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1章 真武大帝懲妖孽,詭浪海牆斷巨舶!

于謙在第三日才選擇入城,因爲城中已經被安置妥當。

讓于謙格外意外的是,升龍城的破敗遠超他的想象,甚至還不如諒山府來的繁華,如同一座鬼城一樣,沒有任何的人氣,就連主街上也是雜草叢生。

安南國的都城的破敗,完全是因爲黎宜民的殘酷朘剝,在大明軍剛剛拿下諒山府後,黎宜民就下令,讓禁衛們開始有序的收繳內城外城的糧食,理由是要據城以守,至少守一年的時間,直到大明軍退兵。

在大明軍三線齊頭並進的時候,黎宜民再次下令收繳所有財物,這種收繳財物的做法,立刻引起了百姓的反抗,然而面對披甲帶刀的禁衛,百姓們的反抗反而激化了禁衛們的收繳的力度,一場血腥而殘忍的屠殺開始了。

在大明軍攻佔了多邦城之後,城中終於變成了無序的人間煉獄,所有人都惶惶不安,而坐在寶座上、升龍皇城的主人、安南的國王黎宜民,選擇了五百挑夫帶着細軟,剃度爲僧,乘船逃跑。

整個升龍城,惟獨在翠玉殿、海池、講武殿等地方,纔有了些許的人氣和些許的繁華,也成爲了城中百姓逃難來地方,這裡有糧食,有煤炭,只要幹活,就給口吃的。

這裡是柳溥的地盤,也是柳溥一直忽悠黎宜民的‘升龍軍’駐地,而升龍軍從組建之初,一直在營建海池和翠玉殿。

“一千五百萬口供養的首善之地,凋零如此,怪不得黎宜民要跑,他原來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于謙眉頭緊皺的來到了海池旁的講武殿,坐下之後,看着這碧波盪漾的湖邊,那座白玉色的行宮。

那是柳溥給陛下修建的行宮—翠玉殿,莊嚴肅穆遠勝升龍皇城。

但是這翠玉殿並沒有完全弄好,只是建好了主體建築,剩餘的內部裝修,完全沒有開始。

“柳溥死了?”于謙喝了口茶,新闢之地,千頭萬緒,安南國一眼望去,滿目狼藉。

陳懋點頭說道:“死了,身首異處。”

在大明身首異處是一種不詳的死法。

于謙也是略微有些感嘆的說道:“我臨行前問過陛下,陛下並沒有打算收回成命,打算寬宥他,只是不讓他回大明依舊在海外爲侯。”

于謙現在多少能理解陛下選擇原諒柳溥。

受限於通訊便利的緣故,南衙僭朝的叛亂,在兩廣造成的影響並不是很大,又因爲李賢在南衙僭朝行制,導致兩廣各州府縣還以爲在執行大明皇帝的政令。

柳溥以需要防備安南爲由,並沒有將兩廣衛軍拉到南衙,和大明皇帝正面對決,在陳懋帶兵平定兩廣之時,柳溥也沒有選擇魚死網破,而是帶着兒子跑了。

相較於播州楊氏在海龍衛,妄想依靠地利抵抗,以戰求和的態度,柳溥無疑算不上吃了秤砣鐵了心要造反的那一批人。

在於謙看來,郡縣安南之中,大明軍節節勝利,柳溥在其中兩場關鍵戰役,涼山之戰和升龍之戰都發揮了作用,陛下寬宥柳溥,對於謙而言,就不是不能接受的事兒了。

于謙是忠臣,自然對亂臣賊子天然反感。

柳溥自己了結了自己的生命,給了陛下一個交待,也不讓陛下爲難。

于謙滿是追憶的說道:“寧陽侯知道賽因不花嗎?”

陳懋點頭說道:“知道,東勝衛指揮同知楊漢英,土木堡天變之後,此獠帶着官馬投敵,還改了個胡名賽因不花。”

于謙看着手中的大堆文書說道:“賽因不花其實也參與了當初營救那八十一名夜不收的行動,所以賽因不花把妻、子送回大明的時候,陛下將其送往了廣西安置。”

“朝臣們總是以爲我在勸陛下仁恕,其實陛下心中有大仁大恕,何須我去勸諫呢?”

墩臺遠侯隸屬於錦衣衛,這些秘聞,陳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知道有此事,並不知道都有誰參與其中,他思考良久,鄭重的說道:“陛下寬仁。”

大明皇帝在民間的形象,大約和仁恕是沾不上邊的,登基之前就開始殺人,登基之後,直接殺了稽戾王,而後親征平叛,再斬三親王,族誅了太后親眷會昌伯府滿門,即便是已經履任講武堂祭酒的陳懋,也是如此感覺。

只是在于謙講了舊聞之後,陳懋才恍然,陛下的對於忠奸仁恕並不以個人好惡而定,而是以是否危害大明利益爲標準。

這就是陛下的大仁大恕,大道之行。

陳懋正襟危坐,正色的說道:“黎宜民已經逃亡,接下來就是黎思誠了,我欲遣使勸降,若是不成,再行討伐。”

“我沒有意見。”于謙贊同陳懋的做法,黎思誠和黎宜民相比,就太像個人了,以致於黎思誠在安南都有些格格不入。

陛下對黎宜民的態度很簡單,抓到,殺掉。

弔民伐罪,安撫了百姓,自然要懲戒罪惡,而黎宜民爲首的鄭氏、莫氏等安南肉食者們製造的罪惡,自然是要懲戒。

黎思誠則不然,黎思誠做事有分寸有章法,至少沒搞的民生皆怨、生靈塗炭。

黎思誠在清化以南,被百姓愛戴和追捧,爲了安南的長治久安,如果能夠勸降黎思誠,自然是極好的,如果無法勸降,那隻能拿出陛下日拱一卒的戰略,十年輪訓,寸草不生了。

大明軍開始快速接管安南北部地區,重新設立府州縣事,派出了大量的掌令官,仿照諒山王化的辦法,對安南展開了郡縣化。

而大明的使者用最快的速度前往了寧化州,而後得到了黎思誠的回覆。

黎思誠願意投降,只是他的投降是有條件的,他的條件只有一個:黎宜民必須死,清化軍才能投降,黎思誠自縛前往廣州府面聖請罪。

黎思誠只要黎宜民死。

黎思誠在造反,他造反雖然沒什麼綱領,但大抵是反對暴虐的君主黎宜民。

只有完成了綱領,清化軍才能沒什麼遺憾的、沒有任何後患的投降,解散。

否則也是大明在安南長治久安的一個隱患。

安南局勢,現在就剩下一個黎宜民在哪裡的問題。

黎宜民在前面跑,袁彬在後面追。

在得到了確切的消息之後,袁彬飛鴿傳書,請在紅河下游的大明軍配合一起攔截黎宜民逃跑的船隻。

黎宜民別的本事沒有,這逃跑的路線顯然是早就規劃好的,一直跑出了紅河出海口,跑到了茫茫然無窮無盡的大海之上。

“啊!!”黎宜民看着漆黑一片的海面,對着大海大聲吼叫着,紓解這三日的鬱氣。

袁彬的追擊,如同跗骨之蛆,如影隨形的跟着黎宜民,這種強悍的追擊能力,讓黎宜民有點喘不過氣來。

這個逃跑的安南國王,這三日甚至都沒有安安穩穩的睡一覺,剛躺下,追兵又至。

到了大海之上,纔算是安全了,遼闊的大海之上,想要找幾條船,就是大海撈針。

“安全了。”黎宜民握着憑欄,擡頭看了一眼璀璨的星空,頗爲放鬆,即便是世間最悍勇之人,也抓不到他了。

這是大海。

大海上的夜晚是令人驚懼的,在沒有月色的晚上,是一片擇人而噬的黑,離開船不到一丈的距離,就是海天一色的漆黑。

而船底時不時傳來一種類似敲擊的聲音,不清楚是魚撞到了船隻還是太古與孤單產生了幻覺,在這樣的夜色中操舟,實在是令人心驚膽戰。

黎宜民逃跑的船一共五艘,在紅河上爲了甩開尾巴,黎宜民拋棄了一條,而後又因爲前方的追兵,黎宜民不得不拋棄一條,眼下只剩下了三條船。

而這三條船都是兩桅船,三桅的船,安南並沒有製造的能力,那都是大明海商纔有的船舶,兩桅船在大海上行駛,無疑是一種極其危險的行爲。

但好在,黎宜民要去的目的地是呂宋,航程極短,只有不到十天的時間,撐一撐,熬一熬,憑運氣,還是能夠順利到達。

船上的舟師舉着一個十字形的木架在測量方位,擡頭打量着星空的星圖和手中的星圖比對一番。

黎宜民昏昏沉沉的睡去,他真的太累了,累到即便是顛簸倒足以將人掀起的船隻,也無法打擾他的休息。

正如他預料的那般,跟隨着他的尾巴,也就是大明的追兵,已經消失的無影無蹤。

“天氣真好。”黎宜民伸了個懶腰,他來到了甲板之上,甚至打算釣魚玩樂一番。

剩餘的兩艘船,就在他目光所及的範圍內,船上載滿了財物,等到了呂宋,黎宜民打算改頭換面,開始全新的生活。

“那是什麼?”宦官哆哆嗦嗦指向了海面。

北部灣的海面雖然有些風浪,但是不超過一尺,但是在黎宜民船隻的左翼,突然出現了一道海牆,高約十丈的海牆!

遮天蔽日,如同一雙大手一樣,狠狠的拍向了最左邊的那條船。

船隻不堪海牆的拍打,在一陣嘎嘎吱吱的聲音中,攔腰折斷,船艙內無數的貨物沉入海底,海牆出現的太過於詭異和迅速,以致於船上的人沒有任何的應對時間,就被海牆拍裂。

在掙扎的水手們努力的抱着手中的木板,以求活命,但分成了兩半的船舶下沉形成了一股漩渦,將所有人捲入了海底。

那道十餘丈的海牆來得快,走得快,很快消失的無影無蹤,若非附近仍有一些木板漂浮,黎宜民甚至以爲自己產生了幻覺。

“這…這…是什麼?!”黎宜民哆哆嗦嗦的問道,他不知道在問誰,也不知道在問什麼,他已經緊張到幾近失語的地步。

一個渾厚的聲音在黎宜民的耳邊響起:“這是詭浪,即便是在最惡劣的暴風雨之中,海浪的高度一般也不超過三丈,但是這十丈高的詭浪,連最恐怖的暴風中也不會出現。”

“詭浪詭異在神出鬼沒,明明是風平浪靜,碧波浩渺,突然就從海面下,伸出這一道巨手,狠狠的拍下,而後消失的無影無蹤。”

“開始的時候,海事堂還不相信有詭浪的存在,說舟師船伕們在吹牛,直到有一艘在詭浪下存活的船,狼狽的逃回了松江府,所有人才確信這詭異的玩意兒,真的存在。”

黎宜民心有餘悸,若是那道海牆再偏一點點,就砸到了他的船上,損失了一條船罷了,只要能活着到呂宋,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海上真的是太危險了,以後再也不出海了。”黎宜民四處張望,確定沒有了詭浪海牆,纔算是短暫安心,他也沒有了釣魚的興致,準備回倉。

黎宜民因爲詭浪海牆的奇景,忽略了身邊的聲音,不是宦官,而是一個極爲渾厚的聲音,他一步步的回到了船艙之內。

“袁指揮,船已經調頭了,明日就回到安南了。”船上的舟師來到了袁彬的面前,畢恭畢敬的說道。

對黎宜民解釋詭浪的是袁彬,他在今天黎明破曉的時候登上了黎宜民的這條船。

大海茫茫,袁彬真的是青兕轉世,難道也有聞着味兒找到的黎宜民的本事?

當然不是。

全世界最好的牽星師,都在大明,而黎宜民要去呂宋,就必須要牽星師牽星過洋,在這名舟師的帶領下,黎宜民在北部灣上轉了個圈兒,就自投羅網了。

袁彬非常客氣的說道:“辛苦了,我會爲你請功的。”

“爲陛下盡忠!”舟師十分確信的說道。

這名舟師名叫程銘戊,乃是舟師彭遂的弟子,彭遂就是那名曾經在琉球發現了滄溟流的的舟師,並且在陛下手中豪取了一塊奇功牌,隨後帶領大明船舶,測繪了整個雞籠島。

程銘戊原名叫程牛二,他本來是松江府青村中前衛的軍戶,因爲臨海,酷愛操舟,而後在社學讀書,考入了松江府海事堂,成爲了一名舟師。

舟師是大明朝官方的叫法,因爲有牽星過洋之能,所以他們又被尊稱爲牽星師,在一些船伕眼中,這些舟師有牽動天上星辰之能。

“這詭浪算不算是天作孽不可活?老天都看不下去了,準備拍死黎宜民?”唐興滿是興奮的說道:“說不定陛下真的是真武大帝轉世,在廣州府掐指一算,黎宜民此獠要逃,遂做法除妖孽,安民怨以…”

“打住!”袁彬額頭青筋抖了一下,無奈的說道:“子不語怪力亂神,陛下就是陛下。”

袁彬從來不覺得把陛下神話是一件有趣的事兒,相反,他確信的知道,陛下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正因爲有血有肉,陛下才更加英明。

陛下之所以偉大,就是因爲陛下是陛下,而不是因爲所謂的真武大帝,這是根本問題。

袁彬的忠誠是忠誠於陛下。

第848章 陛下,罪臣有話要說!第五百一十四章 西羅馬的滅亡第二百六十九章 瓦剌人留下的爛攤子第879章 國祚綿延,要靠搶第703章 雖然削減了待遇,但是獲得了自由第七十五章 于謙,你比王莽還要王莽!第三百七十九章 扶持社稷擎天柱,平定乾坤架海樑第四百二十八章 撒馬爾罕的諮政院第五百一十四章 西羅馬的滅亡第978章 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第二百三十七章 有什麼話,跟陛下說吧第905章 無情的權力遊戲第一百七十二章 計劃委員會第五百一十三章 問心第六百三十一章最有權也最有錢第六百一十六章 《寰宇通志》第687章 銀莊不應成爲朘剝的利刃第四百三十一章 以泰安宮爲準的標準時第669章 爲上者隱,爲尊者諱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祁鎮:壞了,我成替身了第五百七十一章 紅顏薄命,公子無情第864章 說一套做一套第二百一十二章 母子平安第二百三十一章 他們總是緊密聯合在一起第997章 胡濙教育理論,于謙教育實踐第二百二十二章 解剖論第四百三十九章 四時之序,生機斷絕第四百四十一章 一個悲痛的消息和一份謝禮第四百零六章 第一次海戰第四十九章 守城之戰朕參與第一百二十九章 直鉤釣魚第927章 枯木怎逢春第二百四十一章 衍聖公,他有幾個團營?第一百二十九章 直鉤釣魚第二百五十七章 大皇帝必勝之決心第719章 拋開立場不談,講個小故事第二百四十二章 臣請陛下殺人第二百八十九章 鈔關商稅不能免第695章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第780章 升龍城不戰而降第五百三十二章 擁有於少保的君士坦丁堡,堅不可摧第五十八章 衆人拾柴火焰高第711章 世世相保,垂利無窮第一百四十一章 剪除羽翼第712章 經營太甚違天命 莫把妄思損真性第六百三十八章 大明的基石不能有任何鬆動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第四百二十二章 人生有很多種選擇第三百三十七章 原來陛下如此辛苦第三百六十章 威逼利誘、文武並用第五百六十八章 打斷施法第955章 朕不信,除非你們打一場第四十八章 歡樂的空氣第二十三章 不得人心庶皇帝第三百零四章 寰宇通志,隨時增補第三百二十六章 清君側,正朝綱第三百三十四章 諮政院主政第848章 陛下,罪臣有話要說!第二百六十九章 瓦剌人留下的爛攤子第832章 和林,國家興王地第三百零三章 再賞一塊奇功牌第三百六十三章 徹底摧毀敵人的抵抗意志第912章 宣皇是誰?第758章 在牢房裡處理國事第四章 退敵良策第三百八十一章 安心求道能立命 知行合一得始終第三百四十五章 徐州是南京的門戶,應派虎將把守第677章 孫孝子不甘枉送性命 唐國丈恭順巧獻第905章 無情的權力遊戲第一百九十三章 今日無事第711章 世世相保,垂利無窮第二百零八章 國家用人之道第689章 某平生不善鬥,唯好解鬥第一百七十八章 天子北狩第853章 有志報國,無財請師第697章 陛下爲何謀反?第六百二十九章 死掉的瓦剌纔是好瓦剌第四百九十六章 陛下,奇觀誤國啊!第二百六十四章 在算學上,繼往開來第六百二十章 大明財經事務的基本底色第853章 有志報國,無財請師第五百三十二章 擁有於少保的君士坦丁堡,堅不可摧第五百四十章 說什麼狡兔三穴,哪能擋得住繡春刀寒芒乍現第一百八十三章 殺人必須誅心第三百九十一章 當忠犬變成野狗第五百零三章 景泰年間的抄家法第994章 走出去和帶回來第694章 恨似高山仇似海第四百四十一章 一個悲痛的消息和一份謝禮第972章 弗里敦總督在里斯本第五百七十九章 脫脫不花在津口第979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三百六十五章 看他宴賓客第792章 夾帶越厚,問題越大第六百一十七章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第804章 李代桃僵,鳩佔鵲巢第五百五十章 月吐青山倚艦樓,爲馳王事渡仙舟第一百二十二章 胸章胸前掛(均訂加更)第三百八十四章 陛下,臣請清田釐丁!第六百章 白麪、頭繩、門神
第848章 陛下,罪臣有話要說!第五百一十四章 西羅馬的滅亡第二百六十九章 瓦剌人留下的爛攤子第879章 國祚綿延,要靠搶第703章 雖然削減了待遇,但是獲得了自由第七十五章 于謙,你比王莽還要王莽!第三百七十九章 扶持社稷擎天柱,平定乾坤架海樑第四百二十八章 撒馬爾罕的諮政院第五百一十四章 西羅馬的滅亡第978章 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第二百三十七章 有什麼話,跟陛下說吧第905章 無情的權力遊戲第一百七十二章 計劃委員會第五百一十三章 問心第六百三十一章最有權也最有錢第六百一十六章 《寰宇通志》第687章 銀莊不應成爲朘剝的利刃第四百三十一章 以泰安宮爲準的標準時第669章 爲上者隱,爲尊者諱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祁鎮:壞了,我成替身了第五百七十一章 紅顏薄命,公子無情第864章 說一套做一套第二百一十二章 母子平安第二百三十一章 他們總是緊密聯合在一起第997章 胡濙教育理論,于謙教育實踐第二百二十二章 解剖論第四百三十九章 四時之序,生機斷絕第四百四十一章 一個悲痛的消息和一份謝禮第四百零六章 第一次海戰第四十九章 守城之戰朕參與第一百二十九章 直鉤釣魚第927章 枯木怎逢春第二百四十一章 衍聖公,他有幾個團營?第一百二十九章 直鉤釣魚第二百五十七章 大皇帝必勝之決心第719章 拋開立場不談,講個小故事第二百四十二章 臣請陛下殺人第二百八十九章 鈔關商稅不能免第695章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第780章 升龍城不戰而降第五百三十二章 擁有於少保的君士坦丁堡,堅不可摧第五十八章 衆人拾柴火焰高第711章 世世相保,垂利無窮第一百四十一章 剪除羽翼第712章 經營太甚違天命 莫把妄思損真性第六百三十八章 大明的基石不能有任何鬆動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第四百二十二章 人生有很多種選擇第三百三十七章 原來陛下如此辛苦第三百六十章 威逼利誘、文武並用第五百六十八章 打斷施法第955章 朕不信,除非你們打一場第四十八章 歡樂的空氣第二十三章 不得人心庶皇帝第三百零四章 寰宇通志,隨時增補第三百二十六章 清君側,正朝綱第三百三十四章 諮政院主政第848章 陛下,罪臣有話要說!第二百六十九章 瓦剌人留下的爛攤子第832章 和林,國家興王地第三百零三章 再賞一塊奇功牌第三百六十三章 徹底摧毀敵人的抵抗意志第912章 宣皇是誰?第758章 在牢房裡處理國事第四章 退敵良策第三百八十一章 安心求道能立命 知行合一得始終第三百四十五章 徐州是南京的門戶,應派虎將把守第677章 孫孝子不甘枉送性命 唐國丈恭順巧獻第905章 無情的權力遊戲第一百九十三章 今日無事第711章 世世相保,垂利無窮第二百零八章 國家用人之道第689章 某平生不善鬥,唯好解鬥第一百七十八章 天子北狩第853章 有志報國,無財請師第697章 陛下爲何謀反?第六百二十九章 死掉的瓦剌纔是好瓦剌第四百九十六章 陛下,奇觀誤國啊!第二百六十四章 在算學上,繼往開來第六百二十章 大明財經事務的基本底色第853章 有志報國,無財請師第五百三十二章 擁有於少保的君士坦丁堡,堅不可摧第五百四十章 說什麼狡兔三穴,哪能擋得住繡春刀寒芒乍現第一百八十三章 殺人必須誅心第三百九十一章 當忠犬變成野狗第五百零三章 景泰年間的抄家法第994章 走出去和帶回來第694章 恨似高山仇似海第四百四十一章 一個悲痛的消息和一份謝禮第972章 弗里敦總督在里斯本第五百七十九章 脫脫不花在津口第979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三百六十五章 看他宴賓客第792章 夾帶越厚,問題越大第六百一十七章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第804章 李代桃僵,鳩佔鵲巢第五百五十章 月吐青山倚艦樓,爲馳王事渡仙舟第一百二十二章 胸章胸前掛(均訂加更)第三百八十四章 陛下,臣請清田釐丁!第六百章 白麪、頭繩、門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