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衍聖公,他有幾個團營?

趙輝本來想說,猛地停頓了一下,打量下盧忠的臉色。

他在判斷到底自己的口供,到底能不能保命,判斷下這問題,到底是盧忠問的,還是陛下問的。

但是讓趙輝絕望的是,盧忠壓根就不動聲色,依舊平靜的看着他。

盧忠在這方面極爲專業,太過於熱切,反而讓趙輝存了一點僥倖的心思,太過於冷漠,又暴露了自己必然執行皇命的目的。

不如直接面癱。

讓犯人自己瞎捉摸就是。

專業。

趙輝琢磨不明白,深吸了口氣,抱着自己死,也拉着別人一起死的心態說道:“曲阜孔氏。”

“這衍聖公做事做不好,貪又貪的很,一年要拿我五萬兩銀子!”

“那可是五萬兩啊!”

即使到現在這個地步,趙輝依舊是對他失去的銀子痛心不已。

盧忠倒是沒有意外,曲阜屬兗州府(今濟寧市),倭銀俱有兗州工匠打造。

“還有呢?”盧忠繼續問道。

趙輝認真的回想了一下,搖頭說道:“再多就沒有了。”

“真沒有了?”

“沒有了。”

盧忠愣了片刻問道:“會昌伯府呢,有沒有參與其中?”

趙輝立刻說道:“沒有…有!那孫忠收了我十萬兩白銀,每年收我十萬兩啊!”

盧忠嘆氣,站起身來,拍了拍手,這是趙輝臨死前的攀咬罷了。

兩個緹騎,拿着三尺白綾和一個凳子走了進來,掛在了房樑上,兩個緹騎去拿趙輝。

“你們幹嘛!”趙輝瞪大了眼睛,嚇得魂都沒了。

他還以爲盧忠會去稟報,然後再回來。

這直接要動手嗎?

“午時三刻到了。”盧忠看了看漏刻說道:“此時陽氣最盛,連鬼也做不得咯。”

“送駙馬都尉趙輝上路!”

盧忠摸了摸鼻子,昨日傾的飯菜有些餿了,混合上趙輝失禁的味道,不大好聞。

兩個緹騎用力一舉,站在凳子上的緹騎順手一抄,就把趙輝吊在了三尺白綾之上。

“啊,誒,啊。”

趙輝掛在房樑之上,離凳子還有一尺多高,他拼命的拉着白綾,想要把白綾扯斷,又或者想掙脫,但是兩個緹騎順手一拉,把趙輝的兩隻手拽脫臼了。

一衆錦衣衛抓着板凳,等在門口。

趙輝不停的腳刨着,但是無濟於事,他的臉色越來越紅,舌頭伸的老長,眼睛暴突,慢慢的不再掙扎,腳無意識的退下,掛在房樑上,打着旋。

直到趙輝嚥氣,盧忠、大理寺卿霍瑄、刑部尚書俞士悅一衆人等,離開了天牢牢房,自然會有仵作驗屍。

出門的時候,陽光正好,錦衣衛的衙門,在承天門到大明門御道的西側,往來介時官吏,並不熱鬧。

“日頭正好,陽氣正足。”俞士悅笑着搖頭,帶着刑部一干人等,向着刑部衙門而去。

盧忠向着講武堂而去,正好碰到了陛下前往聚賢閣,便走了上去,彙報了最後的審訊。

這是沒有供詞的詐供,完全不會作爲書證提交。

執行聖旨,吊死趙輝和查辦衍聖公,並不衝突。

于謙並沒有走,他還要和陛下論政,愣愣的問道:“衍聖公居然參與此等銅臭之事?”

朱祁鈺嗤笑的說道:“朕不意外,於少保很意外?”

“倒不是很意外,聽說這位衍聖公…一言難盡。”于謙搖了搖頭頗爲無奈的說道:“早就聽說多有不法,李賓言不是在山東嗎?讓他忙完了按察司那邊,再去兗州府跑一趟吧。”

“說起李賓言,盧忠你給這位御史留下了多少緹騎,別小命沒了。”朱祁鈺當然關心李賓言的死活。

他還專門叮囑天子緹騎,在山東的時候,保護好李賓言的小命。

天子緹騎平日裡都是保護泰安宮的,他李賓言這待遇還差?

沒想到李賓言在山東混的如魚得水,縱情貪歡之名,都傳到御史耳朵裡,還被彈劾了。

“五十,承天門不過五十緹騎。”盧忠立刻回答道。

承天門日常巡安,不過五十罷了。

天子緹騎帶領山東案犯回京之後,立刻又帶了五十人前往濟南府,李賓言是朱祁鈺派出去的巡撫,是朝廷命官。

“那還好。”朱祁鈺點頭,只要李賓言自己不犯渾,頂多事兒辦不好罷了,命應該能留得住。

于謙看着盧忠離開的聲音,嘆了口氣說道:“陛下,朝臣老說陛下暴戾嚴苛,可是臣卻是沒看到陛下有半分暴戾。”

“給朕辦事,朕總不能讓他小命不保吧,朕到時候怎麼面對李賓言的母親、妻子?”朱祁鈺笑着說道:“下盤棋?”

“興安大璫,這次,真的不能再有天災了。”于謙還是叮囑了一聲興安,這兵推棋盤當然能下,但是興安這個路數,有點弔詭。

朱祁鈺和于謙擺好了陣仗,然後開始下棋,依舊是玩的【靖難之役】,朱祁鈺持有建文太子府,于謙持有燕府。

“陛下不擔心衍聖公那邊出事嗎?”于謙擺着旗子,有些奇怪的問道。

朱祁鈺嗤笑一聲:“衍聖公,他有幾個團營?”

一個團營是兩萬兵馬,京師有十二團營,總計二十四萬兵馬,朱祁鈺倒是想知道,衍聖公有幾個團營。

“衍聖公有天下悠悠之口。”于謙無奈的說道,陛下似乎對衍聖公很有意見,其實他也很有意見。

朱祁鈺笑着說道;“衢州還有一廟,若有不法,曲阜孔氏自然鞫審。不過是五十八代家奴,二十四朝貳臣罷了。”

點頭哈腰宴倭寇,敲鑼打鼓迎德皇,不過是衍聖公的傳統藝能罷了。

朱祁鈺討厭貳臣賊子,所以把他們送太醫院做醫學貢獻了。

于謙最喜歡的是文天祥,他也最討厭貳臣賊子,當初第一次彈劾就是奔着貳臣賊子,郭敬等一干人,向關外倒賣火銃鋼羽等物。

但凡是奸細,碰到這麼一對兒君臣,都是修了幾輩子的福氣。

左手大明皇帝,右手於少保,奸細有這兩個大明最有權勢的人伺候,這得多大的福氣?

奸細應該學會感恩纔對。

于謙嘆了口氣說道:“陛下,其實太祖高皇帝更喜歡道家,不喜歡儒家,自洪武元年起,至洪武七年十二月甲辰日,高皇帝《御注道德經》成,對羣臣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去甚、去奢、去泰。”

“以此勸天下去極端、奢侈、過度之政。”

“天下之道,即便是神武如高皇帝,亦有不如意之處。朝堂蠅營狗苟,眼下廣通王叛亂,山東諸事未定。”

“陛下春秋鼎盛,切勿嗔嗔忿忿怒氣沖天,治國之事,牽一髮而動全身,反而給小人以可乘之機。”

于謙這段話,意思是藉着高皇帝不得已,冊封衍聖公之事,勸陛下不要走極端,不要怒火沖天,最後被宵小鑽了空子。

太祖高皇帝當年冊封衍聖公,還有一段齷齪,甚至還死了一個兗州知州。

“高皇帝還受委屈了?”朱祁鈺倒是不知其中之事。

于謙點頭,這不是什麼秘聞,用力的吐了口濁氣說道:“洪武元年二月丁未(十四)日,高皇帝詔太牢祀先師孔子於國學,詔前元封衍聖公孔克堅入朝。”

“孔克堅可倒好,稱病,讓兒子孔希學入朝奏曰:臣父久病不能,令臣先入見。”

“高皇帝再次下敕諭,令孔克堅入朝,言:古人起布衣而稱帝者,漢之高祖也。天命所在,人孰違之?聞爾抱風疾,果然否?若無疾而稱疾,則不可。諭至思之。”

朱祁鈺落子離手,朱元璋這敕諭火氣極大。

這敕諭裡,朱元璋直接說古代起布衣稱帝,有漢高祖劉邦,他朱元璋這個淮右布衣,當皇帝是天命所歸!沒有人能違背!

話鋒一轉,威脅語氣更重,直接說,聽說孔克堅你病了,真的嗎?若是無病裝病,則不可以不入朝,敕諭到了,就好好想想吧!

可想而知,當時朱元璋的怒氣,已經高漲到了什麼地步!

敢惹朱元璋怒氣槽充滿,這怕不是老壽星上吊又撞牆,變着法的作死。

于謙繼續說道:“元封衍聖公孔克堅,行至半路,又停在了半路上,至淮安,等到黃衣使者,等到了第三道催促的敕諭,才入南京謹身殿奏對。”

“三請才至,他當自己是什麼?”朱祁鈺有些訝異的說道。

三讓,乃是周禮,大約就相當於結婚要先扯個證,纔是合法的一樣。

周太王想把王位傳位三兒子季歷,因爲季歷有個好兒子叫昌,就是周文王姬昌。

當時的王位傳承是長子制,周太王的大兒子泰伯,就文身斷髮明志,泰伯第一次讓王位。

後來季歷繼位,說要把王位給泰伯,泰伯再讓,這是泰伯第二次讓王位。

後來季歷被商王文丁給殺了,周文王姬昌繼承王位,要再讓王位給泰伯,泰伯第三次讓王位。

是爲三讓。

後來周文王姬昌勵精圖治,不斷擴大周國的領土,周武王姬發繼承王位,把商紂王給推翻了。

自此之後,便是三讓而就,第三次便不讓了。

再讓,就要換人了。

朋友相約喝酒,一次、兩次推脫有事,第三次再請,若還不來,等於絕交了。

朱祁鈺當初也是三讓而就,于謙請了一次,朝臣們請了一次,太后請了一次,才登基稱帝。

于謙口中的孔克堅,可真是癩蛤蟆硬裝小青蛙,長得醜、還玩的花,還玩出了三讓而就,三請而至的把戲來,還在淮安等朱元璋的第三次敕諭!

跟朱元璋門前搞這套,不是作死?

于謙無奈的說道:“高皇帝並沒有殺孔克堅,而是賜給他宅子一座,馬一匹,每月給米二十石,封了孔克堅的兒子孔希學,爲衍聖公。”

“之後,孔家人到處對人說,天下只三家人家:我家與江西張、鳳陽朱而已。江西張,道士氣,鳳陽朱,暴發人家,小家氣。”

朱祁鈺用力的吸了口氣,朱元璋這委屈大了!

“那於少保的意思是,朕也要受這等委屈不成?”朱祁鈺繼續插旗,平靜的問道。

于謙搖了搖頭說道:“那倒不是。”

“彼時彼刻天下初定,急需安定人心,太祖高皇帝,不得不忍了這口氣,以江山社稷爲重。”

“時至今日,天下人心思安,大明雖有急證,亦緩矣。”

“衍聖公貪贓枉法,違背公律,鞫審公辦便是。”

“高皇帝受這個委屈,不就是爲了今日陛下,不受這等酸儒的委屈嗎?”

“就是鬧得曲阜孔氏滿肚子意見,還有衢州孔氏,即便是衢州孔氏,再有不法。”

“那這衍聖公,不設也罷。”

于謙向來如此,皇帝不行,被俘了,還在叩關叫門,那咱們就換一個。

于謙和陛下單獨議政以來,儒家經典只會偶爾用一下,多數都是集百家之長。

比如佳兵者不詳之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出自《道德經》;倉廩實,則知禮節,出自《管子牧民》;以法爲分,以名爲表,以參爲驗,以稽爲決,出自《莊子》。

儒家經典治學八十餘年,興文匽武二十四年了,最後弄了個土木堡之變出來。

再不變,這大明天下何來日月永輝呢?

于謙時刻謹記自己首先是大明的臣子,然後纔是儒學生。

這是爲臣的恭順之道,而不是王復身在朝堂,心依舊是國事。

盧忠形色匆匆的走了進來,急忙說道:“陛下,山東緹騎送來急報,李賓言他…”

盧忠話說了個半截,便咳嗽了起來。

“李賓言他怎麼了?”朱祁鈺臉色突變的問道。

于謙嘆氣,自己勸了半天的仁恕之道,又白忙活了不成?

第一百七十七章 先上船再補票第四百五十九章 三界靖魔大帝第一百七十八章 天子北狩第二百五十三章 于謙不咬餌第三百二十四章 誰在配合謀反?第757章 康國公被捕入牢第六十三章 朕不得不爲第850章 撫卹變嫁妝,孃親嫁了人第772章 胡尚書的殺手鐗第一百七十三章 天壽山正統陵寢第二百一十三章 京察第787章 大軍凱旋,因功授勳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靠同行襯托第846章 一句話,抵得過千軍萬馬第三百三十章 賊,全是賊!偷,就硬偷!第五百一十一章 若力有未逮,必引頸自戮第一百二十六章 誇,誇上天去!(均訂加更)第797章 鹽鹼地畝產千斤,不切實際第四百零六章 第一次海戰第666章 功名利祿動人心第十八章 我們的身後,便是京師第762章 君負鴻鵠志,蹉跎書劍年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欲借劍斬佞臣,黃金橫帶爲何人第四百五十三章 拿來與大思辨第五百九十五章 如此君臣,天佑大明!第780章 升龍城不戰而降第744章 公權和私權的界限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皇帝的七宗罪第四百四十五章 是陛下抄襲我的理論!第三百八十九章 翻譯翻譯,什麼叫心安立命!第一百九十三章 今日無事第758章 在牢房裡處理國事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三百七十章 公侯優遊享富貴 勢賈食租死安逸第842章 人生在世,最難的就是心安理得第二百五十五章 登島作戰第五百五十九章 殺人不見得要用刀第666章 功名利祿動人心第六百二十七章 時代的悲劇第一百零三章 大明皇帝體察民情(求訂閱)第698章 靠騙,可以把人騙到當牛做馬!第二百五十四章 密州市舶司第908章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第802章 信我者信,非我者非第881章 昂貴二字都顯得廉價第721章 有道之國,務在弱民第三百七十二章 散裝南直隸第967章 不動如山,侵掠如火第800章 冤枉你的人,比你更知道你被冤枉第三百六十二章 捨本逐末,禮樂崩壞第三百二十四章 誰在配合謀反?第四章 退敵良策第65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967章 不動如山,侵掠如火第四百一十二章 萬里追魂索命第三百一十一章 大皇帝說話算話第一百九十八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八十六章 老歪脖子樹第844章 有些事兒,不開始最好第五十章 瓦剌人的狂悖第780章 升龍城不戰而降第669章 爲上者隱,爲尊者諱第873章 瓦剌人沒有武德第836章 跳出三界處,不在五行中第二百三十一章 他們總是緊密聯合在一起第四百五十八章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第六百三十章 冬序之下,反攻倒算第五百九十六章 窮不過三代,因爲沒有第四代第一百九十六章 來自太太團的支持第三百三十五章 陛下你改悔吧!第961章 給古老的土地,帶來一點小小的大明第四百三十九章 四時之序,生機斷絕第一百三十八章 這裡是瓦剌大營!(月票加更)第三百二十五章 天下利來,天下利往第三百零二章 禮法豈是不便之物?第三十六章 也先所求,無所不應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能再猶豫了,一定要出重拳!第四百六十四章 羅馬使者和奧斯曼使者的禮物第二百零九章 兵貴神速第881章 昂貴二字都顯得廉價第843章 送解刳院,天公地道第四百七十八章 朝廷敘事風格的小小變化第883章 哄擡糧價者,殺無赦第二百八十四章 敢殺我的馬?第五百九十二章 腰纏萬貫進此地,身無分文雁拔毛第九十六章 興安的日常第二百零六章 剿匪戰前會議第三百三十九章 初聞涕淚滿衣裳第706章 大明百姓的性情大抵是隱忍的第992章 古怪的太子第875章 大明軍該贏!第709章 松江府匠城有路燈第九十八章 土木堡冤魂第三百零二章 禮法豈是不便之物?第一百四十六章 陛下家宅安寧第五百七十三章 日月永照!殺!第899章 先炸他三天,看看效果第995章 我李賓言能有今天,全靠聖眷第四百二十四章 這就是賢臣良相?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明的主人只有一個
第一百七十七章 先上船再補票第四百五十九章 三界靖魔大帝第一百七十八章 天子北狩第二百五十三章 于謙不咬餌第三百二十四章 誰在配合謀反?第757章 康國公被捕入牢第六十三章 朕不得不爲第850章 撫卹變嫁妝,孃親嫁了人第772章 胡尚書的殺手鐗第一百七十三章 天壽山正統陵寢第二百一十三章 京察第787章 大軍凱旋,因功授勳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靠同行襯托第846章 一句話,抵得過千軍萬馬第三百三十章 賊,全是賊!偷,就硬偷!第五百一十一章 若力有未逮,必引頸自戮第一百二十六章 誇,誇上天去!(均訂加更)第797章 鹽鹼地畝產千斤,不切實際第四百零六章 第一次海戰第666章 功名利祿動人心第十八章 我們的身後,便是京師第762章 君負鴻鵠志,蹉跎書劍年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欲借劍斬佞臣,黃金橫帶爲何人第四百五十三章 拿來與大思辨第五百九十五章 如此君臣,天佑大明!第780章 升龍城不戰而降第744章 公權和私權的界限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皇帝的七宗罪第四百四十五章 是陛下抄襲我的理論!第三百八十九章 翻譯翻譯,什麼叫心安立命!第一百九十三章 今日無事第758章 在牢房裡處理國事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三百七十章 公侯優遊享富貴 勢賈食租死安逸第842章 人生在世,最難的就是心安理得第二百五十五章 登島作戰第五百五十九章 殺人不見得要用刀第666章 功名利祿動人心第六百二十七章 時代的悲劇第一百零三章 大明皇帝體察民情(求訂閱)第698章 靠騙,可以把人騙到當牛做馬!第二百五十四章 密州市舶司第908章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第802章 信我者信,非我者非第881章 昂貴二字都顯得廉價第721章 有道之國,務在弱民第三百七十二章 散裝南直隸第967章 不動如山,侵掠如火第800章 冤枉你的人,比你更知道你被冤枉第三百六十二章 捨本逐末,禮樂崩壞第三百二十四章 誰在配合謀反?第四章 退敵良策第65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967章 不動如山,侵掠如火第四百一十二章 萬里追魂索命第三百一十一章 大皇帝說話算話第一百九十八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八十六章 老歪脖子樹第844章 有些事兒,不開始最好第五十章 瓦剌人的狂悖第780章 升龍城不戰而降第669章 爲上者隱,爲尊者諱第873章 瓦剌人沒有武德第836章 跳出三界處,不在五行中第二百三十一章 他們總是緊密聯合在一起第四百五十八章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第六百三十章 冬序之下,反攻倒算第五百九十六章 窮不過三代,因爲沒有第四代第一百九十六章 來自太太團的支持第三百三十五章 陛下你改悔吧!第961章 給古老的土地,帶來一點小小的大明第四百三十九章 四時之序,生機斷絕第一百三十八章 這裡是瓦剌大營!(月票加更)第三百二十五章 天下利來,天下利往第三百零二章 禮法豈是不便之物?第三十六章 也先所求,無所不應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能再猶豫了,一定要出重拳!第四百六十四章 羅馬使者和奧斯曼使者的禮物第二百零九章 兵貴神速第881章 昂貴二字都顯得廉價第843章 送解刳院,天公地道第四百七十八章 朝廷敘事風格的小小變化第883章 哄擡糧價者,殺無赦第二百八十四章 敢殺我的馬?第五百九十二章 腰纏萬貫進此地,身無分文雁拔毛第九十六章 興安的日常第二百零六章 剿匪戰前會議第三百三十九章 初聞涕淚滿衣裳第706章 大明百姓的性情大抵是隱忍的第992章 古怪的太子第875章 大明軍該贏!第709章 松江府匠城有路燈第九十八章 土木堡冤魂第三百零二章 禮法豈是不便之物?第一百四十六章 陛下家宅安寧第五百七十三章 日月永照!殺!第899章 先炸他三天,看看效果第995章 我李賓言能有今天,全靠聖眷第四百二十四章 這就是賢臣良相?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明的主人只有一個