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十七歲,十七歲啊

朱祁鈺樂意爲于謙背書。

因爲于謙他是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天下爲公的人。

救時宰相,這一個詞,于謙完全是擔得起的。

興安去拿于謙家裡拿乾魚,于謙家裡的情況,也被興安如實回答。

那便是:日夜分國憂,所居僅蔽風;門前無列戟,錯認野人家;家無餘資,蕭然僅書籍,而已。

于謙的家裡如同如同普通人家一樣,甚至連醋都沒有。唯有書籍,是他的財富。

御史顧耀的彈劾,現在更像是一個笑話一樣。

朱祁鈺所知,顧耀的宅院在東江米巷,那邊一座宅子就要十幾萬兩銀子,他哪來的錢?

又哪裡來的底氣,攻訐于謙呢?

朱祁鈺看着顧耀終是揮了揮手,示意其歸班便是。

朝議還在繼續,太陽高高升起之時,朝議正式結束,廷議並沒有進行。

因爲今天是各衙門最忙的一天,大明重開九門之日,各衙門都要加班加點,處理積壓的來自四面八方的奏疏。

于謙走出了奉天殿,站在高高的月臺上,看着羣臣一邊交談,一邊離開的樣子,重重的嘆了口氣。

瓦剌人走了,大明的危急就徹底解除了嗎?

真正的考驗還在前面。

他正要邁步向前,卻被吏部尚書王直拉住,王直剛要說話,興安從奉天殿內走了出來,笑着說道:“於少保,陛下有話。”

“你且先去,你且先去。”王直止住了自己的話頭,拾級而下,向着遠處的宮門而去。

于謙和興安站在月臺上,看着王直略微有些佝僂的身影,緩緩離去。

王直上一次在宮門前,對於謙說,面對這樣的情況,一百個王直也不如一個于謙也。

說出這句話的時候,王直其實已經切實的知道了自己的能力不足,不足以救時,將權柄交給了于謙。

此時,王直的身影,略顯蕭索。

“陛下何事?”于謙收起了自己的感慨,問着興安,這些宦人,于謙是能少接觸,就少接觸,因爲他沒錢。

正統初年還有三楊主政,三楊何人?

楊士奇、楊榮、楊溥,公正廉明,治國井井有條,國無長君,他們輔佐皇帝,繼仁宣德政,頗有作爲。

可是自從宦官王振擅權,每逢朝會,見到王振的人,必須要獻百兩白銀,若是能夠獻白銀千兩,始得款待酒食,醉飽而歸。

于謙能送什麼?

兩袖清風。

向太監打聽點事,總要銀錢打點,他沒有,所以,他不喜歡和宦官們打交道。

“是這樣的,之前查抄了一大批的陰結虜人的奸細,這裡面查獲了一套廳堂五間九架八進的宅子。”

“陛下將這座宅子賜給了於少保,所用奴僕一應支取,皆出自內帑,於少保勿慮。”興安可不敢收于謙的銀子,他去宣旨,陛下都不讓討口彩。

“可是那,九重堂?”于謙頗爲驚訝的問道。

京師九重堂的大名,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那曾經是淇國公丘福的宅子,大氣磅礴。

可是丘福輕敵冒進,與王忠、火真二人,盡數被俘,隨後遇害,因爲是輕敵冒進,只有千餘騎傍身。

太宗文皇帝大怒,命令褫奪了淇國公的國公位。

這大院子,後來輾轉流落到了郭敬手中,看來興安是從郭敬處,查到了地契。

興安點頭說道:“然也。”

案子是于謙親自辦得,于謙當然對贓物這事一清二楚,而且辦差的是盧忠。

所有收繳都歸了內帑,昨日清點完了,有兩百多萬兩的銀子。

裡外裡,打了一場京師保衛戰。

朱祁鈺的內帑,反而賺了一百萬兩白銀。

于謙考慮的事內帑沒有進項,但是朱祁鈺抄家抄的不亦樂乎…

哪天沒錢前,隨機抽取一名大臣抄家,那必然是賺的盆滿鉢滿呀。

這宅子,是這裡面最大的一間宅子,廳堂五間九架八進的九重堂,坐落於西江米巷,與郕王府離的不遠。

“錢資自古壞名節,臣受之有愧。”于謙當然不願意收這個宅院。

這沒由來的突然賞賜了個大宅子,這不明不白的,他實在難以接受。

興安搖頭,這陛下還真是把于謙給猜透了,知道這次於謙也不願意接受。

“陛下交待咱家的時候,就知道於少保會推辭,特意交待了口諭:知道,知道。”

“於少保寫了首《暮歸》言:小小繩牀足不伸,多年蚊帳半生塵,官資已極朝中貴,況味還同物外人。”

“陛下其實另有深意。”興安神秘兮兮的說道。

“深意?”

興安低聲交待了一番,才俯首說道:“於少保,若是賜下了宅院而不住,則有沽名釣譽之嫌,更毀清譽,陛下傍晚要去於少保家裡就食,食材酒水,一應內帑,無需準備。”

朱祁鈺爲了讓于謙住進去,煞費苦心,連蹭吃蹭喝的名義都打出來了。

“陛下真的有深意嗎?”于謙拿着那柄鑰匙,滿頭霧水。

興安說的深意,是一條大明的律法,雖然現在已經很少有人遵守了。

大明初,洪武元年時,定天下條文,公侯宅院,前廳七間或五間,中堂七間,後堂七間;

一品、二品官,廳堂五間九架;

三品至五品官,後堂五間七架;

六品至九品官,廳堂三間七架。

但是這條文,隨着越來越多的僭越違制,早就成了一條沒人遵守的條文了。

于謙以爲大明皇帝,有意盤查一下京師官員的府邸,是否僭越違制,但是這事陛下沒有明說什麼時候辦。

這種事很難查,據于謙所知,很多人爲了避免追查,都讓經紀買辦代持宅院,稍有風吹草動,則消失的無影無蹤。

狡兔三穴,想要查,那得放長線。

暮靄沉沉,朱祁鈺騎着馬就奔着于謙新府邸九重堂而去,他說要來吃飯,金口玉言。

說了要蹭飯,就要來吃飯。

于謙這個五間九架八進的九重堂,這麼大個宅子,要用門房、文書、僕從、馬伕十餘人,朱祁鈺還專門調了二十個校尉來門前列戟,就是輪換站崗。

當然他沒有從錦衣衛裡面調人,而是從十團營調的人。

算上于謙家人,一共不到四十人,一年需要花多少錢?

八百兩雪花銀。

只需要八百兩即可養一年,這打完仗朱祁鈺賺的那一百萬兩白銀,能養于謙這個九重堂1250年,足夠養到公元2699年了。

朱祁鈺來的消息是提前通稟的,于謙帶着自己的妻子董氏,自己的兒子于冕、和養子於康出門恭候。

“都說了不用大動干戈,朕就是來蹭個便飯。”朱祁鈺翻身下馬,將馬鞭遞給了興安,踩着夕陽,走進了九重堂。

他四處轉悠,這九重堂雖然規制上不如自己的郕王府,但是勝在精巧,一步一景。

朱祁鈺跟着于謙聊着國事,來到了于謙的書房。

“於少保啊,你這剛搬家,就處理上公文了?”朱祁鈺拿起了桌上的紙張,眼中都是疑惑。

于謙俯首說道:“臣深受皇恩,自然是不敢懈怠。”

“這是什麼?”朱祁鈺拿起了桌上一張紙,上面歪歪斜斜的寫着兩個字,母親。

“是…遺書,此次陣亡軍士的一封遺書。”于謙的語氣說不出的沉重,他拿起了桌上的另外一張紙,上面也是相同字跡的母親二字。

“這孩子是…”朱祁鈺握着手中的遺書,手有點抖。

“陣亡了。”

朱祁鈺將遺書放下,顫顫巍巍的問道:“那…爲何要留兩封什麼內容都沒有,只有擡頭的遺書呢?”

“不是不識字,是猶豫,所以只留下了母親二字。”于謙將兩封遺書收到了匣子裡放好。

朱祁鈺抓着書桌,撐着身子,手攥的極緊的問道:“多大了?”

“再過三天應該當十七歲了。”于謙低聲講道。

“十七歲了,十七歲了。”朱祁鈺喃喃的說道:“這麼小,應該是正讀書的年紀啊。”

朱祁鈺和于謙相顧無言。

第807章 馳道所及之地,皆爲大明疆土!第三百一十三章 朱門迷醉權貴喜,囹圄滄桑生民怨第四百七十九章 與時偕行、與時俱化第700章 換家戰術第646章 大昏君的豪宅第745章 匠城存在的意義第966章 結硬寨,打呆仗,橫碾硬壓第743章 再授奇功牌第二百五十五章 登島作戰第916章 大軍凱旋,進國公授奇功牌第907章 與其說個人道德敗壞,不如說無能第706章 大明百姓的性情大抵是隱忍的第三百九十六章 是我、有我、無我第一百零六章 噤若寒蟬(均訂加更)第四百五十二章 羅馬正統在大明第一百三十七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二百六十五章 放榜,授頭功牌第710章 官選官到世襲的橋樑第666章 功名利祿動人心第四百八十八章 歷史給水泥的代號是石灰第759章 他在撒謊,他在欺瞞,他在哄騙第二百二十章 朱瞻墡:怎麼全都想我死?!第815章 技術並不中立,更不普善第三百章 夫尊於朝,妻榮於室第六百一十六章 《寰宇通志》第695章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第708章 陛下在後院看庖廚殺豬第938章 如此二十九載,直到大廈崩塌第一百一十五章 磔!第十四章 幫他們體面!第一百一十章 教科書(均訂加更)第二百零二章 天怒人怨的政令第九十二章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二百五十六章 皇帝陛下的成長第六百二十六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二百五十九章 天子腳下的首善之地第781章 真武大帝懲妖孽,詭浪海牆斷巨舶!第950章 尤其擅長見縫插針第818章 沒心沒肺的怪物第二百二十四章 都察院年終彈劾第四百一十九章 好人就該被槍指着第四百二十一章 死後住金山陵園還是落葉歸根?第三百四十六章 不可明說的人間閻羅駐蹕兩淮第三百九十八章 吾與大石同在!第950章 尤其擅長見縫插針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三百一十一章 大皇帝說話算話第912章 宣皇是誰?第三百八十一章 安心求道能立命 知行合一得始終第二百七十八章 精忠演義說本第864章 說一套做一套第903章 馬放南山,刀槍入庫第三百八十四章 陛下,臣請清田釐丁!第657章 到底是誰把魚給驚了?第一百七十章 隨他們去吧第三十章 失去了兵權的皇帝,就像是西方失去了聖城第二百四十七章 貪,萬惡之始第三百四十四章 來自北衙的僭主攻破徐州第647章 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日無常萬事休第九十一章 臨時抽檢第735章 好戰必亡,忘戰必危第二百九十七章 皈依者狂熱第四百一十九章 好人就該被槍指着第848章 陛下,罪臣有話要說!第六百一十七章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第702章 山不向人去,人自上山來第883章 哄擡糧價者,殺無赦第942章 陛下威武!大明軍威武!第一百二十六章 誇,誇上天去!(均訂加更)第747章 羅馬笑話,枯井之戰第五百零五章 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嘆第三百二十五章 天下利來,天下利往第787章 大軍凱旋,因功授勳第六百零三章 都是有頭有臉的人,誰不要個臺階?第661章 《論權臣的自我修養》第二百二十章 朱瞻墡:怎麼全都想我死?!第754章 醉生夢死渾渾噩,花天酒地昏昏沉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見,荊軻刺秦第943章 魏景陽什麼東西,也敢用景泰二字?第三百五十章 朕已經講的如此淺顯易懂了,你還不明白?第六百二十五章 皇帝陛下,不覺得羞愧嗎?第三百一十四章 天下焉有如此酷烈之法?第二百九十三章 戲子無情耍翰林,入戲貪嗔恨尋覓第四百零四章 天的盡頭是什麼?第四十六章 與敵接戰,天經地義第五百零一章 是他先動的手!第四百二十五章 令有緩急,物有輕重第四百零三章 海的那邊是什麼?第五百一十一章 若力有未逮,必引頸自戮第四百九十四章 寒磣,很寒磣第702章 山不向人去,人自上山來第五百六十六章 裝在套子裡的人第736章 一個安南,兩個國王第一百七十九章 送稽王歸京第二百三十六章 吃不了兜着走的手段第964章 純粹數學和自然機械論第五百三十四章 山野銀山的名主第二百五十五章 登島作戰第四百九十一章 登聞鼓響了第715章 開海一念起,剎那天地寬
第807章 馳道所及之地,皆爲大明疆土!第三百一十三章 朱門迷醉權貴喜,囹圄滄桑生民怨第四百七十九章 與時偕行、與時俱化第700章 換家戰術第646章 大昏君的豪宅第745章 匠城存在的意義第966章 結硬寨,打呆仗,橫碾硬壓第743章 再授奇功牌第二百五十五章 登島作戰第916章 大軍凱旋,進國公授奇功牌第907章 與其說個人道德敗壞,不如說無能第706章 大明百姓的性情大抵是隱忍的第三百九十六章 是我、有我、無我第一百零六章 噤若寒蟬(均訂加更)第四百五十二章 羅馬正統在大明第一百三十七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二百六十五章 放榜,授頭功牌第710章 官選官到世襲的橋樑第666章 功名利祿動人心第四百八十八章 歷史給水泥的代號是石灰第759章 他在撒謊,他在欺瞞,他在哄騙第二百二十章 朱瞻墡:怎麼全都想我死?!第815章 技術並不中立,更不普善第三百章 夫尊於朝,妻榮於室第六百一十六章 《寰宇通志》第695章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第708章 陛下在後院看庖廚殺豬第938章 如此二十九載,直到大廈崩塌第一百一十五章 磔!第十四章 幫他們體面!第一百一十章 教科書(均訂加更)第二百零二章 天怒人怨的政令第九十二章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二百五十六章 皇帝陛下的成長第六百二十六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二百五十九章 天子腳下的首善之地第781章 真武大帝懲妖孽,詭浪海牆斷巨舶!第950章 尤其擅長見縫插針第818章 沒心沒肺的怪物第二百二十四章 都察院年終彈劾第四百一十九章 好人就該被槍指着第四百二十一章 死後住金山陵園還是落葉歸根?第三百四十六章 不可明說的人間閻羅駐蹕兩淮第三百九十八章 吾與大石同在!第950章 尤其擅長見縫插針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三百一十一章 大皇帝說話算話第912章 宣皇是誰?第三百八十一章 安心求道能立命 知行合一得始終第二百七十八章 精忠演義說本第864章 說一套做一套第903章 馬放南山,刀槍入庫第三百八十四章 陛下,臣請清田釐丁!第657章 到底是誰把魚給驚了?第一百七十章 隨他們去吧第三十章 失去了兵權的皇帝,就像是西方失去了聖城第二百四十七章 貪,萬惡之始第三百四十四章 來自北衙的僭主攻破徐州第647章 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日無常萬事休第九十一章 臨時抽檢第735章 好戰必亡,忘戰必危第二百九十七章 皈依者狂熱第四百一十九章 好人就該被槍指着第848章 陛下,罪臣有話要說!第六百一十七章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第702章 山不向人去,人自上山來第883章 哄擡糧價者,殺無赦第942章 陛下威武!大明軍威武!第一百二十六章 誇,誇上天去!(均訂加更)第747章 羅馬笑話,枯井之戰第五百零五章 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嘆第三百二十五章 天下利來,天下利往第787章 大軍凱旋,因功授勳第六百零三章 都是有頭有臉的人,誰不要個臺階?第661章 《論權臣的自我修養》第二百二十章 朱瞻墡:怎麼全都想我死?!第754章 醉生夢死渾渾噩,花天酒地昏昏沉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見,荊軻刺秦第943章 魏景陽什麼東西,也敢用景泰二字?第三百五十章 朕已經講的如此淺顯易懂了,你還不明白?第六百二十五章 皇帝陛下,不覺得羞愧嗎?第三百一十四章 天下焉有如此酷烈之法?第二百九十三章 戲子無情耍翰林,入戲貪嗔恨尋覓第四百零四章 天的盡頭是什麼?第四十六章 與敵接戰,天經地義第五百零一章 是他先動的手!第四百二十五章 令有緩急,物有輕重第四百零三章 海的那邊是什麼?第五百一十一章 若力有未逮,必引頸自戮第四百九十四章 寒磣,很寒磣第702章 山不向人去,人自上山來第五百六十六章 裝在套子裡的人第736章 一個安南,兩個國王第一百七十九章 送稽王歸京第二百三十六章 吃不了兜着走的手段第964章 純粹數學和自然機械論第五百三十四章 山野銀山的名主第二百五十五章 登島作戰第四百九十一章 登聞鼓響了第715章 開海一念起,剎那天地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