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2章 阿剌知院投降伏誅

第902章 阿剌知院投降伏誅

阿剌知院受傷的消息,阿剌知院沒有告訴任何人,但是他並沒有馬上去死,而是強撐着讓賽因不花跟大明溝通投降的條件,在得到了大明軍不對龍庭進行屠掠的承諾後,阿剌知院宣佈投降。

阿剌知院宣佈投降的理由是,龍庭經過了內訌之後,實力消耗嚴重,已全然不是大明的對手,故此投降,若要繼續抵抗可從北側山口,越過杭愛山向北入山林,以圖以後。

阿剌知院本來以爲會有臺吉反對,可是龍庭之內,完全沒有任何的反對之聲,本來打算用強硬手段來肅清的阿剌知院也知道,仗到十萬男兒齊卸甲束手就擒的份上,這仗已經敗局已定,上下已經完全被嚇破了膽兒,再繼續,就是對自己的不尊重了。

大明的火力實在是太過於強大,以致於大明軍進入龍庭腹地之後,瓦剌上下,連一個去騷擾的都沒有了。

讓阿剌知院意外的是,大明軍給出的具體投降時間爲八月十五,這一天是大明的中秋節,同樣,也是土木堡天變的日子,大明始終記得這個仇,牢牢的記在心裡,連投降的日子,都要選在這一天。

敲定投降的時間之後,阿剌知院還有一些僥倖的心理,萬一傷勢康復,就立刻北逃入漠北山林之中,大明的夜不收就是長了天眼,也找不到他,至於日後,逃走再言。

可是接下來幾日,阿剌知院的病情愈演愈烈,到最後痛不欲生只能依靠福祿三寶硬挺着,在捱到八月十五這天,阿剌知院甚至有一種解脫的感覺。

這一日晴空萬里,絢爛而炙熱的陽光籠罩着草原大地,阿剌知院坐在大攆上,無精打采的奔着閤兒失而去,閤兒失,是窩闊臺汗的夏宮,在景泰十一年八月十五日的時候,早已因爲年久失修,無人打理變成了一片的廢墟,當年由色目工匠精心打造的宮殿,現在只剩下了高臺、柱石,而這每一個柱石之間都是一箭之地,這些柱子的位置,在胡元的時代,幾乎等同於文華殿廷議的座次。

而現在,這些柱子之間都是大明軍的駐軍。

旌旗在風中被吹得獵獵作響,號角聲悠揚而深遠,戰鼓沉悶的聲音驚擾了無數的飛鳥驚慌失措的飛向遠方,而於謙和石亨站在夏宮的正殿,等待着阿剌知院的到來。

經過了繁瑣的儀禮之後,阿剌知院終於來到了夏宮,他站在夏宮門前,看着完全變了個樣子的夏宮,有些疑惑,這真的是他熟視無睹的廢墟?

大明軍這些日子一直在按兵不動,于謙便組織了一千工兵營的工兵,把這裡簡單的收拾了一番,工兵也是就地取材,沒費多大勁兒,就把廢墟變成了眼下堪稱富麗堂皇的模樣。

“宣,阿剌知院。”宦官甩着拂塵,站在宮門前吆喝着。

阿剌知院進了正殿,看到月臺上放着一把劍架,上面是皇帝賜給徵虜大將軍徵虜所用的永樂劍,月臺之上只有一把寶劍,再無其他,而於謙和石亨及一種武將參贊軍務,都站在月臺之下。

“跪!”宦官再甩拂塵,這是讓阿剌知院跪寶劍,便是跪陛下。

這是早就商定好的議程,阿剌知院顫巍巍的跪下,三拜五叩之後,將頭埋的很深。

宦官示意兩個小黃門拉開了聖旨,厲聲說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至親皇叔襄王墡不顧千乘之尊,親至和林與你等誓盟,祈天下泰安,再無刀兵,大明並無虧待林中百姓分毫之處,所行所爲皆依盟約而行,朕,大疑惑,素問草原以誓盟爲信,背信棄義難道就是草原人所爲?”

“阿剌知院答。”

這次大明平叛打出的旗號是平叛,阿剌知院和朱瞻墡的誓盟,在大明、在草原都公認了阿剌知院已俯首稱臣,而這次起兵作亂,大明平叛,是大義所在。

阿剌知院跪在地上顫顫巍巍的說道:“大明並無背棄誓盟絲毫,皆罪臣心起歹念,輕信歹人挑唆,悍然謀叛,罪臣萬死。”

宦官繼續說道:“朕聞草原兵變,心甚憂慮,草原苦寒,庶民衣食安定尚且不濟,天象有異苦寒更甚,再起刀兵,恐內外不寧,遂遣使溝通,可朕的使者始終不得入龍庭半步,如此薄待,大明興師北伐,捷報頻傳驛馬忙,朕,大疑惑,大明兵峰正盛,不願逼迫過甚,遣使再次溝通,阿剌知院何故要朕股肱?”

宦官說完之後,低聲說道:“於少保乃是陛下股肱之臣,輔佐興亡柱石,鴻臚寺與你溝通,你卻要把陛下殺掉於少保,這不是要陛下的手足嗎?”

宦官還給阿剌知院解釋了一番,哪怕是這人要死了,也得做個明白鬼。

如果阿剌知院不說出殺于謙這種離譜的條件,條件只要不過分,朱祁鈺真的會答應。

在大軍開拔之前,石亨要立軍令狀,朱祁鈺立刻讓石亨打住,而且藉着宗澤和岳飛討論勝負乃是兵家常事,許大明軍敗,只要敗的不那麼難看,朱祁鈺完全可以接受。

大明軍的北伐,畢竟是重組之後的第一次北伐,這第一次嘛,總是無法窺得門路,不過一回生二回熟,多試幾次,便是水到渠成了。

可是在阿剌知院說出了要殺于謙的時候,朱祁鈺便無論如何不能答應議和了,他已經被人罵成隋煬帝了,這要是答應了,豈不是又要變成趙構了?

阿剌知院沉默了許久,纔開口說道:“騎虎難下,迫不得已,彼時和林嘈雜,罪臣萬死。”

宦官繼續宣讀聖旨:“朕祈修睦,邊境泰安,山河無恙,伱爲林中百姓之王,不思百姓疾苦,悍然謀叛,今聞阿剌知院願死,乃熄兵戈至德之事,故此不以斧鉞,留你全屍,安葬和林,願日後再無兵禍。”

“欽此。”

宦官們取來了毒藥藥丸,拿到了石亨和于謙的面前眼看之後,纔打開了火漆,將藥丸放進了酒瓶之中,搖晃均勻靜置,而幾個夜不收在石亨身邊低聲說了幾句。

這是驗明正身,驗明正身的環節非常的繁瑣,這幾個常年在龍庭活動的夜不收,只是最後的一環罷了。

“飲了吧。”宦官將毒酒倒在了酒杯裡,來到了阿剌知院的面前說道:“既然要體面,就別到最後關頭不體面。”

阿剌知院挺直了腰身,接過了酒杯,手抖的厲害,但還是一飲而盡。

“還請大明庇佑林中百姓周全。”阿剌知院最後還說了一句場面話,便將頭埋的很深,靜靜的等死。

既然要體面,既然走到了這裡,再掙扎,的確是不禮貌也不體面了,阿剌知院本來以爲要經過撕心裂肺的痛苦,但是等了片刻,只感覺一陣陣的睏意襲來,而後昏昏沉沉。

在失去意識的最後一刻,阿剌知院似乎看到了一把刀扎進了自己的心口,那拿刀的人卻是韃靼的臺吉,孛來。

這是幻覺。

在大殿內,阿剌知院的身子一歪,翻滾到了地上,手腳攤開,全然沒有了呼吸和心跳,便死的不能再死了。

阿剌知院死的並不痛苦,大明皇帝一直如此,要體面他就會給體面,要不體面,那大皇帝也不體面。

“這什麼毒藥,如此厲害。”石亨的眼皮輕跳,有些驚恐不已的說道。

石亨在清風店,面對瓦剌人千軍萬馬衝陣的時候,連眉頭都沒擰一下,下了馬就和敵人廝殺在了一起,死在戰場上,對石亨而言並不可怕,可是眼前這一幕,讓這個鐵打的漢子心抽抽了一下。

“不知道,太醫院送來的,確實是厲害。”于謙也不知道這是什麼,只是覺得脊背發涼,揮了揮手,示意將阿剌知院擡下去,準備安葬便是。

生命是極其頑強的,死亡是極其痛苦的,這世間幾乎找不到不痛苦的死法,而這太醫院的毒藥,實在是讓人心驚膽戰,連死亡的痛苦都可以避免,還說太醫院解刳院不是閻羅殿?!

盧忠要是知道石亨和于謙的想法,那一定有一肚子的話說,每次盧忠去解刳院送人犯,盧忠都覺得自己在走鬼門關,明明一轉角就是熙熙嚷嚷的惠民藥局,是熱鬧的人間,可是這東郊米巷那條街,連耗子都繞着走。

“我的事兒結束了,接下來就是於少保的事兒了。”石亨一身輕鬆的說道,他當然不是沒事做了,那麼多的瓦剌俘虜還需要他去安置,不過他的大活兒已經幹完了,而於謙忙活的事兒纔剛開始。

于謙倒是無所謂,他沒入京在地方二十五年,做的就是安土牧民的事兒,這算是老手藝了。

再說了,大明又不打算在和林駐軍,也不打算把和林變成四方之地的一部分,那安土牧民的標準就不需要那麼高了。

“楊指揮,你且隨我等來。”于謙對着發愣的楊漢英說道。

這大殿收拾出來就是放永樂劍受降的,一來是代表了陛下的尚方寶劍,二來,也讓文皇帝看看,阿剌知院降了,當年文皇帝北伐未竟之事,還有人在做。

楊漢英低着頭,他其實想和石亨說幾句話,畢竟過去稱兄道弟,楊漢英甚至連腹稿都打好了,可是到了眼跟前,楊漢英一句話說不出去來。

“楊指揮?”于謙沒有聽到回答,又叫了一聲,楊漢英還是不說話,他不是沒聽到,他是真的不知道在叫自己。

石亨嗓門大,開口說道:“楊漢英?”

“啊?”楊漢英被人叫了十幾年的賽因不花,驟然聽聞有人叫他漢名,立馬哆嗦了一下,趕忙應道。

楊漢英一擡頭就看到了石亨那個標誌性的笑容,這個笑容很容易聯想到兩個字,痞子。

楊漢英跟石亨有次喝酒喝大了,楊漢英就指着石亨的鼻子說,日後石亨一定會是安祿山,這體型,這模樣,這秉性,和安祿山一模一樣,石亨還滿心不樂意,灌了楊漢英一肚子的酒,才解了氣。

石亨還是那個樣子,可是指揮大明京營北伐的正是石亨,雖然楊漢英沒有和石亨作戰,但是戰報他都知道,石亨現在可是厲害多了,具體而言,過去石亨就是個將,現在石亨是帥,將帥常合用,可是在軍中完全不同。

再見面,物是人非事事休。

“怎麼十多年沒見不認識了?走走,偏廷說話。”石亨笑着說着話,來到了偏殿。

石亨笑容滿面的說道:“今天阿剌知院投降伏誅,外面給他安葬,且等着呢,咱們來下盤兵推,讓我看看你這手藝拉下了沒。”

“坐坐。”

石亨和楊漢英當年私交極好,現如今,楊漢英在石亨面前,更是連坐都不敢坐,兩手下垂,低着頭,一副恭順的樣子。

楊漢英落座,于謙在旁處理公文,偶爾會看一眼,每次看,于謙都看得出楊漢英敗局已定。

“你這手藝生疏了啊,這兵事是咱們吃飯的傢伙,你怎麼變成了這般模樣?”石亨下了幾盤,他還留了情面,可是楊漢英哪裡是石亨的對手,處處都是破綻,幾盤都是完敗。

楊漢英重重的嘆了口氣,神情落寞的說道:“怎麼變成了這樣?不是大明人了,就是有些天賦,又有什麼用?久未歷戰陣,變成這副模樣,實屬咎由自取。”

當年楊漢英的實力和石亨相差無二,算是旗鼓相當的對手,現如今,楊漢英在石亨放水的情況下,連一點好處都討不到了。

“我來下幾盤,殺殺大將軍的銳氣。”于謙示意楊漢英讓開,讓他來,于謙看着楊漢英拘謹的模樣說道:“坐,不必拘束。”

換了對手,也換了棋盤,石亨打起了十二分精神,酣戰一場,石亨最終艱難取勝。

“你這措大,不當武夫着實可惜了。”石亨看了看棋局,由衷的說道,于謙這軍事天賦,實在是讓石亨歎爲觀止,最關鍵的是,于謙除了京師之戰,就再沒領兵打仗了。

“我是武夫啊,文安侯,武勳,陛下賜了世券,武清侯不認?”于謙端着手看着棋局,他棋差一招,差點就把石亨贏了,但是差了一招,就是滿盤皆輸。

“這兵推棋盤叫什麼?”楊漢英終於忍不住問道。

“天下伐明。”于謙解釋道:“就是大明六合之地合縱攻打大明,這要是有能把六合之地諸番聯合起來的本事,到了大明怎麼也能弄個國公噹噹了,陛下總是料敵從寬了些。”

天下伐明絕無可能,可是于謙這話裡意思卻是再清楚不過了,楊漢英再次認可了孛來的話,大明皇帝,真的是個喪心病狂的人。

楊漢英是要留在和林的,得讓楊漢英的清楚的知道,當今陛下是什麼人。

“楊指揮,你和大將軍私交甚篤,大將軍有些話不好意思說,我替大將軍說出來,楊漢英,你都自誤了一次,莫要再自誤一次了,這十年的苦也吃了,十年的教訓也要記下,人記吃更要記打。”于謙的話語重心長,話裡話外,則是恩威並重。

于謙認可楊漢英在龍庭的裡挑外撅,屬於軍功,可就是楊漢英已經不是大明人了,功勞便無從談起了,所以于謙還叫楊漢英一聲他的舊官職指揮使。

“謝於少保教誨。”楊漢英跪下,趕忙道謝。

石亨坐直了身子,想了想,頗爲嚴肅的說道:“老楊啊,你說你,當年就不能再等等再看看?急赤白咧的投了瓦剌,混成了這個人不人鬼不鬼的樣子,怪誰?”

“這次陛下給了你差事,機會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你這麼些年在龍庭爲夜不收活動提供便利,陛下雨露,你要是抓不住,可不能怪我不念舊情,你要是起了什麼歹念,戰場之上,我絕對不會手下留情,相反,一定會全力以赴。”

有些話,于謙這個讀書人給楊漢英留面子,石亨就一點不客氣了。

“謝大將軍教誨。”楊漢英再拜再謝,十年了,他終於不再叫賽因不花,而是叫楊漢英了,這十多年,度日如年。

第五百三十二章 擁有於少保的君士坦丁堡,堅不可摧第733章 皇帝賜物,青兕獻寶第三百八十七章 畏威而不懷德第五百八十六章 喪子之痛第四百五十三章 拿來與大思辨第991章 火尋侯王復回京第四百七十四章 瑕瑜互見,長短並存第七十七章 少保第一百零二章 除惡務盡(求訂閱)第742章 極其廉價的烹飪油第二百三十四章 專業第四十八章 歡樂的空氣第十二章 吊!第六十七章 各懷鬼胎第829章 襄王欲奪大位效燕王事第五百七十四章 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第一百六十四章 勳章…又見勳章!第一百零六章 噤若寒蟬(均訂加更)第二百五十七章 大皇帝必勝之決心第三百四十章 趙輝伏誅 還有同謀第二百四十一章 衍聖公,他有幾個團營?第五百一十八章 哪有同黨?都是陛下的臣子(恭賀“打磨z”成爲本書盟主!)第705章 白鹿洞書院第758章 在牢房裡處理國事第702章 山不向人去,人自上山來第740章 寓言兩則,羊與牧羊人第907章 與其說個人道德敗壞,不如說無能第三百六十三章 徹底摧毀敵人的抵抗意志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明人的善良第七十八章 萬夫一力,天下無敵第七十六章 你甚至不肯叫我一聲…勳宗!第五百章 到底是在救她們還是在害她們呢?第四百三十一章 以泰安宮爲準的標準時第四百五十五章 大思辨=文藝復興第二百二十二章 解剖論第六百一十五章 亡國五病 臃腫痿痹第二十三章 不得人心庶皇帝第880章 海道清寧,番人仰賴第900章 人頭來見,再言和戰第五百三十三章 雪花飄飄,北風蕭蕭第732章 不能拼命啊,拼命還怎麼賺錢第二百一十一章 有隙則明示之第五百五十二章 大明今日好,明日好,日日好第五百八十七章 異姓王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不喜歡賺錢,只喜歡……第747章 羅馬笑話,枯井之戰第877章 快刀斬亂麻,辦個加急第五十九章 朱祁鎮,陛下讓臣帶句話第九章 皇權更替,腥風血雨第三百六十五章 看他宴賓客第768章 天底下第一號惡人第六百一十一章 文武百官親眷不得營商第三百六十六章 看他煤山起第三百七十五章 四萬裡水路第四百八十七章 十萬銀幣換一塊奇功牌,換不換?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明皇帝要出新書了第四百零三章 海的那邊是什麼?第978章 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第二百九十一章 三根神針針穴療經第946章 六十六車的儒教經典第二百八十三章 總是和姦細有不解之緣的袁彬第884章 第一站,峴港第三百一十章 戰前有動員、戰後要總結第736章 一個安南,兩個國王第四百九十章 農莊發展三十二條綱要第832章 和林,國家興王地第五百二十三章 勢與羅馬同生同死第947章 諮政第二院第二百章 高端洗地法第九十六章 興安的日常第二百九十八章 于謙打魚說第834章 雖然沒有軍事天賦,但仍是優秀統帥第二百零八章 國家用人之道第三百四十八章 英明神武的大皇帝陛下君臨他忠誠的應天府第707章 你覺得他們會傷害朕嗎?第二百六十五章 放榜,授頭功牌第三百四十二章 商舶稅十抽一,給銀再減四分第697章 陛下爲何謀反?第939章 引經據典等於懂的都懂第737章 村裡的狗,都能吃上皇糧!第787章 大軍凱旋,因功授勳第942章 陛下威武!大明軍威武!第三百九十八章 吾與大石同在!第752章 工匠貴族化?還有這種好事?!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明守夜人——夜不收(均訂加更)第754章 醉生夢死渾渾噩,花天酒地昏昏沉第五百八十三章 權臣的誕生,是雙向奔赴第805章 幾匹怪異的蒸汽馬第719章 拋開立場不談,講個小故事第770章 烈風捲髒爛,榮辱春秋斷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六百二十四章  時來頑鐵生輝,運去黃金失色第三百零七章 也先大悅!第二百一十九章 發現一個,砍一個第751章 停工歇業 合乎法理第六百零八章 小農經濟蛻變的必要條件第二百七十七章 得加錢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忽悠在和林第三百八十章 養豬,到底是集中養殖還是散養?
第五百三十二章 擁有於少保的君士坦丁堡,堅不可摧第733章 皇帝賜物,青兕獻寶第三百八十七章 畏威而不懷德第五百八十六章 喪子之痛第四百五十三章 拿來與大思辨第991章 火尋侯王復回京第四百七十四章 瑕瑜互見,長短並存第七十七章 少保第一百零二章 除惡務盡(求訂閱)第742章 極其廉價的烹飪油第二百三十四章 專業第四十八章 歡樂的空氣第十二章 吊!第六十七章 各懷鬼胎第829章 襄王欲奪大位效燕王事第五百七十四章 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第一百六十四章 勳章…又見勳章!第一百零六章 噤若寒蟬(均訂加更)第二百五十七章 大皇帝必勝之決心第三百四十章 趙輝伏誅 還有同謀第二百四十一章 衍聖公,他有幾個團營?第五百一十八章 哪有同黨?都是陛下的臣子(恭賀“打磨z”成爲本書盟主!)第705章 白鹿洞書院第758章 在牢房裡處理國事第702章 山不向人去,人自上山來第740章 寓言兩則,羊與牧羊人第907章 與其說個人道德敗壞,不如說無能第三百六十三章 徹底摧毀敵人的抵抗意志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明人的善良第七十八章 萬夫一力,天下無敵第七十六章 你甚至不肯叫我一聲…勳宗!第五百章 到底是在救她們還是在害她們呢?第四百三十一章 以泰安宮爲準的標準時第四百五十五章 大思辨=文藝復興第二百二十二章 解剖論第六百一十五章 亡國五病 臃腫痿痹第二十三章 不得人心庶皇帝第880章 海道清寧,番人仰賴第900章 人頭來見,再言和戰第五百三十三章 雪花飄飄,北風蕭蕭第732章 不能拼命啊,拼命還怎麼賺錢第二百一十一章 有隙則明示之第五百五十二章 大明今日好,明日好,日日好第五百八十七章 異姓王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不喜歡賺錢,只喜歡……第747章 羅馬笑話,枯井之戰第877章 快刀斬亂麻,辦個加急第五十九章 朱祁鎮,陛下讓臣帶句話第九章 皇權更替,腥風血雨第三百六十五章 看他宴賓客第768章 天底下第一號惡人第六百一十一章 文武百官親眷不得營商第三百六十六章 看他煤山起第三百七十五章 四萬裡水路第四百八十七章 十萬銀幣換一塊奇功牌,換不換?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明皇帝要出新書了第四百零三章 海的那邊是什麼?第978章 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第二百九十一章 三根神針針穴療經第946章 六十六車的儒教經典第二百八十三章 總是和姦細有不解之緣的袁彬第884章 第一站,峴港第三百一十章 戰前有動員、戰後要總結第736章 一個安南,兩個國王第四百九十章 農莊發展三十二條綱要第832章 和林,國家興王地第五百二十三章 勢與羅馬同生同死第947章 諮政第二院第二百章 高端洗地法第九十六章 興安的日常第二百九十八章 于謙打魚說第834章 雖然沒有軍事天賦,但仍是優秀統帥第二百零八章 國家用人之道第三百四十八章 英明神武的大皇帝陛下君臨他忠誠的應天府第707章 你覺得他們會傷害朕嗎?第二百六十五章 放榜,授頭功牌第三百四十二章 商舶稅十抽一,給銀再減四分第697章 陛下爲何謀反?第939章 引經據典等於懂的都懂第737章 村裡的狗,都能吃上皇糧!第787章 大軍凱旋,因功授勳第942章 陛下威武!大明軍威武!第三百九十八章 吾與大石同在!第752章 工匠貴族化?還有這種好事?!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明守夜人——夜不收(均訂加更)第754章 醉生夢死渾渾噩,花天酒地昏昏沉第五百八十三章 權臣的誕生,是雙向奔赴第805章 幾匹怪異的蒸汽馬第719章 拋開立場不談,講個小故事第770章 烈風捲髒爛,榮辱春秋斷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六百二十四章  時來頑鐵生輝,運去黃金失色第三百零七章 也先大悅!第二百一十九章 發現一個,砍一個第751章 停工歇業 合乎法理第六百零八章 小農經濟蛻變的必要條件第二百七十七章 得加錢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忽悠在和林第三百八十章 養豬,到底是集中養殖還是散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