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此乃亂命,臣不奉詔

羣臣們眉頭緊皺的看着胡濙,這剛打算開口爲這集寧那些苦難的人,分說兩句,胡濙就開口了。

胡濙笑着說道:“此乃周禮也。”

金濂眉頭緊皺的說道:“胡尚書,這開場,就直接就奔着周禮去了?”

胡濙點了點頭,劉吉坐在角落裡,他聽聞胡濙開口,就已經開始準備速記了。

這都是日後的小抄。

胡濙坐直了身子說道:“詩經有云:鴻雁于飛,肅肅其羽;之子於徵,劬勞於野。爰及矜人,哀此鰥寡。鴻雁于飛,集於中澤。之子於垣,百堵皆作。雖則劬勞,其究安宅?”

金濂作爲正經科班出身,自然是會背詩經,但是這首《鴻雁》是小雅,科舉並不考,他倒是看過,卻從未細想。

他眉頭緊皺的說道:“怎麼講?”

胡濙滿是笑容的說道:“鴻雁翩翩空中飛,有人離家出遠門,野外奔波苦盡嘗。可憐都是窮苦人,鰥寡孤獨心悲傷。”

“鴻雁翩翩空中飛,有人築牆服苦役,先後築起百堵牆。雖然辛苦又勞累,不知安身在何方。”

“周王救濟流民,讓他們修築城牆,收攏難民於四方,此乃仁。”

金濂認真的思考了片刻,道理是這個道理,雖則劬勞,其究安宅,但是絕對應該是給周王給了糧。

胡濙笑着說道:“是所謂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金尚書以爲呢?王總憲以爲呢?”

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是一種十分樸素的價值觀,就是勞有所獲,按照陛下的道理,就是勞動報酬。

王文看了看自己手下這幫御史,這一句周禮,就把他們的嘴堵住了。

辯個屁,有些人甚至連這首詩經裡的小雅,都不知道出處。

胡濙繼續說道:“若是諸位覺得這不是周禮,那這也是春秋之義。”

金濂呆滯的說道:“這怎麼就繞到了春秋大義之事上?”

胡濙笑眯眯的說道:“景公之時飢,晏子請爲民發粟,公不許,當爲路寢之臺。晏子令吏重其賃,遠其兆,徐其日,而不趨。三年臺成而民振,故上說乎遊,民足乎食。”

朱祁鈺倒是知道這個典故。

說的是齊景公的齊國,發生了饑荒,晏子請賑濟糧,齊景公不太樂意,晏子就折了中,爲齊景公建立了路寢之臺,晏子提高了工資,增加了工期,後來修好了路寢之臺,齊景公滿足了遊玩的樂趣,百姓填飽了肚子。

但是這後面有一句,胡濙沒說,這胡尚書也是斷章取義的老行家了。

後面一句是:政則晏子欲發粟與民而已,若使不可得,則依物而偶於政。

如果想要施政而得不到同意,就得巧立名目,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

這話不能說錯。

但是到了大明朝,有些臣子可沒恭敬之心,他們的依物而偶於政,就是把髒水扣到皇帝的頭上,把利益揣到自己的腰包。

胡濙的確是斷章取義了,但是也不能說錯,這的確是春秋大義。

跟禮部尚書掰扯周禮、春秋,那不是自找沒趣嗎?人家就是幹這個的!

胡濙笑着問道:“那這算不算是春秋大義呢?”

金濂嘆了口氣無奈的說道:“算!”

胡濙老神在在的說道:“哎呀,我這才用了兩個典故,我還有《漢書》賈讓,《舊五代史》趙瑩、《宋史》范仲淹,這三個例子沒有講呢,這是史。”

“唉。”

無敵是多麼的寂寞。

胡濙一開口,這就用了四成功力,就把一干言官統統都給打的人仰馬翻。

劉吉歎爲觀止,奮筆疾書,還記下了胡濙說的三個例子,日後胡濙千秋之後,劉吉好繼續作爲禮部,爲陛下效命。

吳敬早就聽說了胡濙功力深厚,上次在奉天殿上,連曹操的詩都拿出來了,不過那是急智,這次直接展現了胡濙雄厚而龐大的知識海。

朱祁鈺左右看了看說道:“你們還有要跟胡尚書掰扯下,經史子集義這類的東西嗎?如果沒有的話,就讓於少保推行了。”

王文代表都察院搖了搖頭,金濂更是沒什麼疑問,左右不過是挨兩句罵罷了,能省點錢,就省點錢,戶部的燈盞只有一顆燈芯的金濂,自然願意省錢。

楊洪有點奇怪的問道:“具體的呢?那些流民可不好組織,他們餓極了,可是要偷襲我們大軍的糧倉的。”

朱祁鈺笑着說道:“具體怎麼做,在於少保出征之前,我們就討論過了,他本身就是個很擅長和百姓打交道的人,現在還有了朕的一些奇思妙想,這件事辦起來,並不難。”

楊洪皺着眉頭,看着陛下,雖然陛下的奇思妙想一直非常可靠,但是他還是想知道,不過左思右想,還是算了。

如何做羣衆工作,他沒接觸過,私下再問問邊鎮的兩個侄子就好了。

如何做羣衆工作?講義堂的掌令官們有話要說。

爲了陰山下的這肥沃的土地,朱祁鈺可是從打完了京師之戰就開始準備,每天根據于謙的過往奏疏,和自己在後世的所見所聞,進行了一次填鴨式的教育。

集寧被焚燬的那座城,就給朱祁鈺開了個好頭。

但是具體怎麼做,不是鹽鐵會議上討論的議題了,楊洪要是感興趣,楊俊凱旋可以讓他專門講講。

朱祁鈺終於放下了拿出了自己的會議課題本,他打算講的貨幣戰爭,終於可以起頭了。

王直坐直了身子忽然開口問道:“陛下,屯田還要用農莊法嗎?編民爲戶,十戶一甲,十甲一里,六裡一鄉,掌令官組織,訓練義勇團練嗎?”

朱祁鈺眉頭緊皺的說道:“不然呢?不設府州縣鄉里,難道繼續羈縻?”

王直趕忙回答道:“臣愚鈍,可是這些新復之地的百姓,胡漢雜居,他們可不願意那麼聽人使喚。”

“若是訓練義勇團練,大軍稍退,他們立刻反叛,破壞官道驛路,破壞官署、集市、打殺朝廷命官,甚至可能和瓦剌人裡應外合!”

“永樂年間設奴兒干都司,現如今已經形同虛設。”

金濂也是應和的說道:“既然要經營,農莊法只一成半藁稅,是不是太少了些啊。”

吏部從政治穩定的角度,戶部從財經事務的角度,提出了他們的反對意見。

而陳汝言猶豫了下說道:“設立都司羈縻,並非長久之策,臣以爲,設立州府縣鄉,但是訓練義勇團練,還是算了,這不等於訓練他們跟大明朝作對嗎?”

胡濙想了想說道:“陛下太宗文皇帝亦有此顧慮,設立都司羈縻無法長久,我大明朝亦有麓川反覆之事,瓦剌受封,今又攻我大明,設立州府縣管理,皆爲生民,又不成熟。”

兵部從軍事安全的角度考慮問題,禮部從歷史的角度考慮問題。

俞士悅也是嘆息的說道:“陛下,法不束民,在大明兩京十三省,依舊是屢見不鮮,比如生苗,比如麓川土司,都是法不通行。”

廣通王造反是開玩笑,但是他要是挑起了生苗造反,那就是千秋罪人,大明對生苗管理,頗爲頭疼。

眼下河套地區面臨同樣的困局,生民。

刑部從以法束民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擔憂。

工部尚書石璞嘆息,唯獨沒自己什麼事,六部之末,實至名歸。

朱祁鈺吐了口濁氣滿是笑容的說道:“大家提的問題,都是一個問題,朕知道你們在擔憂什麼。”

“這個擔憂,其實於少保也有。”

朱祁鈺忽然轉過頭來說道:“興安,徐有貞巡視黃河,走到哪裡了?”

興安愣了愣,想了想說道:“快到三門峽了,若是走得快些,不日就到延安府了。”

朱祁鈺點頭說道:“朕知道了,讓他藉着北上,過榆林衛,直到河套。”

“石尚書,要與徐有貞多溝通,等打下了河套,有石尚書忙得了。”

石璞呆滯的轉過了頭,愣愣的說道:“臣領旨。”

六部之末,唯獨他沒啥反對意見,爲何陛下突然提點到了他呢?

朝臣們滿是疑惑,爲何好端端的提起了徐有貞呢?

徐有貞是個站隊失敗的人,在反覆衡量之後,徐有貞前往地方治水去了,想要回朝,卻被朱祁鈺打發去治理黃河了。

朱祁鈺深吸了口氣說道:“朕讓徐御史前往河套,不是無的放矢,朕打算在河套設立三府,朔方、五原、靖虜,以東受降城、中受降城、西受降城爲府城。”

“由山西、陝西、山東遷民移居,由工部大興水利,再建塞上明珠。”

明珠豈能蒙塵?

朱祁鈺這話一出,立刻引起了羣臣們的議論紛紛,遷民這麼大的事,陛下居然想要一意孤行。

戶部尚書金濂立刻說道:“陛下啊,陰山苦寒,時常受到胡人侵擾,遷民移居,非同小可,此乃亂命,臣不奉詔!”

無論怎麼說,現在河套地區,在羣臣心中,就是苦寒之地!怎麼可以讓內地的百姓去塞上受苦呢?

“怎麼能是受苦呢!”朱祁鈺一聽這話,笑着說道:“金尚書啊,你知道河套一畝地出產幾何嗎?”

金濂眉頭一皺說道:“多少?”

朱祁鈺十分確定的說道:“兩石,賀蘭山下果園成,塞北江南舊有名,朕可不是胡說,那可是塞外米糧川。”

“京畿地區一畝熟地,不過一畝一石五斗不到,河套地區,則是一畝兩石。”

“如若大興水利,渠溝縱橫交錯,這個畝產,還可以再漲漲。”

石璞才露出了一絲瞭然的神情,五部疑問,最後歸它工部解決問題!

石璞樂呵呵的看着羣臣,工部也能有今天!

林繡補充說道:“金尚書,這裡有渠家田冊爲證,河淤土,肥又壯,年年畝產三石糧,這裡面有渠家在河套地區的田畝畝算地租等。”

朱祁鈺決定讓陸子才一定要在太醫院專設雅座,等着渠家三兄弟到了,一定好好招待一番。

這也不用引經據典了,渠家直接提供了確鑿的證據。

胡濙少費多少腦細胞啊,一定得是雅座!

金濂拿過了那幾本田冊,眼睛立刻滿是血絲,怒火沖天的說道:“遷,現在就遷民過去!立刻就遷。”

“這幫狗東西,畝產不過二石,他們居然要拿走一石三鬥!”

“就是舊畝算,畝算三鬥!重一點的蘇鬆地區,也不過畝算五斗!他們居然要拿走比朝廷整整四倍有餘的地租,反了天了!”

“河套百姓飽受渠家剝盤,如同水深火熱!陛下,臣請進軍,儘快剿滅瓦剌冥頑不明之徒!”

“誅其罪,吊其民,如時雨降,民大悅!”

“弔民伐罪,此乃周禮、春秋之大義!”

金濂的這個吊,表示慰問的意思,可不是吊起來的意思。

他是正經進士出身,這句的確是出自《孟子》,就是懲戒首惡,慰撫百姓,如同久旱逢甘霖一般,百姓大悅。

金濂爲什麼如此的憤怒?

因爲渠家在河套地區居然擁有超過了四萬頃田,共計四百多萬畝地,比襄王府還多了一萬頃,至少半個陛下的官田了!

渠家怪不得會如此的喪心病狂,炸燬了東勝衛的火藥庫,還要謀求炸燬鎮虜衛的火藥庫,渠家的根,壓根就不在祁縣,而是在河套!

“四百萬石米粱!他們怎麼敢!”

金濂的怒氣已經沖天了。

要知道江南的米價和京師的米價是完全不同的,京師的米價和大同府的米價也是完全不同的。

京師米一石五錢,江南的米粱價格稍賤也是三錢到四錢,但是到了宣府一石米就要七錢,到了大同一石米要一兩左右。

河套一年光渠家收畝算地租,就要整整四百萬石米粱。

少一天,朝廷少多少賦稅,邊方少多少糧草!

金濂能不急嗎?他看見燈盞裡有兩個燈芯他都心疼!

怪不得渠成義、渠成仁、渠成德三兄弟要逃跑,人家哪裡算是大明人,人家分明是河套人!

朱祁鈺示意金濂坐下,他剛纔還此乃亂命,臣不奉詔,這一下子就換了個立場,其畫風轉的太快了,一時間,讓朱祁鈺有點不適應。

這是打算不等大軍打完仗,他就打算遷民耕種了?

吳敬作爲鹽鐵會議的新人,整個人都變得呆滯了,這就是大明朝的鹽鐵會議嗎?

好像對於陛下而言,出於公心,利於大明,利於大明百姓,那就是最大的恭順。

其實想想也容易理解。

大明強,則陛下強。

朱祁鈺無奈的說道:“至少明年纔會遷民,徐有貞要給朕上了治理河套黃河的奏疏,朕才能知道河套地區到底能養多少百姓,遷民幾何,這不能亂。”

“尤其是河套現在有多少人?誰都不知道,遷多遷少,都得細細商議,你先坐下。”

金濂坐下,也不顧君前失儀,又咬牙切齒,自言自語的說了一句:“遷,定要遷!”

胡濙深吸了口氣,腦海裡卻是回憶,他開口說道:“其實太宗文皇帝也想遷民河套,但是無民可遷。”

“洪武二十四年八月,高皇帝在東勝立五衛,大同在城立五衛,大同迤東立六衛,洪武二十六年設立山西行都司,又增設數衛,共計二十衛,十一萬軍卒。”

“後來,就是靖難之役了,山東、北直隸等地,一片焦土,千里荒蕪人煙。”

“永樂六年,文皇帝欲設河套諸衛,但是山東和北直隸也在休養生息,只得作罷。”

朱祁鈺這纔會知道,自己想做的事,文皇帝想做,但是他做不成,因爲當時北方人口太少了,壓根無法承擔起遷民。

現在不同了,現在大明已經人滿爲患了!

楊洪的臉色更加灰暗,他嘆息的接過了胡濙的話茬說道:“再之後,就是興文匽武了。”

“短短二十餘年的時間裡,前六十餘年所做的事兒,盡數荒廢掉了,最後山西行都司僅剩六衛,軍卒不過三萬,還不如洪武二十六年。”

“陛下,臣想不明白,興文就一定要匽武嗎?”

“太祖時候,百廢俱興,孔克堅那措大,都能給高皇帝氣受,更別提宋濂、張昶、鄭玉、夏伯啓等人了。”

“太祖鼓勵文治,設立府州縣衛儒學堂,難道不是興文嗎?”

“那太宗文皇帝呢,永樂大典,包攬萬象,成書之日,羣臣感慨文皇帝之文治,曰:苟欲考宋元兩朝制度文章,蓋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者焉!”

“他們說有了永樂大典,書都讀不完了,用之不盡!”

“文皇帝不是興文嗎?”

“可是興着興着,這怎麼就開始棄地、棄民、棄養了呢?”

“臣愚鈍,今日方纔解惑。”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他們哪裡是興文啊,他們這是藉着興文,損公肥私啊!”

第877章 快刀斬亂麻,辦個加急第三十三章 國體之根本第一百一十八章 子嗣很重要(均訂加更)第766章 朕不敢收的錢,坐寇也敢收!第三百一十三章 朱門迷醉權貴喜,囹圄滄桑生民怨第三百三十章 賊,全是賊!偷,就硬偷!第三百三十六章 三讓不就,乃至德第848章 陛下,罪臣有話要說!第867章 斷子絕孫的毒計第751章 停工歇業 合乎法理第六百二十章 大明財經事務的基本底色第五百二十章 這天底下最難得是兩個字是:知恥第三百六十四章 天賜的發財良機第836章 跳出三界處,不在五行中第四百四十二章 大明皇家學會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欲借劍斬佞臣,黃金橫帶爲何人第744章 公權和私權的界限第二百四十八章 戶部的燈盞,只有一根燈芯第755章 騎驢的夫妻和坐轎子的李白第四百九十八章 重病初愈上前線,心中大仁安地方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明的主人只有一個第五百九十九章 顒顒十目窺,齪齪千人指!第一百二十九章 直鉤釣魚第二百三十一章 他們總是緊密聯合在一起第723章 大明水師需磨礪,可從交趾起第700章 換家戰術第三百零四章 寰宇通志,隨時增補第四百二十九章 從今以後,就是異父異母的親兄弟了第一百零一章 朕躬安(求訂閱)第六百零二章 無毒不丈夫第984章 大明皇帝的思維躍進第675章 在一聲聲號子聲中,寶船下水第五百三十七章 你想跟我火併?第三百五十五章 景泰通寶第六百二十六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五百四十二章 生老病死,時至則行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陽再次升起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不喜歡賺錢,只喜歡……第671章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第三章 待明日,權在手第三百三十六章 三讓不就,乃至德第五百零五章 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嘆第五百二十八章 水廣則魚大,君明則臣忠第四百六十七章 泰安宮的經緯度第714章 大皇帝駐蹕九江府第895章 惟願華夷一文軌第一百八十一章 迎稽王回京!第二十七章 于謙的長袖善舞第952章 望之頗似人君第866章 忘記爲何出發,便是忘本第783章 一馬力的雙動活塞蒸汽機第五百三十八章 不求萬世,只爭朝夕第六百一十六章 《寰宇通志》第816章 朕輸了,但是也贏了第三百三十四章 諮政院主政第五百三十章 勞動使人自由,工作賦予人權第二百零一章 朕又成亡國之君了?第六十章 三千對八萬,優勢在我第五百九十六章 窮不過三代,因爲沒有第四代第二百零八章 國家用人之道第五百五十八章 十三萬人的大麻煩第一百四十二章 最大的支持第851章 當皇帝,天分重要還是教育重要?第一百七十二章 計劃委員會第四百九十二章 講義堂擴招第五百七十七章 爭與讓第五十七章 八百里分麾下炙第898章 火併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切,不過是陛下的意志罷了第二百一十三章 京察三江感謝+上架感言+加更規則第888章 此業一定,世世常安第九十七章 天無二日,民無二主第一百五十二章 陛下又一個奇思妙想第五百七十三章 日月永照!殺!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明的地理大發現,自漂流鴨始第722章 大明,向來重信守諾!第一百零四章 帝姬怨(求訂閱)第726章 天下第三強軍第843章 送解刳院,天公地道第969章 大明興衰疏第763章 老虎 狐狸與驢第715章 開海一念起,剎那天地寬第992章 古怪的太子第四百九十九章 莫道石人一隻眼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明人的善良第一百八十九章 公平,公平,還是的公平!第二十七章 于謙的長袖善舞第二百七十一章 如此苛刻,恐天下非議第六百零一章 男兒有淚不輕彈第三百七十九章 扶持社稷擎天柱,平定乾坤架海樑第五十八章 衆人拾柴火焰高第四百二十九章 從今以後,就是異父異母的親兄弟了第808章 秦馳道與黑土地第742章 極其廉價的烹飪油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明皇家參謀部第一百四十章 英名無損,功業無瑕第四百六十九章 椰子大王第768章 天底下第一號惡人第四百零三章 海的那邊是什麼?
第877章 快刀斬亂麻,辦個加急第三十三章 國體之根本第一百一十八章 子嗣很重要(均訂加更)第766章 朕不敢收的錢,坐寇也敢收!第三百一十三章 朱門迷醉權貴喜,囹圄滄桑生民怨第三百三十章 賊,全是賊!偷,就硬偷!第三百三十六章 三讓不就,乃至德第848章 陛下,罪臣有話要說!第867章 斷子絕孫的毒計第751章 停工歇業 合乎法理第六百二十章 大明財經事務的基本底色第五百二十章 這天底下最難得是兩個字是:知恥第三百六十四章 天賜的發財良機第836章 跳出三界處,不在五行中第四百四十二章 大明皇家學會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欲借劍斬佞臣,黃金橫帶爲何人第744章 公權和私權的界限第二百四十八章 戶部的燈盞,只有一根燈芯第755章 騎驢的夫妻和坐轎子的李白第四百九十八章 重病初愈上前線,心中大仁安地方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明的主人只有一個第五百九十九章 顒顒十目窺,齪齪千人指!第一百二十九章 直鉤釣魚第二百三十一章 他們總是緊密聯合在一起第723章 大明水師需磨礪,可從交趾起第700章 換家戰術第三百零四章 寰宇通志,隨時增補第四百二十九章 從今以後,就是異父異母的親兄弟了第一百零一章 朕躬安(求訂閱)第六百零二章 無毒不丈夫第984章 大明皇帝的思維躍進第675章 在一聲聲號子聲中,寶船下水第五百三十七章 你想跟我火併?第三百五十五章 景泰通寶第六百二十六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五百四十二章 生老病死,時至則行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陽再次升起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不喜歡賺錢,只喜歡……第671章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第三章 待明日,權在手第三百三十六章 三讓不就,乃至德第五百零五章 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嘆第五百二十八章 水廣則魚大,君明則臣忠第四百六十七章 泰安宮的經緯度第714章 大皇帝駐蹕九江府第895章 惟願華夷一文軌第一百八十一章 迎稽王回京!第二十七章 于謙的長袖善舞第952章 望之頗似人君第866章 忘記爲何出發,便是忘本第783章 一馬力的雙動活塞蒸汽機第五百三十八章 不求萬世,只爭朝夕第六百一十六章 《寰宇通志》第816章 朕輸了,但是也贏了第三百三十四章 諮政院主政第五百三十章 勞動使人自由,工作賦予人權第二百零一章 朕又成亡國之君了?第六十章 三千對八萬,優勢在我第五百九十六章 窮不過三代,因爲沒有第四代第二百零八章 國家用人之道第五百五十八章 十三萬人的大麻煩第一百四十二章 最大的支持第851章 當皇帝,天分重要還是教育重要?第一百七十二章 計劃委員會第四百九十二章 講義堂擴招第五百七十七章 爭與讓第五十七章 八百里分麾下炙第898章 火併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切,不過是陛下的意志罷了第二百一十三章 京察三江感謝+上架感言+加更規則第888章 此業一定,世世常安第九十七章 天無二日,民無二主第一百五十二章 陛下又一個奇思妙想第五百七十三章 日月永照!殺!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明的地理大發現,自漂流鴨始第722章 大明,向來重信守諾!第一百零四章 帝姬怨(求訂閱)第726章 天下第三強軍第843章 送解刳院,天公地道第969章 大明興衰疏第763章 老虎 狐狸與驢第715章 開海一念起,剎那天地寬第992章 古怪的太子第四百九十九章 莫道石人一隻眼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明人的善良第一百八十九章 公平,公平,還是的公平!第二十七章 于謙的長袖善舞第二百七十一章 如此苛刻,恐天下非議第六百零一章 男兒有淚不輕彈第三百七十九章 扶持社稷擎天柱,平定乾坤架海樑第五十八章 衆人拾柴火焰高第四百二十九章 從今以後,就是異父異母的親兄弟了第808章 秦馳道與黑土地第742章 極其廉價的烹飪油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明皇家參謀部第一百四十章 英名無損,功業無瑕第四百六十九章 椰子大王第768章 天底下第一號惡人第四百零三章 海的那邊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