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大明的南衙有點走向禮樂崩壞的方向,陛下當初見到柳七之後,就發現了大明競奢之風。

生活富足是好事,但是競奢比富這種風氣,是不正常的。

李賓言今天在松江府市舶司設立了這英烈祠,就是想要重塑南衙的禮樂仁義,但是他也知道,這件事極爲困難。

困難就不做了嗎?

如果細心的人會發現,李賓言的那個小跟班貝琳消失不見了。

貝琳很年輕,還在求學的階段,他不參見松江市舶司英烈祠的典禮,人去哪裡了?

貝琳去參加一場詩會盟會,這場盟會大約有來自兩浙、兩江、兩淮大約三十多個詩社組成。

中州端社、松江幾社、萊陽邑社,浙東超社、浙西莊社、黃州質社、浙西間社、江西則社、歷亭社、席社、昆陽社、吳門羽社等等。

這些詩社爲何要組織起來,聯名上萬言書呢?

因爲他們的詩社本身就是郡望們創辦的,這次大明突然疾風驟雨一樣,把供養他們的金主給抓走了,他們能不急嗎?

再不解救,誰繼續維持他們風花雪月的爛漫生活呢?

大皇帝陛下嗎?

大皇帝陛下靠不住。

李賢李賓言嗎?

這兩位比陛下還要狠,更靠不住。

求人不能求己,當陛下的兩大酷吏,在南衙爲非作歹,他們終於上了一本萬言書,請求陛下寬宥鄉賢郡望們。

他們的列舉了這些鄉賢郡望們無數的善舉,修橋補路,照顧鄰里,看完鰥寡孤獨,爲養濟院捐款納糧,這哪一項不是善舉?

難道就因爲一次小小的錯誤,一次小小的官辦撲買中,有一些牟利的舉動,就要懲罰這些大善人嗎?

一場始料未及的暴雨,在貝琳抵達惠山榕園寒草堂的時候,劈頭蓋臉的砸了下來。

頓時,山、村莊、都淪陷在白茫茫的雨水之中,一片茫茫。

這惠山榕園乃是私家林院,面臨太湖萬頃,背靠龍山九峰,以梅馳名天下,大約有八百餘畝,比魏國公府和曹國公府還要氣派。

還未進門,就看到了牆上寫着六個大字,善奉行,惡莫作。

這不是大善人行善嗎?看,還未入門就已經提醒家人們,不要作惡,要行善舉!

貝琳從未來到過如此豪奢之地,在門前出示了信牌之後,走進了院落之中。

這是讀書人的詩會,袁彬三人,讓他們殺人可以,讓他們弔書袋,他們就不大行了。

所以,世上最危險的三人組,並未嚇到集會之人,因爲錦衣衛,尤其是北衙來的錦衣衛,都會被攔在門外。

但是貝琳是南衙人,一身的書卷氣,他拿的信牌是河南郡方氏宗譜》,堂號餘慶堂,寧海方氏。

寧海方氏,發端於漢時河南郡,到了唐時方彥升爲河東節度使,敕賜餘慶堂,後來宋高宗趙構衣冠南渡,鹹隨駕至浙江。

寧海方氏的起源爲南宋御史中丞方宗祺。

皇明鼎興,寧海方氏出有方景嵩,官至成都太守,更出有方孝孺,孝孺自幼精敏絕倫,位極人臣。

沒錯,貝琳拿的牌子,正是方孝孺的家裡,寧海方氏的牌子。

寧海方氏不是朱棣誅十族了嗎?爲什麼還有餘孽?!

方孝孺的案子到底殺了多少人,衆說紛紜,但是寧海方氏的確還在,甚至方孝孺還有一個仲子活着,在玉山三十四都。

「孝孺公孑遺子孫,幸有仲子逃至江西玉山三十四都,其時僕從俱多頂名替死。」

方孝孺的弟弟方孝友,寫了首絕命詩對當時剛剛登基的文皇帝朱棣說:「忠臣發憤兮血淚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

既然請求殉君,朱棣就同意了方孝友這個要求。

但是寧海方氏一直都在,士論壯之!

南衙士林對方孝孺和方孝友的多稱其壯曰:忠憤激發,視刀鋸鼎鑊甘之若飴;百世而下,凜凜猶有生氣。

所以貝琳拿着寧海方氏的信牌,一時間所有人都頗爲敬重。

貝琳這塊信牌,自然假的,他有點惶恐,畢竟肚子裡的墨水連個舉人都不是。

但是李賓言告訴他,莫慌,學會閉嘴,無論說什麼,都以笑容應對。

具體而言,就是坐直了身子,滿是笑容的點頭便是。

貝琳被門人引入了榕園之中。

至此,貝琳終於來到了這盟會現場,連風裡都帶着胭脂水粉的香氣,坐在案桌之上,就有絲竹之聲盈耳,來往無白丁,皆是儒袍。

貝琳坐在一個角落裡,並不引人注意。

“今日集會,皆爲勸諫陛下修仁政,明明德而聚。”坐在首位的男子振聲說道。

此人名叫解禎期,明初第一才子解縉的侄子,解縉被殺,解縉全家被流放,解禎期就是解縉全家被流放遼東之後的頂樑柱。

解縉被殺的罪名是私謁太子。

太子朱高熾在登基之後,就寬宥瞭解縉全家。

解禎期因此回到了北京,解禎期任中書舍人,從七品,解禎期曾經參與編修《明太宗實錄》和《明仁宗實錄》,修史乃是大功。

正統年間,英宗幼衝,解禎期就找到了楊士奇,赴京陳情,奏復產業,解家終於沉冤昭雪,恢復了本來的規模。

正統十四年,解禎期辭官回鄉。

解禎期和朝中的吏部尚書天官王直保持着非常好的私人關係。

王直在解禎期告老還鄉時,還作詩一首送別。

解禎期坐在榕園寒草堂之內,看向了貝琳,滿是笑意的說道:“我們也請到了寧海方氏族人與會,共襄盛舉。”

貝琳微尷尬而禮貌的微笑的對着解禎期點了點頭。

貝琳的這個反應,一點都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懷疑。

因爲貝琳的尷尬來源於祖上的恩怨,貝琳僞裝的方氏族人,方孝孺忠死建文帝,而解縉混成了永樂年間,大明第一才子。

這方氏族人和解氏族人,那自然是互相瞧不上,只不過是寧海方氏,還未被寬宥,解家卻被寬宥了,這見面更是尷尬了。

貝琳喝了口茶,繼續聽他們掰扯。

解禎期振聲說道:“奸臣矇蔽聖聽,陛下仁愛,德被億兆,是那松江市舶司提舉兩淮巡撫李賓言和兩江巡撫李賢二人,欺君妄上,專權而怙寵,蠹財害民,壞法而敗國,奢侈過制,毫無恭順之心!”

貝琳眉頭直跳,無論用哪個詞都好,非要用仁愛,陛下自己都知道自己殺性重,這解禎期居然給陛下臉上貼金,說陛下仁愛。

“對,沒錯!”中州端社、松江幾社、萊陽邑社,浙東超社等社的筆正紛紛應和。

中州端社孔誠毅站起來大聲的說道:“我們已經聯名上書,江南一千三百餘名士子的萬言書已經送去京師!只待陛下御覽,必能還這濁世朗朗乾坤!”

貝琳嘴角抖動了兩下,低聲問道:“若是陛下相信李賓言李賢,而不相信我等肺腑之言,若是愈激愈殺,愈殺愈激,陛下大開殺戒,敢當如何?”

“怎麼可能?法不責衆耳。”解禎期立刻高聲說道:“如果陛下要殺,朝中的明公自然會勸諫陛下仁恕之道。”

貝琳雖然在欽天監只是個小官,但是跟着李賓言查漏補缺,多少知道點朝堂的事兒。

勸仁恕之道的陳循大學士,現在去修寰宇通志了,另外一個勸仁恕之道的于謙於少保,反而被陛下說服了。

貝琳看着茶杯,有些嘆息的說道:“諸位若是忘記了順天府京師太廟稽戾王的頭顱,是不是不該忘記應天府天地壇腳下,三位親王頭顱啊?”

此言一出,寒風裹着窗外的大雨呼嘯而過,整個寒草堂內,一片寂靜。

陛下這個殺性之重,貝琳已經用最簡單的詞彙,描述了陛下的暴戾,讓他們都小心點。

孔誠毅搖頭說道:“我們是公車詣闕,上書鳴冤,怎麼會招致殺身之禍呢?”

“再說了,陛下要是殺性那麼重,不就成了太祖太宗皇帝了嗎?陛下他…不會的。”

孔誠毅越說越不自信,當今陛下的那個性子,其實在場的這些人,多少都是瞭解一些的。

貝琳坐直了身子,帶着尷尬而禮貌的笑容,低聲說道:“所以啊,陛下承列祖列宗之遺志繼位。”

貝琳今天來的目的,就是秉持着不教而誅是爲虐,替朝廷,替陛下教諭,將這麼做的後果,明明白白的講清楚。

他選擇僞裝成方家人的目的,就是希望用方孝孺的案子提醒他們,不要心存僥倖,更不要抱着什麼法不責衆的想法。

想想藍玉案,再想想陛下在江南諸案。

正如他們寫的那本萬言書一樣,爲何只口不提被捕的原因?

給大明軍需肉食摻變質食物,大明軍士未曾死於敵手,卻死在了身後的匕首之間,這是要送解刳院的。

“明明德到至精至一,然亦未嘗離卻事物,至善亦須有從事物上求者。”貝琳嘆了口氣。

他讀書少,但是任何事情脫離現實,只空談什麼仁義,空談所謂善舉,這站不住腳,如何談?

Www _TтkΛ n _c o

解禎期、孔誠毅等人都默默不做聲,任由風雨敲打窗欄。

貝琳這話說的是很符合他的身份,他現在是寧海方氏族人,在老朱家的王朝裡,談論法不責衆,本身就是個僞命題。

他不再說話,在他看來,他的第一個目的,教諭已經達成了。

解禎期立刻高聲說道:“我與朝中明公吏部天官冢宰素有舊情,抑庵公必然會主持公義!李賓言等人乃是酷吏,誣告!天底下總是有公義在的!”

抑庵公指的是吏部尚書王直,在於謙之前,乃是北衙文官之首,和解禎期的確是有點交情。

孔誠毅立刻附和道:“天日昭昭,天公地道,這天底下難道還能逃得了公理二字嗎?看看被捕之人,哪個不是士紳名人,哪個不是郡望賢才,他們爲大明安土牧民!”

“李賢現在出巡擺多大的排場,錦衣衛開道,策馬奔馳於鬧市之中,李賓言和那費商總勾勾搭搭,貪贓枉法,目無國朝綱紀!該當死罪。”

“對!就是這樣!”其他詩社的筆正紛紛響應。

貝琳坐直了身子,依舊是那個皮笑肉不笑的笑容,王直雖然和解禎期有交情,但是這交情還能把命搭上嗎?

解禎期這番話傳回朝堂,王直只能蒙羞致仕了。

教諭也教諭過了,他們現在依舊是要將李賢和李賓言,打到奸臣國賊的那一側,那麼李賢和李賓言辦得案子,那必然是冤假錯案!

那麼朝廷抄沒的家產,都得還給族人。

這種手段貝琳不能說不好,他其實還想再勸兩句,但是李賓言說良言不勸找死鬼。

貝琳是帶着任務來的,他咬牙切齒,振聲說道:“李賓言,逆臣也!”

解禎期和孔誠毅等一衆筆正,呆滯的看着貝琳,他們只是想把李賓言打到奸臣國賊,這怎麼就變成逆臣了?

這逆臣和姦臣可是倆概念啊,奸臣會被罷黜,逆臣可是要被處死的!

貝琳咬牙切齒的說道:“李賓言人在舟山市舶司時候,陰結琉球國王,甚至答應了琉球國王給官給軍,近日要先送去一名官員,前往琉球內外勘察。”

“他李賓言,想幹什麼!”

“他陰結琉球,不是想謀反,那還是想做什麼!”

解禎期探着身子不敢置信的說道:“此話當真?”

貝琳理所當然的說道:“明日辰時三刻,有一官船離港前往琉球,掛黃麾日月旗,我的話真假一看便知!”

“這是僭越!”

信息差,陛下讓李賓言先接觸琉球國探明情況,那是敕諭,不是聖旨,不用給別人看。

孔誠毅疑惑的說道:“你是怎麼知道的?”

貝琳平靜的說道:“我有個堂弟名叫貝琳,在李賓言帳下聽用觀星,他聽到的。”

僞裝成方家人的貝琳的堂弟是貝琳,如果有人詢問,貝琳可以說出更多的細節來。

貝琳在做什麼?

在拱火。

賀章被貶出京前往雲貴之地的時候,和劉吉曾經討論過如何對付皇帝,簡單的兩個字:倍之。

現在貝琳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他們的聯袂起來,上萬言書,風聞彈劾李賓言和李賢,這個罪名太輕了。

倍之,陛下就可以加倍處罰了。

第721章 有道之國,務在弱民第二百二十八章醫者刳腹 岐聖門庭第三百五十八章 那隻能苦一苦勢要豪右之家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二百九十二章 京中有善口技者第881章 昂貴二字都顯得廉價第五百八十一章 老虎不發威,就會有人把老虎當病貓第一百八十一章 迎稽王回京!第911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第三百六十八章 拆分南直隸的必要性第一百七十五章 第一次鹽鐵會議第一百六十二章 七尺終當以死報君第764章 達則混吃混喝,衰則反咬一口第965章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第四百三十八章 生存和發展是一種奢侈第五百八十五章 大石先走我殿後!第960章 孤要上頭條!第884章 第一站,峴港第817章 京宣馳道的若干問題第一百七十八章 天子北狩第三百三十七章 原來陛下如此辛苦第三百三十四章 諮政院主政第一百五十一章 畏民與爲民第二百八十八章 恩澤後世的財富第五百二十章 這天底下最難得是兩個字是:知恥第二十三章 不得人心庶皇帝第847章 不守規矩朱祁鈺第四百八十一章 陛下是真的不坑窮人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能再猶豫了,一定要出重拳!第938章 如此二十九載,直到大廈崩塌第742章 極其廉價的烹飪油第861章 給朱見深另請封號第一百三十章 忠誠!第三百七十九章 扶持社稷擎天柱,平定乾坤架海樑第二百六十四章 在算學上,繼往開來第783章 一馬力的雙動活塞蒸汽機第一章 亂糟糟的朝堂第二百九十五章 表現得好,也得配合得好第二百二十八章醫者刳腹 岐聖門庭第二百四十三章 至聖先師首善之地第一百四十五章 日月山河倒懸,大明江山破碎第818章 沒心沒肺的怪物第665章 讓子彈飛一會兒第三百一十五章 養寇自重 (賀“蜷縮被窩中”成爲本書盟主)第六百二十一章 九百萬牛之一毛第985章 烈陽當空,正是好時節第729章 一貫作風,敢打敢勝第814章 人類的悲喜並不相同,朕只覺得罪有第八十四章 朱叫門迤北娶親第九十二章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五百二十六章 視自己的命如草芥第651章 還天下萬民一個太平盛世!第973章 一個徘徊在泰西的惡魔第二百九十一章 三根神針針穴療經第五百章 到底是在救她們還是在害她們呢?第689章 某平生不善鬥,唯好解鬥第784章 大皇帝訓子第838章 最該死的人第889章 由盛轉衰的共同特性第874章 用糧草做餌?第670章 敬神拜石 不如求我第四百二十五章 令有緩急,物有輕重第892章 黃雲遍野,玉粒盈艘,十九皆大姓之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第六百二十三章 百舸爭流千帆盡,波濤在後岸在前第956章 景泰一二式定裝火銃第一百六十三章 明正典刑,再斬一遍第一百零六章 噤若寒蟬(均訂加更)第五百五十六章 一步錯,步步錯第一百九十四章 鑄幣不精美 等於不鑄幣第六章 權臣行徑第902章 阿剌知院投降伏誅第964章 純粹數學和自然機械論第六百三十三章 此間樂,不思明第二百九十四章 再不跑,他們就跑不掉了第五百五十三章 他想幹什麼!第五百零九章 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第一百三十七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917章 廢物就是廢物,連被利用的價值都沒第一百七十章 隨他們去吧第二百九十一章 三根神針針穴療經第855章 天堂有路你不走第五百零八章 沒有失去就沒有獲得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分銀也不敢花啊!第三百八十章 養豬,到底是集中養殖還是散養?第二百七十章 絲路有山水,更有財富第九十五章 天寒地凍,來往不便第五百二十一章 東羅馬帝國的落日第一百八十四章 抓捕喜寧的超級長跑第二百六十九章 瓦剌人留下的爛攤子第五十三章 朕,朕,朕,狗腳朕!第三百四十章 趙輝伏誅 還有同謀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能再猶豫了,一定要出重拳!第三百七十六章 亡國之策、亡國之臣、亡國之君第四百七十五章 羅馬與大明文化差異的根源第四百六十二章 富得流油,遍地黑金第五百三十五章 你在此溫酒,待我去去就回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閱第822章 比殺了他還難受第667章 殿下,這可不興看啊!
第721章 有道之國,務在弱民第二百二十八章醫者刳腹 岐聖門庭第三百五十八章 那隻能苦一苦勢要豪右之家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二百九十二章 京中有善口技者第881章 昂貴二字都顯得廉價第五百八十一章 老虎不發威,就會有人把老虎當病貓第一百八十一章 迎稽王回京!第911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第三百六十八章 拆分南直隸的必要性第一百七十五章 第一次鹽鐵會議第一百六十二章 七尺終當以死報君第764章 達則混吃混喝,衰則反咬一口第965章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第四百三十八章 生存和發展是一種奢侈第五百八十五章 大石先走我殿後!第960章 孤要上頭條!第884章 第一站,峴港第817章 京宣馳道的若干問題第一百七十八章 天子北狩第三百三十七章 原來陛下如此辛苦第三百三十四章 諮政院主政第一百五十一章 畏民與爲民第二百八十八章 恩澤後世的財富第五百二十章 這天底下最難得是兩個字是:知恥第二十三章 不得人心庶皇帝第847章 不守規矩朱祁鈺第四百八十一章 陛下是真的不坑窮人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能再猶豫了,一定要出重拳!第938章 如此二十九載,直到大廈崩塌第742章 極其廉價的烹飪油第861章 給朱見深另請封號第一百三十章 忠誠!第三百七十九章 扶持社稷擎天柱,平定乾坤架海樑第二百六十四章 在算學上,繼往開來第783章 一馬力的雙動活塞蒸汽機第一章 亂糟糟的朝堂第二百九十五章 表現得好,也得配合得好第二百二十八章醫者刳腹 岐聖門庭第二百四十三章 至聖先師首善之地第一百四十五章 日月山河倒懸,大明江山破碎第818章 沒心沒肺的怪物第665章 讓子彈飛一會兒第三百一十五章 養寇自重 (賀“蜷縮被窩中”成爲本書盟主)第六百二十一章 九百萬牛之一毛第985章 烈陽當空,正是好時節第729章 一貫作風,敢打敢勝第814章 人類的悲喜並不相同,朕只覺得罪有第八十四章 朱叫門迤北娶親第九十二章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五百二十六章 視自己的命如草芥第651章 還天下萬民一個太平盛世!第973章 一個徘徊在泰西的惡魔第二百九十一章 三根神針針穴療經第五百章 到底是在救她們還是在害她們呢?第689章 某平生不善鬥,唯好解鬥第784章 大皇帝訓子第838章 最該死的人第889章 由盛轉衰的共同特性第874章 用糧草做餌?第670章 敬神拜石 不如求我第四百二十五章 令有緩急,物有輕重第892章 黃雲遍野,玉粒盈艘,十九皆大姓之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第六百二十三章 百舸爭流千帆盡,波濤在後岸在前第956章 景泰一二式定裝火銃第一百六十三章 明正典刑,再斬一遍第一百零六章 噤若寒蟬(均訂加更)第五百五十六章 一步錯,步步錯第一百九十四章 鑄幣不精美 等於不鑄幣第六章 權臣行徑第902章 阿剌知院投降伏誅第964章 純粹數學和自然機械論第六百三十三章 此間樂,不思明第二百九十四章 再不跑,他們就跑不掉了第五百五十三章 他想幹什麼!第五百零九章 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第一百三十七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917章 廢物就是廢物,連被利用的價值都沒第一百七十章 隨他們去吧第二百九十一章 三根神針針穴療經第855章 天堂有路你不走第五百零八章 沒有失去就沒有獲得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分銀也不敢花啊!第三百八十章 養豬,到底是集中養殖還是散養?第二百七十章 絲路有山水,更有財富第九十五章 天寒地凍,來往不便第五百二十一章 東羅馬帝國的落日第一百八十四章 抓捕喜寧的超級長跑第二百六十九章 瓦剌人留下的爛攤子第五十三章 朕,朕,朕,狗腳朕!第三百四十章 趙輝伏誅 還有同謀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能再猶豫了,一定要出重拳!第三百七十六章 亡國之策、亡國之臣、亡國之君第四百七十五章 羅馬與大明文化差異的根源第四百六十二章 富得流油,遍地黑金第五百三十五章 你在此溫酒,待我去去就回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閱第822章 比殺了他還難受第667章 殿下,這可不興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