搶第二十二章 合理?合理個…第五十三章 朕,朕,朕,狗腳朕!第四百一十九章 好人就該被槍指着第973章 一個徘徊在泰西的惡魔第六百二十一章 九百萬牛之一毛第二百三十三章 外戚狷狂第一百七十一章 還是做成了一鍋夾生飯第五百一十一章 若力有未逮,必引頸自戮第五百九十九章 顒顒十目窺,齪齪千人指!第65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五百零八章 沒有失去就沒有獲得第三百五十九章 應該改悔的是你們!第三百四十六章 不可明說的人間閻羅駐蹕兩淮第911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第三百一十六章 天下罪朕,還是朕罪天下!第四百二十六章 刀光劍影,你來我往第902章 阿剌知院投降伏誅第921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一百八十一章 迎稽王回京!第781章 真武大帝懲妖孽,詭浪海牆斷巨舶!第三百八十四章 陛下,臣請清田釐丁!第六百三十九章 王者本多疑第868章 當了這麼些年的狗,豈不是白當了?第三百一十七章 咱們去哪兒?應天府嗎?第920章 禁牙行 禁菸 摘鈴鐺第二百八十五章 生老病死不饒人第四十五章 夜哭天明,能把瓦剌人哭死嗎!第三百零九章 胡尚書做事,朕很放心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朝棄民是不是大明臣民?第四百四十六章 舌戰羣儒,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一百零四章 帝姬怨(求訂閱)第一百六十二章 七尺終當以死報君第二百八十三章 總是和姦細有不解之緣的袁彬第五百一十七章 面刺寡人之過者第739章 我只要足夠爛,你就不能王化我!第一百七十九章 送稽王歸京第六百一十二章 羅馬後繼有人三江感謝+上架感言+加更規則第五百四十四章 有的時候,處罰也是一種保護第四百五十九章 三界靖魔大帝第一百五十八章 勝利者是不受譴責的第四百九十四章 寒磣,很寒磣第707章 你覺得他們會傷害朕嗎?第913章 金山銀山手頭過,一釐錢也不敢沾第993章 坐着火車去宣府第十五章 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第六百一十一章 文武百官親眷不得營商第五百三十六章 在讓人失望的這件事上,從不讓人失望第一百九十一章 朕許他們造反,但必須納稅!(感謝冷面冷心宋家郎!)第一百七十一章 還是做成了一鍋夾生飯第二百三十章 朱見深朝拜賀歲,李貴人得償所願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倍利,則無法無天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朝棄民是不是大明臣民?第五十一章 朕有個想法第一百七十二章 計劃委員會第二百八十三章 總是和姦細有不解之緣的袁彬第五百七十八章 他!不!配!第652章 公者千古,私者一時
第六十四章 援軍將至第四百一十八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二百四十一章 衍聖公,他有幾個團營?第五百八十七章 異姓王第963章 自由城和自由角,大明應許之地第四百六十七章 泰安宮的經緯度第三百零六章 歲不能災第848章 陛下,罪臣有話要說!第794章 成爲一個對大明有用的人第六百零四章 在大明,唯有死亡和稅收不可避免第四百二十五章 令有緩急,物有輕重第843章 送解刳院,天公地道第八十二章 十七歲,十七歲啊第三百六十九章 甚至包括肉食者第一百一十九章 拿這個考驗皇帝?第二十五章 登基後的一道考題第797章 鹽鹼地畝產千斤,不切實際第880章 海道清寧,番人仰賴第999章 以自我爲中心的朱見治第十章 大明,要變天了第840章 一輩子在走別人鋪好的路第790章 大皇帝回到了忠誠的順天府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能再猶豫了,一定要出重拳!第879章 國祚綿延,要靠搶第767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皇帝的七宗罪第908章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第三十四章 朕,大明天子,金口玉言!第一百一十九章 拿這個考驗皇帝?第一百七十章 隨他們去吧第四百二十章 過猶不及 舊事追罰第五百四十一章 朕首先是大明皇帝第三百零二章 禮法豈是不便之物?第722章 大明,向來重信守諾!第669章 爲上者隱,爲尊者諱第六百三十章 冬序之下,反攻倒算第956章 景泰一二式定裝火銃第五百六十七章 天下最偉岸的大丈夫第四百九十章 農莊發展三十二條綱要第五百二十四章 殺人簡單,善後呢?第二百六十八章 如有抵抗,格殺勿論第879章 國祚綿延,要靠搶第二十二章 合理?合理個…第五十三章 朕,朕,朕,狗腳朕!第四百一十九章 好人就該被槍指着第973章 一個徘徊在泰西的惡魔第六百二十一章 九百萬牛之一毛第二百三十三章 外戚狷狂第一百七十一章 還是做成了一鍋夾生飯第五百一十一章 若力有未逮,必引頸自戮第五百九十九章 顒顒十目窺,齪齪千人指!第65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五百零八章 沒有失去就沒有獲得第三百五十九章 應該改悔的是你們!第三百四十六章 不可明說的人間閻羅駐蹕兩淮第911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第三百一十六章 天下罪朕,還是朕罪天下!第四百二十六章 刀光劍影,你來我往第902章 阿剌知院投降伏誅第921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一百八十一章 迎稽王回京!第781章 真武大帝懲妖孽,詭浪海牆斷巨舶!第三百八十四章 陛下,臣請清田釐丁!第六百三十九章 王者本多疑第868章 當了這麼些年的狗,豈不是白當了?第三百一十七章 咱們去哪兒?應天府嗎?第920章 禁牙行 禁菸 摘鈴鐺第二百八十五章 生老病死不饒人第四十五章 夜哭天明,能把瓦剌人哭死嗎!第三百零九章 胡尚書做事,朕很放心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朝棄民是不是大明臣民?第四百四十六章 舌戰羣儒,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一百零四章 帝姬怨(求訂閱)第一百六十二章 七尺終當以死報君第二百八十三章 總是和姦細有不解之緣的袁彬第五百一十七章 面刺寡人之過者第739章 我只要足夠爛,你就不能王化我!第一百七十九章 送稽王歸京第六百一十二章 羅馬後繼有人三江感謝+上架感言+加更規則第五百四十四章 有的時候,處罰也是一種保護第四百五十九章 三界靖魔大帝第一百五十八章 勝利者是不受譴責的第四百九十四章 寒磣,很寒磣第707章 你覺得他們會傷害朕嗎?第913章 金山銀山手頭過,一釐錢也不敢沾第993章 坐着火車去宣府第十五章 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第六百一十一章 文武百官親眷不得營商第五百三十六章 在讓人失望的這件事上,從不讓人失望第一百九十一章 朕許他們造反,但必須納稅!(感謝冷面冷心宋家郎!)第一百七十一章 還是做成了一鍋夾生飯第二百三十章 朱見深朝拜賀歲,李貴人得償所願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倍利,則無法無天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朝棄民是不是大明臣民?第五十一章 朕有個想法第一百七十二章 計劃委員會第二百八十三章 總是和姦細有不解之緣的袁彬第五百七十八章 他!不!配!第652章 公者千古,私者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